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小麥播種過早過晚都不利高產,如何確定播期?年前小麥怎樣管理?

甜穎子


小麥播種過早過晚都不利高產,如何確定播期?年前小麥又該怎樣管理?

小農民很高興為大家回答這個問題!

小麥按播種的時期可分為冬小麥和春小麥,年前播種的一般都是冬小麥品種,但播期我想大家都比較瞭解,基本上都是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主要是為了搶墒播種,但如今天氣比較溫和,在以前基礎上延後四五天也是滿足條件的,因為其適宜播種期也受到品種特性、生態條件(緯度和海拔)、發育特性和冬前積溫等多個方面的影響,具體有些複雜,所以這裡只需要按照當地種植經驗安排播種即可。我們這北方地區一般在寒露前後,主要依墒情而定。


所謂適期播種的目的主要還是為了能夠是讓小麥幼苗處於最佳的溫光水肥條件下,充分利用積溫和水土資源,達到冬前壯苗階段。除此之外,適宜的冬前小麥田間管理也是一大重要措施,根據個人的農業知識學習和日常生活經驗,下面就給大家分享幾點因苗管理的方法!

一、對於壯苗的措施——以保為主,防止過旺過弱(壯苗一般在5-7葉1心,分櫱2-4個)

1.肥力基礎較差,但底墒充足的情況下,可以趁墒情撒施速效肥料,以防止麥苗脫肥變黃。

2.底肥和墒情不足,但應適宜播期而形成的麥苗,及時補充水肥。


二、對於旺苗的措施——深中耕斷根,適當鎮壓

1.肥力墒情足夠,但底肥施多,播種較早導致的旺苗,分櫱多

2.播種密度過大,基本苗過多,造成的大群體。一般一畝種在15-25斤左右,按具體情況安排。

三、對於弱苗的措施

1.對因乾旱缺水而形成的幹尖葉黃,無心葉的“縮脖苗”,應該及時補灌冬水。

2.對於晚播弱苗,冬前注意增溫保墒,避免施肥澆水,以免降低地溫。

3.對稻茬麥田弱苗,因土壤墒情過大,透性差,分櫱少,應該及時清溝瀝水,散墒通氣。

4.對種肥過多、有機肥未腐熟造成的弱苗,及時補充水分,中耕補救。


大概的問題回答就是這樣,但具體措施還要按照實際生長情況來安排,爭取培育全壯苗,以利安全越冬!

對此,大家有什麼其它不同的看法或意見,歡迎留言和我們一起討論分享哦!


冒藍火的小農民


關於小麥的問題:一,全國能種麥的地區溫差相當大,所以播期差別相當大,基本能相差一個月左右,二,小麥品種不一樣,播期也不一樣,溫麥六號與周麥系列播種就不樣,溫麥適時早播,而周麥系列播期適應期交長,相比交播期相差一個月還不影響產量。三,在河南看小夏最佳播期是公曆十月五號至十月二十號為最好,小麥播期農民有個顏語是:白露早,寒露遲,過了秋分正適時,還有霜降不倒股,立冬不出土等,,,,。


用12345678900zzz


小麥播種過早過晚都會影響小麥生長,不利於獲得高產,播種過早,氣溫高,麥苗生長快,容易形成徒長苗,在冬前會立小節,容易受凍害,減少植株基數,降低總體產量,播種過晚,氣溼逐漸下降,種子發芽慢出土時間長,麥苗小長勢弱,分藥少,抗寒能力弱,也容易受凍害,影響總體產量。



那麼如何確定小麥的適播期呢?就拿秋播小麥來說,因各地氣候狀況的差異,秋小麥的播種時間也不定相同,因此形成了各地播種小麥,有各不相同的播種時間農諺,有些地方是“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這個諺語一般在北方較寒冷地區,農民朋友根據當地的氣溫變化狀況,總結出的小麥播種適宜時間。而較溫暖地區則有“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合適”一說,正因為各地氣侯的差異,才有了秋播小麥兩種不同的諺語說法,兩種說法因跨地域性,既不衝突,又不矛盾,而且經典實用。

從兩種不同的諺語種植時間來看,由於全國冬小麥種植範圍大地域廣,氣侯環境差異大,因此對於冬小麥種植,也就沒有嚴格的適播期確定,還要根據本地氣候狀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播種不能太早也不宜太晚,這樣都會影響小麥高產,不過,不管“秋分種麥正當時”還是“寒露種麥正合適”,秋播小麥要一定確保氣溫降到15~16℃時播種,最為適宜,這時氣溫溫和且慢慢下降,麥苗不易旺長,麥苗肥蹲,分櫱強,抗性高,利於安全越冬。

