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果朱祁鈺狠下心來,將他哥哥殺了,他的下場是不是不會那麼慘?

隨豫而安2020


回答:

首先明朝是沒有丞相宰相的,這是被朱元璋廢棄了,但是有首輔和內閣,首輔可以說是內閣老大!當時有一位鼎鼎大名的大臣“于謙”,于謙不用過多解釋當年朱祁鈺上位是于謙和大臣們一起扶上去的,後來朱祁鎮回來後也是于謙向著朱祁鈺的,可以這樣說當時于謙的地位沒得講後面跟了一大批重臣,如果朱祁玉突破大臣們的重重阻擋殺死他哥哥,朱祁玉位子會坐的更穩但是朱祁鈺是得病死的,當時朱祁玉把他哥哥軟禁起來做為皇太極,朱祁鎮此時並沒有生氣他在遙遠的蒙古已經受盡了苦頭非常懷念家鄉,他只是渴望回到家鄉見到那個為他哭瞎的妻子,這就夠了!朱祁鎮此時沒有當皇帝的心,可是朱祁玉得重病又沒有子嗣,大臣們知道他時日不多,但是還沒到朱祁鈺駕崩,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秘密幫助朱祁鎮重登皇位,是希望以後飛黃騰達,史稱多門之變!當第二天上朝時朱祁鈺聽到上朝鐘聲明瞭了!說出了歷史上有名的一句話:是哥哥吧, 然後就轉頭回到寢宮 後來朱祁鎮上位!于謙被作為謀逆之臣之名!被賜死!

呵呵!可悲!可悲!

朱祁鈺從剛開始不願意當皇帝,到後來一些大臣要求下位讓朱祁鎮復位,當時只有于謙跟身後的重臣護著,此時的朱祁鈺享受到了皇權不願意放手了,是否殺死哥哥是改變不了他的命運,我認為他就沒有打算殺死哥哥,他只是想做皇帝,要不也不會有太上皇的朱祁鎮了!也不會有朱祁鈺最後說的那句話了!

歷史沒有對與錯!歷史靠後人評說!這就是歷史的魅力

我是魚叔!喜歡歷史!


魚籍叔


我們現在能很難想象到,既然朱祁鈺佔據著完全的優勢,並且將自己的哥哥囚禁長達7年之久,那麼他為什麼不狠下心來,直接將朱祁鎮幹掉,那麼也就沒有了後來的奪門之變。難道是因為他自己的心不夠狠嗎?從他當時所佔據的優勢,我們只能說有極大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之間存在的兄弟之情,讓他無法下狠心殺掉自己的哥哥,否則如果他真的要對朱祁鎮動手,那麼完全能夠找到一種殺掉朱祁鎮而不被別人發現的方法。

朱祁鈺是明英宗朱祁鎮的弟弟,他們兩個人並不是同一個母親所生,不過他們倆的年齡只相差一歲,而且民營中這個人雖然混蛋,但是對自己的弟弟還是相當不錯的,在朱祁鎮登基之後,便把自己的弟弟朱祁鈺封為成王,在一眾的王爺裡面,他是最受到朱祁鎮寵信的,領到的封賞也絕對是最多的。按理說如果他們二人按照這樣的關係發展下去,擁有地宮的局面確實是讓天下人最樂意看到的,只不過朱祁鎮對於自己的能力確實過於自負,非得要領兵親自出徵。朱祁鎮在領兵出征之前還對自己這位弟弟說,親自帶兵出生,我不在的這段日子裡就由你來負責建國,以你的能力,我相信你能幹得好。

不得不說人自信是好事,但是過於自信那叫自負,往往就會壞事,而且連後悔的機會都不給你,事實證明明英宗朱祁鎮確實沒有領軍打仗的軍事才能,非但沒有取得勝利,反而成為了瓦剌的階下之囚。原本朱祁鈺從來也沒有設想過自己能夠當皇帝,一心就想著輔佐自己的侄子,也就是當時的太子朱見深當皇帝,只不過當時的朱建生年歲太小,只是一個兩歲的娃娃,根本解決不了當時如此複雜的時局,經過輔臣和太后的一番商議,為了大明王朝以後的發展,決定讓朱祁鈺登基稱帝。

從王爺的身份再到坐上九五之尊的寶座,所以說兩者的身份看似差距不大,但是中間卻隔著天塹般的差距,朱祁鈺做夢也想不到,即便他自己不願意,但是從當上皇帝之後,確實感受到了當皇帝的滋味,實在是太爽了。很享受到了當皇帝的美妙,那就再也不想回到當王爺時的悠閒。結果沒想到事情的發展走向不是他給控制的,原本我那想抓住朱祁鎮之後,狠狠的敲明朝的竹槓,結果明朝迅速用例,新軍朱祁鎮已經沒有任何用處,可是以往拉的軍事實力俘虜皇帝可以,但是幹掉皇帝他又不敢了,所以乾脆就直接把這個燙手山芋給他送回去。

