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中國需要重新審視“低利率”的影響

安邦諮詢(ANBOUND)之前曾經指出,全球經濟總體已經進入了低利率的貨幣環境,這將對中國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日前,曾任IMF前全球副總裁、人民銀行副行長的朱民在達沃斯論壇上表示,世界經濟處於低利率、寬貨幣的格局之下。但他表示,全球經濟在經歷一個“日本式”的衰退期,像這樣的日本式衰退的格局可能會維持三到四年。由此看來,那麼,在美日歐等主要經濟體繼續保持寬鬆政策不變的情況下,中國的宏觀政策也需要對此進行調整,以適應整個世界經濟的貨幣環境變化。

無論是朱民還是中國央行主要官員,都對於低利率的貨幣環境抱有警惕和負面的看法。朱民認為,低利率導致了低通脹和低增長的情況。他表示,日本從90年代開始把利率水平降到零甚至負利率,但仍然無法刺激經濟,沒有辦法刺激投資,通貨膨脹很低,經濟增長速度只有0.5%左右。從2012年開始,歐洲經歷了歐元危機,歐央行迅速把利率水平降到0,但也沒有辦法刺激投資,通貨膨脹率依然很低,經濟增速在1.2%、1.3%、1.5%左右波動。歐洲已進入了典型的日本式衰退,美國稍微好一點,但其實也面臨下行壓力,美國增速今年跌到2%或1.98%左右。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撰文稱,低利率對於銀行業帶來擠出效應,且難以退出。他認為,負利率的長期實施會造成負面影響,包括損害存款人尤其是低收入人群的利益;負利率也可能導致產能過剩和債務高企;負利率還可能推高資產價格;此外,負利率可能在各經濟體間產生外溢效應,放大跨境資本流動的波動性。此前央行副行長陳雨露也指出,中國應珍惜當前的正常貨幣政策空間,警惕低利率引發的風險。


中國需要重新審視“低利率”的影響


實際上,如果以美國和日本在金融危機後實施的低利率和負利率的過程來看,這些負面的影響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低利率的政策實際上是在大規模QE基礎上形成的,日美兩個國家通過擴大政府債務的方式向市場注水,一方面引導市場利率水平的下降,推高了風險資產的價格,也使經濟增長得以長期維持。前美聯儲主席耶倫不久前也承認美聯儲的政策對於美國經濟走出危機保持增長具有積極作用。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評價其貨幣政策時表示,目前貨幣政策的好處要大於弊端。當然貨幣政策的副作用也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他認為,需要評估低利率為整體經濟帶來的影響。不過,總的來看,較低的利率水平對家庭有著積極的影響。因此,雖然低利率的貨幣環境已經出現了一些負面的隱患,也存在理論上的擔憂,但各主要經濟體仍然對此十分執著,目前日本、英國央行都保持貨幣政策不變,繼續與美聯儲(Fed)和歐洲央行(ECB)一道繼續留在了“極低利率”俱樂部裡。

利率水平的高低,實際上是由一個國家長期增長水平所決定,那麼在全球經濟仍在低增長的情況下,利率水平也會維持在較低水平。如果人為提高利率可能導致出現緊縮和衰退的情況。對於低增長下貨幣政策的作用,朱民也對此予以肯定。他表示,在流動性寬鬆的情況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效用都不是很大,但各國還是努力用貨幣政策刺激增長,如果經濟增長疲軟,就業會受到影響。由於通貨膨脹率很低,各國央行有空間進行寬鬆的貨幣政策。簡單來說,預防性的先行寬鬆,防止了市場階段性的下滑。

對中國而言,現在的利率水平相對於經濟增速而言已經變高。有研究認為,雖然2008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大幅高於利率水平,但中國利率相對與資本回報而言不低,而是資本回報太少。資本回報率才是利率的決定因素,其測算結果顯示中國近10年的平均資本回報率為5%,僅比同期國債利率高1.5%。中國經濟增速雖遠高於其它經濟體,但資本回報率並不比它們高多少,美國為4.7%,日本3.3%,韓國2.7%。中國經濟增長更主要靠投資規模增長來實現。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的利率相對於投資需求來說反而相對較高。這是近年來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一個主要原因。因為2008年經濟危機後,中國經濟增速一直在放緩,而利率水平基本沒變,保持在3.5%左右的水平。這與美國、日本等國形成了反差。

從整個世界經濟來看,在全球央行仍然保持“放水力度”的情況下,全球貨幣環境會更加寬鬆,那麼低利率範圍也將越來越大。這種情況下,由於中國經濟將面臨長期增長放緩,可能帶來市場利率水平逐漸走低。安邦諮詢之前曾預期,中國在不久之後會面臨低利率、零利率的貨幣環境。如果中國的貨幣政策不能適時調整,中國經濟或許會面臨貨幣相對緊縮的情況,從而迫使央行做出被動調整,資本市場和實體企業的投融資都會因此而受到影響。所以,中國的政策部門和研究機構需要拋開固有思維,認真總結和研究低利率環境下經濟和金融市場運行的特點和趨勢,以避免政策與市場的背離。

儘管中國央行對於低利率抱有懷疑和保留的態度,但全球的貨幣環境和中國經濟的長期趨勢都意味著低利率會在中國越來越成為現實。中國需要在這方面抓緊研究,以建立與此向適應的貨幣政策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