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離家不離婚、離婚不離家,哪種更可怕?人到中年的你怎麼選

【1】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其不幸。其中,離家不離婚是一種,離婚不離家又是另外一種。

昨天,我的專欄更新了一章有關“離婚不離家”的內容後,群裡幾位中年婦女們討論起這個問題——你是願意接受離家不離婚,還是離婚不離家?

這一題,乍一看就像“粑粑味的巧克力”和“巧克力味的粑粑”一樣,都是捏著鼻子比爛。可討論來討論去,卻越發感覺,這是關乎人們對“婚姻底線抉擇”的重要問題。

有人覺得,當婚姻出現問題時,拉開適當距離有助於修復:

俗話說,遠香近臭,就是因為生活在一起才會有這麼多的矛盾。有了矛盾怎麼解決,天天針尖對麥芒的,兩個人都上火,肯定都處理不好,還不如分開一段時間,彼此冷靜一下。

有人覺得,法律的認可是婚姻的底線:

離家不離婚,就算兩個人分居了,夫妻的合法身份還是受到法律保護的。財產沒分、債務沒分、婚姻裡除了沒感情,其他的都還是共同體。所以,遇到那些有小三的,寧願離家不離婚!憑什麼,他要再婚就是重婚犯罪!

有人覺得,一個完整的家庭結構,更有利於完成撫育後代的任務:

離婚不離家可能好一點吧,至少兩個人還在一起啊,更何況那些有了孩子的家庭,爸爸媽媽都在家裡,總比爸爸媽媽有一方總是不見人好吧。喪偶式育兒,多可悲啊。

有人覺得,比起絕望等待分離,離婚不離家的自主選擇權更大:

離婚就代表沒有義務,卸下擔子會輕鬆很多啊。不離家,肯定是有客觀原因的。沒錢就掙錢,對孩子不好就等孩子長大一點,總之,都會自由的。而離家不離婚,面對的結局,也只有離婚啊。

有人問我,你怎麼看呢?

我覺得,離婚不離家、離家不離婚,都是婚姻的不健康狀態。婚姻最健康的樣子,應該是不離婚、在一起、不離不棄過日子,而當婚姻走到一條狹窄逼仄的道路上時,100對夫婦有100種應對的方式,關鍵是要看,他們對於當下的處境,採取了怎樣的心態和方式,去接受、順應或者改變。

離家不離婚、離婚不離家,哪種更可怕?人到中年的你怎麼選

【2】

離婚不離家

為了孩子,或許是唯一說得過去的理由

為什麼要離婚?因為沒有感情了,過不下去了,看過了彼此太多的不堪,經歷過了太多的失望,我不想再看到你,不想在與你共處,所以我們才要離婚。可是為了那些不能自主的理由,必須還在同一個屋簷下,天天相見。

很多離婚不離家,都是對現實的妥協。妥協於經濟壓力、妥協於房子、妥協於面子、妥協於孩子。

而為了孩子,是這所有理由中,最能讓人理解和心疼的一種。

這個世界上,為了孩子而不離婚的夫妻多了去了。為了孩子,離婚不離家,只是另外一種湊合婚姻的方式。我無法指責這樣的夫妻,畢竟,他們還願意為了孩子,去做一番努力、一番堅持。不管結局如何,這都是一種可被理解的善意。

只是,好的意願之下,卻有著太多心靈的折磨。

一位來訪者向我說過她的經歷:

“常年的拉鋸,消耗了我對他的一切好感,我討厭他大男子主義、討厭他的愚昧陋習、討厭他不洗腳、討厭他抽菸口臭……從生理到心理上全面抗拒。離婚不離家,完全就是為了兒子。他才6歲,我們還沒有想到用一種什麼方式來向孩子說明離婚,再加上房子還在共同還貸,所以還必須耗在一起。

這兩年來,我和他,一人一間臥室,不論誰做飯,永遠只做自己和孩子兩個人的。相互之間的對話,簡化到除了孩子不談別的。我不知道這樣活著有什麼趣味可言,只是不停告訴自己:為了孩子,堅持、堅持。