可是對於新帝朱祁鈺來說,這無疑是把它架在火上烤,如果同意把自己的哥哥朱祁鎮接回來,兩人相見,身份地位發生了徹頭徹尾的改變,肯定是異常的尷尬,另外朱祁鎮回來之後皇位怎麼辦?畢竟作為前任皇帝的朱祁鎮還活著,那麼是否要將皇位還給他,可是還給他之後自己肯定就當不了皇帝,也就享受不了皇帝的權利,誰會樂意呢,肯定不樂意呀。所以等朱祁鎮回到明朝之後,朱祁鈺果斷的就將朱祁鎮給囚禁起來,並且不允許他接觸任何外人,只不過可能是練集到兩人的兄弟情誼,也僅僅是將他關起來而已,並沒有對他做出斬草除根的舉動。

如果說當時朱祁鈺能夠心狠一點,無論通過什麼樣的辦法,都要堅決的除掉朱祁鎮,那麼也就不會發生,後來臣子太監包括太后一起發動政變,將朱祁鈺拉下馬。可能有人會說,當時的太后並不知道這一切,但我就想問大家,自己的親兒子好不容易死裡逃生回來,結果皇位還被別人搶走了,作為母親誰會甘心呢,幫助自己親生兒子奪回屬於他原本的皇位,難道不是應該的嗎?難道你會覺得說發生了這一切他以後會沒有察覺嗎?肯定是有的。

朱祁鈺很快的就嚐到了,因為自己心太軟的哭過,被朱祁鎮囚禁一個月之後就離奇死亡了,根據明史的記載他屬於是病者,但是很多史學家都猜測,他有很大的可能性是被自己的哥哥朱祁鎮給秘密出事了,而且非常可憐的是朱祁鈺也做過皇帝,但是他死後竟沒有被埋到帝王陵中,也沒有被立廟號。想必朱祁鈺全家有之,如果再給他一次機會的話,估計他也不會再心慈手軟了吧。


小芊芊愛歷史


明朝最傳奇的皇帝當屬朱祁鎮,一生中兩次當皇帝,還兼職當過一段時間俘虜和太上皇。朱祁鎮傳奇的人生應當“感謝”他的弟弟朱祁鈺,朱祁鈺和朱祁鎮這對兄弟可以用相愛相殺形容。

朱祁鎮被俘虜在某些方面將朱祁鈺推上舞臺中央,成就了朱祁鈺的豐功偉績。朱祁鈺打贏北京保衛戰,也使得朱祁鎮得以安全地被放回。

朱祁鎮“北狩”歸來之後,朱祁鈺並沒有追究他戰敗被俘虜的責任,也沒有將皇位還給他。朱祁鈺尊奉朱祁鎮為“上皇”,將其軟禁在南宮。

朱祁鈺將朱祁鎮軟禁在南宮歷來有兩種看法。一種看法是朱祁鈺的權力心過強,他應該將皇位還給朱祁鎮,不應該軟禁朱祁鎮。另一種看法是朱祁鈺過於仁慈,應該除掉朱祁鎮,以除後患。

朱祁鈺雖然沒有將皇位還給朱祁鎮,卻也沒有迫害他。朱祁鈺將朱祁鎮軟禁在南宮之後,將南宮大門鎖上,命令錦衣衛嚴加看管。朱祁鎮在南宮名為軟禁,實則過著囚徒般的生活。錢皇后也不得不親自做女紅,補貼家用。朱祁鈺為了斷絕外人與朱祁鎮來往,甚至將南宮附近的樹木也砍伐殆盡。

朱祁鈺雖然對朱祁鎮苛刻,但是總算有憐憫之心,沒有派人暗殺他,更沒有處死他。正是由於朱祁鈺沒有殺害朱祁鎮,才給了他翻盤的機會,也為自己被悲劇埋下了伏筆。

朱祁鎮在南宮惶恐不安地度過了七年軟禁生涯。1457年,朱祁鈺病重,給了其他大臣可趁之機。石亨、曹吉祥、張鞁看到了投機的機會,他們找到了孫太后,並得到了孫太后支持。石亨等人又找來了徐有貞,他們一拍即合,決定利用朱祁鈺病重之際,趁機擁立朱祁鎮復辟。

1457年正月十六,徐有貞、石亨等發動奪門之變,趕到南宮迎接朱祁鎮復辟。第二天當百官上朝朝見朱祁鈺的時候,才發現大殿之上的皇帝已經變成了朱祁鎮。病重之中的朱祁鈺也接受了朱祁鎮復辟的事實,史稱:

鼓鐘鳴,群臣百官入賀。景皇帝聞鐘鼓聲,問左右雲:“于謙耶?”左右對曰:“太上皇帝。”景皇帝曰:“哥哥做,好!”

