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原文標題:區塊鏈如何進入大規模商用?何不借鑑互聯網的「免費」商業模式
從最初的「鏈治百病」到迴歸理性,直到今日,也只有 DeFi 生態和少數的遊戲有足夠多的用戶量,就最大的區塊鏈平臺、市值 197 億的以太坊而言,整個 DeFi 生態僅僅鎖定了 9 億美金,DApp 周活躍用戶不過 20 萬上下。我們都說區塊鏈還在早期,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而造成如此現象的原因我們能列舉出很多,如現實世界的信息上鍊難度大,區塊鏈平臺運行速度慢等。而更大的問題,則在於區塊鏈和傳統互聯網完全不同的 商業模式。
免費商業模式是目前最好的商業模式,在互聯網的 虛擬經濟中尤為突出。而區塊鏈作為價值互聯網的底層技術,鏈上每一步操作都需要支付手續費,由此帶來一連串問題:用戶需要購買加密貨幣,註冊交易所,完成 KYC,法幣通道完成購買,之後複製錢包地址、提幣… 提幣還需要等半小時,還可能會失敗。每多一個步驟,用戶就會被篩掉 80%,被傳統互聯網的體驗「慣壞」了的用戶,永遠
無法理解為什麼要使用區塊鏈。不僅是互聯網,線下商業也有免費模式吸引流量的做法。免費商業模式的本質,即交叉補貼。讓錢在不同的產品之間、人之間、現在和未來之間、貨幣與非貨幣市場之間轉移。整個世界就是一個交叉補貼的大網。區塊鏈平臺想要「 去中介」,反而是在妄想斬掉交叉補貼的網。
與其逆流而上,不如順應趨勢,保留區塊鏈去中心化、無需許可、公開透明的特性,僅在商業模式上進行改變,不就能解決這個問題,獲取大量用戶?
解決方案也就應運而生: 費用代付機制(Fee Delegation) 。
多方支付與指定代付: 讓第三方付費成為可能
在諸多區塊鏈平臺的競賽中,唯鏈是首個將費用代付機制應用在實際商業落地中的區塊鏈平臺。在唯鏈的設計中有兩種方案來實現這個功能: 多方支付協議(Multi-party Payment Protocal - MPP) 和指定代付協議(VIP-191) 。這樣,用戶發出的交易的手續費可以在一定情況下由其他人來為他支付,由此用戶可以在不需要持有任何加密貨幣的場景下使用區塊鏈上的服務和應用。
這兩個方案有各自的優缺點。多方支付協議更適用於區塊鏈 開發者,他們在區塊鏈平臺上開設賬戶,並可以指定一些用戶 (一般是註冊用戶) ,這些用戶在使用這個應用的時候,會從開發者的賬戶中代扣手續費,而用戶自己則不需要持有加密貨幣。當然用戶會有一定信用額度,可能有時候通過支付寶等方式來給服務商付費。這個協議也允許有一個第三方的服務商,來為多個應用的用戶支付手續費,這樣就可以避免開發者需要自己管理賬戶的問題。
指定代付協議(VIP-191) 則是多方支付協議 (MPP) 的一種補充,它是運行一筆一次性的交易,用戶在發送交易的時候,調用相關合約,指定一個賬戶來幫助自己支付手續費即可。相較之下,採用指定代付協議會更加靈活,且有更好的隱私性,畢竟採用第一種多方支付協議會需要開發者在鏈上進行簽署和規劃、用戶也需要註冊。但問題在於,指定代付協議需要在雙方同時在線對交易進行簽名,而多方支付協議則沒有這個問題。
那如上文所述的費用代付機制如何應用呢?舉例來說,基於唯鏈區塊鏈開發的 8Hours遊戲平臺就是結合費用代付機制的典範。在 8Hours 中每個遊戲角色和裝備都是一個「非同質化代幣」 (簡稱 NFT) ,可以在區塊鏈平臺不同賬戶之間轉移,和其他的 NFT 搭配、組合。比如開發者設計基於區塊鏈平臺的格鬥爭霸遊戲,用戶只需要將自己的英雄人物轉移到相關地址就能夠給自己的英雄人物配上裝備、參與遊戲,甚至後續有人開發了全新的關卡,只需要一鍵轉移,英雄就能夠攜帶著之前辛苦獲得的裝備開始新的征程。
一般情況下,玩家如果想要轉移自己的 NFT,一定會需要支付手續費。若他們不熟悉區塊鏈,立馬會被各式各樣的問題難住從而望而卻步。而結合費用代付機制,平臺可以輕鬆的通過免費體驗模式吸引到更多普通玩家。而在看不見的底層區塊鏈平臺上,平臺替用戶支付了手續費。在三天免費體驗過後,遊戲已經獲得了足夠的用戶黏性,這時候用戶只需要使用法幣支付訂閱費用就能夠繼續遊戲,而平臺也就開始有了收入,並能繼續替用戶支付區塊鏈上的各種手續費。用戶無需通過掌握區塊鏈知識和進行繁瑣的操作,就能夠獲得更多元化的遊戲體驗並且體會到區塊鏈技術帶來的好處,平臺、開發者也有了收入,實現多方共贏。
原本 NFT 的出現為區塊鏈遊戲帶來了全新的場景和巨大的市場機會,卻被區塊鏈糟糕的用戶體驗所困擾。唯鏈的 費用代付機制則試圖解決這個問題,為 NFT 的發展鋪平了道路。相應的,在奢侈品交易、物流溯源等方方面面,費用代付機制都有用武之地。
費用代付機制實際上並不是第一次被提出來,類似的機制設計在以太坊上也有開發者提出,如
