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三大原因解釋中國影視作品在泰國影響日薄西山

儘管在過去70年間,中國影視作品在泰國產生了巨大影響,但是產生深遠影響的主要以上世紀80、90年代港產武俠劇,比如《射鵰》《笑傲江湖》為主。一項調查表明,泰國民眾最喜歡的中國影視作品中,中國古裝類的位居第一,其次是英雄類、功夫類題材。儘管在訪談和問卷調查中,被調查者也表示喜歡中國現代的影視作品,然而古裝、英雄、功夫類型的作品仍然是對外傳播中泰國受眾喜聞樂見的內容。相對而言,21世紀以來中國影視作品影響力處於下降趨勢。

之所以產生上述問題,主要有三層原因:


三大原因解釋中國影視作品在泰國影響日薄西山

《唐人街探案》在泰國票房並不好

其一,1990年代以來,泰國新生代導演從歐美學成回國後紛紛在嘎納電影節等世界影展上獲獎而嶄露頭角,諸如《鬼妻nang nak》《黑虎蝦眼淚》《鬼影shutter》《見鬼the eye》等驚悚鬼片系列,託尼賈代表作《拳霸》《冬陰功》泰拳動作片都在世界範圍內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泰國人更加喜歡看本土電影和好萊塢大片。雖然華語電影在泰國市場一直都有放映,但是數量從高峰期的100多部,現在一年只有10部左右,而且上映的影廳數量也逐年走低,變成更加小眾的市場。李安導演曾經以《臥虎藏龍》掀起一波新武俠電影浪潮,但是隨後的《色戒》《少年派》更像是藝術電影而引進放映影廳很少。這個時期,不少優秀的大陸電影走入泰國,比如《泰囧》《曼谷唐人街探案》《戰狼》《匆匆那年》等。這些影片在大陸獲得了不俗的票房,但是大部分影片在泰國的票房都很低,缺乏有影響力的作品。香港導演在內地和香港做的一些合拍片《破風》《湄公河行動》《使徒行者》《殺破狼》《葉問》《西遊記系列》電影雖然也有上映,但票房也只有幾百萬到千萬泰銖級別,都無法和泰國本土電影還有美國電影票房相提並論,年度票房前10名基本被美國片和泰國片平分秋色。


三大原因解釋中國影視作品在泰國影響日薄西山

泰國經典電影《鬼妻》

其二,由於華語電影缺乏對全球市場的目標定位,在製作之初針對的還是中國內地市場,連傳統的華語電影市場港臺新馬都難顧及到。加之中國內地票房很大,製作人和投資人都難會花精力或者宣傳預算去到海外市場,所以很難提前規劃海外市場或者去佈局。而且,題材選擇和敘事方式還不夠國際化,過去打遍全球的功夫片和武俠片存在武打明星斷代和後續新生導演以及製作人才匱乏的窘境。而其他類型的愛情文藝片,歷史故事人物傳記類型的很難打開國際市場。


三大原因解釋中國影視作品在泰國影響日薄西山

託尼賈帶動泰國電影走向好萊塢

其三,泰國近20年來影視工業水準在一批留學歐美回國創造人員的帶動下迅速提高,加上美國和亞洲的韓日文化動漫影視作品的傳播,同時泰國作為佛教國家又受到印度文化的影響很深,尤其最近印度神話題材《拉瑪堅》的熱播後帶動很多電視臺播出印度劇,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使得中文電視劇播出後的社會影響力大不如前,最近10年基本沒有可以比肩《包青天》《還珠格格》《上海灘》《流星花園》這樣能達到劇火到歌曲被傳唱至今的作品,即使翻拍劇也無法跟經典版相提並論,反而讓觀眾覺得在炒冷飯。中文電影很多都是叫好不叫座,現在泰國人能記住長相和名字的依然是成龍、李連杰、周潤發、劉德華等老牌明星。由於傳播效果不佳,也面臨著中文劇時段被刪減,改為韓日印度劇的時段。


三大原因解釋中國影視作品在泰國影響日薄西山

在當前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如何才能力挽狂瀾,讓中國影視再度掀起高潮,值得我國影視界認真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