奪門之變後,朱祁鎮成功復辟,改年號為天順。朱祁鎮第二次當了皇帝,也成為了明朝唯一一個擁有兩個年號皇帝。

朱祁鎮復辟之後,開始清除朱祁鈺的政治力量。朱祁鎮以謀逆罪誅殺了于謙、王文等景泰重臣,朱祁鈺的勢力基本上被剷除殆盡。朱祁鈺被廢為郕王,被軟禁於西內永安宮。幾天之後,朱祁鎮對外宣稱朱祁鈺的病情有所好轉,並且可以吃粥。但是一個月後,朱祁鈺突然去世。從奪門之變到朱祁鈺病逝也就是一個多月的時間,加上朱祁鎮說過朱祁鈺的病情有所好轉。所以有人認為朱祁鈺被朱祁鎮謀害,根據清朝查繼佐的《罪惟錄》 記載:

“是月十有九日,郕王病己愈。太監蔣安希旨,以帛扼殺王,報郕王薨。”

朱祁鈺去世之時,年僅三十歲。朱祁鈺去世之後,朱祁鎮也沒有放過他。朱祁鎮只是以親王之禮將朱祁鈺安葬於西山,朱祁鈺之前所建造的陵寢也被摧毀。朱祁鈺成為明朝遷都之後,唯一一個沒有葬入十三陵的皇帝。朱祁鎮指責朱祁鈺“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穢德彰聞,神人共憤”,追加的諡號為“戾”。明代宗的妃嬪也都被賜死殉葬。此前朱祁鈺的兒子朱見濟已經去世,朱祁鈺一支除了一個女兒之外,被朱祁鎮清除殆盡。

朱祁鈺的結局非常悲慘,死因不明不白,和自己有關的人幾乎都被剷除。死後也只能揹著一個惡諡號,而且無緣葬入明皇陵。好在朱見深登基之後,為朱祁鈺平反,承認了朱祁鈺的皇帝經歷,而且追加了諡號。但是朱見深卻沒有為朱祁鈺追上廟號,南明時才為朱祁鈺上廟號。

如果當時朱祁鈺狠下心,將朱祁鎮迫害致死的話,也許就不會有奪門之變。朱祁鈺的下場會不會好一點呢?我覺得有可能會好一點,但是不一定能好多少。

如果朱祁鈺一狠心殺死了朱祁鎮,自然不會有後面的奪門之變。朱祁鎮也不可能再一次當皇帝。朱祁鎮也就不可能清算朱祁鈺,也許朱祁鈺可以多活幾年,也能葬入明皇陵。于謙等人不會蒙受不白之冤,明朝也不會失去那麼多棟樑之才。

但是朱祁鈺當皇帝期間有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他的獨子朱見濟於1453年去世。此後朱祁鈺也沒有再生出兒子。這樣一來朱祁鈺勢必要從宗室中過繼兒子,將其立為太子。當時最有可能被立為太子的宗室是廢太子朱見深。

朱見深本來就是皇太子。朱祁鎮被俘虜之後,朱見深的太子之位也難以保全,被廢為沂王。朱見深也在一次次政變和變故中受到驚嚇和摧殘,落下個口吃的毛病。朱見濟早死又給了朱見深機會。朱祁鈺晚期,大臣們本來已經打算勸朱祁鈺立朱見深為太子。

奪門之變當天,兵部尚書于謙、吏部尚書王直、禮部尚書胡濙、商輅等已經寫好奏疏,準備奏請朱祁鈺復立朱見深為太子。只不過由於天色已晚,來不及上奏,只得準備次日再奏。誰知當天晚上便出現了奪門之變,此奏疏便無法上奏。

如果沒有奪門之變的話,朱見深有大概率被立為太子。最後也有可能會成為皇帝。也就是說無論有沒有奪門之變,朱見深的政治軌跡不會發生太大變化,依然會成為明憲宗。

明憲宗比朱祁鎮要厚道很多,他當皇帝之後為朱祁鈺、于謙等人平反,承認了朱祁鈺的皇帝之位。明憲宗之所以為朱祁鈺平反,一大原因便是朱祁鈺對自己還算不錯。雖然朱祁鈺軟禁了朱祁鎮,卻沒有為難朱見深。正式由於朱祁鈺是一個厚道之人,所以朱見深才會感念他的好,才會不計前嫌為其平反。