這次孩子生日,我和他配合著一起吃了頓飯。飯桌上孩子很開心,他也看著我笑,那一刻我有種時光倒流的幻覺。回到家裡,孩子睡了,我們坐在客廳裡相對無言。他欲言又止的眼神中似乎閃爍著什麼,然而我心中條件反射似的,突然湧出百種糾結和憤恨,種種不堪的過往又在眼前略過。我毅然回到自己的房間。關上門的那一刻,我看到了他的失望。

我的內心一片酸楚,既為他、也為我,為我們回不去的感情,為我們掙脫不出的現在。”

離家不離婚、離婚不離家,哪種更可怕?人到中年的你怎麼選

為了孩子,離婚不離家,當滿足了某些條件時,是有峰迴路轉機會的。(具體詳見專欄課程《 》)但是,具有這種可能性的,只可能存在於那些感情基礎好、不涉及原則性矛盾、離婚時有個好聚好散心態的夫妻。

對那些感情確已死亡的婚姻來說,離婚不離家,就好像你是與一具行屍走肉生活在一起,只有家的殼子,沒有家的溫度,如同生活在一座墳墓中,陪伴自己的,只有相顧無言的尷尬,以及無人傾訴的孤獨。

為了孩子又如何?你們難道是個足夠優秀的演員,能在孩子面前長久地扮演假面夫妻嗎?當孩子漸漸長大、漸漸懂事,有些事實你不說他也看得懂的。只是到了那個時候,你們之間的貌合神離已經印刻進他的心裡,讓他形成了對兩性婚姻關係的最初認知,並將復刻到他的情感道路上,那就是“冷漠”。

學不會放手、屈從於不甘,只會被反噬

是的,為了孩子,不論從道義上、還是從心理上,都說得過去,因為孩子需要有一個緩衝他分離焦慮的過渡期,或許,也因為你們需要。

一點點剝離,或許比瞬間的撕裂,痛苦來得不那麼凌厲和巨大。

但是,又有多少人,是以為了孩子為幌子,而竭力抓住那些本該隨著感情逝去而放手的“身外之物”呢?

為了房子,為了面子,為了利益。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侯亮平最後問了落馬官員高育良的妻子吳惠芬一個問題:“你怎麼就能接受這樣(婚姻名存實亡)的生活呢?僅僅是為了女兒嗎?”

而吳惠芬最終給出了謎底:

“也許我們兩個互為需要吧,他有需要我的東西,我也需要他的權力和地位,帶給我的榮耀與便利。”

離家不離婚、離婚不離家,哪種更可怕?人到中年的你怎麼選

有一個外在形式完整的婚姻,對有些人來說,很重要。

放下這一切,轉身離開,可能會沒有房子、沒有錢、沒有地位,會被他人議論為“婚姻失敗”的人。所以不離開,死守著,讓活在別人眼光中的自己,看上去還是一個完整的人、一個幸福的人。

捨不得把這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放下,便越發握緊。哪怕為這個空殼子付出了半生,忍受著形同陌路的羞辱、忍受著背道而馳的絕望、甚至把身體、把靈魂都煎熬掉,把生活過成一潭死水,也要守在這死水中一起發臭、一起腐爛。

其實,這些人不明白,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這些,而是——時間。

你把時間花在什麼地方,決定了你一生的質量。你你花在崇高的事情上,你的生命就崇高;花在讓你快樂的事情上,你的生命就快樂;而你花在令你煎熬和痛苦的事情上,你的生命,就痛苦。

所以,怎樣才是值得的?放手,放過自己,在短暫的一生中,最大程度地追尋自由、實現自我,才是值得的。

【3】

離家不離婚

底線放得再低,也喚不回對等的愛

我們不談那些為了生活、為了工作,而不得已兩地分居的情況,那是客觀條件使然。我們來談談那些分居到明明可以離婚,卻依然不離的夫妻。

這樣不破壞婚姻契約的分居夫婦有嗎?封建時代有很多。

我們看清宮戲、看那些獨守宮苑一年見不了幾次丈夫的娘娘妃子們,有幾個是快樂的?

守了一輩子空房,無性無愛的魯迅夫人朱安,有誰替她描繪過這漫漫一生的無盡獨孤呢?

