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英法北美大戰:居然是被美國國父華盛頓點燃的

1

從大約1523年起,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一世就開始派人探索北美,他們是第一批到達紐約地區的人。當他們來到今天加拿大聖勞倫斯河流域,看到豐富的森林及漁業資源後,法國王室終於下定決心,要在北美建立殖民地,以攫取更大的經濟利益。

1608年,在法國國王亨利四世的支持下,尚普蘭帶領28個人,建立起魁北克城,這就是加拿大殖民地的起始。加拿大氣候寒冷,生存環境嚴峻,好在尚普蘭是加拿大殖民地最傑出的領袖,他是個出色的航海家、探險家,也是才華橫溢的作家、藝術家、製圖家。在多才多藝的老尚帶領下,法國在北美的殖民地越做越大,形成了“新法蘭西”。

1627年,尚普蘭出任新法蘭西總督。到1712年左右,新法蘭西達到全盛時期,北起哈德遜灣,南達墨西哥灣,從北至南穿越北美大陸,包括加拿大、紐芬蘭、阿卡迪亞、哈德遜灣、路易斯安那等5個轄區,首府在魁北克。

看下圖,當時法國人在北美才是老大啊。

英法北美大戰:居然是被美國國父華盛頓點燃的

但是為什麼後來沒搞得過英國人的殖民地呢?主要就是法國對移民國籍和宗教信仰的限制。法國是個天主教國家,新法蘭西完全沿用了宗主國的法律。也就是說,若想移民加拿大,第一要是法國人,第二要是天主教徒,缺一不可。這就大大限制了移民的數量。

當時,法國有20萬新教徒,他們在國內受到迫害,想到新大陸尋求自由。可是,他們不能去新法蘭西,只能轉向英屬殖民地和西印度群島。其他國家的移民就更不用提了,新法蘭西的大門根本不可能為他們敞開。所以,儘管新法蘭西幅員遼闊,而且還擁有土地異常肥沃、號稱“世界糧倉”的密西西比河大平原和俄亥俄河流域,然而沒有自由的信仰,沒有寬容的胸懷,“富強”之路從何談起?

2

新法蘭西為法國帶來了巨大的財富,法國人的暴利讓英國人的“紅眼病”又犯了。所以當法國佔領了密西西比河流域的路易斯安那並開始在俄亥俄河谷修建堡壘時,英國再也坐不住了。

英法北美大戰:居然是被美國國父華盛頓點燃的

急著為英王效忠的弗吉尼亞總督派出一支150人的隊伍,向俄亥俄河谷進發。幹嘛呢,探探路,帶領這支隊伍的是一個年輕的弗吉尼亞人。他只有22歲,身高1.88米,頎長挺拔。人們不會想到,20年後,當他再次登上歷史舞臺,他將叱吒風雲,執掌乾坤。這個年輕人的名字叫喬治·華盛頓。

喬治·華盛頓的父親是個種植園主和奴隸主,擁有3處莊園,大約8平方公里土地和將近70個黑奴。這點很重要對於未來廢奴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跟一般公子哥不一樣的是,華盛頓有著超乎常人的堅強意志。他看上去很有禮貌,也很隨和,不像很倔的樣子。可是,他一旦認定了什麼事,十八頭牛也拉不回來。華盛頓有個夢想,就是想當將軍。在大哥的引薦下,華盛頓認識了弗吉尼亞總督羅伯特·丁威迪,並在21歲時成為國民自衛軍其中一個地區軍團的指揮,軍銜是少校。

3

這次弗吉尼亞總督羅伯特·丁威迪想為英王立功,就派了華盛頓率領這支150人的軍隊,以勘測為名,重返俄亥俄河谷。結果華盛頓在路上意外的把法國的外交官殺了。

法國人氣瘋了,馬上派了600名加拿大人和100個印第安人,把他圍住了。

華盛頓沒辦法只能投降,好在法國人不知道英國人的虛實,擔心英軍大隊人馬的到來,想盡快結束戰事。他說,只要對方投降,就放他們回弗吉尼亞。華盛頓同意了條件,大筆一揮,在文件上籤了字。法國軍官路易·朱蒙威爾倒挺講信用,閃開一條路,讓他們趕緊滾。


英法北美大戰:居然是被美國國父華盛頓點燃的


回到弗吉尼亞後,華盛頓向議會遞交了作戰報告。他本以為會受到責備,沒想到議會和總督不但沒怪罪他,反而向他表示感謝。他在危急時刻表現出來的從容和鎮定贏得了人們的尊敬。可是,他籤的那份投降書卻立刻掀起英法外交風波。法國說,你們竟敢派殖民地人刺殺我們的外交官,要賠償,英國說,少來這套,給我滾。就這樣,冒冒失失的華盛頓點燃了英法的戰爭之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