朱祁鈺肯定不敢直接殺死朱祁鎮,只能偷偷暗害。既然是偷偷暗害的話,加上孫太后的影響,朱祁鈺也未必會將朱祁鎮的孩子全部殺死。只要朱祁鈺不將朱祁鎮的所有兒子殺光,朱祁鎮的兒子就是皇位最有資格繼承者,皇位一樣會回到朱祁鎮一支。

如果皇位以這種方式回到朱祁鎮一支的話,他們當皇帝之初可能會將朱祁鈺葬入皇陵,或者追上廟號、諡號。但是時間一長,他們極有可能會秋後算賬。朱祁鈺有可能落得跟多爾袞一個下場。


依稀說史


如果朱祁鈺真的把朱祁鎮給殺了,他的結局只會更慘!慘在哪裡?聽我一一道來。

我常說,研究歷史,要進入那個時代去研究,而不是站在我們現在的時代像個局外人似的去研究。

朱祁鈺不能殺朱祁鎮。因為他的皇帝位置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是朱祁鎮活著。如果當初朱祁鎮一被俘就被殺,那麼,皇帝位置就是朱見深的。這是符合宗族嫡長子接位的制度,屬於正常得位。雖然朱見深那時還小,但有孫太后跟于謙在,還是能保證朝廷安定的。

正是因為朱祁鎮沒有死,所以朱祁鈺才有機會代理一下皇帝的位置。一來是讓也先明白朝廷決不妥協的決心,二來留了朱祁鎮回來再即位的可能。如果當時直接立朱見深,那麼,朱祁鎮回來也不能再做皇帝。宗族制不允許父親從兒子手上接位置。

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就是古人很在乎的另一件事情:稱謂。如果朱祁鎮沒有死,朱見深即位了,那朱祁鎮回來再登基,他怎麼稱呼朱見深?宗族牌位是不能倒過來放的!

也正是這個“身後事”,導致武則天死前要把權利交還給李家。朱祁鈺也是一樣。

朱祁鈺最後的下場看起來很慘:明英宗復位後,下詔指斥朱祁鈺“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穢德彰聞,神人共憤”。並廢其帝號,賜諡號為“戾”,稱“郕戾王”。這是一個惡諡,表示朱祁鈺終身為惡。按親王禮葬在北京西山。朱祁鈺因此成為明朝遷都北京之後,僅有的一個沒有被葬入帝王陵寢的明朝皇帝。

但如果他把朱祁鎮殺了,而他自己沒有後,皇帝位置最終還是朱見深的。到時候他可能就連牌位都不能安放進宗祠。

這對於古人來說,是比不能做皇帝還可怕的一件事情。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36647785671062575"} --}

知行史話


如果朱祁鈺狠心把哥哥朱祁鎮給殺了,他的下場也不會變的更好,因為朱祁鈺沒有後代,這一點是硬傷。假如朱祁鈺把朱祁鎮給殺死了,這個弒兄的罪名朱祁鈺就背定了。過去的皇帝都很看重史書的評價,朱祁鈺愛惜羽毛,雖然是意外得來的帝位,但人一旦到了那個位置就開始考慮那個位置上的事,比如攬權,比如“名垂青史”情結,所以他在形勢穩定後就把朱祁鎮的兒子太子位廢了換成自己的兒子。

而朱祁鎮只要活著,又實實在在對他的皇位是個威脅,所以朱祁鈺對朱祁鎮不會有什麼好態度,但又不敢殺。事實上朱祁鈺雖然很不待見朱祁鎮,但是對他的生活還是很照顧的,朱祁鎮被朱祁鈺軟禁的那麼多年裡。朱祁鎮居然生了九個孩子。這像是一個連食物供給都不夠,必須要靠老婆做手工活換錢的生活狀態嗎?史書都是勝利者撰寫的,但是我們也要分清客觀存在的事實。

實際上朱祁鎮所謂的“奪門之變”,奪的不是朱祁鈺的皇位,因為朱祁鈺已經病入膏肓,也沒有幾天可活的了。朱祁鎮實際奪的是他的長子明憲宗朱見深的皇位,因為當時朱祁鈺已經病重,又沒有後代,在皇位歸屬上,孫太后和于謙的意見一致,那就是支持朱見深。因為按照明朝祖制,可以繼位的第一繼承人,就是皇侄中最年長的朱見深。所以說朱祁鎮誅殺于謙,不光是為了保仇洩憤,還是為了斬斷朱見深的支持力量。

因為于謙在土木堡之變後臨危受命,指揮北京保衛戰大獲全勝,拯救了大明王朝,于謙在朝野的聲望達到巔峰。景泰年間的朝政大事,也都由於謙裁決,名為兵部尚書,實際上為宰相。所以說朱祁鈺願意接受于謙的建議,立朱見深為繼承人,只是還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時候宣佈。

