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鄉村醫生的出路在哪?難道真的要守著3000元的工資一輩子,一輩子在鄉村?

陳夕顏CXY


【妮嬤嬤的觀點】薪資3000元勉強夠溫飽,但鄉村醫生不是沒有未來。高尚和無私奉獻是我們對村醫的讚譽,但不能成為道德綁架。出於私心,我多麼希望你能留下來,鄉村的百姓更加需要你,他們沒有別的依靠,如果你也放棄,他們更可能把小病熬成大病,難治的病,治不好的病。

把我遇到的最真實的鄉村醫者的故事分享給你

一、赤腳醫生,奔走在山溝溝裡的白醫天使

在我讀小學前,1990年之前吧,爸媽請來給奶奶看病的醫生,是從鎮裡私人衛生所來的一位五六十歲的老頭,中專學歷,媽媽說他有個美麗的名字叫赤腳醫生。

那時還沒有電話,沒有公路,需要派個人,翻山越嶺走2個多小時去請他,遇上他出診時,還得等到他回來,有時遇上急症的,他連飯也顧不上吃撥腿就往患者家中趕去。

他們一雙布鞋,爬山涉水每天在路上,他們出門除了醫藥箱,手電筒和雨衣是必備。

從小聽媽媽講白醫天使,就是一個個赤腳醫生平凡又樸實的故事。現在想起來依然讓人熱淚盈眶,感動!想哭!

貧困落後的地區,鄉村醫生普遍存在這幾個現象:

1)收入低勉強可夠溫飽

很多人覺得去醫院看個病這麼貴,醫療是個暴利行業,醫生一定待遇好、工資高。這種理解在鄉村醫生身上可是不著邊際的幻想。

以前,鄉村的赤腳醫生,我印象中靠步行的年代,出診費最多也就三五塊的,後來有了小路可以騎摩托車時,大概是十來塊錢,加上藥費,基本在十幾二十來塊錢。

有時聽到村裡的老爺爺老奶奶,病好了還會嘮嗑,常能聽到:“哎,不值啊,都被某某醫生賺去了,趕幾次集市賣那些地瓜蔬菜的,都不夠看醫生。” 聽得出來他們心疼錢,必竟小時候的農村,沒有什麼可靠的經濟來源。

有時也會聽到奶奶抱怨錢被醫生賺去了,媽媽總是打斷她,沒賺你多少錢的,幫你看次病走山路要好幾個小時,一天才能看幾個人?還常常錯過飯點,不是餓肚子就是提前吃剩飯趕緊出發,去城裡進貨(買藥)路費也很貴,他都給你用最便宜的好藥,幫你省了不少錢,你去城裡,這點錢還不夠掛個號。

雖然村民們也心知肚明的,但 “錢被醫生賺了去” 還是常常會掛在嘴邊,老頭醫生也不解釋,常常笑著對村民說,“等賺夠了我建個大房子,再殺頭豬宴請大家一起喝酒”。可是直到他去世了,他家依然還是破舊的矮平房,沒有翻新過。

2)工作時間不固定,患者需要隨叫隨到

鄉村醫生沒有上下班時間,他們幾乎隨叫隨到,有的行政村管轄好多散落在深山裡小村莊,往往來回要好幾個小時。

有時剛出診回來,遇上急症的,連飯也顧不上吃撥腿就往患者家中趕。他們經常錯過飯點,三餐沒得規律,小時候見過的村醫都黑瘦黑瘦的。

3)醫源不足,病人只有老弱病殘和小小孩

從改革開放部分勞力外出務工,到現在定居城裡的人越來越多,加上城鎮化的發展,居留在農村的人口已經非常非常少了。

很多落後的偏遠地區,只剩下那些經濟條件差,沒有條件遷移出去的孤寡老人甚至是病殘。

我讀小學時,我們村終於有了自己的醫生,他是我認識的第2位鄉村醫生,是村裡第一個醫學專業的大學生,那時村裡人還是很高興的,看病或是叫醫生,不必花2個多小時到鎮上,到他家只需要1個小時。

他大概175,瘦瘦的高個非常儒雅,每次他來給村裡人看病,總會來我家坐一坐,我喜歡聽他和你爸媽聊天的樣子。

4)工作辛苦收入微薄,年輕人不願繼承

近些年來,城鎮化的改革速度飛快,加劇了農村居住人口的減少;而小診所大病看不了,日常小病小痛的,也不足以維繫日常收益,遇到一些貧困的孤寡老人,有的甚至還得自行貼上醫藥費。

經濟貧困的鄉村,新一代年輕人又不願回來,於是出現老村醫退休後無人繼續衣缽情況。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村醫都是這樣的情況,就比如我的村醫同學。

二、80後村醫的修煉,穩紮穩打奔小康

十多年前,我一高材生同學實習醫生結束後,回到他們所在村開了診所,大家即不看好也不好說啥,必竟那個年代能從農村出來,很多人都希望在城裡留下來更好的發展,回農村能有什麼前途?

