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男孩徒步找作業:沒有不愛學習的孩子,只有沒有找到興趣的孩子

“我心裡只想著作業!”

如果聽見孩子這麼說,他的父母一定會樂開花。

近日,就真有一個8歲的男孩小徐不僅這麼說了,而且還用行動證明了。

小徐被爸爸帶到公司寫作業,不料發現數學作業落學校了,又見爸爸正忙著,就獨自回學校去拿。爸爸忙完了找不到他,急得報了警,民警們經過2個多小時的努力,終於在校門口找到了手拿作業本的小徐。

男孩徒步找作業:沒有不愛學習的孩子,只有沒有找到興趣的孩子

據爸爸說,小徐上學都是家裡人接送,膽子有點小,平時不敢獨自上街。

可這次,他卻獨自面對人群和車流,不怕嗎?

花2小時,徒步8公里,不累嗎?

小徐說:“我心裡只想著作業,沒覺得累,也沒覺得怕。”

男孩徒步找作業:沒有不愛學習的孩子,只有沒有找到興趣的孩子

有網友讚歎:這孩子是有多熱愛學習!

在這孩子心裡,學習乃人生第一大樂趣!

愛因斯坦說過一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父母都巴不得孩子熱愛學習,可怎麼才能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樂趣?

1、將學習融入遊戲和生活

教育家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寫道:“和生活結合的學習效果更好,源於生活的教育可以無處不在。

尹建莉在女兒圓圓很小的時候,就跟她玩“小賣部”的遊戲。玩法很簡單,在地上圍出一個圈做“小店”,再擺上一些真實的物品做“貨物”,圓圓做店主,尹建莉和孩子爸爸當顧客,兩人輪流進店,挑選商品,問價,討價還價,付款時讓圓圓找零。

玩法還可以靈活升級,等圓圓百以內的加減法熟練後,便引導她提高商品價格,練習更高位數的加減法。再後來,同樣的東西成倍買,或者一包商品裡只買部分,孩子就會自然地運用乘除法來計算。

這種玩法就像不停地做應用題,卻比紙上的應用題更形象,更有趣。圓圓的收穫很大,數學思維能力被開發,上數學課,數學考試對她來說,都非常簡單。小學時跳級,也仍能名列前茅。

將學習融入遊戲和生活,讓孩子在玩耍中學習,應用中學習,樂趣橫生的過程,孩子好學到停不下來。

這也是杜絕“書呆子”的好辦法,從一開始就讓孩子明白,學習不是乾巴巴,脫離生活的,而是和日常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是對生活中有用的。

所以,學習不應囿於書桌旁,更好的做法,是抓住生活中的學習機會。

有趣又實用,孩子只會越學越起勁。

2、和孩子一起學習

前段時間,網上有張圖片火了,一個爸爸自綁雙手輔導孩子寫作業,理由是:怕自己忍不住打兒子。這個爸爸還說,綁手這個方法已經用了大半年。

隨後有網友神補刀:還得再自綁雙腳。

這是有多大仇多大怨,還是爸爸體內有股洪荒之力,一個不小心就要開打?

輔導作業弄得跟監督犯人一樣,孩子又怎能愛上學習?

想要孩子愛上學習,不能做監工,而應和孩子一起學。

海清曾發微博,讓大家評價自己和兒子蛋妞的書法。兩人的書法並列展示,真是賞心悅目,誰更勝一籌先不說,母子一起練書法,這件事本身就很美好。

男孩徒步找作業:沒有不愛學習的孩子,只有沒有找到興趣的孩子

求學路上,父母以平等的身份,不懲罰、不施威,做孩子的同學,就可以調動孩子的學習動力。

和孩子一起學習,孩子會覺得任務被分擔了一半,瞬間感覺輕鬆起來,積極性也會大大提高。

有一位叫李姜華的媽媽很聰明,孩子上學後,她不想一味監督孩子,就開始和孩子一起學。

當孩子寫作業時,她也在旁邊看書、做題,日積月累,自考了小學教師資格證。

為了孩子能寫好字,她還帶頭練字帖,一筆一劃,端正漂亮,女兒見了也就認認真真地寫字。

算是很勵志的媽媽了,這樣的例子,身邊也有不少:

有的陪孩子學畫畫,自己作品獲了獎。

有的陪孩子學英語,自己練出一口流利英語。

有的陪孩子學游泳,自己成了游泳健將。

陪孩子學習的最好方式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長。

都說身教重於言傳,父母都這麼拼了,孩子又怎不努力呢?

古羅馬哲學家塞內加說:教誨是條漫長的道路,榜樣是條捷徑。

和孩子一起學就相當於給孩子樹立了一個好榜樣,也就為孩子開闢了一條學習得捷徑。

更有意義的是,和孩子在學習上你追我趕,親子關係會更親密。

3、向孩子請教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示弱效應”,很多時候,示弱是一種聰明的做法,可以讓對方感覺自己更強。

如果父母能在家庭教育中運用“示弱效應”,放下架子,向孩子請教,一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前陣子,小花教爸爸鄧超跳舞一事上了熱搜,鄧超學得很認真,連蘭花指都要翹到位,不料這次又被女兒要求劈叉,這對中年男人絕對是個考驗,而孫儷看熱鬧不嫌事大,聲稱“我覺得他可以忍”。

男孩徒步找作業:沒有不愛學習的孩子,只有沒有找到興趣的孩子

男孩徒步找作業:沒有不愛學習的孩子,只有沒有找到興趣的孩子

多歡樂的一家子,看著鄧超費力的樣子,真是很好笑,又莫名感動。

有些事情,的確孩子做得比父母好;有些知識,的確孩子懂得比父母多。

向孩子請教不丟人,孩子樂意教應該珍惜。

當父母適當放低姿態,向孩子請教時,能增強孩子的成就感,激發孩子的自信心。

朋友兒子數學成績不是很好,想過多種辦法都不奏效,後來為了鼓勵兒子,他就時常向兒子請教。有時一些問題明知道答案,他也很虛心的問兒子,兒子就會去看書本,或者在學校問老師,回來再教爸爸。

一個學期下來,兒子的數學成績明顯提高了,分享經驗時,他將成績歸功於“給爸爸當老師”。

德國心理學家黑爾·加吉爾特勒說:“如果你放棄權力,放棄你的優越感,那麼你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重的機會就更大。

而家長放下架子“向孩子請教”,既贏得孩子的信任和尊重,又能很輕鬆地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慾望。

4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如今,很多父母只在乎孩子掌握多少知識,考試能考多少分,卻不知激發孩子的內驅力,讓孩子找到學習的樂趣,甚至還用不當的方式方法,打壓孩子學習探索的積極性。

久而久之,孩子失去了學習動力,父母又只會責備孩子偷懶,羨慕別人家孩子自覺勤奮。

其實跟一時的分數相比,持續的學習樂趣和自發的學習力更為重要。

因為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就在於學習力。一個學習力強的孩子,即使是現在學習成績不突出,將來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而一個在父母高壓政策下,被動學習的孩子,

第一:學習得不如有內驅力的孩子學得輕鬆;

第二:學習方面,往往會有難以突破的瓶頸;

第三:會本能地視學習為畏途,將來一離開父母,就不再主動學習。很多考上好大學,卻被退學的孩子,就是明證。

所以,我們與其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優秀,不如先想想,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引導孩子將外在動力轉化為內在需求。

畢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將學習當成樂趣,才是孩子受益終生的能力。

—End—

作者:有米,和孩子攜手成長,在柴米油鹽的生活裡,尋覓琴棋書畫的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