事實上朱祁鈺的結局也不是很慘,他本身就已經處於病危中,命不久矣。朱祁鎮奪位之後,也只是把朱祁鈺貶為郕王,並沒有把他廢為庶人或者直接誅殺,在朱祁鈺死後也只是沒有按照帝王之禮墓葬罷了。假如朱祁鈺把他哥哥朱祁鎮直接給誅殺掉,那麼這個弒兄的罵名他是背定了。在他自己死後仍然是朱見深繼位,與他不殺哥哥的結果相比,假如朱祁鈺誅殺了他哥哥後,在他自己死後能以帝王之禮葬入明皇陵中,而不是以親王之禮葬到別處,或許就是這點差別。


一個老男人歷史


朱祁鎮回來後就註定他安全了。因為當時朱祁鈺並不敢殺他,最少不敢正大光明的殺他。

首先看朱祁鎮與朱祁鈺的地位,二人雖然都是宣宗皇帝的兒子但二人出身差別很大,朱祁鎮宣宗嫡長子,在講究宗法的明朝朱祁鎮的地位遠高於庶出的朱祁鈺。可以參考,朱棣時代雖然他十分疼惜朱高煦但最終不得不立長子朱高熾為太子,還有萬曆皇帝為了立自己喜歡的兒子為太子,就因為不是長子,滿朝大臣和萬曆頂了二三十年,可想長子,特別是嫡長子的地位有多高。

當時朱祁鎮有兒子朱見深被立為太子,如果朱祁鈺殺朱祁鎮那他也得殺了朱見深。朱祁鎮是他的兄,朱見深是他的侄子,如果都被他給殺了,那一定會召來天下人的憤恨,被定義為桀紂一樣的暴君。別忘了當時朱祁鎮的生母,錢太后還在,只要朱祁鈺敢殺朱祁鎮父子,錢太后一定會支持朝臣推翻朱祁鈺,那朱祁鈺將更慘。

總之朱祁鈺是不能殺朱祁鎮的,朱祁鈺唯一的方法就是先把朱祁鎮供著,朱見深也別碰,養好自己的身體,重用賢臣,等個二十年,建立令天下人信服的功勳後,再來個明朝版的斧聲燭影。當然在這二十年裡,朱祁鈺要非常英明,既要限制好朱祁鎮、朱見深的政治勢力,更要注意身邊投機小人。這一切的確比較難。





滄海一粟7528


其實朱祁鈺比誰都想除掉朱祁鎮,畢竟朱祁鎮存在多一天,自己的皇位坐不穩多一天,始終是個隱患,只不過朱祁鈺沒有機會罷了。

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六月,瓦剌也先帶著軍隊屢屢騷擾大明邊疆,明英宗朱祁鎮在太監王振的鼓動下,帶著大明帝國五十萬精銳御駕親征。結果,在王振的瞎指揮下,明軍大敗,五十萬大軍全軍覆沒,而朱祁鎮朱祁鎮也成為也先的俘虜,並在蒙古人的大草原上滯留了一年才得以返京。

但,在大明兵敗之際、朱祁鎮被俘虜之後,大明為了緩解群龍無首的局面,也為了讓大明的將士能不因為朱祁鎮的原因而畏手畏腳,不敢在與瓦刺人的對抗中放開手腳。在於謙的提議與孫太后的允准之下,擁立了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為帝即景泰皇帝,並立朱祁鎮為太上皇,隨後在京師保衛戰中大敗瓦剌也先。所以,在朱祁鎮返京後,因為皇位已經被自己的弟弟朱祁鈺坐了,那麼他也就只能當一個無權的太上皇。

但是,朱祁鎮雖然回到了大明,卻不代表他就能安安穩穩的過日子了。因為,朱祁鈺並不放心他,也十分害怕他回來,害怕朱祁鎮會和自己爭皇位,所以,朱祁鎮回來後,便馬上被朱祁鈺軟禁在南宮之中。

話說這南宮本就是紫禁城中最荒涼的存在,本身就沒有人願意去這麼一個鬼地方。但朱祁鈺還是不放心,下了死命令不允許任何人進出南宮,給朱祁鎮送飯的也只能從一個小牆洞中遞進去,徹底將朱祁鎮與外界的聯繫斷絕。

由此可見,朱祁鈺對朱祁鎮可以說是無情無義,但是這裡我們也發現一個問題,朱祁鈺都這樣了,為何不除掉朱祁鎮呢?