出苗後至年前的小麥田間管理:主要是保墒防旱,培育壯苗,達到促苗髮根,利於安全越冬,具體做好以下幾方面工。

①,就是在遇雨後,趁土壤半乾時,用耙耱的形式,破除扳結,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保墒保溫,有利於麥苗越冬。

②,冬前噴施除草劑,冬前噴施除草劑比年後噴施效果好,最佳時期是在小麥2~4葉,雜草3~5葉期,這時雜草幼嫩,抗藥性低,滅除效果高,同時通過土壤滲吸,還可有效控制正在萌芽階段的雜草,大大降低雜草在來年的萌生基數,避免在冬前和來年麥苗返青後,和麥苗爭肥奪水,影響小麥生長。

③,冬前鎮壓,打碎土疙瘩,添補裂縫,有利於保墒和防止麥根受凍害。

④,有灌溉條件的可在冬前晝消夜凍時,澆一次透水,保墒防旱,有利於麥苗越冬。

⑤,在冬季閒暇時,可把平時積攢的土龔肥或其它農龔肥,往麥田鋪撒一層,既可培肥地力,又可添補裂縫,還可保護麥苗防凍。

⑥,就是加強冬季巡視,嚴禁牛羊等禽獸啃拋,麥葉白天收收陽光,可給麥根回送養分,夜晚落霜後,又可對自身起禦寒作用,保護麥根受凍,同時幹葉又會對土壤增加有機含量,如果讓牛羊吃個精光,會嚴重降低抗寒凍和吸收陽光能力,對安全越冬會造成更大的破壞作用,有弊無利,因此遇有牛羊啃吃,一定要阻止。



總之,春小麥播種一般在4月份清明前後,秋小麥播種一般在9、10月份的秋分和寒露前後,但具體適播期還要根據當地氣候狀況,因地制宜,安排好適合本地氣溫的適播時間,待氣溫降到15~16℃再行播種,同時還要注意在適播期內適時晚播較好,播後至冬前也要加強田間管理,它是麥苗安全越冬的措施保障,同時也是小麥爭取豐產的基礎。


基層農人


小麥播種因各地氣候不同,播種時間也不同。比如阿兮老家膠東農村,種植的是冬小麥,一般寒露節氣裡種植,每年10月20日前大部分播種完畢,所以有“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的農諺說法。而像內蒙等地種植的卻是春小麥,要在春3-4月播種。

那麼,如何確定播種期呢?這就需要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

1、依據往年經驗確定播種期,一般不會有太大失誤。

老農種地大多如此,都有流傳了多少輩子的農諺,被驗證為經典種植經。拿膠東地區種麥來說,除了上面所說的寒露種麥農諺,在實際種植時還要根據丘陵山地、窪地和河夾地等,有先後播種安排。阿兮記憶中,兒時丘陵處的自留地總是先下種,比較肥沃的地塊稍後下種。

2、依據地溫等情況,確定播種期

小麥根系的最適宜溫度在16℃~20℃,所以當秋天溫度穩定在這個範圍時,也就是冬小麥該播種的時候了。此時若雨水適宜,正好播種。若是無雨乾旱,也不能再等靠,要潑地後及時播種。

至於年前小麥怎樣管理?其實小麥種植模式講究“七分種、三分管”,種植佔了大頭,只有種植搞好了,才有豐產豐收的保證。

1、選用優質麥種

一定不能聽賣種子的忽悠,要選擇適合當地土壤,經過種植驗證的高產、抗倒伏、低病害優質麥種。好麥種是高產的基礎。

2、選擇合適時間播種

播種時間過早,小麥會在冬季來臨前分櫱拔節,易遭凍害,直接嚴重影響小麥畝產量。播種時間過晚,沒提前煉好苗,苗弱苗不齊,對來年產量也是有致命影響。

3、播種前整地到位、墒情到位

播種前底肥施用和耕種耮耙要到位,達到地塊的“深、細、透、實、平”標準。在阿兮老家膠東農村,小麥屬於主糧,在七八十年 代,都是牲畜加人力整地,天 旱用水潑地要潑透,然後深耕,先耮後耙,然後人工整畦子,要拉著線整畦子,耬上麥子後再用鐵耙子刷,弄得地塊鬆軟,溼度合適,平整熨帖沒有一點土坷垃,這樣才能保證麥苗的出苗率高,長勢茁壯。現在機械化播種,操作更簡單。

