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從“六十熊”到“五十勇”:那一年春節,這支王牌軍打出了威名


從“六十熊”到“五十勇”:那一年春節,這支王牌軍打出了威名

2020年1月,瀋陽抗美援朝烈士紀念館首次展出了歸國志願軍烈士的遺物,總計372件。

這些遺物中,有的是鞋子,有的是皮帶扣,有的是印章,還有的是彈殼和破損的鋼盔。

70年前,他們的主人為國征戰, 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打出了中國人的骨氣來。

70年後,當我們閤家團圓享受春節的祥和與快樂時,決不能忘記這些曾經扛著簡陋的武器,打出了舉世震驚戰績的前輩們。

今天是春節,本文就聊聊1951年的那個春節,一支曾經並不被看好的部隊,是如何打出威名來的。

從“六十熊”到“五十勇”:那一年春節,這支王牌軍打出了威名

這支部隊很特殊,志願軍第50軍。熟悉戰史的朋友們都知道,這個軍的前身是原國軍60軍,1948年長春起義後,經過改編整訓成為人民解放軍第50軍。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人民軍先勝後敗,以美國為首的聯軍不顧新中國警告跨過三八線,兵鋒直指鴨綠江。

我軍最初以13兵團所屬的38、39、40三個王牌軍為機動兵力準備應對,後來又增調了42軍。因為形勢緊張,再調50軍和66軍加入13兵團。

50軍在之前的南下作戰中,兵力曾一度高達5萬人以上,國內戰事基本結束後,全軍經過整編還剩3萬多人,該軍原計劃是要被改編為新式炮兵部隊的。由於接到命令的時間緊張,全軍整訓時間不到一個月,參加入朝作戰的兵力為36688人,是先期入朝作戰的6個軍中兵力最少的。

在武器裝備方面,50軍也沒有來得及進行較大的更新和調整,全軍武器數為:

38式步槍1565支,79步槍6111支,英制恩菲爾德步槍458支,美式卡賓槍716支,美式衝鋒槍1575支;

從“六十熊”到“五十勇”:那一年春節,這支王牌軍打出了威名

捷克式輕機槍821挺,英制布倫式輕機槍120挺,馬克沁重機槍125挺,92式重機槍3挺;60毫米迫擊炮230門,81毫米迫擊炮4門,82毫米迫擊炮52門,美製60毫米火箭筒4具,美製57毫米無後座力炮4門;

92式步兵炮14門,美製75山炮16門。

這個武器配置其實在國內戰爭時期算是不錯的了,但相對於美軍來說,除了營連輕重武器的數量相差無幾外,在重裝備上的差距巨大。

從“六十熊”到“五十勇”:那一年春節,這支王牌軍打出了威名

美軍僅一個步兵師就配置了1個155毫米榴彈炮營、3個105毫米榴彈炮營、1個防空炮營、1到2個坦克營;步兵團級編有1個107毫米迫擊炮連、1個坦克連,步兵營級編有1個武器連(裝備81毫米迫擊炮、重機槍、75毫米無後坐力炮),步兵連武器排配2門57毫米無後坐力炮和3門60毫米迫擊炮。

除了步兵師本級火力外,美軍另有大量機動重炮部隊及強大的空軍力量,其一個團級戰鬥隊實際所得到的火力就要超過50軍一個軍。

50軍的前身是國軍的60軍,此前跟美軍訓練出的國軍精銳新1軍打過很多交道。新1軍此前很瞧不上60軍,而今原國軍改編而來的50軍要去跟新1軍的老師打仗,此外還有一大票其他國家的軍隊,能不能打,打不打得贏,都是問題。

1950年10月25日,志願軍打響了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殲滅聯軍近16000人,其中包括美軍騎兵1師、陸戰1師及24師一部。初步解決了能不能打,打不打得贏的問題。

從“六十熊”到“五十勇”:那一年春節,這支王牌軍打出了威名

不過第一次戰役主要是那幾個老王牌軍打的,沒50軍什麼事兒,因為該軍進入戰區時,敵軍已經潰敗了。

不久之後,著名的第二次戰役打響了,志願軍西線部隊以傷亡1萬餘人的代價殲滅了聯軍22000餘人,取得大勝。

50軍在此次戰役中承擔了作戰任務,但因多次撲空,沒有什麼戰果。

因此戰後開會總結的時候,50軍領導是準備接受批評的,不久之前38軍在第一次戰役沒有穿插到位,那可是挨批挺狠的。

不過,彭總卻並沒有批評50軍,對一支部隊來說,這恐怕比沒有批評更難受了。

開完會回來後,50軍中從解放軍老部隊調來的幹部們情緒非常激動,該軍的一些起義幹部也覺得沒打上仗難受得很。

從“六十熊”到“五十勇”:那一年春節,這支王牌軍打出了威名

50軍軍長曾澤生將軍更氣,一怒之下甚至說:50軍軍長我也不想幹了,情願到38軍當一名炊事員!