其實,說白了是朱祁鈺找不到找不到除掉朱祁鎮的機會。

朱祁鈺如果真的要除掉朱祁鎮,那麼就必須趕在朱祁鎮回到大明之前。試想一下,如果在朱祁鎮回國後被刺殺,無論是不是朱祁鈺乾的,臣民們都會認為是朱祁鈺做的,如此一來,反對朱祁鈺統治的聲音便會此起彼伏,最終愈演愈烈,一發不可收拾。

那麼朱祁鈺除掉朱祁鎮最好的機會應該是在瓦剌,所以他一直沒有想要贖回朱祁鎮的意思,甚至三番兩次藉著“談判”的機會,一次又一次的挑釁瓦剌人的底線。只是朱祁鎮的個人魅力實在是太大了,和也先的弟弟成了好兄弟,所以朱祁鎮不僅沒有被瓦剌人殺掉,相反的瓦剌人也出於自己的私心,將朱祁鎮送回了大明。這樣子,朱祁鈺想要除掉朱祁鎮的機會可謂是少之又少了。

也正是因為這樣種種原因,朱祁鈺最終並沒有除掉朱祁鎮。還有一點就是,說到底他們兩兄弟間還是有著深厚感情的。朱祁鎮非常疼愛自己的弟弟朱祁鈺,自己剛登基的時候,便封他為郕王,時不時賜他一些金銀財寶和良田,甚至,朱祁鈺的王妃還是朱祁鎮親自幫他挑選的。朱祁鎮御駕親征的時候,自己有太子,卻還是讓自己的弟弟朱祁鈺監國。

朱祁鈺自然不會忘記朱祁鎮曾經對自己的好,所以,他對朱祁鈺也實在下不了手。也正是因為如此,朱祁鎮活了下來,最終朱祁鎮為在奪門之變中奪回了屬於自己的皇位,而他們兄弟間的恩怨情仇也就此畫下了句號。


像素說


確實如此,如果朱祁鈺真的把朱祁鎮給殺了。那麼自然就不會有後來的南宮復辟了,朱祁鈺也不會被趕下皇位,也不會死的不明不白,更不會在死的不明不白之後還不允許被葬入帝陵。但朱祁鈺能殺了朱祁鎮?並不能。不是說朱祁鈺沒有能力殺朱祁鎮,而是朱祁鈺不能殺朱祁鎮。如果能殺的話,朱祁鈺早就把朱祁鎮殺了,怎麼還能留下這麼個隱患。歷史上瓦刺人看到朱祁鈺繼位後,朱祁鎮被尊為太上皇后,就知道朱祁鎮沒用了。所以瓦刺人就想著把朱祁鎮還給明朝,一來緩和一下雙方的關係。二來還能從明朝訛一筆錢財。但朱祁鈺卻拒不接受朱祁鎮。他果斷的拒絕了瓦刺人釋放朱祁鎮的意願。其目的就是不願意朱祁鎮回來,想要能借助瓦刺人之手殺掉朱祁鎮就更好了。

為什麼朱祁鈺不能親自殺掉朱祁鎮呢?因為這樣的話會動搖朱祁鈺的統治地位。要知道本身朱祁鈺皇位得來的就名不正言不順。他是在土木堡之變朱祁鎮被俘後,孫太后和于謙等主戰派大臣擁立下繼位為帝的。也就是說朱祁鈺這個皇帝就是一個替代品。雖然他成為了皇帝,但本質上他的皇位得來不正。本身不服朱祁鈺的人就大有人在,他又怎麼敢做六親不認的事情呢?而且朱祁鎮還是他的哥哥,太上皇,先帝明宣宗親認的大明皇帝。朱祁鈺一個西貝貨殺掉朱祁鎮這個正派皇帝的話,那麼整個朝野都會大譁。到時候群情激憤之下,朱祁鈺的皇位還能不能坐穩就是一個難題了。

再有,朝堂之上依然終於朱祁鎮的臣子還有很多。歷史上朱祁鈺拒絕了瓦刺送還朱祁鎮時,受到了很多臣子的非議。後來朱祁鈺本來派遣了李實、楊善出使瓦剌想要先打探一下虛實,但楊善卻自作主張迎回了朱祁鎮。朱祁鈺無奈只能接受事實。但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朱祁鎮在朝臣門心中的地位還是很高的。否則楊善也不會陽奉陰違,違背朱祁鈺的命令私自救回朱祁鎮。經過這件事,朱祁鈺對於朱祁鎮更加的忌憚。但他也只能嚴密監視朱祁鎮,卻不敢殺掉朱祁鎮。畢竟殺掉朱祁鎮就意味著他自己可能丟失皇位。

