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臨港”成高頻詞,代表委員為新片區支高招|聚焦上海兩會

去年8月20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正式揭牌。如何將這片區域建設成為具有較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在2020年上海兩會上,代表委員們從金融創新、交通網絡、產城融合、產業發展、司法體系建設等多個角度出發,為臨港新片區獻計獻策。

去年9月,臨港新片區發佈《臨港新片區支持金融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指出,臨港新片區將加大金融改革開放先行先試力度,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把臨港新片區打造成為我國新時代金融開放創新的新高地。

對此,上海市政協委員張雲峰建議,臨港新片區應當推動資本項目自由流動,為建設國際版資本市場奠定基礎,“具體來講,臨港新片區應該從推動股權融資個案起步,解剖個案,尋找突破口,逐步推動制度突破。”

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指出,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要努力成為統籌發展在岸業務和離岸業務的重要樞紐。當月,浦銀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在臨港新片區完成首單跨境船舶租賃項目。

對於臨港新片區的離岸業務,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海事大學副校長嚴偉認為,新片區應採取內外分離、適度滲透的離岸金融市場模式,設立離岸金融資源調配中心、離岸證券交易中心,實施以國際收支申報為主的簡便外匯管理,採取更為寬鬆便利的離岸稅制。

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總行國際業務管理部(離岸業務部)總經理任軍也同樣關注臨港新片區在離岸業務。他建議,新片區建立新型自由貿易賬戶(FT賬戶)體系,簡化賬戶設臵(設置),實現資金自由收付,加強風險管理,給予金融機構免交吸收的各項存款準備金的優惠政策,同時結合離岸業務特殊性實行差異化的監管模式。

此外,任軍還建議新片區在金融方面實行稅收優惠政策,“新片區應當對標香港、新加坡,對金融機構開展的境外非居民客戶離岸業務,在所得稅上給予優惠支持,例如,比照現有區內先進產業稅收優惠標準,將金融機構稅收比例調整為15%。”

去年10月,臨港新片區兩港大道快速化工程啟動,S3高速公路也開工建設,未來,上海市區到達新片區的路程將縮短三分之一。

對於目前普通市民從上海市區前往臨港可選擇的交通工具只有地鐵16號線的現狀,上海市政協常委、上海市科技企業聯合會會長、上海奇士企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方奇鍾希望能夠改善,“臨港新片區位於上海東南角,距離市中心75公里,坐地鐵往返大概需要4個小時,我呼籲在交通方面,政府要有真正的落地舉措,單靠16號線、快速通道是遠遠不夠的。”他建議,上海可以把磁懸浮延伸到臨港,這樣原本2個小時的路程就可以壓縮到20分鐘。

上海市政協委員劉剛、李和興、徐翔針對臨港產業園附近路況也聯合上交了一份提案。他們建議,臨港在建設主幹道交通的同時也應該重視相關輔路的建設與維護,特別是產業園區周圍的道路。臨港可以根據附近公司生產設備的相關情況,制定特別的道路養護計劃。

此外,這幾位委員還共同建議,臨港應充分考慮高峰期間左轉車道的通行問題,可以採用潮汐車道的形式,在上班高峰期間將直行車道分一條給左轉車道,並適當增加左轉通行時間。

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曾指出,上海要把臨港打造成為開放創新、智慧生態、產城融合、宜業宜居的現代化新城。其中,“產城融合”就是要求臨港新片區的產業與城區功能融合在一起,以產促城,以城興產。

對此,上海市政協常委陳永亮認為,臨港新片區城區功能不完善會導致很多從業人員選擇住在上海市區,往返臨港工作。這不僅會對上海東南部地區交通造成巨大壓力,還會導致臨港形成“夜間空城”、“週末空城”的局面。“臨港應進一步建立包括保障房、人才公寓、商品房在內的多層次住房供應體系,以滿足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

陳永亮還建議,圍繞國際化高端人才的實際需求,臨港應當建設成為產城深度融合、文化多元共生的現代化宜居城市。“上海應該鼓勵名校、名院在新片區設立分部,積極吸引國際一流的教育、衛生機構在新片區入駐。”

去年10月,15個生物醫藥重點項目簽約臨港新片區,涉及總投資超70億元。對於臨港要打造成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新高地的目標,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血液科主任李軍民建議,新片區可建立生物醫藥實踐應用過程平臺。“新藥臨床試驗和生物醫藥免疫治療、幹細胞治療要有很好的實驗平臺,臨港還應該和國際進行充分的合作,這樣才能走得更快。”

在司法體系建設方面,上海市政協委員、方達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齊軒霆建議,臨港新區未來的定位可以增加一項——中國法律和法律服務業國際化的橋頭堡。“新片區可以在試行前一階段深化審判體制改革的基礎之上,再進一步優化改革力度,為區內法規的立法權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間,更好適應外向型經濟的要求,打造更加符合外向型的審判機制,為中國法律與國際接軌、在境外適用做好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