大家知道,在國軍中打仗,向來都是能不打就不打,但改編成解放軍後,卻為了沒打上仗而有了情緒,先不說50軍在前兩次戰役中的表現如何,就這種求戰心切的轉變已經說明這支部隊的本質變化了。

1950年12月31日,志願軍發起了第三次戰役,50軍隨同39軍突破臨津江。

志願軍各軍突破敵一線陣地後,50軍的任務是向議政府以西的高陽前進,堵住南逃之敵,如高陽之敵南逃,則向漢城逼近。

50軍149師以445團、446團為左右翼展開突擊,每個團各以1個營為前導,師偵察連在446團之前搜索前進。

1月3日凌晨,偵察連首先在碧蹄裡與美軍25師一部接觸,並將其擊潰。446團1營聽到槍聲後,趕到增援並從當地人口中得知高陽有“大鼻子、汽車和坦克”,1營判斷該敵為1個加強營。

在聯繫不到上級的情況下,1營分析高陽是阻敵難逃的關鍵,決心以本級兵力進攻高陽。高陽守敵為美25師35團的1個加強營,兵力、火力均強於我,但在1營猛攻下卻立即潰逃,並被俘虜28人。

隨後1營又攔住了英軍29旅一部,並堅持到了援軍2營及445團1營的到來。

從“六十熊”到“五十勇”:那一年春節,這支王牌軍打出了威名

這3個營將英軍步兵一部及坦克分隊包圍在了佛彌地,並將其殲滅,共計斃傷英軍500餘人、俘虜227人,另擊毀繳獲坦克31輛(可能有些是裝甲車)。

我軍戰史稱殲敵奧斯特來復槍團第1營及皇家重坦克營,不過對照英軍編制,更確切地說應該是殲滅了英軍約1個營的步兵和1箇中隊的坦克(不一定是來同一支部隊)。

但不管是不是同一支部隊,是否在坦克的認定上存在差異,這些英軍及坦克裝甲車輛確實實打實被消滅了。

此戰是第三次戰役中的經典一戰,堪稱是50軍的翻身仗,更值得一提的是此戰結束後的第二天,50軍148師442團擊退美軍一部後,率先攻入了漢城。

50軍打翻身仗了,彭總及志願軍其他首長上報軍委並通報各軍表揚50軍的作戰團隊,電文中稱“此種果敢戰鬥行動,值得全軍學習,特通令表揚”。

不過,高陽之戰規模不大,攻入漢城之戰也非大規模硬戰(但由於美軍使用噴火器,我軍1個連損失很大)。

從“六十熊”到“五十勇”:那一年春節,這支王牌軍打出了威名

一支軍級規模的部隊,要想真正讓全軍打心底裡佩服,就要拿出更過硬的戰績出來,經受更嚴峻的考驗。

而50軍在朝鮮戰場上最大的考驗即將到來了。

第三次戰役獲勝後,聯軍有生力量損傷不大,戰線推進至三七線,由於我補給線拉長,且參戰部隊連續奮戰3個月,戰鬥和非戰鬥減員很大,部隊極度疲勞。

因此除50軍及38軍112師在漢江南岸據守外,其餘各軍主力則抓緊時間休整。

相對於其他幾個軍來說,50軍此時的兵力武器損耗不小,但還不算最嚴重的,該軍此時武器數計有:

38式步槍1424支,79式步槍4652支,美製春田式步槍296支,英制恩菲爾德步槍261支,美式卡賓槍891支,美式衝鋒槍1388支;

捷克式輕機槍640挺,美製M1918式輕機槍18挺,英制布倫式輕機槍33挺,馬克沁重機槍104挺;

60毫米迫擊炮168門, 82毫米迫擊炮40門,美製107毫米化學迫擊炮7門,美製60毫米火箭筒6具,美製57毫米無後座力炮4門,92式步兵炮19門,美製75山炮14門。

