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區塊鏈電子發票調查

這是《中國經營報》為您分享的第980篇原創文章;我們只發有態度,有乾貨的原創。

什麼是區塊鏈好應用?

多位業內人士曾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只有區塊鏈能夠真正解決應用場景痛點時,才能彰顯其技術價值所在。

區塊鏈+應用場景的化學反應一直被業界寄予厚望,但相較於概念的火熱,實踐層面的落地情況與效果仍然等待著參與者的答卷。

以率先落地的區塊鏈+電子發票為例,多地稅務局牽頭佈局推進,在區塊鏈電子發票問世將滿兩年之際,應用價值究竟如何?

為此,《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國家稅務總局廣州市稅務局瞭解到,從2018年,廣州市稅務局“稅鏈”區塊鏈電子發票平臺上線至今,已有2.73億張的增值稅電子發票的發票數據在稅鏈平臺上鍊,發票歸集功能惠及57860戶開票納稅人及218萬餘戶受票納稅人。“平臺在全國首次實現將稅務系統現有的增值稅電子發票數據在區塊鏈上歸集和流轉,旨在解決納稅人歸集發票數據難的痛點。”

第一階段已“加載完成”,2.0版本正在推廣

2020年新年伊始,在廣州市稅務局的指導下,廣州地鐵開出第一張區塊鏈電子發票。

此時,距離廣州市稅務局區塊鏈電子發票落地已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那麼在應用落地推進方面,廣州稅務局走到了哪一步呢?

廣州稅務局告訴記者,目前(廣州市區塊鏈電子發票應用)已完成第一階段發票歸集,將稅務系統現有的增值稅電子發票數據在區塊鏈上歸集和流轉,解決納稅人歸集發票數據難的痛點。現處於第二階段鏈上開票的推廣中,藉助區塊鏈技術弱中心化、全流程加密、數據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點,創新廣東省通用類發票的“鏈上開具”,實現電子發票輕量級防偽、打通發票領票、開票、報銷、驗舊、申報全生命週期各環節。在第三階段,廣州市稅務局將聚焦於利用區塊鏈技術使發票在鏈上流轉,藉助發票的產生和流通,創造新的應用場景,構建發票應用生態。

關於前期推廣過程的問題,廣州稅務局也坦言,目前在推廣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是區塊鏈電子發票是新生事物,無論從用戶的認知上還是對系統的熟悉使用上,都需要一個過程。我們通過加強宣傳輔導來提升用戶認識,通過推出更多為用戶帶來好處的應用場景來推動用戶體驗的升級。

看完進展,我們回到文章開頭提到的,區塊鏈+電子發票能帶來什麼?

首先是便捷與獲得感

“納稅人用票管理零成本,申報納稅方便快捷,切實降低納稅人經營成本和稅收風險,增強納稅人獲得感。”在介紹時,廣州市稅務局將其與傳統電子發票進行了對比,納稅人開票只需一部能上網的電腦或手機,無需額外的硬件設備,降低成本;用票管票流程也不再繁瑣,“稅鏈”平臺為納稅人實現了發票自動驗舊,以及用票量智能監控,在剩餘票量達到下限數值時觸發自動領用,做到發票全流程自動化管理。

“(對於消費者來說),其交易一旦成立,從支付頁面即可主動申請開票,開票主動權迴歸消費者。發票在鏈上即時開具。(而)消費者所在的企業作為受票方,可從鏈上實時歸集發票數據。通過與企業報銷軟件對接,發票信息甚至可實時進入報銷系統進行報銷。發票流轉全閉環信息鏈上記錄,破解了過去電子發票在報銷入賬環節紙質打印、重複入賬的尷尬處境,提升了企業財務管理效率。”

走進生活:停車、吃飯等都能用

記者獲得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共有2978戶試點納稅人通過稅鏈平臺共開具區塊鏈電子發票290580張。

“區塊鏈電子發票在餐飲、停車、電商、物流、地鐵等行業均有應用場景,其開票便捷性助力納稅人破解部分行業難題。例如在停車服務行業,區塊鏈電子發票打通了停車場無人值守最後一公里,加快車場的車輛流通速度;在餐飲行業,服務員使用稅鏈手機移動端併發開票,有助於提升開票效率,從而提升餐廳翻檯率。區塊鏈電子發票的便民利企效果得到試點納稅人的一致好評。”廣州市稅務局表示。

2018年12月5日,廣東省稅務局發佈《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關於試點應用“稅鏈”區塊鏈電子發票平臺開具通用類發票的公告》(2018年第24號公告)及《的解讀》,逐步開展區塊鏈電子普通發票的試點推廣工作。廣州市稅務局於12月7日首次在“鏈上開具”廣東省通用類電子發票(也即區塊鏈電子發票)。

記者 鄭瑜

中國經營報旗下垂直於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全媒體平臺。已經入駐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百度百家,網貸之家,新浪財經頭條、網貸天眼、網易、騰訊等媒體平臺。致力於為互聯網金融從業者和投資者提供有價值的內容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