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怎樣看待父母退休工資8000元,兒子買房給十多萬,女兒借的二百元還要還?

巧雲721



從題目中,我心中覺得,最有可能的是,這對父母把兒子當自己家人,把女兒已經當成別人家的了。這就是中國傳統父母的想法:兒子是自家的血脈,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所以就有那句讓所有女人傷心又傷感的話:在婆家是外人,在孃家是客人。


當然,作為子女,我們不能緊盯著父母的財產不放。畢竟他們自己的財產,有自己的處置權利,想給誰就給誰,不給也不應該有怨言,無論怎樣,他們是自己的父母嘛!但是對於父母對待不同孩子的做法,讓受到不公平待對待的孩子的心涼涼的,甚至難免產生怨恨,導致跟父母關係不好,跟兄弟姐妹關係不好。這可能是有些父母沒想到的,他們可能沒想到,如果他們百年後,本來應該關係最親的孩子們,因為父母的不公正對待,變成陌生人甚至是仇人。更有些受到不公證待遇的孩子,以此來不贍養和照顧父母的晚年......


你父母退休工資雖然不算高,但是也不算低,晚年已經能過的很好了,以前應該是在企業或事業單位工作過,也算是有見識有知識的人。但為何對兒子和女兒如此,最大的理解就是:重男輕女。實話說,有“重男輕女”思想的人,相當頑固,如果沒有發生一件大事(對他們來說)讓他們意識到這種思想的毒害,他們是不會清醒的。你心裡肯定是不舒服父母如此大的區別對待,但是也無力抗爭什麼,只能想著,至少他們把你養大了,努力過好自己的生活。


秋雨梧桐語


面對這種事心態要好。畢竟是借的,那當然得還。既然不想還,當初就別說借,直接說給200得了。我公公50幾歲,還沒到退休,婆婆退休了,兩個人8000多一個月。老公獨生子,我們每年要給生活費,晚給了直接問我們要。今年我們在裝修房子(跟他們沒1毛錢關係,問都不會問一下),手頭有點緊,我就跟老公講:今年不給了,明年給補上行不行?他就說:你覺得可能嗎?我就講了:一般父母,子女家弄房子,不管有錢沒錢,都會表表心意,你家呢?然後他說:我們家是一般人嗎?我公公是那種:我掙的錢,只能我自己用(寧願賭錢輸掉,或是買彩票做“公益”)。我婆婆用他兩錢,他都心疼的要死。


彼岸花開5481


我老爸走了,他要在世85了,我老媽80了。我小時候也在鄉下住了十五年。

可是我老爸老媽從不重男輕女,我84年

上班,我老爸花了300多,買了一臺新自行車,原來那個舊自行車是28的,永久的,買時是舊的。老爸還給我買個上海寶石花手錶 。

父母非常愛我們,不分男女 。有一口吃的都平均分配。重男輕女?現在這個年代,讓我近60的人都不理解。孩子不指望老人給自己花費多少,只要有愛就可。我給雙方老人付出多少都不為過 。

你父親重男輕女,你改變不了。不問他借錢唄。雖說少見,我也是頭一次見 。但是,努力去過好自己的日子,他願意給誰就給誰吧。

你有時間還是常回家看看吧?他們老了,不和他們計較。只要自己盡了女兒的責任,就不會有遺憾……



冰清韻a


這種還是挺多的,一般只要有兒子的就會偏心點。我爸80了,這種思想我能理解。我一個哥三個姐,爸爸和哥哥一起住,我爸看病住院買衣服補品都是我們姐幾個的事,他的退休工資自己只留500,剩下都給我哥。這幾個外孫子外孫女他什麼都沒給買過,每次來我家住也是什麼都不給小孩買,過年能給幾百壓歲錢。不過想想,我嫂子平時給做飯,我哥給打掃打掃屋子,身邊有人我們也不用擔心,也不計較了。

我爸在我這住,我每天都睡不踏實,他打呼嚕我睡不好,不打呼嚕沒動靜了我更睡不好,擔心啊,真的,父母五六十歲沒覺得怎麼著,上了年紀需要人照顧了,離的最近的人是最操心的。


輕舞飛揚VAE


父母把錢給兒子很正常啊,本來就是他們的錢,願意給誰給誰。

我們家我弟弟買房子我爸媽給了不少錢,也跟我說他們給我弟弟錢買房子,我覺得沒什麼,那是我弟弟,我爸媽疼他是肯定的,他們也疼我,可是老一輩的傳統思想,兒子是自己家的,女兒結婚了就是別人家的,父母自然都幫襯兒子,有錢也是給兒子花,出嫁的女兒就跟親戚一樣,哪有親戚借錢不還的?