對於一個年輕的新手醫生,村民們剛開始還是有些遲疑的,這麼年輕能看好病嗎?但也不好為了一個小小的頭疼腦熱就捨近求遠去大醫院。

剛開始小朋友患者會多一點,必竟孩子有個啥都耗不起,慢慢的找他看病的人也多了起來,我們同學,有個啥不舒服、包括吃什麼藥也總是打電話問他,沒有他幫著把關下似乎總是不太放心。

如今,他的小診所經常擠滿患者,他也成了當地有名的村醫,名醫。

我盤點了下,他真的把自己逼成了全才,答案就在這三件事裡

1)鄉村醫生看病,你就得是全科

診所不同於在醫院,按人群按病種分很多的科室,每個醫生只需要專注於自己專業的研究;鄉村醫生面對的人群,從兒童、老人、女人或男人各種常見病差不多都得會,你就得是全科。

醫生也不是神,不管你醫術有多麼精進也不可能全懂,疾病有它的複雜性和廣泛性,他說也常有不懂的地方,遇到時就向以前學校和醫院的導師、各科室專家或同學請教;

診所通常只有最普通的設施和基礎用藥,對於大病或複雜的疾病,他根據自己的經驗初步診斷,大概心理有數了,只能建議患者儘快到醫院做檢查和治療。

他說在農村,你還會遇到很多疑難雜症,而這些疑難雜症在西醫角度是解釋不清楚的,也往往很難治癒。這讓他開始又研究起了中醫。

2)中醫診治,村裡的老人們更喜歡

生活在農村的人都知道,有時候田間地頭的野草就是一味良藥,而這些都是靠祖祖輩輩的經驗傳承下來的,他對這些簡單又有效的“土方法”也是如痴如醉,有時為了找到答案翻遍所有的醫書。

記得我第一次看到他給患者針灸時,把我震驚到了。這個西醫小子竟然可以這麼嫻熟的運用中醫療法。

中醫的物理療法,對很多病症和康復治療還是非常好用的,不僅減少用藥也能減輕患者的痛苦,我上次探望他時,就遇到他在給患者家屬示範如可幫患者推拿的手法,還有給老年人示範在家裡自己可以做的養生功法,而那些上了年紀的老爺爺老奶奶在他面前笑得像個孩子。

看著他溫和認真的樣子真是帥極了,給人暖暖的心安。

3)村醫也現代,透過網絡開啟線上問診和健康諮詢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應用,他在患者的病歷建檔、病情追蹤方面,做得非常的全面,有時候他也通過電話,聽患者描述就大概知道他什麼情況,需不需要到診所,或是患者自己在家就可以怎麼處理。

一有時間,他也會在微信和網上寫寫東西,發發文章,宣傳健康知識和疾病預防,也通過線上問診、健康諮詢服務越來越多的患者。

一個醫生的修煉,背後付出的艱辛和努力是我們難以想象的。

我同學,從20多歲的青春小夥如今已是40歲中年大叔,而他現在不是在就診就是在去學習的路上,他每年都會給自己安排幾次學習進修,參加醫學類講座等。

「醫無止境」,是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名言。

三、鄉村醫師,農村推行慢病健康管理未來的主力軍

1)政策:社會在發展,我們仍然不能沒有鄉村醫生

衛生部原辦公廳在關於《關於推進農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意見》中提出,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實施就業制度,旨在建立人力資源管理體系。

各省市分別制定相關的改革措施,讓近10年來村衛生院(鄉村醫生)數量年年驟減的情況,在2018-2019年迎來新的拐點,新政策的落實,讓部分鄉村醫生確實享受到農村衛生體制改革帶來的紅利。

但這只是開始,相信隨著試點成效和政策的日趨完善,能惠及更多的地區和鄉村醫生。

在2019年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李斌表示,要確保每個行政村衛生室至少有一名合格的村醫。這樣鄉村的老百姓也就不用擔心小病小痛無處找醫了。

2)控制農村基層慢性病發展趨勢,需要鄉村醫生!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老年化問題的日漸顯現,非傳染性慢性疾病的發病率逐年遞增,慢性病醫療成本佔我們總疾病支出的70%。

慢性病發病率高、起病隱匿潛藏期長、併發症多、病程長且難以治癒,成為終身性疾病,不僅給患者帶來身心痛苦,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根據統計學數據,如果不採取強有力的措施,未來20年40歲以上的人群中主要慢性病患者人數將增長1~2倍。這將造成國家醫療支出,以及家庭和個人在醫療承擔上不堪重負。

真正有效的辦法和途徑,唯有從「治療」向「預防」方面轉移。

未來,鄉村醫生將肩負著村莊居民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對社區和村莊居民,進行健康宣傳教育、健康信息收集建檔、風險評估、以及提供健康諮詢和健康指導等。

結語:關注健康,人人有責。全民健康任重道遠,不僅需要強有力的政策指引,需要專業人員的付出,這更是我們每一個普通老百姓對自己的一份責任。


我是@妮嬤嬤,一個溫柔又“兇狠”的職場女魔頭。曾經在上市公司、外資企業工作15+年。歡迎關注我,一起談理想談創業談賺錢!


