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還會跟你孩子講孔融讓梨的故事嗎?

桔皮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從知書達禮開始】會講,並且要一代一代講下去!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孔融讓梨》的故事是一個傳承中華美德的小故事,流傳至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這個故事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經久不衰,原因在於它故事簡短,卻蘊含了深刻的道理,非常富有教育意義。孔融弟兄七個,排行老六。孔融四歲的時候,家裡吃梨,哥哥讓弟弟先拿,孔融拿了個最小的。父親看見了問他:“為什麼不拿大的?”孔融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父親又問:“你不是還有個弟弟嗎?”孔融說:“我是哥哥,應該把大的讓給弟弟吃。”孔融上讓哥哥,下讓弟弟,得到大家的稱讚。

故事短小精悍,通過幾句簡短的對話,講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孔融聰明懂事、尊老愛幼的形象躍然於紙上。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尊老愛幼、長幼有序、懂得謙讓,非常適合小朋友學習。

然而,現在有好多人對《孔融讓梨》這個故事產生質疑,認為它是一碗“假雞湯”。原因在於這個故事沒有載於正史,只是在孔家後人所修的《融家傳》中有所記載,沒有權威性,認為故事可能不具有真實性。用一個虛假的故事世代傳承,會讓我們的中華文化大打折扣。我對這種質疑是不敢苟同的。因為並非所有的事實都會記載於正史,正史沒有記載的事實也不一定就不是事實。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發現,孔融是東漢末年的一名儒將,出生在一個有禮有節的家庭。孔融一生為官,性情剛直不阿,在文學和政治方面都有著很大的成就,他的為人及言行對當時及後人都產生的很大的影響。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孔融這個人是真實的,是個賢人,並且這個故事具有傳承性,在目前社會環境下更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時下,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們生育觀念普遍改變,一孩兒家庭居多。普遍存在的一個社會現象,就是大多數家庭以孩子為中心,有求必應,應有盡有,重視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而忽略品德、禮儀等方面的教育。導致了現在的大多數孩子形成了以個人為中心,自私、自利、任性、豪橫、不知道尊重別人、不懂得與人分享的性格特點。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孔融讓梨》的故事更具有傳承的價值。它教育孩子們要孝敬老人、尊重他人、長幼有序、懂得謙讓、學會分享等,這恰恰是當代兒童所缺少的。

孔融讓梨的故事,我們從小就聽父母講,上學後又聽老師講,現在我們還要講給自己的孩子,還要讓孩子講給自己的孩子,一代一代一直講下去。讓中華美德持續傳承下去,讓中華文化無限流傳下去。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從知書達禮開始。


家委


讓故事說話,先還原故事:孔融有5個哥哥,一個弟弟。孔融4歲的時候,有一次家裡吃梨,一盤梨子放在了大家面前,哥哥讓弟弟先拿,孔融呢不挑大的,不挑好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父親問他為什麼要拿一個最小的?孔融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他父親又問他,但是你還有個弟弟呢,弟弟不比你還是要小嗎?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所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樹有高低,人有老幼!做人就是要懂得謙讓,尊長愛幼!所以這麼好的一個故事,一定要講給自己的孩子聽,這些都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想培養孩子誠實不撒謊的好品質,就給他講《狼來了》的故事。

想培養孩子努力讀書學習,就跟他講《頭懸梁錐刺股》、《鑿壁借光》的故事。

培養孩子從小懂得謙讓,就跟他講《孔融讓梨》的故事。

我們國家有很多的非常具有典故的這些歷史故事、寓言故事,都是教育孩子很好的素材,所以作為大人一定要愛讀書讀好書,要給孩子講故事,讓孩子在故事中快樂健康的成長。現在的家長其實往往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智力教育!缺少了團結協作,尊老愛幼啊,孝敬長輩啊,等等一些傳統、道德思想方面的教育,但是我覺得德育高於智育!我是 ,讓故事幫你搞定一切。喜歡的請關注下,謝謝。