更關鍵的是,有兩個重要人物絕對不會允許朱祁鈺殺掉朱祁鎮。這兩個重要人物就是推朱祁鈺上位的孫太后和于謙。孫太后出於對大明江山考慮,所以他放棄了自己的親兒子朱祁鎮,推朱祁鈺上位。但她絕對不允許朱祁鈺殺害他的兒子。而孫太后在朝廷上地位又非常超然,所以孫太后十分的舉足輕重。朱祁鈺不敢不尊重他的意見。而於謙雖然明確表示即使朱祁鎮回來也不會威脅到他的皇位。並且絕對支持朱祁鈺。但他也絕對不會允許朱祁鈺殺掉朱祁鎮。畢竟是他于謙一手廢掉的朱祁鎮,推上的朱祁鈺。他對朱祁鎮是有愧的。所以他絕對不允許朱祁鈺殺掉朱祁鎮。而於謙地位又非常之高。朱祁鈺也不敢輕易得罪他。所以可以肯定朱祁鈺殺不了朱祁鎮。

最後,朱祁鈺悲慘結局實際上怨不得別人。因為朱祁鈺病重修養之際,很多臣子就擔心朱祁鈺一命嗚呼。而朱祁鈺之前所立的太子早夭,朱祁鈺又沒用其他後嗣。所以一旦朱祁鈺去世,那麼大明皇位歸屬就成了一個謎。朱祁鈺一旦去世,那麼朱祁鎮就很有可能會復位。所以很多臣子在朱祁鈺病重並且沒有子嗣的情況決定搶先擁立朱祁鎮復位,爭取立一功。所以石亨、曹吉祥、張軏、楊善、許彬、徐有貞等人開始策劃了擁立朱祁鎮復位的行動。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奪門之變,也叫南宮復辟。所以說,朱祁鈺悲慘結局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自身的問題所導致的結果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七色海棠


首先要說的是,朱祁鎮如果被殺,就不會有那麼悲慘的下場。

土木堡之變中,朱祁鎮兵敗被俘,瓦剌以明英宗為誘餌,攻打北京城。危險時刻,于謙等人在太后的支持下擁立朱祁鈺為帝,穩定了軍心,北京保衛戰取得勝利。

戰後,瓦剌放朱祁鎮回朝,目的就是為了離間明朝統治集團,果不其然,已然登上皇位的朱祁鈺,既貪戀皇位,又不想留下罵名。左手迎回朱祁鎮,右手卻廢太子,囚禁朱祁鎮。

最致命的是,朱祁鈺五歲兒子夭折,皇室血統中斷,再加上朱祁鈺的無能,種種矛盾下,奸臣宦官以為明英宗鳴不平為由,發生奪門之變。

如果在朱祁鎮迴歸途中,神不知鬼不覺的除掉這顆定時炸彈,就沒有了反叛的理由,就算日後朱祁鎮的兒子繼位,他也得視朱祁鈺為先帝,不會死後連宗祠都進不去。




學史小作坊


景泰八年正月十七,當滿朝文武趕到午門等候升朝之時,卻等到了皇帝易位,太上皇朱祁鎮復辟登基的消息,看著底下疑懼重重的百官, 明英宗朱祁鎮只是淡淡地說了句:“郕王身體已經好些了,已經可以喝些稀粥。”

一句話,便已經重新定義了君臣,惶恐的人們只顧得上朝拜新君,誰還來得及關心郕王朱祁鈺真正的身體情況, 而

就是這位身體漸漸好轉的先皇,卻在遷入西內不久,便神秘暴死離世,年僅三十歲。

在數本史書記錄當中都有朱祁鈺被殺的記錄,甚至還精確到了人名。

是月十有九日,郕王病已愈,太監蔣安希旨以帛扼殺王,報郕王薨。

一代帝王死於宦官之手,讓人不禁唏噓長嘆,不少人曾說,朱祁鈺還是手不夠狠,當初他若是狠狠心,將哥哥除掉,哪有後來的身死閹人之手的厄運,那麼朱祁鈺起過殺兄念頭嗎?又為何下不了這個決心呢?

我想,朱祁鈺內心或許湧現過這個念頭的,但這個念頭很快便被其否定了,因為不現實。

一、 兄弟手足

如果沒有土木堡慘敗,朱祁鈺和朱祁鎮這兩位兄弟或許會成為兄友弟恭的典範,明宣宗的孩子不多,而這兩位年齡相仿的孩子,在父親去世之後,才相遇在了一起,血緣親情是兩人最初交往的紐帶,這種關係在古代也是一個最可靠的紐帶。

而兩人的關係,可以從朱祁鎮出征瓦剌時就可以看出,當時留在朝中監國的,朱祁鎮安排的就是自己的弟弟朱祁鈺,如果不是絕對信任,其不可能這麼安排。

然而權力的誘惑是無情的,土木堡之變後,皇帝被俘,朝廷之勢鉅變,太子年幼之時,朱祁鈺這位監國最終登上了權力的巔峰,本來終身無皇帝命的朱祁鈺,嚐到了那種唯我獨尊的滋味之後,自此便再也難以割捨了。