4、注意關鍵時間點的澆水

關於冬小麥,有“麥收八、十、三場雨”的農諺。八月有雨好種田(指陰曆八月),秋分前後一場透雨,能讓冬小麥順利播種,若沒有雨,那一定要提前潑地造熵了。小麥草性,只要出了苗,基本不用什麼大的管理,這也是為啥說“七分種、三分管”的原因。

十月有雨麥墩盤。陰曆十月,小麥蹲盤時,此時若天不降雨,一定要及時澆小麥蹲盤水,可以讓小麥更健壯,不懼寒冬,不耽誤來年分孽拔節起身。

“三”則是指來年三月透地雨。不下雨就及時春灌,小麥豐產可期。

總之,小麥高產不只是天氣因素影響,與種植管理技術高低也有很大關係,只有掌握好種植時間、種植技術,再加上水肥管理跟上,病蟲害提前預測預防預控,再選用適合當地種植的麥種,高產量可期。


阿兮隨筆


你好!農村老俗話來說說小麥播期的話題。

我地農諺是這樣說播種冬小麥的:“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今年寒露是10月8日,寒露節氣應該是一個分水嶺,北方地區已經進入深秋,東北快進入冬季了都,天氣是逐漸的降溫,是時候開始播種冬小麥了。溫度過高或者過低,冬小麥都難以長成壯苗。

按照農諺寒露播種冬小麥科學嗎?

寒露前後,也是一個雙搶季節,搶收花生玉米等秋莊稼,同時又開始了一年一季的冬小麥播種。所以在我地農村,寒露節氣也成了農民播種冬小麥的標準時間,播期提前或者推遲,都是按照這個寒露來推算的。

過早不可取,但是對於秋莊稼已經收穫完畢的,可以旋耙翻土,施好基肥,等待播種冬小麥。所以題主說的過早過晚,得有一個播期標準。但是,播種冬小麥也要實事求是地按照當地的農民收穫和耕作進度。

你像今年,我地秋莊稼還沒有收穫完畢,比如玉米算是基本收穫完畢了,但是花生還有不少在地裡,因為從九月開始,天氣一直不好,不是下雨就是陰天,花生沒辦法騰茬呀,茬口騰不出來,不說播種冬小麥了,連土壤還沒翻耕旋耙的呢。


所以冬小麥的播期按照什麼來確定?

溫度高低變化決定冬小麥播期。寒露播種冬小麥只能說適用於我們河南山東等幾個省份,越是向北,播期應該越提前一些,比如河北等地是“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相錯有半個月時間,但是越往南方,播期越晚,安徽江蘇等地種植冬小麥更晚,要到霜降左右。

看來雖然節日都一樣,但播期是不一樣的,它的問題根源就是各地所處的地理緯度不一樣,那麼各地的氣溫是有差別的,區分呢就按照黃河流域來劃分吧。所以我們說的冬小麥播期,科學的播期還是按照當地的氣溫為宜,不能看節氣,如果有閏年閏月怎麼辦?所以我的建議播期是,當地氣溫在16到18度左右,但最好是霜降之前。

年前冬小麥怎麼管理?

我地缺乏水澆地基礎設施,基本上小麥處於望天收階段,但冬小麥又是我地農作物最豐產穩產的糧食作物。說起年前冬小麥管理,主要還是促根增孽,培育壯苗以及各種病蟲害和雜草的防治。


一是越冬水肥管理,有澆灌條件的儘量在年前澆一次透墒水,溼度大的田塊不用澆,基肥施足的田塊,冬肥最好不追施。二是踏墒控分櫱,出現旺長的田塊在封凍前壓麥踏墒,即可壓碎土塊,又能抑制分櫱旺長。三是防禦冬小麥發生凍害,封凍之前澆灌冬水,沒有條件就不說了。以上就是農村老俗話對冬小麥播期以及年前管理的一些看法,有不同見解的老師和農友可以交流反饋。


農村老俗話


年前討論的就是冬小麥的種植,播種時期是比較固定的,那麼小麥播種時間的合適是小麥高產因素裡面眾多的一個。當然題目當中所說的年前冬小麥的管理也是來年小麥豐收高產的一個重要因素,就這兩個方面來說,必然要求雙管其下。

