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疫情深思:購房人被改變的置業觀念


焦點雲講堂NO.1|疫情深思:購房人被改變的置業觀念

焦點雲講堂NO.1|疫情深思:購房人被改變的置業觀念

新年伊始,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席捲神州大地,“武漢封城”、“口罩脫銷”、“全民隔離”……成為這個不平靜新年的關鍵詞。疫情之下,國內各行各業都受到影響,餐飲旅遊行業跌入谷底、學校工廠紛紛關門、各地被迫推遲開工。房地產行業,作為國家的支柱產業之一,在疫情襲來之際,也受到波及,售樓處關閉、工地停工、房產中介暫停營業,每一個城市、每一家房企的決策都牽動著地產人和購房人的心。

為了應付疫情帶來的影響,各家房地產紛紛想辦法自救,從線上售樓處、直播賣房到折扣“促銷”賣房,也給購房人帶去了多樣選擇。而經歷了肺炎疫情衝擊的購房人,其置業觀也受到疫情影響,對購房需求產生了新的見解和認知。

焦點雲講堂NO.1|疫情深思:購房人被改變的置業觀念

3月6日,搜狐焦點推出全新線上直播欄目“雲講堂”,秉持著“幫網友買好房”的態度,解讀政策利好,剖析區域價值,幫助購房人在疫情期間找準需求,買到心儀的房子。在第一期直播現場,搜狐焦點北京站主編呂偉、搜狐焦點北京站樓盤運營中心主編張暘聯合公眾號“血拼有意思”出品人沈思婷一起暢聊了“疫情深思:購房人被改變的置業觀念”。

房地產的損失與自救

此次疫情下,房地產行業遭遇了無法彌補的經濟損失,過去的2月幾乎成為全國各城市房地產行業的低谷期,很多城市的月成交金額創下近年新低。搜狐焦點北京站主編呂偉表示,疫情對房地產的影響不僅體現在成交額上,由於疫情導致的項目復工延遲,對新房成交供應產生了嚴重影響;另一方面,房產企業面臨償債高峰期,疫情衝擊加劇了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緊張狀況,導致房企在A股以及港股市場出現小幅震盪。同時,住房租賃企業和經營性不動產也在疫情期間面臨嚴峻壓力。

焦點雲講堂NO.1|疫情深思:購房人被改變的置業觀念

儘管房地產市場面臨嚴峻考驗,呂偉卻認為這也為行業反思敲響了警鐘:如何優化房地產市場結構,平衡供給端和需求端?如何降低金融風險?以及完善租賃市場,都是需要房企深思的現狀。對購房人而言,近期熱點是房企折扣賣房和央行降息。從這兩個角度,疫情過後,或許是一個看房選房買房換房的好時機,需要大家密切關注。

面對嚴峻的形式,房企紛紛出招“自救”。搜狐焦點北京站樓盤運營中心主編張暘介紹到,房企的“自救”手段主要分為三種:1、線上看房,房企建立線上售樓處、或在類似搜狐焦點這樣的互聯網房地產媒體發起直播,通過直播的形式吸引網友關注,保持項目熱度,部分新房甚至能達成交易;2、利用折扣優勢吸引購房人關注,新年開工後,各房企紛紛推出不同程度的優惠措施,引流成交吸引了一大波購房人的熱情;3、將開盤選房等流程移至線上,方便客戶,避免人群聚集。

提及2020年房地產行業走勢,公眾號“血拼有意思”出品人沈思婷則表示,儘管受疫情影響,行業短期內遭遇了較大沖擊,可在中央及各級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疫情逐漸好轉,房地產也逐漸回暖。同時,2月以來,全國有超過40個城市調整了房地產政策,主要集中在寬鬆公積金政策、土地款緩解等方面,而伴隨著近期降息、LPR下調等一系列利好,再加上房企積極自救,保證房地產大盤趨於穩定;從消費者角度而言,其購房需求並沒有消失,只是受疫情影響出現了延遲,並且可能出現積極的消費習慣變化,因而對行業的前景是比較謹慎樂觀的。