離家不離婚、離婚不離家,哪種更可怕?人到中年的你怎麼選

現代社會里,離家不離婚,除了那些不得不兩地分居的理由,很多都是想用這一紙婚約,保留婚姻裡最後的念想。

我的一位來訪者,就是一位願意過這種名存實亡婚姻生活的女人。

她的丈夫在外有一個小三已經很多年了,她也過著無性生活、帶著一對兒女生活很多年了。可是,他們仍沒有離婚。

她說:

“我不會離婚,我知道他也不會,我們有太多東西捆綁在一起。他現在每個月就回家一兩天,我也不問他到底在哪兒。彷彿只要我不問,就可以避免面對這種無窮無盡的悲哀。我覺得自己看開了,婚姻都是這樣吧,沒有期待,就沒有傷害。”

不,婚姻不是這樣。婚姻中,應該還有期待,期待兩個人還能更理解彼此、給彼此更多一點,而不是隻要我背對你,就不會被你傷害。

而她之所以還覺得悲哀、還害怕傷害,就是因為心中還存摺一絲念想。覺得你雖然不在我身邊、你是別人的,可法律上,人是我的、孩子和財產是我們的,我們還是我們,還是聯結在一起的。

就像賣火柴的小女孩點亮的火柴,只要那點微光不滅,我就還能依靠在這幻想的火爐邊,感受一絲虛幻的溫暖。

張愛玲曾說:愛一個人,會卑微到塵埃裡,然後開出花來。

在婚姻中,卻最不需要這種沒有底線、卑微的愛。因為你的底線越低,他願為你付出的閾值就越高。

你想著不打老婆的就是好男人,他或許就會對你家暴;

你對他的過失閉口不談不敢提要求,他便習慣了對你無視;

你安慰自己男人哪有不應酬的,他或許就已經在出軌路上;

你說服自己說他只要回家就好,可他,偏偏就不回家了……

離家不離婚、離婚不離家,哪種更可怕?人到中年的你怎麼選

人們都說,對待伴侶要像放風箏一樣,可風箏放得再遠,線還是要拽在手中的。你以為結婚證就是那根線,可是當他越來越遠,當他的人、他的身、他的心都已經自由放飛時,你卻發現自己手裡,什麼都抓不到了。

當感情已經消失的時候,有這本結婚證,真的不能代表傷害就會少一點。

恩怨釋然,並不代表感情能復燃,因為分開太久

有人說,分居一段時間,冷靜一下,說不定就好了。

確實,距離產生美,適當的分居有利於婚姻的修復。

兩個人每天都在一起,柴米油鹽醬醋茶、打嗝拉撒臭襪子,再也沒有了新鮮感和神秘感,只有重複的無聊與厭倦。

一旦分開,有了各自的空間,就有了重新灌注自我的可能。人精神了、漂亮了、狀態好了、心情舒暢了,那些矛盾衝突,慢慢也就淡化了、想開了。

可是,分隔的時間不宜太久,否則,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心一旦適應了自由,就很難再回到原先的那塊地方。你會覺得,一個人不是也挺好嗎?幹嘛還要兩個人在一起,面對那麼多糾纏、那麼多摩擦?幹嘛要累著自己啊?

婚姻裡,“需要和被需要”的感覺很重要,我需要你,我也被你需要,所以我們不離開對方——有時候,這是維繫我們不會彼此疏離的心理依託。可是,彼此遠離並過得自在的人,又怎麼會有這種感覺?

分居,只是我們面對矛盾,選擇了迴避和背對的姿態。當適應了新的獨居生活,我們會因為心境的改變而把恩怨放下了,不恨了,可能也就不愛了。本來已經岌岌可危的婚姻,又向著離婚拉近了一步。

無數分居的夫妻都曾經對我訴說,他們有多痛苦、有多進退兩難。同樣,他們分居也都是為了孩子、為了面子、為了財產,一天天數著日子過。只要他們這麼說,我就知道,等待他們的,或早或晚,必定只有離婚這一條道路。

有些感情,一旦分開就修補不回來了。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不論離婚不離家,還是離家不離婚,都有自欺欺人的一面、都是當斷不斷的痛苦。

希望婚姻中的每一對夫妻,在面對婚姻出現問題的時候,都能秉持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去冷靜對待、去反思、去積極修補;食得鹹魚抵得渴,我也希望每個人,能果斷抉擇,併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

瞭解更多,請訂閱我的專欄《婚姻必修課:這樣離婚,不傷孩子》。我願意與各位父母,一起來探討婚姻,探討婚姻中的孩子教育。專欄請點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