妮嬤嬤


這個不是鄉村醫生的出路在那裡,而是你自己的出路在那裡?

作為醫生,如果沒有較好的醫術,越來越不好做,在那裡都是低工資、找不到出路。

過去條件有限,農村大多數人都在村裡、鎮上看病,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進過省城。現在不同了,交通發展很快,很多人看病都是去了縣城、市裡甚至省裡的醫院。

鄉村醫生,越來越難,這也是一個事實。

好的醫生都到好的醫院去了,不過就在鄉村的醫生還是大有人在。我們村裡三個衛生站,都是個人開的,其中一個的看病非常好,群眾看病,每次錢少、好得快,周圍的村子人都來這裡了,每天看看病的人,絡繹不絕!

我春節回來看感冒的時候,醫生說要快點話,需要再加一種藥,貴點,我問多少,說50元,我說沒事。

這個細節只所以記憶猶新,就是平時大家看病的時候,醫生有考慮給大家節約成本。這次給加個50塊的藥,都要提前說明,不論如何,讓人覺得舒服,可見醫生的醫德也同樣贏得大家的信賴!

聽說他的收入也很可觀,一年幾十萬還是有的!

和諧鄉村,好醫生最缺,在哪裡工資和收入都不會低!


思者在


現如今很多鄉村醫生,其實就是以本地人為主,如果在家門口掙著3000元的穩定工資,就已經非常知足,要比那些常年外出打工的農民工生活日子要好太多,而且隨著現代農村醫療方面的調整改革,以後應該會被納入當地鄉村家庭醫生的行列,這對於相對“暴利”的醫療事業還是發展不錯的,又何愁沒有出路呢?!



現如今,在村裡或鎮上開門診、藥店的店鋪其實非常多,例如在我們這邊鎮上都快擠破頭了,我們鎮上的藥店應該就得四五家,而門診、小型醫務室就更多了,很多都是開門營業紅紅火火,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現在農戶生活條件好了,有錢去看病,另外一方面就是人們的身體素質卻反而下降,以至於當地出現流行感冒等情況時都是扎堆輸吊瓶、看病拿藥的情景,以至於鄉鎮上醫藥行業的利潤還是非常可觀的!

事實上,現在你去門診或藥店看病,他們雖然也是診病拿藥,但很多時候也會向農戶推薦一些價格昂貴的藥品,以至於農戶病好了,藥卻沒有吃完的情況其實很多!例如生活中常見的鼻炎,如果你去門診和藥店拿藥時,可能就得花掉幾十元,但如果你去當地鎮衛生院拿藥時,全部費用才不過十幾元而已,因而我感覺現在的一些鄉村醫生很多是處於“暴利”階段,要不他們也不會扎堆鄉下發展!

再一個例子,因為農村人以種地為主,會經常下地幹活或附近打工以體力勞動為主,就會經常會有腰痠腿疼、脖子疼痛等病症表現,記得去年家人也遇到了這種情況,就去鄰村門診去看病,除了一些常見的藥品治療外,還推薦了一些治療頸椎的中草藥熱敷貼,居然一張就得100元,而且一療程得貼好幾張,這樣就得幾百元以上,而從網上一查,其成本才幾十元而已,為此找醫生詢問為何差距這麼大,居然啞口無言了!



所以說,我感覺現在的鄉村醫生如果不能擺正心態,重歸看病就醫的初心,那麼以後在農村的出路只能是越來越窄,畢竟農戶也在通過手機、電腦以及電視等媒介瞭解現代信息,不可能一直被欺騙愚弄!另外,隨著農村醫療改革的深入開展,鄉村家庭醫生也在逐步實施中,未來應該會將一些優秀的農村醫生納入當地鄉村醫療體系中,並獲得一些政策扶持,這樣才會利於這些優秀鄉村醫生更好更穩定的發展,同時,這樣也是農村人期盼獲得的公正合理、有序健康的醫療保障制度吧!