購房人觀念的轉變

疫情不僅對房企發展產生了影響,也改變了很多購房人的置業觀念。據搜狐焦點調查,在各類置業需求中,購房人對物業的看重比例在疫情發生後直線上升,甚至部分網友將“物業管理水平”視為未來的購房首選。對於購房人觀念的轉變,呂偉認為,疫情是一面鏡子,照出了多少不同的表現。隨著疫情的突然爆發,社區防疫水平成了大家關注的重點,誰在進行捉襟見肘的裸考,誰是嚴陣以待的有備無患,業主心裡都有衡量的標尺。物業管理的最大價值就是使業主的房產保值增值。隨著疫情結束,很多人會對這句話加深認識。追求高品質物業服務的需求將被激發。居民將意識到高品質的物業服務不僅關係平日的居住體驗、對房產保值增值,在非常時期還和自身健康安全密切相關,關鍵時刻甚至能救命。

物業被譽為業主面對疫情的最後一道屏障,好的物業在疫情期間為業主提供了周到而詳細的服務。沈思婷介紹到,大部分小區都提供了每日高頻次無死角消殺毒、出入人員嚴格管控、24小時值守、無接觸代送件、醫療防護物資應急籌備等應急服務。

部分更精細的物業則能幫業主買菜、為業主提供餵養寵物及綠植澆水服務、安排理髮師免費理髮,甚至為小區業主分發中藥,這些都是物業對業主健康重視的表現。

作為在樓市深耕多年的房產專家,張暘則為購房人提供了辨別“靠譜”物業的方法。張暘表示,從物業角度而言,大品牌的開發商其物業水平更高,對購房人而言是更牢靠的保障,國內房企中,金地、金茂、萬科、遠洋、融創等大型開發商都是較好的示例。這些開發商要麼有自營的物業公司,要麼在豪宅領域經驗豐富,有實現更高物業水平、打造更好產品的條件和能力。如果購房人對新房的物業心有疑慮,可以到開發商曾經開發的產品去體驗。眼見為實,不會受騙。

焦點雲講堂NO.1|疫情深思:購房人被改變的置業觀念

購房人的新需求

受疫情影響,居民對住宅類型的偏好也發生了改變,部分網友表示將來換房時,一定要從高層換成洋房。對於這種觀點,呂偉認為,歷史經驗表明,疫情的確會改變居民對住宅類型的偏好,2003年SARS建立了板樓和塔樓的價值分層,促使通透性能好、密度較低的板樓更暢銷;而在大規模城市新區建設中,基於傳染病防治、改善市容市貌等考慮,多數城市的市政規劃正逐步調低住宅用地的容積率,開發商也開始打造各類高品質低密產品。此次新冠疫情過後,部分需求由傳統高層轉向小高層、花園洋房和各類別墅轉變,低密住宅產品溢價顯現,但是低密的樓盤也意味著高價格,所以購房人還是要綜合考慮。

除了建築類型外,部分網友還表示戶型也是下次置業的著重觀察點,張暘表示,戶型一直是購房人購房時看重的重點,網友購房應該從長遠考慮,而不該受疫情影響,執著於大戶型,而忽略了自身真正的需求。

對此張暘提出了合理的購房建議:首先,市面上更多購房人還是傾向於購買中小戶型產品,這類房憑藉“總價低、易入手”的優勢深受購房人青睞;其次,戶型要注重功能性,客廳的面寬儘量要大,衛生間的數量要多,將來租售都相對容易;至於房屋朝向,南北通透的新房比南向新房更易出售,價格也會略高

沈思婷最後還介紹了新房周邊不可或缺的配套設施。作為購房人通常會關注的配套,交通配套影響著購房人的出行規劃,生活服務配套則對居住後的生活體驗有著重要影響,而教育配套關係到下一代人的教育問題,也是購房人關注的重點。經歷了這次疫情後,醫療配套則脫穎而出,成為最受購房人關注的周邊配套。

焦點雲講堂NO.1|疫情深思:購房人被改變的置業觀念

正如網上所言“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節目最後,幾位嘉賓也為疫情同胞送去了祝福,希望這場病毒戰早日成功,希望所有的人都平安健康,希望四月的武漢櫻花爛漫時,不再封城,像往年那樣,千千萬萬人在樹下看櫻花,櫻花在樹上看遍千千萬萬的人,櫻花將燦,霧盡風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