1、 冬小麥的合適播種時間,簡單明瞭,就是在國慶節假期之後的10月8日寒露節氣開始一直持續到霜降節氣,這是一個合理區間,我為什麼要這樣說呢?以前有那麼一句話,秋分開始種高山,那麼按照現在的這個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很顯然是不適合的。

所以要推遲這麼半個月時間左右。這就讓我想起來了一句農村裡面流行的俗語:“你耽誤地一時,地耽誤你一年”。足以見其重要性。

2、 那麼這段時間正是種植冬小麥的好時候,在西北地區的日氣溫在11至20攝氏度之間,那麼到了華北地區會高出這麼將近4攝氏度,一般在12至23攝氏度左右的區間。那麼種植小麥土壤的溫度也是很合適的。

如果你在這個時間之前種植冬小麥,由於溫度比較高的原因,到了小麥進入真正的越冬期就會長的比較高,所以很不利於越冬,會被凍死。推遲這個時間種植,由於溫度低的原因,導致小麥長的細弱短,也不利於其越冬,從而就會在來年影響到其產量。

3、 年前小麥的管理原則就是保墒、強植株、灌溉。那麼在年前冬小麥在沒有進入到越冬時,咱們就要施肥,注意此時的施肥就是為了讓小麥“強植株”,當然此時有的農戶會根據乾旱情況(也就是最近的降雨情況會灌溉一次),對半開。

接下來就是在冬小麥正式進入越冬之前要灌溉“封凍水”,這就是利用水的“比熱容”,此時澆水一般在規模化並且有灌溉條件的就會做,那麼在我甘肅農村黃土山上,冬小麥自打播種下去,一直到收割沒有灌溉條件,就不會灌溉,只能依靠天氣降雨來收穫,靠天吃飯。

總結

冬小麥種植過早與過晚都是不好的,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會影響到冬小麥越冬的活率,和開春之後的返青狀態。


寧寧說的話


大家好,我是天義,專注於三農領域。小麥什麼時間播種,是比較關鍵的,但由於國內地區環境的差異,高緯度和低緯度也不同,因此需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來確定。

小麥播種過早或者是過晚,都不利於高產,如何確定播種日期呢?

1,根據節日節氣的變化,像天義家屬於北方山東地區,一般是在重陽節或者寒露前後播種。有的會因為天氣的變化情況,比如下雨連陰天或者氣候乾旱,提前或者晚幾天播種,但最晚的話不會超過霜降。

2,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和氣候,選擇是種植春小麥還是冬小麥。像華北黃淮華東一些地區,大多數是種植冬小麥,和天義老家農村差不多,都是秋天播種,出苗過冬後,來年春夏生長抽穗,進入6月份開始收割。而東三省以及內蒙等地,3月中下旬種植春小麥居多。

年前小麥怎樣管理?

從今天開始算的話,不到10天的時間就是霜降節氣了,意味著從深秋慢慢的向立冬轉變,天氣氣溫進一步下降,北方地區白天的光照也會進一步縮短。而如何科學的管理小麥分兩種情況。

一種是已經種植下去的小麥,馬上接著是出苗。因此要注意期間的施肥澆水,只要土壤不太旱,等到小麥苗露出地頭的時候再澆。進入冬天后,注意撒一些草木灰,保證小麥安全過冬,來年生長減少病蟲害的侵襲。

另一種情況,是這幾天準備開始播種的農民朋友,這樣就需要選擇一些優質的麥種,一些發黴或者品質不好的就不要再播種了。播種前,可以翻翻土,保持透氣,再就是底肥要施一些,為小麥的生長髮芽補充養分。等到幼苗出全以後的管理,就再採用第一種的方法。

希望以上的看法對大家有幫助,歡迎關注天義,也可以點贊分享您的觀點,讓我們一起學習到更多的三農知識。

天義說


小麥播種過早過晚都不利高產,如何確定播種期?年前小麥怎樣管理?

現在北方地區大部分的秋收已經結束,是準備播種種植小麥的時候,為了增高小麥的產量,麥民們都會很準時播種小麥,因為他們都知道過早過晚播種的小麥一般產量都不高產。小麥是小麥系植物的統稱,小麥是北方人的主食之一,富含澱粉、蛋白質、脂肪、礦物質、鈣、鐵、維生素A及維生素C等。小麥幾乎全作食用,僅約有六分之一作為飼料使用。

如何確定播種期?