龍百曉生


只能不幹了,我1979年至現在41年了,過去的論書一切國家不成認了,都的現在考執業醫師,可現在考試必須是中專以上畢業才能有資格考試。過上一年就是讓我這個高中畢業生再考試的話我已60歲,考不下個明堂了,對於我這個年令人幹了4O多年村醫的人來說,一句話沒意思。


用戶9523482335734


鄉村醫生3000元工資純是子虛烏有的話題,誰給鄉村醫生髮放3000元工資待遇了?農村鄉村醫生天天是老年人,高血壓,糖尿病人,孕產婦,嬰幼兒防疫,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癌症,精神病,貧困戶,五保,隨訪體檢,建立健康檔案,健康教育等等。

也不知道是有些人是真眼瞎,現在麻疹,乙肝,甲肝,結核,脊髓灰質炎,白破,乙腦,流腦,霍亂等等制殘置人死亡的傳染性疾病還有嗎?說真的,基層醫生付出的是最大,把管轄的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成員都裝在腦子裡。及時通知,及時體檢,千里之外的還要打電話通知,那麼多的付出沒人理解。篩查,體檢是鄉村醫生的義務,沒良心的人還說想騙錢呢。

鄉村醫生也要生存,也要顧家,沒有人也沒有任何團體和政府每月給發放3000元工資,退休是65歲退休有300元退休金。

鄉村醫生的付出不需要人感謝,也不能容忍沒素質教養的人骯髒鄉村醫生。只要看到中國人口健康素質不斷提高,鄉村醫生心裡都會感到非常的欣慰,因為有他們的付出和勞動。要感謝就感謝毛主席“把醫療衛生的工作重點放到農村去”的偉大指示吧。


平民鉅子


村醫有工資,再加上業務收入:看病脈理錢,暴利的藥費,有多少人的收入能趕上?先前村醫沒有工資,自己在家開個小診所,養活一大家,日子混得風聲水起,現在有工資,再加上當地村民每一年的醫保要報銷(買幾盒營養品,扺可以報銷金額。)在村醫那兒,假如可報一百,你只能報八九十,中間每一個村民為村醫節約了多少,一個村,總共節餘不少啊!誰說村醫工資少?


手機用戶60618762466


隨著社會的發展鄉村醫生也在向著,正規化的方向發展。就象以前的村電工一樣,都將編入正規的醫療體系內。

現有的鄉村醫生基本上是醫學院專科或本科畢業的學生,也比較專業。

從最早的赤腳醫生,到現在正規醫學院畢業生的轉變過程。折射出了我國醫療事業發展的成就。

五六十年代時的赤腳醫生最多,對農村醫療事業的貢獻也最大。他們那兩代的赤腳醫生現已逐漸老去,他們有很多寶貴的中醫治療技術和偏、土方技術。希這些年輕的鄉村醫生傳承下去。

就目前農村的消費水平和物價,我認為鄉村醫生每月能有三千元的工資已經很不錯了。想想那些還在溫飽線上掙扎的農民兄弟,我們自己也應該心滿意足了。

當然,經濟條件發達的地區,再多補貼一點也說得過去。



豫南鄉農


利用業餘時間,搞個自己喜歡的副業。

現在網絡這麼發達,想學什麼做什麼,很多事情通過網絡就能完成。

就比如做自媒體,在寫作這塊發展一下,這就是很好的出路。當然,關鍵還是看你自己對什麼感興趣。還得給自己些耐心。循序漸進的一步步來奔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另外,就拿你說的鄉村醫生來說,也是有前途的,一個是國家本來在大力支持,另外一個從鄉村醫生一步步發展到大的醫院,這應該是有條路的。這個你自己肯定最清楚。不過,應該就是難度不小。


農夫說


不知道別的地區啥樣 內蒙的鄉村醫生是你給開3000每月麼? 現在是發人頭錢 不許私自賣藥 所有常用藥品國家統一配送 輸液一次10元 村民自費4元 國家補貼6元 藥費從新農合走 每個村民建立健康檔案 這個檔案按照一個人38元給錢 好多老赤腳醫生都是花5塊一份找年輕人給做 他提供數據 只有村常駐人口有補貼 一個村子多的六七百人 少的只有二三百人 所以很多鄉村醫生都是治病是副業 還會從事其他工作 要是這樣可能還沒人會說啥 但是重點是補貼款也就是他的工資 拖三年發放是常態 實在不行就用村集體土地 山地 林地頂賬 南方不知道啥樣 我們這土地毛用沒有 家裡上百畝地都是放荒 因為沒水 90多畝地去年包給別人種 他才賣了8500塊的玉米 去除成本可能還賠錢 我老丈人62了 不能退休 因為編制問題拖了快10年還沒解決 不幹吧 17.18年的人頭錢還沒給上 幹吧還沒錢 所以人在診所 但根本不看病了


收割小媳婦


什麼三千元,我們到現在一千元都拿不上,房錢,水電費,網費,辦公費用等最低也要兩千元,不出三年,村醫減半。信不信走著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