從“六十熊”到“五十勇”:那一年春節,這支王牌軍打出了威名

最初,我軍判斷聯軍短期內很難對我軍進行大規模攻擊。但實際上機械化的敵軍撤得快,重新編組和補充也快,並不像我軍連續作戰那麼疲勞,同時極其充裕的物資可很快幫助聯軍恢復元氣。

1951年1月中旬,聯軍即對我漢江南岸陣地進行多次小規模的試探性攻擊。其集結在西線的有美1軍和美9軍。

美1軍下轄美3師、美25師、土耳其旅、英29旅、韓軍第1師團;美9軍下轄美騎兵1師、美24師、英27旅、韓軍第6師團。

其中美1軍主攻50軍方向,美9軍主攻38軍方向。

美軍一個師的人員編制約18000人,此外還有配屬的部分韓軍步兵;韓軍一個師團的人員編制約有13000人;英軍和土耳其旅約5000人。

雖然此時的聯軍各部並不一定滿編,但上述各部的兵力卻比38軍和50軍要充沛得多,更不用說火力了。尤其重火力,可以說我軍幾乎沒有,而聯軍每天則是上萬發重炮彈的支援。


從“六十熊”到“五十勇”:那一年春節,這支王牌軍打出了威名

漢江血戰,必將成為我軍建軍以來最為嚴酷的戰役之一。

當時,我軍尚未形成坑道防禦工事,漢江南岸的陣地大多隻有野戰防禦工事,有的山頭因為過於堅固,只能依賴山石充當掩體。

這個仗該怎麼打?

50軍的部署是148師與149師並肩配置,150師在前,戰鬥開始後150師逐漸移動到149師左前,與38軍112師相連。

1951年1月25日,美1軍的攻擊開始了。

從“六十熊”到“五十勇”:那一年春節,這支王牌軍打出了威名

在進攻我軍某個陣地前,美軍通常會以坦克配合少量精銳步兵進行威力偵察,以試探我軍火力點佈置。如此多次之後,美軍即以強大的空地火力對判明的火力點進行猛轟。

火力準備完畢之後,步兵則在坦克的支援下向我軍陣地發起衝擊。不過美軍步兵攻擊意志並不旺盛,遭到阻擊後就會後撤,而後進行火力準備後再進行下一次衝擊,而且美軍的攻擊都是在白天進行。

由於美軍採取的是一線平推的戰術,因此相對來說戰線較為明確,我軍也能很快熟悉美軍的進攻戰術。

但是美軍的火力太猛了,在我軍火力極弱且只有野戰防禦工事的背景下,該如何頂住美軍的進攻呢?

從“六十熊”到“五十勇”:那一年春節,這支王牌軍打出了威名

50軍在戰後的總結中提到了三條件原則,即:工事、火力和反擊。工事是為了保存自己,火力是為了殺傷敵人,反擊則是有效完成任務的關鍵。

美軍進攻前必進行火力準備,那我們就在其步兵衝擊前在山頭陣地上少放人;美軍習慣在白天作戰,那我們就在夜間進行騷擾和反擊;美軍步兵戰鬥力不強,我軍就在陣地上設置埋伏點和交叉火力,最大限度打擊其步兵;美軍炮兵火力猛,那我們就多設置假目標和預備陣地。

