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閩西連城,鮮嫩小艾草 農婦成至寶

*今日觀察*

有詩云:“驚蟄時節草萋萋,野艾茸茸淡著衣;無意爭顏呈媚態,農婦愛它如知已”。

3月5日,到閩西連城縣北團鎮採訪,巧遇老營村婦聯主席羅秋梅在碾裡塅田間釆摘鮮艾草(如下圖)。

閩西連城,鮮嫩小艾草 農婦成至寶

老營村婦聯主席羅秋梅在田間釆摘鮮艾草。鄒善水攝

陪同採訪的村委主任羅輝介紹,清明前開始,老營村田間地頭、山坡圳邊、房前屋後隨處長有嫩綠的艾草。村裡婦女們都會去釆摘。《本草綱目》載,艾草別名蕭茅、香艾,有濃烈香氣。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艾草全草入藥,有溫經、祛溼、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閩西客家人在春季有吃鮮嫩艾葉的傳統習俗,連城縣農村婦女採摘嫩綠的鮮艾草,有用來泡艾葉茶、煮艾葉湯、艾葉粥、做艾葉粄等食療,也有煮水泡腳或沐浴等民間習慣,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