確定小麥播種期要根據當地溫度。播種過早,苗期溫度太高,麥苗容易徒長,入冬前麥苗長大,土壤養分早期消耗過度,容易形成先旺後弱的老化苗;播種過晚,入冬前生長溫度不夠,分佈不足,根系麥子發達,抗逆性差而成為晚弱苗。

就以我們魯南地區冬種小麥來說,適宜播種溫度為15-20℃,一般在9月下旬(即25號)至10月中旬左右,播種期溫度最好為16-18℃,在9月25日至10月初左右;播期溫度最好為18--16℃,在9月末期日至10月中旬,播期溫度最佳為16--17℃,偏春性品種適宜播期溫度為16--14℃,在10月8日至20日,最佳播期溫度為16--15℃,在這時間段裡播種最適合麥子的生長期。

年前小麥怎樣管理?

1、播種後要及時看苗出情況,發現缺苗要及時補種。及時蓋上薄土有防寒保苗效果,在小麥進入越冬期後進行,蓋土過早容易將麥苗捂黃;蓋土過晚則容易使葉片受凍。冬灌水後,在撓麥鬆土的行距上,順壟把土摟蓋在麥苗上,蓋土2釐米左右不能過厚蓋土。這可以穩定地溫,減少土壤水分蒸發,確保小麥帶綠越冬,減少地面龜裂。

2、年前冬灌小麥要根據溫度及小麥長勢等情況選擇進行。一般白天溫度在3℃ 最佳,要防止氣溫過低時灌水土壤凍結,防止小麥地表面結冰。一般我們不做冬灌小麥。為提高冬小麥的產量、我們只在春季來臨時灌第一水對小麥也很關鍵。春季第一次灌水在麥苗起身期進行澆灌;對壯苗麥田在起身後至拔節前澆水,起到幫助的作用。

災害防治

防病治蟲,及時除草,小麥主要病蟲紋枯病、白粉病、鏽病、赤黴病等。對小麥除草,應在小麥長出前噴施相應的高效除草劑防治雜草。除草劑噴施時要嚴格按說明書操作,避免對小麥本身及下茬作物產生藥害。

以上是我們地區種植小麥的播種時間和管理,歡迎種植小麥的朋友們一起來交流更多的經驗。


老趙談三農


小麥的的播種時間跟本地區域和氣候條件有很大的關係。俗話說得好“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這句諺語對於我們豫東地區來說正合適不過了。對於小麥播種期的我們這現在一般在陽曆的10月20號開始種植比較合適。小麥發芽所需要的溫度為15--25°之間。


如何確定小麥的播種時間?

老話說的好“莊稼活不用學,人家咋著咱咋著”,但是隨著這幾年氣候變暖,對於咱們老百姓來說種地也需要跟著氣候的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調整。小麥的種植時間最好在先關注未來幾天天氣預報再確定什麼時候播種。儘量選擇在10月20--25這段時間播種小麥。

小麥播種太早了特別容易在入冬前出現旺長,從而導致了小麥受到凍害的影響!在清明節期間也特別容易受到“倒春寒”的影響,造成小麥不出穗或者出穗少的情況發生。

播種太晚的話小麥在入冬前苗小苗弱,分櫱少不利於小麥的高產。


年前小麥怎麼樣管理有利於提高小麥的產量?

在小麥播種的時候最好對小麥種子進行拌種劑處理,可以在拌種劑的溶液中適當的添加蕓薹素內酯或者天豐素來提高小麥的發芽率,並且還能使小麥苗齊苗壯。

在入冬前如果說土壤比較乾旱的話,可以澆一次越冬水。時間點選擇在陽曆的11月下旬的時候,並且在澆水以後儘量再噴施一遍殺菌劑+蕓薹素內酯+磷酸二氫鉀來提高小麥的抗逆能力,從而為小麥的增產增收打下良好的基礎。


豫東小農


現在正是小麥播種的黃金時節,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氣候、條件不一,小麥的播種有早有晚,有的地方小麥已經開始出苗了,有的地方還在密切留意墒情,做著播種前的準備工作。

小麥播種過早過晚都不利高產,如何確定播期呢?



