01.11 無摩擦商業時代 零售業如何加強個性化服務?

從電商時代起,技術一直都在致力於把人們購買商品的阻力——即“摩擦

力”消除掉。隨著數字技術和零售逐漸融合,消費者購買商品的“摩擦力”越來越小,零售逐漸進入了“無摩擦商業”時代。

在智能手機的作用下,消費者幾乎所有時間都“在線”,可以隨時隨地完成“購買”這一動作;在線上線下,消費者成為了新的商業節點,並與更多的品牌及個人實現了“超級連接”;而在終端,“算法”決定了人們在線看到的所有商品,並對消費者的最終購買產生直接影響。

摩擦商業的終極體現是:對各類數據(比如已知偏好、先前行為、傳感器數據等)進行實時結合,並在事先徵得消費者許可的情況下,利用數據代表消費者自動發出購買指令。想象一臺“智能冰箱”,它一旦感測到冰箱裡的某種食品所剩不多,就會自動下單。

對於零售企業來說,要想重新獲得品牌“

摩擦力”,必須從數據入手,提供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

无摩擦商业时代 零售业如何加强个性化服务?

“去中介化”的危險之處

讓消費者對品牌忠心的是一份情感,但這份情感現在正受到檢驗。消費者在線上看到的是什麼產品、產品以什麼順序出現,都是由搜索引擎和在線零售商的算法決定的。這些算法的運作已經開始在消費者和傳統品牌之間產生“去中介化”的現象。這種局面將危及所有品牌。

大部分消費者對於品牌主要是“被動效忠”。因此,一旦算法取代情感,消費者可能會輕易放棄他們習慣選擇的品牌,轉而使用更快捷、更方便的平臺,從而讓有私心並具備數字技術的群體掌控消費者的選擇。

與此同時,消費者需求越來越個性化,企業需要以有效成本,而非過高成本觸達消費者,並在有限的時間內提供個性化的產品。

要想保持成功,品牌必須讓消費者有理由打斷日益自動化的購買流程,從而能夠主動地選擇品牌,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替代品牌。我們把這種做法稱作“在無摩擦

商業中建立品牌摩擦力”。

隨著越來越多消費者無時無刻保持在線的狀態,未來的商業節點將會是消費者本身,而不是什麼可區分開來的“渠道”。而當消費者成為商業節點,所有公司都將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他們不僅要準確地感知到每個消費者要的是什麼,還要以前所未有的精確度把消費者所要的產品無縫地交付給他們。對於這個新的現實,各個品牌能否適應?

隨著消費者成為商業的真正節點,營銷必須先成為“監聽站”。這意味著,營銷組織需要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的使命和形態。因此,分析法必須成為營銷職能的核心,營銷組織需要傾聽消費者的聲音,加倍有效地將消費者的需要、偏好和要求“翻譯”出來,而不是隻向組織內部提供數據而已。

假如營銷真的能與時俱進,公司的其他人就會成為營銷的首要受眾。因為在未來,營銷除了要充當公司和品牌的倡導者之外,還要更大程度上在公司裡面充當消費者的倡導者,引導公司設計出無數個具有細微差別的產品。

由此可見,所有品牌都需要瞭解消費者想的是什麼、重視的是什麼,而不能再像過去那樣痴迷於全渠道銷售模式了。你所做的一切,現在都要從消費者的角度來改造了。大多數公司並不缺乏消費者數據,但許多公司依舊缺乏洞察力:只有具備了洞察力,公司才能靠這些數據來果斷贏得市場份額。

零售主體的新競爭力

在無摩擦商業中,零售主體如何打造新的競爭力?

首先,企業應該把注意力從渠道策略轉向以消費者為中心的銷售模式。數字連接似乎讓各個銷售渠道變得難以分辨。因此,與其耗費資源瞭解渠道模式,倒不如把更多資源投入到消費者洞察,包括內部組織、數據獲取渠道、分析數據獲得消費者洞察等方面

資源的投入。

其次,重新定義目標市場。如今,價值觀在消費群細分模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人口統計數據將逐漸被“性格統計數據”所取代——也就是說,未來的消費者決策模型將以定義明確的消費者群體作為根據,而各個群體的個體消費者的需要,則要用心理科學、人類學和社會學統計數據進行識別。為了轉變細分模型,公司必須先瞭解個人消費者消費行為的變化,然後利用先進的技術來捕捉新興群組的共同需求和偏好。

第三,成本是個性化產品和服務的最大挑戰,而“規模化生產的個性化產品或服務”則是應對挑戰的解決方案。數據是通向個性化消費的必然之路。但擁有大量消費者數據並不值得自滿,具備更高級、更快速的分析能力和反應速度才是關鍵所在。

同時,同伴影響力是一股正在增長的力量。消費者在哪裡花錢、被什麼品牌吸引,都是由它決定的。傳統觀念上的消費者權利來自於財富,但如今它卻

更多是來自消費者社群。這些社群由興趣相同的人組成,而其人口結構也是由社群自己選出來的。

現在,一個有說服力的人能夠相對輕易地改變品牌的命運。亞馬遜的創始人傑夫·貝佐斯指出:“在線下世界,如果一個客戶不滿意,他會告訴6個朋友。在互聯網世界,他會告訴6000個人。”消費者之間的超級互聯大大提升了影響力模式的重要性——個人的聲音通過網絡放大,進而影響市場動態。

因此,我們建議企業在增量市場側重於吸引潛在消費者為自己的客戶,而在存量市場則要經營好已有的客戶群,以提升品牌忠誠度。不要再停留在舒適區,更不要自以為你的品牌有多強,客戶忠誠度有多高,當前業務有多成功,因為現在品牌最大的敵人就是自滿。

相比其他國家中國

消費者對社交媒體中所出現的品牌植入、品牌廣告接受程度極高。其中,年輕一代消費者對此類營銷信息態度較上一代更為開放、正面。研究還表明,互聯網原住民和千禧一代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是可以追蹤的,他們也更願意分享自己的數據。但前提是能通過數據提升自己或獲取增值服務。其中,中國消費者的數據分享意願最高。

針對中國市場的調研表明,中國的互聯網原住民(95後)中的71%對本土知名品牌的信任度上升,57%對國際大品牌信任度上升。這是本土品牌崛起的重要信號。對於中國企業而言,獲取年輕一代消費者的喜愛正是最好的時機。

无摩擦商业时代 零售业如何加强个性化服务?

作者:格雷格·波爾特爾/艾比·克拉尼基

本文有刪減,

若需《中國職業經理人》原文本閱讀、商務合作

聯繫本社蔣女士。

无摩擦商业时代 零售业如何加强个性化服务?
无摩擦商业时代 零售业如何加强个性化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