在作戰中,50軍還發現美軍的火力主要轟擊的山頭,於是發展出了以精幹分隊在山腳設伏的戰法,在其步兵從山腳發起攻擊時,我精幹分隊猛烈打擊其大隊,以擾亂敵軍進攻節奏。

同時在山頭也少放人,主要在山腰的兩側設置陣地,美軍衝擊時則從兩面對其進行殺傷。

同時為了防止美軍從我軍各分隊結合部進行突破,各分隊之間還設立了陣地公約,以更好地協同作戰。

因此,美第1軍展開進攻後,雖然火力極猛,但卻始終無法在50軍陣地前形成大的突破,只能緩慢推進。

以該軍149師447團堅守白雲山陣地為例。

從“六十熊”到“五十勇”:那一年春節,這支王牌軍打出了威名

我軍僅一個不滿員的步兵團,除4門81毫米迫擊炮及2門75毫米山炮外,全團有步槍573支、衝鋒槍114支、輕機槍60挺、重機槍17挺,另有部分60毫米迫擊炮。

彈藥方面有子彈72000發、炮彈1328發、手榴彈2300多個、反步兵地雷247個、反坦克手榴彈24枚、爆破筒37根,炸藥1500公斤。

美軍進攻的是2個整團,支援其進攻的有127輛坦克、81毫米以上火炮124門、每日20到50架次的空中支援,無論是兵力還是火力,都大大超過我軍。

447團以2個營前出為第一梯隊,以1個營為第二梯隊,全團陣地上構築了帶掩蓋的重機槍點22個、不帶掩蓋的預備發射點19個、帶掩蓋的輕機槍點47個、不帶掩蓋的機槍點18個、迫擊炮發射陣地22個、大小戰鬥小組射擊掩體360個、人員掩蔽部50多個。

美軍進至水原一線後,不待其先動手,447團便組織8連、偵察排等共計200人在3營副營長戴汝吉率領下夜襲水原城。

因遭敵警戒分隊阻擊,最終只有18人突入城中,但就這18人依然擊毀美軍車十餘輛,斃俘其62人,併成功撤出戰鬥,這就是著名的“十八勇士鬧水原”。

1月27日,美軍進攻開始。

從“六十熊”到“五十勇”:那一年春節,這支王牌軍打出了威名

447團打得很聰明,也很積極,而且小部隊的出擊能力很強。

美軍一個連在向兄弟峰衝擊時,即遭到了提前埋伏的我軍一個班的打擊,死傷20餘人後被迫後撤。

防守作戰,不能一味死守,那樣自己損失既大,也可能完不成任務,必須要將反擊貫穿在其中,既有效殺傷了敵軍,也會打亂及遲滯其進攻節奏。

27日美軍的攻擊被打退後,當天晚上,447團以一個排出擊佛堂谷美軍,以一個連出擊杜陵美軍。佛堂谷的出擊殲滅美軍20餘人,而在杜陵方向則擊毀美軍汽車5輛,斃傷其40餘人,我出擊部隊僅傷亡3人,這批美軍是步兵,因此第二天的攻擊就未能很好展開。

激戰到29日,美軍出動了155毫米重炮對我陣地進行轟擊。

在火力相差極大,而且只有野戰工事的情況下,血肉之軀是極難抵擋步坦炮協同攻擊的,志願軍是人不是神,在重炮的轟擊和坦克步兵的衝擊下,有的陣地是往往都是戰士們犧牲殆盡後,才失守的。

但是,白天美軍可以瘋狂進攻,晚上447團則要猛烈反擊。

據統計,在447團防守作戰的11天時間中,該團伏擊1次、襲擊3次、反衝擊9次,除一次襲擊未成功外,其餘全部得手。

從“六十熊”到“五十勇”:那一年春節,這支王牌軍打出了威名

不過,美軍兵力火力遠超於我的態勢下,447團只能儘可能多拖延美軍的進攻,並大量殺傷其有生力量,戰線還是緩慢後移的。

其實不光447團如此,整個50軍和38軍的任務都是如此。

之所以在陣地戰中跟美軍拼消耗,是為了執行第四次戰役時“西頂東放”的策略。以西線的2個軍死死頂住美軍2個軍的攻擊,在東線則集結主力殲滅韓軍一部,進而迫使聯軍停止進攻,待我新一番作戰部隊入朝。

雖然當時並未規定一定要死守,但是在漢江兩岸的陣地上,可機動防禦的空間並不大。以447團的白雲山戰鬥為例,美軍的炸彈把山體上的雪都炸沒了。我們常形容一把炒麵一把雪,這時候就是連一口乾淨的雪都吃不上了。

即便如此,我們這個團還是在白雲山地區堅守作戰11天,斃傷俘美軍1207人(另有1400餘人的說法),很好地完成了任務。

戰後,447團被志願軍授予“白雲山團”,這是這是志願軍唯一的團級英模單位,可見志司對50軍部隊的高度評價。

從“六十熊”到“五十勇”:那一年春節,這支王牌軍打出了威名

但是50軍打得好,可畢竟在武器裝備上的差距太大了,戰鬥中的犧牲是很大的。很多分隊為了守住陣地,全部犧牲在了山頭上;有的步兵分隊在衝擊中戰鬥員傷亡殆盡,勤雜人員補入戰鬥隊繼續戰鬥。

