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紅軍不怕遠征難,為什麼長征被稱為空前絕後的軍事奇蹟?

牽著小狗看大海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長征精神是我黨我軍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激勵我們戰勝一切艱難困苦的強大動力。為什麼說長征是空前絕後的軍事奇蹟,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第一,長征是紅軍從失敗走向勝利的光輝歷程。由於博古、李德執行錯誤的王明路線,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蘇區根據地危在旦夕,1934年10月,紅軍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經過長達一年的艱苦轉戰,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陝北,與劉志丹的陝北紅軍會合,為中國革命保存了火種。

第二,長征是紅軍浴血奮戰、犧牲奉獻的精神體現。面對國民黨蔣介石的重兵圍追堵截,紅軍官兵一路征戰,許多都英勇犧牲了。湘江之戰,中央紅軍苦戰五晝夜,8萬6千紅軍官兵,犧牲和失蹤約3萬1千人,被俘約6千人。據統計在二萬五千裡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1名紅軍將士永遠地倒下去了。紅2軍團4師1500多人,從草地走出來時剩下不到700人。長征路上,犧牲營以上幹部432名,包括師以上幹部80多名。

第三,長征途中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地位。毛澤東指揮紅軍,四渡赤水,兵臨貴陽逼昆明,飛奪瀘定,巧渡金沙江,甩開了敵人的重兵圍堵,跳出了包圍圈,展現了他“用兵如神”的高超軍事才能,在關鍵時刻,挽救了革命,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

第四,長征是紅軍行程遠,跨省多的偉大壯舉。紅軍長征歷時一年多,行程2萬5千里,途經福建、江西、廣東、廣西、湖南、貴州、雲南、四川、西康、甘肅、寧夏、陝西等省份,最終到達陝甘蘇區和陝北蘇區,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

第五,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大多都經歷了長征,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任弼時,鄧小平,陳雲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親歷了長征。共和國的十大元帥有九人參加了長征,還有一大批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都是從長征中走出來的。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指正,不喜勿噴。





zj史海拾貝


沙皇時代俄國有一位堪比孫子的著名軍事家,名收蘇沃洛夫。他曾率部從意大利北部翻過人跡罕至的阿爾卑斯山,從而成功解救陷於瑞士的俄軍,創造了世界軍事史上的奇蹟。這位蘇沃洛夫另有一句名言:“凡是鹿能走的地方,人就能通過。”

與蘇沃洛夫率部翻越阿爾卑斯山相比,長征的時間更長,條件更艱苦,犧牲也更大。長征中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紅三軍團越過草地,渡過班佑河以後,軍團長彭德懷對部下王平說還有幾百人沒有過來,你帶一個營返回接應。王平率部重返班佑河,他用望遠鏡向對岸觀察,看到河灘上坐著至少有七八百人。

王平決定先帶偵察員過河看看情況,過去一看,這些人靜靜地背靠背坐著,一動不動。再逐一察看,全都沒氣了。經過仔細檢查,發現還有一名小戰士還有點氣,偵察員把他背上一道過河,可是過了河這名戰士也斷了氣。

這些戰士都是犧牲於飢餓和體力的過度消耗。可以這樣說,長征中紅軍面臨的最主要困難,並不是“鹿能走的地方”,他們不能通過,也不是雪山草地難以穿越,而是在處於無後方作戰,且遭到敵人追擊和圍攻的情況下,後勤匱乏,幹部戰士身體非常虛弱,這是對部隊的運動能力和意志的一個極大考驗。

紅軍最終能夠勝利完成長征,為中國革命留下火種,令人驚歎。其實只要翻閱古今中外的戰史,能夠像長征中的紅軍一樣,順利通過這種極限考驗的軍隊實屬寥寥,因此把長征稱為空前絕後的軍事奇蹟,毫不為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