會講故事會講話


《孔融讓梨》的故事我沒有給孩子講過,但是幼兒園的老師教了孩子們這樣一首兒歌,我很喜歡。

“我是乖寶寶,我愛吃鴨梨,大的給奶奶,小的留自己。”


據說孔融是孔子的後人,4歲就會讓梨,我想這個故事是不合適講給我兒子聽的。因為我十四歲的時候也做不到那樣,何況現在我們家只有一個孩子,沒有哥哥讓孩子來讓梨。

看見好吃的東西每個人都想據為己有,這是人的天性。

有一次家裡人過生日的時候,吃生日蛋糕,我讓孩子把大塊蛋糕的給爺爺,孩子問我為什麼?我告訴他,因為爺爺是大人,爺爺也和你一樣喜歡吃蛋糕,大人飯量大就要吃大塊的,孩子肚子小吃不了那麼大的。

我不想我的孩子為了討好大人而“孔融讓梨”,尊老愛幼、謙讓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要讓孩子在生活中慢慢養成這樣的習慣而不是為了謙讓而謙讓。



我不喜歡對孩子進行道德綁架,是你的玩具就是你的玩具,沒有必要因為其他孩子喜歡就讓自己的孩子受委屈而讓給他人。


如花阿姨


我會跟孩子講孔融讓梨故事。

我讀小學課本就教孔融讓梨的故事。做為千年傳承的故事,一定有它生命力的地方。

傳承尊老愛幼的謙讓美德。

孔融有五個哥哥,一個弟弟。現在計劃生育,很多家庭獨生。一個小孩指揮6個大人,一般不缺吃,也不會看重一個梨子大小差別。但是小時候的我社會物質匱乏,吃個雞蛋就不得了。媽媽給我們過生日,水煮兩個蛋一碗麵,三個姐弟,誰生日吃一個雞蛋,另一個雞蛋給其他姐弟瓜分半個雞蛋。最辛苦的媽媽沒有吃到蛋。想想心有不忍,那時候雖然學了孔融讓梨,沒有一個孩子把雞蛋讓給媽媽吃。知與行,還是有差距。

告訴弱者學會低頭

百年青島認為:“蘊含的哲理是契合人性和社會法則的。自然界存在的弱肉強食法則同樣適應人類社會,那就是當你力量弱小的時候要學會低頭,你才可能換來強者一句誇:這小子懂規矩。”我也覺得深有體會。記得我很小,沒有弟妹的時候,去鄰居家玩,我帶的爆米花被鄰居孩子強行瓜分。還哄騙我去偷拿爸爸鋼筆,煙去給他們。當自己力量不夠,沒有能力要到大額度物質,不如學會舍。

深入瞭解,方知善始善終的難度

小時候孔融美德故事,家喻戶曉,傳承千年。這樣孩子為什麼成年後被曹操以不孝殺了?眾多考證,歷史真相湮滅在時間長河。人應如何做人處事,才得以善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當能力不足,請為家人活著。


夏蓮老師


 孔融有五個哥哥,一個弟弟。孔融四歲的時候,有一天,父親買了一些梨給孔融兄弟們吃。父親叫孔融的弟弟先挑,弟弟挑走了一個大梨。父親讓孔融挑,孔融卻挑了個最小的梨。父親看後十分驚訝,問孔融:“你為什麼挑一個最小的梨啊?”孔融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梨,大梨該給哥哥們。”  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你為什麼挑個最小的梨?” 孔融說:“因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該讓著他。” 父親聽了很高興,誇獎孔融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孔融讓梨的故事告訴我們從小要相互尊重、謙讓,養成尊老愛幼的美德!我會給孩子講這個故事,但我會尊重孩子的意願,不會刻意引導孩子去“謙讓”、“去分享”。


東東五歲了歲,每天上幼兒園老師都鼓勵孩子分享,可當別的小朋友玩他最喜歡的恐龍時,無論媽媽怎麼說就是不肯,顯得特別“自私”。

  • 孩子真的是自私嗎?也許是大人在讓孩子分享的時候沒有尊重孩子的意願,強迫孩子分享。

“把你的玩具給弟弟玩一下,不然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把你的餅乾給妹妹吃,不然媽媽以後再也不給你買了。”

