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最被“忽視”的大河:敢和黃河“搶城市”,並稱“中國兩河”

最被“忽視”的大河:敢和黃河“搶城市”,並稱“中國兩河”

營門颯颯驚風雨,一片楚歌中夜起。

拔山力盡霸業空,八千子弟淮河水。

這是明朝吳鼎芳《虞美人》中的兩句,講述霸王項羽的陌路景象。而對於詩中所提到的“淮河水”,如今的我們有多少了解呢?古代軍事有個說法,“衣冠南渡”之時,只要能守淮河,就能再圖大業,而如果淮河失守,長江天險也只能苟安。那麼,淮河到底有多重要呢?

最被“忽視”的大河:敢和黃河“搶城市”,並稱“中國兩河”

目前主流認為,淮河發源於河南南陽市桐柏山太白頂,幹流長達1000公里,流經豫皖蘇三省,而流域更地跨豫皖蘇魯鄂五省,與長江、黃河、濟水並稱中國四大河。今天淮河的名字常被與秦嶺共同提起,因為秦嶺-淮河一線重要性十足:1月份0℃等溫線、暖溫帶與亞熱帶分界線、800㎜降水量線、溼潤區與半溼潤區分界線等等。

最被“忽視”的大河:敢和黃河“搶城市”,並稱“中國兩河”

對於其它河流來說,淮河基本上確定了它們該叫“河”還是該叫“江”;對於我們來說,淮河基本上確定了冬天有沒有暖氣;而對於農業來說,它基本上確定了種小麥還是種稻。可見,如今的淮河就算沒有往日輝煌,也因其概念性意義,不僅常出現在初中地理課本上,對人們的生活勞作也有重要的意義。

最被“忽視”的大河:敢和黃河“搶城市”,並稱“中國兩河”

別看現在的淮河還有些名頭,比於千年前,它名頭更響。有考古學家認為,中國最早出現農業的地方,籠統的可以說成長江、黃河之間,但如果更細緻的劃分,應該在黃淮之間,而這兩跳河,才應該是中國最早的“兩河”。另外至於獨立源頭、獨流入海,這也是在此基礎上人們對其進行的總結。

最被“忽視”的大河:敢和黃河“搶城市”,並稱“中國兩河”

如果單從長度來說的話,淮河在國內河流界並不突出,甚至連前十都排不上,但它的流域面積卻有些不可思議。19年進軍國內一線的河南省會鄭州,北靠黃河南岸,你肯定以為它屬於黃河流域吧?其實即便距離淮河干流300多公里之遙,鄭州仍然是屬於淮河流域。鄭州市區大大小小的河流,最終都南流如賈魯河,而賈魯河卻是淮河的一條支流。

最被“忽視”的大河:敢和黃河“搶城市”,並稱“中國兩河”

此外淮河的人文作用也不容小覷,正是因為有了它(而不是黃河),才讓河南擁有發展內河航運的條件,而它滋養的河南周口、河南信陽兩市,也讓河南這個典型的北方省份有了兩個“魚米之鄉”、“北方江南”。而與淮河有關的傳說典故,更能追溯到中華文明的誕生之初,當年大禹治水中“疏九川”,其中就有淮河。

最被“忽視”的大河:敢和黃河“搶城市”,並稱“中國兩河”

從地圖上看來,夾在兩條“巨龍”之間的淮河多少有點不起眼,但這也只是因為長江、黃河光芒耀世,掩蓋了淮河的光輝。這條流域直接深入黃河沿岸的淮河,一定還有更多的驚喜在等待發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