我出嫁到婆家,婆婆對我們也是這樣的,啥好的都留給兒子,小姑子都說婆婆偏心,婆婆就直接跟她說,那肯定偏心兒子啊,老了要靠著兒子養老送終,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哪能一樣。

不管爸媽的錢怎麼用,他們含辛茹苦把我養大,沒有他們就沒有我,我應該好好孝順他們。


有詩想


借錢就應該還,不管借誰的,就是借一分錢也得還,這是原則問題。父母掙的錢願意給誰給誰,這個你別問,你如果不還咋知道你父母對待你的態度呢?我和現在的老公是二婚,他給他前妻病的時候他借他父母兩萬五千元,我們結婚後我替他還的,他父親說三萬,給了他三萬,他父親有錢,他前妻有病欠很多外債他父母都沒有主動幫助他,因為他家是個女孩。我還是給他父母買衣服,不是我心量大,是被缺的太多了,我不說什麼讓他自己去感受,他現在對我一心一意。錢是一面照妖鏡可以照出很多是是非非。還了你父母的錢,如果你的父母心裡沒有你,不要強求,盡到自己的義務,其他免談


慧心無能


您的這個問題是非常典型的中國傳統家庭的父母的做法。

兒子是父母的寄託,是父母的希望,是家族的傳承寄託,所謂延續香火就靠兒子。

出嫁的女兒是潑出的水。

父母不能依靠,不能指望。

所以,父母要把從牙縫裡省出來的錢、一輩子積蓄的錢,幫助兒子買個房子安個家,然後就有指望了,有盼頭了,也就是所謂成家立業。

而女兒那是人家人吶,當然要親兄弟明算賬,一是一 二是二。

其實這不是一對父母這樣,這是幾乎所有的父母都這樣,特別是傳統意識很強的、年齡相對大的父母,以及農村的父母。

因為我國的社會支持體系、社會福利體系、社會保障體系並不完善,養兒防老的觀念深入人心。

事實上也是這樣。女兒出嫁了,不跟父母在一起居住,跟父母感情上也慢慢地疏遠了,日常生活起居也無法照顧了。

這種做法在法律上是沒有依據的,無論是哪一部相關的民事法律都規定男女平等、子女有相同的權利和義務。


陳群律師


看題主的問題,覺得這對父母有點過,兒子買房給10萬,在三線城市只佔購房款10%不到,如果在一、二線城市幾百萬購房,10萬元可以忽略不計,退休金每月8000元,有可能再多拿點。


對女兒做法更奇怪,借200元還要還。

不過,各家情況不一樣,各人都有自已考慮和權衡,我們沒權力指責這對父母。

作為兒女更要理解他們的做法,站在他們角度去想問題處理問題。

老人攢錢不容易習慣節約,10萬元在他們認知能力範圍內可能已經是大額,理解吧。

望開想,老人手中攢點錢是好事,他自已心中有底氣,需用錢時不再給兒女增加負擔。

說難聽話,他們一輩子過完,有餘錢還是給兒女們,他自己也帶不走。


陳一222


我是農村人,在農村題主說的事情多了去了,那真是見怪不怪了。

農村人骨子裡根深蒂固的老傳統。養兒防老,兒子才是傳宗接代的繼承人,老人所有財產都是屬於兒子的,不用說給兒子十萬買房子用,就算沒錢求爺爺告奶奶的借錢也會幫兒子,老人覺得這是他的責任和義務。兒子也會心安理得的接受老人給的一切好處。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得水,女兒嫁人了,成了別人家的兒媳婦,那就是外人,外人借銀子換錢天經地義,就算是女兒借錢也是要還的。



尷尬的是受現代文化的影響。老人又覺得吧,女兒也有養老人的義務,等長病生災需要用錢用人伺候時首先想著女兒了,這時女兒就不是外人了,是親生親養的了。這的確是事實,做女兒的又不能不管老人,不管那就是不孝女,管老人女兒心裡也有說不出的委屈。



現在都二十一世紀了,當年那些做女兒的也有很多人也做了母親,希望這些人不要再延續過去的老傳統,讓自己的女兒有說不出的委屈。


456f


現在這樣的爹媽真不多了,這麼重男輕女的人我覺得在城市沒有吧,農村可能這種情況還是有的,因為農村的老人,養老還主要是兒子負責,女兒嫁出去了,是外姓人,有錢不給自己兒子,哪能白便宜了姑爺,那不是傻子嗎?

但是本文說的這對爹媽,每個月有八千元的退休金,農民哪有那待遇?既然是個城裡人,那這倆老人腦袋灌鉛了?哪有給兒子買房子,女兒借200元還得還,這一聽就是瞎編的,現在老兩口若是有個女兒,那就掉福坑裡了,因為女兒和爹媽貼心,你看網上那麼多兒媳罵公婆,恨不得離的越遠越好,哪有一個跑網上講究爹媽的女兒?

都說養兒子白養,沒有說養女兒白養的,因為爹媽和兒媳婦搞不好關係,兒子夾在中間兩頭受氣,女兒就不一樣,這並不是說女兒有多好,你家的女兒不就是別人家的媳婦嗎?主要就是女兒不隔心,爹媽對女兒,哪怕你罵一頓,打一頓,過去了,就完了,女兒不會記恨父母,但是兒媳就不行,她和你永遠不可能一條心,這就是老兩口普遍偏疼女兒的原因,至於女兒借200元錢,父母還追著還,這個事咱沒看到也沒聽說過,她媽和她有仇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