“你是姐姐,弟弟比你小,你要把玩具給弟弟,媽媽給你再買一模一樣的。”



父母在教導孩子分享時根本就沒有尊重孩子的意願,純粹是“連哄帶騙”引導。孩子發現,玩具分享出去了,有的再也拿不回來了,有的壞了,說好再買一個的也沒有下文了。

  • 孩子在懂得分享之前,首先學會的是自我物品的保護,要讓孩子知道分享的快樂。
“媽媽知道你最喜歡這個玩具,但是和弟弟玩可能會更好玩,可以嗎?”

“你可以用積木搭個小車車,姐姐還會搭個房子,你倆一塊玩,是不是會搭很多漂亮的東西那?”

“你看,媽媽給你留了你最喜歡吃的蘋果,你可以把餅乾給弟弟吃嗎?”

孩子只要有自私的表現才知道分享的快樂,當孩子自私時父母不要強迫孩子去分享,尊重孩子的意願,鼓勵他分享會很快樂。當孩子感受到分享的快樂時,我相信你的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大方。


曉曉的心願


我想我不會!

我想我多能體會的就是與時俱進!我不能否認的是,很多的精神很多的文化需要我們傳承和保護,可是我們要知道的是要與時俱進。

現階段孩子的教育出現了多樣化,多媒體和知識的公開化讓孩子和我們成人會更加的瞭解著是當代的進步和發展。孩子的謙讓很重要可是我覺著在現代社會真實更加重要。看見了自己喜歡的東西就要努力的追求,是自己的東西就要保護好,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著實是為了面子失去了很多。朋友和孩子來家裡玩,看上我兒子的一個小熊,我知道那是我兒子最喜歡的玩具,他每晚都會摟著小熊睡覺。兒子抓住不放,我並沒有對兒子說什麼讓別人玩一會,要學會謙讓。我只是對朋友的孩子說那是我兒子最喜歡的玩具,如果你喜歡下次叔叔可以給你帶一個!雖然最後和朋友不歡而散,但是我看到了兒子眼神中的感激!有的時候,我們家交給孩子不僅又是謙讓,還有做真實的自己!

我是秋風嫵媚,歡迎留言我們一起成長!


秋風嫵媚


當然會講給孩子聽。
小孩子一出生就像是一張白紙,家長用什麼樣的顏料,將來孩子這張白紙就會呈現出什麼樣的色彩。家長一遍遍地講這些道德故事,教會孩子禮讓、勤奮、尊重、信諾,讓孩子本心是真善美的,向好性。


等孩子有自己的認識了,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等等的時候,也要告訴它事物的兩面性,甚至多樣性。


孔融讓梨是孔融的父親傳出來的,說明當時他父親在場,那麼這個讓梨就值得推敲了。野史記載,其實他不喜歡吃梨,但是父親在跟前,所以呢,迂迴戰術,讓梨,既的到了父親的喜愛,甚至名聲流芳百世,另一方面也避免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可以說一石三鳥。

又或者說他以退為進,父親最後獎勵他更大的梨呢。

我看有些朋友說這種謙讓,在現在社會不適用,我覺得家長更多的時候是孩子的領路人,但真正在道路中的體驗,只能讓孩子自己去做,只要內心開心,這就是好的。如果讓了,享受了退一步海闊天空的豁達,那就讓。如果不開心,那就不必謙讓。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829c994857524ce698d3431cee81631f\

喬曉林JOY


您好,很榮幸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孔融讓梨的故事最早見於《世說新語箋疏》,後在《後漢書·孔融傳》也出現過,曰:"年四歲時,與諸兄共食梨,融輒引小者。"大人問其故,答曰:"我小兒,法當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三字經》中也有"融四歲,能讓梨"。

故事很簡單,耳熟能詳,至於要不要跟孩子講這個故事,個人意見應該講。但是,只講故事,不講意義,不要把家長的個人理解或者評價附加於故事之中。孩子有自己的理解,有個人的想法,我們應該尊重。

通過講故事,可以介紹一下孔融的個人經歷,瞭解一下相關的歷史知識,擴大知識面,增加對中國古代歷史的興趣,何樂而不為?





