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13%的癌症由感染引起,這些感染在中國更常見

13%的癌症由感染引起,這些感染在中國更常見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國際癌症研究中心發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估計有1810萬癌症新發病例和960萬癌症死亡病例。而在這些新發癌症中,大約有三分之一是可以預防的,如通過控煙限酒、早期篩查等,對於降低癌症的發病和死亡具有顯著效果。此外,通過預防傳染性病原體,如細菌、病毒等引起的感染,也可以預防某些癌症的發生

在已知的1類致癌物中,涉及11類傳染性病原體。據國際癌症研究中心近期發表在《柳葉刀-全球健康》的一項研究顯示,2018年,全球有220萬新發癌症病例是由於傳染性病原體感染引起,約佔所有新發癌症病例的13%

13%的癌症由感染引起,这些感染在中国更常见

在引起感染的傳染性病原體中,最重要的有4類,分別是幽門螺桿菌、人乳頭瘤病毒(HPV)、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它們引發的新癌症病例約佔全球因感染引發的癌症病例的90%以上。

2018年,幽門螺桿菌感染引發約81萬癌症病例,主要包括非賁門部胃癌、賁門胃癌和胃非霍奇金淋巴瘤;

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引發約69萬癌症病例,主要包括宮頸癌、口咽癌、口腔癌、肛門癌、陰莖癌、陰道癌和外陰癌;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發約36萬癌症病例,主要是肝癌;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發約16萬癌症病例,主要包括肝癌和其他非霍奇金淋巴瘤。

13%的癌症由感染引起,这些感染在中国更常见

此外,愛潑斯坦-巴爾病毒感染可引起鼻咽癌、霍奇金淋巴瘤和伯基特淋巴瘤;人類皰疹病毒8型感染可引起卡波西肉瘤。

三分之一以上與感染有關的癌症病例發生在中國,大約有78萬例。由幽門螺桿菌、人乳頭瘤病毒(HPV)、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發的癌症病例分別為34萬例、11萬例、25萬例和1.8萬例。其中,因幽門螺桿菌感染引發的癌症佔全球的42%,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發的癌症佔到了全球的69%,表明這些感染在中國更常見。

雖然癌症不會傳染,但是這些可導致感染,進而引發癌症的傳染性病原體卻會在人群中傳播。通過預防或治療這些傳染性病原體引起的感染,可顯著減輕不斷增加的癌症負擔,並挽救許多人的生命,特別是在高危人群中。

13%的癌症由感染引起,这些感染在中国更常见

可以採取以下措施降低感染傳染性病原體的風險:

接種疫苗。HPV疫苗有助於降低HPV相關癌症的風險,具體接種要求可參考HPV疫苗接種指南;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經濟有效的方法,接種對象主要是新生兒,其次為嬰幼兒、15歲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

安全性行為。HPV、乙肝和丙肝等病毒可通過性傳播。

不要吸毒,不要共用注射器、針頭或其他受感染的設備、可能帶有血跡的個人物品。

幽門螺桿菌主要經口傳播,所以應防止病從口入。如採用分餐制,或使用公筷,飯前便後要洗手等

及時治療。目前尚無針對丙型肝炎的疫苗,但它治癒的可能性非常高。正規抗病毒治療,可減少慢性丙肝患者發生肝癌的風險。

如果認為自己可能感染了致癌病毒或有感染風險,請向醫生諮詢如何降低自己患癌症的風險。

[1] Catherine de Martel, et al.,(2019). Global burden of cancer attributable to infections in 2018: a worldwide incidence analysis. 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DOI:https://doi.org/10.1016/S2214-109X(19)30488-7.

[2] Global burden of cancer attributable to infections in 2018: a worldwide incidence analysis. Retrieved Dec 23 ,2019,from https://www.iarc.fr/fr/news-events/global-burden-of-cancer-attributable-to-infections-in-2018-a-worldwide-incidence-analysis/

[3] 7 viruses that cause cancer. Retrieved Dec 23, 2019, from https://www.mdanderson.org/publications/focused-on-health/august-2018/7-viruses-that-cause-cancer.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