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囧媽》假?不,那是你沒看明白,它比現實殘酷得多

真要認真對比和評析徐崢執導的“囧”系列電影,我認為《囧媽》是最不囧的一部,回想起無論是《泰囧》還是《港囧》,都充滿了非常多的插科打諢、互相拆臺,在一種倒黴和鬱悶的基調中讓觀眾捧腹大笑,再加上之前徐崢參演的《人在囧途》,全國觀眾徹底愛上了這種無可奈何、氣急敗壞的爆笑喜劇,徐氏風格確定了,一個影視IP也由此形成。

《囧媽》假?不,那是你沒看明白,它比現實殘酷得多

《泰囧》劇照

但就如今年這個不平凡的春節,“囧”系列的第三部跟以往也不太一樣,其實按照前兩部的命名規則,這一部應該叫《俄囧》才對,然而最官方最正統的名字卻定為《囧媽》,究其原因,便是因為立意發生了改變。

它不再以搞笑和好玩為主,重頭戲從“場景”轉向了“人物”。

最不“囧”

如果說前兩部是著重渲染在特定場景過程中發生的趣聞軼事或者所見所聞,那《囧媽》就是將“人物”中與“情”有關的因素全部撕碎和掰開,一股腦兒全攤在觀眾面前,電影中不管臺詞也好動作細節也罷,十分接地氣,能明顯感受到取材於平常人生活,因此能讓我們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和共情。

而黃梅瑩飾演的徐媽媽盧小花,很多觀眾評論說“同款媽媽”、“我媽比她還絮叨”、“太真實了,我似乎看到了自己”,但又畢竟是面向五湖四海的影視作品,不是紀錄片,所以《囧媽》對很多情節進行了戲劇化處理,將矛盾放大,將衝突加強,這便是我們常說的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囧媽》假?不,那是你沒看明白,它比現實殘酷得多

《囧媽》劇照

我之所以說這部電影不再“囧”,自然需要放在比較中才能突顯出來。

你看,《泰囧》王寶強的角色、黃渤的角色,以及《港囧》包貝爾的角色,都是被寄予了一種調皮搗蛋、“破壞式”的職責,他們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專門負責搞笑和滑稽,當然,他們是出於人設飽滿的考慮所做出來的刻意改編,在現實中就是所謂的“極品”,可遇不可求,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這種緣分。

但是《囧媽》就不同了。

媽媽每一個人都有,而且中國媽媽甚至天下間所有媽媽都有著共通之處,電影裡面盧小花與兒子徐伊萬在K3國際火車旅途中相處的過程,相當生活化,喂徐伊萬喝粥吃飯,提醒徐伊萬排水,乃至關心他的夫妻生活,這難道不是所有媽媽都會做的事情嗎?

這個旅途延續了徐氏喜劇風格,不得不說徐崢再次把“窘迫”玩耍得淋漓盡致,看的過程中我無數次笑噴,可是又生氣不起來,因為徐媽媽雖然絮絮叨叨,但傲嬌可愛,散發出濃濃的母愛,在某一天的黃昏徐媽媽累了打瞌睡,徐伊萬趕緊把肩膀往媽媽那邊挪,這樣的細節溫暖絕倫,令人動容。

《囧媽》假?不,那是你沒看明白,它比現實殘酷得多

《囧媽》劇照

《泰囧》和《港囧》是囧得不要不要的,囧得讓人笑掉大牙。而《囧媽》由於比比皆是的家庭溫情,讓我覺得它不太囧,也許因為這部電影是“囧”系列最後一部,所以徐崢故意讓它不再囧。

不管如何,《囧媽》絕不是一部純喜劇,有些觀眾看後表示失望和不滿,就是因為抱著一種看輕鬆無腦喜劇的期待。

但是,我不僅沒有失望,反而有些驚喜。

最樂極生悲

《囧媽》與系列前作對比不太“囧”,導致沒那麼搞笑,但從立意方面來講,我認為提高了,比前兩部更好。

它變得有內涵有深度。

毫不誇張地說,這是最樂極生悲的一部“囧”作品,它感人肺腑,為整個系列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電影有兩條故事線:愛情線和親情線。

不管哪一條線,均樂極生悲。

1:愛情線

就如《泰囧》和《港囧》,《囧媽》開頭也是一箇中年男人與老婆鬧離婚,不同的是本作袁泉飾演的張璐是個職場女強人,獨立有主見,氣場強大,電影前半部分,講述徐伊萬因為不同意離婚協議書上的一些與利益相關的協商內容,所以遲遲不肯簽字,而張璐則直接飛到美國為自己爭取權益,徐伊萬又讓表弟助理千方百計前往阻撓。

《囧媽》假?不,那是你沒看明白,它比現實殘酷得多

《囧媽》劇照

在這個過程中笑料不斷,郭京飛飾演的表弟助理彷彿化身特工,又跟蹤又偷竊,跟個私家偵探大活寶似的。

結局呢?