EIP-1077和Gas Station Network,但目前來看,以太坊每次升級通過的 EIP 少的可憐 (歷史上三次分叉,Homestead 分叉通過了 3 個 EIP,Byzabtium 分叉通過了 8 個,Constantinople 分叉通過了 5 個) ,EIP-1077 提出一年半仍舊沒有實施。相比而言唯鏈更重視用戶體驗問題,實現指定代付機制的改進協議在 19 年 7 月就已經通過並完成部署,多方支付協議也已經完成,目前已廣泛應用於唯鏈區塊鏈平臺上商業合作日常業務中。在用戶習慣免費商業模式的當下,得用戶者得人心,或許也是唯鏈能夠獲得如 DNV GL、 LVMH、寶馬、沃爾瑪中國等多家大型企業青睞的原因。
強化交易模型: 為開發者提供的原生支持
但這樣就夠了嗎?對於區塊鏈平臺來說,它既要一手抓用戶,又要一手抓開發者。用戶終端方便是一方面,對於開發者也需要 便捷性。
開發者最需要處理的就是交易的問題,首當其衝的就是交易的 安全性,這需要交易的唯一性來保障,這樣才能夠避免交易重放。如比特幣這樣採用
UTXO模型的區塊鏈來說,每個 UTXO (可以理解為一小塊比特幣) 關聯著前一個已經花費的 UTXO,每個 UTXO 都有各自的歷史,這讓 UTXO 本身就有唯一性。比特幣的 UTXO 模型
而如以太坊這樣採用賬戶模型的區塊鏈則就複雜很多,因為賬戶只記錄餘額而不記錄交易信息,因此就需要在交易中加入額外的信息保障交易的唯一性。
以太坊的賬戶模型
比如以太坊的做法在賬戶中加入一個 Nonce的值,這個 Nonce 值相當於計數器。每一筆交易也要有一個對應的 AccountNonce 值,只有當發送到這個賬戶的交易的 AccountNonce 值和賬戶中最新的 Nonce 值相等,這筆交易才算是有效的,由於賬戶地址 + Nonce總是一個唯一值,保障了交易的唯一性。
而這樣的設計要求交易必須按照 順序進行,一旦出現某賬戶同時收到多筆交易的時候,若當中一筆交易失敗,那麼後續的交易的 AccountNonce 值就不能和賬戶的值對應從而都失效。
而唯鏈的方案則簡單很多,它提出的 強化交易模型為開發者提供了諸多便利。在唯鏈區塊鏈平臺中,通過兩次哈希運算得到一個哈希值,作為交易的序列號(TXID) 。熟悉哈希算法的都知道這樣計算出來的哈希值是唯一且和交易一一對應。只要交易發送者檢查哈希值不重複,那麼他發送的交易就是不重複的,也就保障了交易的唯一性。
並且,在唯鏈區塊鏈中,交易發送者可以強制交易依賴性,也就是說它能夠要求某一筆交易要在所依賴的上一筆交易完成之後才能進行。對於交易執行時間也可以靈活控制,在交易中加入代碼來設定交易執行和失效的時間窗口。這樣的設計,對於金融類的 合約密集型產業特別友好。再之,唯鏈區塊鏈原生支持了多任務交易,多個任務在單筆交易中可以按照順序執行,空投代幣的操作就異常簡單方便。並且對於物聯網應用開發者又是再好不過:一筆交易就能夠將產品批量上鍊,不再需要繁瑣地確認是否有交易沒有確認而遺漏。
對於商業應用來說,一旦區塊鏈網絡達到高負荷的狀態,交易失敗、交易長時間不被處理是常有的事情。而一旦交易沒有按順序進行或在較長時間之後才執行,合約的依賴關係就會被打破,輕則合約運行失敗,手續費浪費,重則出現安全性問題。對於開發者來說若能夠實現對 交易執行情況的管理是再好不過了。
以 寄售 平臺為例,用戶購買商品在確認收貨時平臺會將預付的金額支付給賣家,這會是在鏈上的兩筆交易:1、鏈上物品所有權的更改;2、鏈上一批資金的轉移。兩筆交易必須是按照順序進行的。在區塊鏈上,一旦發生擁堵就容易交易無法完成,若出現第一筆交易失敗而第二筆交易完成的情況,買家就無法得到貨物的鏈上歸屬權。若第二筆交易能夠強制依賴第一筆交易,必須在第一筆交易完成之後才能執行,就不會有這個問題。交易也可以規定有效時間,開發者也就不需要面對由此帶來的爭執。
區塊鏈: 隱形且無所不在
區塊鏈技術是一種「 隱形技術」,它作為一種底層技術,和互聯網的底層技術架構是一樣的,用戶不需要知道區塊鏈是如何運作的,但是他們能夠獲得區塊鏈帶來的好處。而區塊鏈平臺作為一個「平臺」,對開發者友好的重視,才能夠讓生態進一步繁榮起來。唯鏈的費用代付機制和強化交易模型,讓用戶不再受交易手續費的困擾,迴歸已被傳統互聯網驗證有效的商業模式;開發者也可以更便捷地對交易進行管理。用戶和開發者生態形成的飛輪效應,將會讓區塊鏈平臺加速進入大規模應用之中。
或許數年以後,人們發現數據更加公開透明可信,互聯網再無國界,卻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除少數人以外。
閱讀更多 火星財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