酷酷的爹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

《孔融讓梨》是很經典的一個國學小故事,教孩子們要學會謙讓,友愛,教育孩子從小就要向孔融學習,養成尊老愛幼的習慣,也告訴人們,要互相忍讓,不要只想自己,不想別人。這些都是年幼時就應該知道的道德常識,我覺得有閱讀這樣的故事很有必要。

也許有的家長覺得當下好多家庭教育方面出了問題,有的孩子自私,霸道,不講道理,覺得自己的孩子如果過於謙讓會吃虧,那麼我想問,如果所有的孩子都變得自私霸道不講道理,那麼學校不就變成一個弱肉強食的地方了?你覺得在這種環境下生長的孩子會成才嗎?在者,我們的孩子總有踏上社會的一天,你不會也覺得單純的強勢霸道就能在社會上立足吧?我們的社會是法治社會,人與人相處,無論家人間、朋友間還是同事間,都需要最基本的尊重和謙讓,誰也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將來成為問題青年,甚至連朋友都沒有吧!而良好的行為修養有助於讓我們的孩子走的更好。

以上只是我個人見解,如有不成熟的地方請多指教。[微笑][微笑][微笑]





薄荷微涼雨


作為一個四歲小孩的爸爸,我經常會給兒子講“孔融讓梨”的故事。我本身是個傳統文化愛好者,從這個故事可以衍生出「孝悌」「謙卦」「孔姓」「三國」很多方面,對小孩的教育很有幫助,可以建立良好的德道觀,啟蒙基礎的文化素養。下面我就具體解析一下各個知識點,希望對大家的家庭教育都有用。

“孔融讓梨” 是中國古代東漢末文學家孔融的真實故事,雖然他一生爭議較大,還留下了一些汙名,最後也被誅殺滅族,但這些和這個故事本身沒有太大關係。《三字經》中“融四歲,能讓梨”即出於此。

「孝悌」說的是孝悌之道,這裡主要是悌即兄則友,弟則恭。儒家思想表彰的八種德行,即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孝」的觀念源遠流長,殷商甲骨文中就已出現“孝”字。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在中國傳統道德規範中,孝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漢字教育的“教”字,就由“孝”和“文”組成,因此教育的根本就建立在孝道人倫的基礎上,一切的教育隨之擴展開來,起到化育人民的作用。「悌」是兄弟姐妹之間的愛護,尊重和相互幫助。“孝悌”指的是孝敬父母、尊重長輩、友愛兄弟及關愛幼者的倫理行為,體現出感恩、回報和禮敬。推及一切皆加禮敬,善待他人,名曰行“仁”,此為古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基礎。

「謙卦」提起“謙謙君子”,很多人都不陌生,其實這句話是來自《周易》中的第十五卦“謙卦”,是初六爻的爻辭,原文是: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周易》號稱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孔姓」孔姓在自孔子之後的兩千多年裡,族屬繁衍日眾,從魯國(山東曲阜)遍及全國各州府縣。孔氏家族的族譜是中國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包羅內容最豐富、譜系最完整的族譜。孔氏宗族視修譜為合族大事,通過修譜可以把居住分散、血緣關係相對疏遠的孔氏族人組成一體。

「三國」有一些和孔融有交集的歷史名詞。漢獻帝即位後,任孔融為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後兼領青州刺史。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後因觸怒曹操而被殺。建安七子之一,漢建安年間的七位文學家分別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再加上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的文學成,得到了後世的普遍承認,文學特點統稱為“建安風骨”。

其實還能發散更多,不過我這裡就點到為止,如果各位還有什麼想說的,可以下面留言。最後,我想說這麼好的故事有什麼理由不講給孩子們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