比如前面提到了著名的“十八勇士”,50軍中還有“十八烈士”。

在447團夜襲水原城的第二天,445團1營2連加強了重機槍排,在教導員林家保(參加海城起義的雲南老兵)率領下襲擊381高地。

在接敵過程中,衝擊分隊被美軍發現,教導員林家保立即應變,部署部隊趕緊衝擊。但他卻被美軍暗堡的子彈先後三次擊中,3發子彈打穿了右肩、2發子彈打中了肚子,又有3發子彈打中了左肩。

營部通信員、解放戰士錢善灝在救教導員時被子彈打穿了脖子,犧牲;另一位通信員、雲南老兵馬建昌過來救援,也被美軍的機槍打倒;安徽兵謝正治趕過來,也被子彈擊中犧牲。

2連指導員史述寬也是海城起義的雲南老兵,吼了一聲“無論如何都要把教導員搶下來,死的活的都要搶下來”。

最後,教導員林家保被搶救了下來,而2連指導員史述寬也壯烈犧牲了。

從“六十熊”到“五十勇”:那一年春節,這支王牌軍打出了威名

當林家保從擔架上醒來時,381高地已被拿下,我2連總計陣亡18人,另有傷員十餘人。因部隊夜間出擊後要回撤,陣亡烈士的遺體只能就地掩埋。

2月1日,美3師15團在重炮12門、坦克30餘輛、戰機14架支援下進攻我麻古裡以北陣地,我防守的445團5連連續抗擊其13個小時,最終彈藥耗盡,全部犧牲。

在漢江作戰期間,類似這樣的戰例有很多,以至於有些聯軍戰史中記載的細節在我們這邊反倒沒有,因為很多分隊已經全部犧牲了。

近年來,韓國方面在三八線以南戰區發掘出了很多志願軍烈士遺骸,其中很多無法辨別具體姓名,其中或許就有50軍的烈士在內。

青山有幸埋忠骨,這些犧牲了的勇士們,我們永遠都不會忘記。

1951年2月5日,是這一年的除夕,447團2營在營長孫德功率領下撤出了白雲山陣地,全營加上配屬的2個連,還剩下161人,其中一大半還是傷員。

多年後,高戈里老師的書中記述了孫德功老人的一段話:

隨便抓一把山上的土,少說也有三五塊彈片,多的時候有十來塊。戰爭殘酷啊,沒有親身經歷的人,完全想象不出來戰場是啥樣子,意志不堅強的人根本挺不下來。

2月6日,是這一年的春節,然而50軍的阻擊戰才只是開了個頭。

鑑於漢江開始解凍,志願軍決定50軍主力撤到漢江北岸繼續防守,38軍及50軍一部繼續在漢江南岸堅守。

儘管美軍進攻的重心集中到了38軍方向,但50軍壓力依然不小。

從“六十熊”到“五十勇”:那一年春節,這支王牌軍打出了威名

一支連續作戰、僅有雜械輕裝的部隊,曾在國軍中被譏諷為“六十熊”的部隊。在漢江南北,以弱勢兵力,及更加弱勢的火力與當時世界上現代化程度最高的軍隊頂牛。

能經受住這樣考驗的部隊,絕對擔當得起王牌軍的美譽!

可以說漢江血戰,真正使得50軍贏得了其他兄弟部隊的高度評價。在漢江防禦戰之前,兄弟部隊普遍擔心50軍行不行,結果仗打完了,都豎起了大拇指。

彭總還對50軍軍長曾澤生說:有我彭德懷在,50軍絕對不會解散,而且優先換裝新裝備。

老總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第四次戰役結束後,50軍即得到了回國休整的待遇,補充兵員並換裝蘇式武器。

當然了,勝利不是無代價的,50軍減員也很大,有7個整連、31個整排、138個整班全部打光,全軍減員上萬人。

從“六十熊”到“五十勇”:那一年春節,這支王牌軍打出了威名

第四次戰役結束後,50軍得到了回國休整的待遇。不光補齊了人員,還優先換裝了武器,當年7月,50軍再度入朝參戰,並在空軍協同下攻佔了大小和島,開創了我軍陸空協同攻擊的先例。

如今,近70年時間過去了,50軍傳承下的部隊依然還在人民軍隊的作戰序列中,而那一年的春節,這支特殊的軍團血戰漢江南北的光輝戰績,必將永世長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