自古以來為了君權父子反目、手足相殘數不勝數,因此,朱祁鈺也不可能大度到將皇位拱手相讓,已經到手的,不可能再送回,但朱祁鈺剛開始是應該沒有想過殺死朱祁鎮的。

因為,全天下都在盯著自己呢,本來按照自己最初的想法,瓦剌人不放朱祁鎮,兄弟兩人老死不相見,省得尷尬,這樣的結果最好,但那個不長眼的楊善竟然把哥哥給接回來了,太上皇這個塊兒燙手芋頭,可不好接。

兩人年齡都不大,哥哥猝死的原因比較勉強,如果太上皇在自己治下時期駕崩了,自己這個弒兄的嫌疑,是無論如何也逃脫不了的,而如今的太子還是朱祁鎮的兒子,太后還是朱祁鎮的親孃,自己這個夾心餅,雖說是皇帝,真殺了朱祁鎮,內朝恐怕會立時動盪。

即便自己穩住了內廷,那麼朝臣們呢?有幾個跟自己一條心?

二、 大臣們的擁護

景泰帝一朝,其實很多臣子還是對太上皇有感情的。

從使臣楊善的作為就能看出,朝廷臣子們的心意,作為一個執政十多年的皇帝,朝廷上下勳貴臣子們,哪個沒有受到皇帝的提拔和恩澤,而且土木堡之役,雖說大家認為王振是首惡,但也是為了找一個戰敗的替罪羊罷了。

因為除了親征,沒有人否認明英宗的出征策略,在當時瓦剌連續犯邊、邊境危急的情況之下,出兵不僅是明英宗的想法,其實也是整個朝廷的意志,即便是失敗了,明英宗也是為了大明朝而被俘的,從同情心、愧疚感上來講,先前明英宗一朝的臣子們,從內心來講,很難接受先帝被弒的結局。

臣子們不行,那能不能合法合理地保證自己的皇位呢?廢掉朱見深,另立朱見濟是一個道德上虧欠,但法理上能夠讓人接受的措施。

畢竟肥水沒有流到外人田裡。

三、 兒子暴死的背後黑手

當了三年皇太子的朱見深被叔叔給廢了,朱祁鈺以為這樣就可以斷了自己哥哥的念想,而自己也能自此高枕無憂了。

然而第二年,他這個計劃就泡湯了,因為自己唯一的兒子,太子朱見濟夭折了,史書上沒有說這個小孩兒是如何掛的,但這麼匆匆地暴死,讓人很難不產生懷疑,到底是誰幹的。

從後來朱祁鈺被勒死,可以想象,在整個後宮之內,應該還有一股效忠太上皇朱祁鎮、皇太后孫氏的力量,那就是宮宦。

自明宣宗時期,宦官便被刻意地進行文化素質培養,而忠君愛主則成為了必修課程,皇太后還在,太上皇意外失位,眼前這個皇帝,得位出於僥倖,竟然冒天下大不韙,廢掉了先前約定好的皇太子,這種悖逆的行為,讓一些同情太上皇的內宮宮宦們開始了一系列的行動。

這些行動或許有太上皇、皇太后的默許,從後面發生的“金刀案”來看,太上皇與宮內宦官之間,互動還真不少,而這些宦官中也不乏忠義的死士之輩。

而朱祁鈺就是生活在這種環境之下的,感覺有點恐怖呀。

四、 自己或許還有機會

雖然死了兒子,但朱祁鈺還是沒有下定殺太上皇的心,因為朱祁鎮被自己隔離在南宮,朱見深被自己廢了,如今自己還是大明朝的掌權人,兒子沒有了,還可以生,因此景泰帝雖然悲痛,但沒有絕望。

他開始大規模召入秀女,想再生下一個皇位繼承人,而非常詭異的是,即便景泰帝付出了所有精力,卻依然沒有一兒半女誕下,要知道,當時的他還正值生育力比較強的年紀,又有生育史,哪裡出了問題?後世有人指出,當時負責召入秀女的內宮人員,召入了很多常年服食涼藥的妓女,這些嫵媚動人,卻不孕不育的女人,才最終讓景泰帝功虧一簣,有人故意不讓他生。

縱情的景泰帝身體最終每況愈下,也為兄長朱祁鎮復辟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可以看出,景泰帝雖然是皇帝,但在其執政期間,太上皇、皇太后、臣子、內宮的各個勢力都掣肘著景泰帝的影響力,使得其最終根本不可能將那個弒兄的想法付諸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