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業內熱議PPP項目“堵點”專家建議提振股權投資

本報記者 左永剛

2020年,我國將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PPP在新形態下被賦予重任。近日,在“第四屆中國PPP投資論壇”上,中國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常保國表示:“PPP項目對於中國解決政府財政短缺,提供更好、更優質的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領域的服務是居功至偉的。”

此次論壇由中國政法大學、中國PPP投資論壇組委會、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聯合主辦,中國通廣所屬集團戰略支持。論壇以“規範發展,行穩致遠”為主題,在“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下,進一步聚焦、疏解投資“堵點”。

2019年,國家相關機關、相關機構出臺了大量與PPP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對PPP規範健康發展提供了健康、穩定製度保障。對此,中國PPP諮詢機構論壇秘書長李開孟提出:“PPP模式規範發展的基礎是提振股權投資,股權投資是影響PPP規範發展的關鍵因素,而股權融資的質量也決定著PPP融資方案的質量。”

清華大學建設管理系教授暨清華大學PPP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王守清博士首先介紹了PPP項目再融資的概念和需求,然後通過對十個不同國家不同類型PPP項目再融資的案例分析,總結歸納了PPP項目再融資的國際實踐,包括再融資原因、再融資方式、再融資風險、再融資收益及其分配,為國內PPP項目再融資提出了有關策略和建議。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建設工程與房地產專業委員會主任袁華之指出:“評價地方營商環境的關鍵指標要看解決爭議案件佔整個投資額及投資數量的比例,地方PPP項目爭議數量較多,不能完全代表這個地方的營商環境不好,而有可能是因為此區域的PPP體量大,投資額高及投資項目多等因素導致的。”

國投信達集團執行副總裁邱鷹從企業角度指出:“政信金融顛覆了傳統投融資模式,提供的是投、融、建、管、退一體化全閉環服務,作為國際政信金融深化服務專家,國投信達專注於服務地方基建與民生項目。”

中國通廣副總裁孔慶銘向與會來賓介紹了中國通廣與各級政府的合作模式:“中國通廣培養最多的是新型夥伴關係,同時與地方政府合作加強項目前期的策劃和頂層設計工作,瞭解政府所能提供的盈利有效邊界,創新項目策劃,從而保障項目規範、合規落地。”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