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春節搶紅包,要“長個心眼”

春節搶紅包,要“長個心眼”

“恭喜發財,紅包拿來”。春節,又到了各大互聯網公司展開紅包大戰的時候。自從2014年微信推出搶紅包至今,這個新年俗已經走到了第七年。據報道,今年的競爭激烈程度尤甚往年,據不完全統計,除了阿里、百度、京東、騰訊這幾個老字號,蘇寧易購、快手、抖音、小紅書等也紛紛入場,各家紅包金額總額已超過百億元。

網友們調侃說,終於有機會參與百億項目了。但實際上,各家的玩法令人眼花繚亂,要是全部都參與的話,其複雜程度比雙十一算優惠折扣要高出許多。而且,恐怕參與者要從現在開始手機不離身,把大量時間精力都投入其中,不僅如此,還要發動人脈組隊互助。當然,這一切都對頸椎、大拇指和眼睛的健康構成了一場巨大的考驗。

為什麼互聯網企業如此熱衷在春節以幾乎是扔錢的感覺發動全民玩紅包遊戲?他們不差錢嗎?恐怕不是。細心人會發現,今年的獎勵雖然總體來說數額巨大,但因為參與人數眾多,均攤到每一位身上,其實也就是塊兒八毛的事兒。而且雖然過去的一年錦鯉成為熱詞,但在今年還真沒有什麼讓人豔羨的錦鯉大獎。當然,很多參與者也知道自己其實就是那個分母,無非圖個喜氣熱鬧。

互聯網企業花錢賺回來的是流量、是客戶黏性、是為品牌客戶製造增量。畢竟,已經搶了7年的紅包,其實已經慢慢地沒那麼好玩了。

很多全情投入參與紅包大戰的網民事後發現,耗費了大量時間註冊、拉人組隊、打卡做任務之後,真正到手的沒多少錢不說,如果想提現還得綁定銀行卡,再用身份證、手機號註冊一大圈才行。還有一些平臺會要求用戶開放通訊錄、地址定位、面容識別等權限之後才能參與紅包遊戲。這些,無一例外地給用戶帶來了信息安全風險,有些比較謹慎的人基於安全考慮選擇了放棄。也有些人很隨意的一路“下一步”到底,但在若干時間之後才驚覺自己不知道怎麼就默認被開啟了很多授權,諸如免密支付、自動續費、註冊網貸平臺之類。更不用說,還有一些純粹的惡意鏈接偽裝成紅包出現,偷偷安裝後門程序或者盜取客戶手機內的資料,所以,紅包好玩,還要適度。大過節的, 無論是被套路將個人隱私信息置於風險之中,還是成為網絡詐騙、木馬病毒的侵害對象,都是令人十分不快的。何不放下手機,回到現實的親情友情之中,多陪陪摯愛親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