這要從幾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

一、通過節氣

我國是傳統農業大國,節氣正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觀察、利用大自然指導農耕的過程中總結、提煉出來的智慧結晶,對於開展農業生產有著積極的作用。

對小麥播種影響比較大的節氣是白露、秋分、寒露和霜降。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諺語“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說的正是小麥的播種時期,認為白露早了,而到了寒露時節又太遲了,只有在秋分時候進行播種才是正合適的。

但是隨著全球變暖,氣候也在進行著變化,秋分時節,很多地區的溫度仍然處在高位,假如還是按照秋分種麥的話,在入冬前小麥極易出現旺長的情形,不利越冬。

因此很多地方已經推遲了小麥的播種期,在寒露和霜降之間進行播種是比較適宜的。再晚,小麥發育時間不足,苗小苗弱,也是不利越冬的。



二、通過溫度

農作物的播種和溫度密不可分,所謂節氣,說到底也就是反映氣候溫度的一個變化。

小麥種子發芽和生長的溫度極限區間在4-35度之間,最適宜的是15-20度。在適宜的溫度環境下,小麥的發芽率高,容易齊苗,根系和植株發育平衡,也比較健壯。如果溫度過低,會推遲出苗時間,小麥的生長髮育受到影響。



三、通過墒情

墒情對於小麥的種植來說佔據著重要的地位,有的地方甚至有“看墒不看時”的說法,把墒情的重要性還排在時令節氣之前,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也是多年種植留下來的經驗。

小麥發芽需要有足夠的水分,最適宜的土壤含水量在60%-70%之間,才能保證出芽率和速度以及整齊程度。所以到了適播期,很多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趕緊去田裡查看墒情,密切留意降雨情況,做好搶墒準備。

綜合以上的分析,我認為當節氣、溫度、墒情這三個方面結合得最好的時候,即當處於寒露和霜降之間,溫度在15-20度,墒情也適宜的時候,就是小麥最佳的播種期。




那麼年前小麥怎麼管理呢?

年前小麥最重要的地方在於越冬,它是保證開春後小麥順利返青、多分櫱的關鍵,管理工作主要側重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控旺

如果小麥播種早了或肥水管理不當,在入冬前很容易出現旺長情況,導致根系弱、植株細長、抗逆能力差、提前分櫱,易受凍害,也會消耗掉太多養分,使得來年開春後返青期長,分櫱減少,也難長成大穗,以至於減產。

所以入冬前的關鍵是做好控旺,促進小麥的根系發達,莖杆壯實:

  • 1、適期播種,避免氣候影響。
  • 2、控制施肥,避免氮肥施用過量。
  • 3、澆水不要過多,應採取“少量多次”的方式進行。
  • 4、使用控旺專用藥劑進行噴霧,如矮壯素、多效唑等。



二、查苗補缺

因為乾旱和播種過深等原因,會造成出苗期延長,進而出現缺苗斷壟的情況,需要隨時檢查,及時查苗補缺,以確保苗全苗齊。

  • 1、缺苗輕微、苗齡過大的,可以就地移稠補稀、帶土移栽。
  • 2、缺苗嚴重、苗齡小的,要進行催芽補種。



三、澆好冬水,結合施肥

由於冬季氣溫低,不能澆水,為了保證越冬時麥苗有水可用,需要在入冬前進行澆水,俗稱“冬水”。“冬水”除了確保冬季用水需求外,對於防止春旱和促進開春分櫱都有積極的作用。

澆“冬水”一般在氣溫下降到7-8度,立冬前後進行,至氣溫下降到5度時結束。

澆水時應在溫暖的時候進行,不要在早晚低溫時澆,也不可大水漫灌,以澆透後水在當天能夠下沉滲完為準。

結合“冬水”進行冬前追肥,以冬肥春用,促進返青,畝施尿素5-10公斤。



四、覆土鎮壓

配合澆“冬水”,進行耬麥鬆土,順壟對麥苗覆一層2公分左右厚的土,助苗越冬。

覆土後對土壤懸松的地方進行鎮壓,以沉實土壤、減少水分蒸發,保溫保墒,同時能保護根部、預防凍害。



五、除草、防治病蟲害

雜草和病蟲害是小麥生長過程中的大敵,需嚴防死守。

1、通過中耕或噴施除草劑,清除雜草,避免雜草搶吸養分,也減少害蟲棲息環境。

2、通過殺蟲藥劑噴霧或藥粒埋土,對病蟲害進行防治,確保麥苗安全健康成長。



【總結】小麥冬前管理的要點是圍繞著越冬進行的,通過各種努力使麥苗達到根穩苗壯,將安全措施做到位,確保麥苗順利越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