徐伊萬和張璐,還是離婚了。

徐伊萬在俄羅斯一艘遊船上哭泣著說不願意離婚,是因為還喜歡和愛著張璐,不是因為利益。

這一段戲,我眼眶溼潤。

大部分喜劇都以一個大團圓結局收尾,當時我本以為在徐伊萬的努力之下,張璐會被感動,放棄離婚的想法,夫妻重歸於好。

可並沒有。

一句“我們真的不可能了”,道出了愛情的傷痛和無奈,實話講這個結局真的令我頗為意外,要知道《囧媽》是一部春節檔電影,是老少咸宜、是閤家歡喜,但結局卻充滿了濃郁的悲劇色彩,真的是樂極生悲。

事實上回顧電影中兩人的感情,可以發現這個結局又是在情理之中。

徐伊萬是集團老總,控制慾強,大男子主義,總想“鍥而不捨地改造妻子”,“內心長了一個幻想的老婆”,從而枉顧了妻子感受。而妻子張璐那邊,其實已經一退再退,在感情方面實在無法繼續維持下去和偽裝下去,“不可能永遠陪著演戲”,才堅決離婚。

這多麼不“閤家歡”,可又多麼現實,不是麼?

至少在愛情線方面,那些說《囧媽》很假的人,是站不住腳的,我為徐伊萬這麼一箇中年大叔最終變成單身漢感到無比同情,他倆甚至連兒女都沒有,更不知道下一段感情什麼時候才會再邂逅,如果是現實中的夫妻,真的蠻悲傷的,怎麼“囧”得起來?

《囧媽》假?不,那是你沒看明白,它比現實殘酷得多

《囧媽》劇照

2:親情線

親情線是《囧媽》的重頭戲。

由於從小失去了父親,徐伊萬成長於一個單親家庭,跟天下間很多兒子一樣,他與母親也存在代溝,有很多矛盾,加上因為是被迫上了K3列車,所以旅途中頻繁地與母親吵架吵得不可開交。

很有意思的一點是,在愛情線中,張璐因為無法再忍受被丈夫鍥而不捨地改造從而決意分開,而母子線中,徐伊萬因為母親鍥而不捨地改造自己,從而感到厭煩和抗拒。

我前面說過,《囧媽》延續了徐氏風格,將那種氣急敗壞、無可奈何的調調再次發揮得很出色,我覺得這對母子很有趣,很有愛,明明是家長裡短式的吵架卻充滿了讓人忍俊不禁的明快和歡樂,他們這趟去往俄羅斯的長途火車旅行,便是在徐崢滑稽又接地氣的生動演繹以及黃梅瑩老戲骨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畫演繹中,讓作為普通觀眾的我看得津津有味。

都說喜劇的內核是悲劇,《囧媽》用了自己的角度和方式把這句話詮釋出來。

徐伊萬感覺自己從小到大被母親控制,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身材是問題,婚姻是問題,接不接電話生不生孩子是問題,他覺得自己像一個寵物狗,無法忍受母親的疑心病和強迫症,想要極力逃離這種感受不到自由和快樂的家庭。

《囧媽》假?不,那是你沒看明白,它比現實殘酷得多

《囧媽》劇照

後來母親在俄羅斯雪林裡面的一番真情流露,才讓徐伊萬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一直以來都誤會了媽媽。

盧小花跟丈夫的婚姻其實並不幸福,當年數次生出想要“一走了之”的念頭,但促使她默默忍受下去的動力,是兒子伊萬。

妻子與丈夫的感情破裂了,也許再也無法挽回,可是母親和兒子之間的羈絆和愛,卻是今生今世都無法割裂的啊。

所謂血濃於水,母愛是偉大的,這個世界上最疼愛我們的人,是母親,不管到了什麼年齡階段,不管我們是否功成名就,母愛都永遠給予我們無限的包容和呵護。

兩人遭遇兇猛的大熊,徐媽媽毫不猶豫地擋在兒子面前高聲“別吃我兒子,過來吃我”,我不由感動地哭了。

《囧媽》假?不,那是你沒看明白,它比現實殘酷得多

《囧媽》劇照

徐崢在宣傳的時候說過,希望大家能與媽媽一起看這部電影,並且看完後能夠給媽媽一個擁抱。

我看之前沒有想到一部“囧”作品會如此深情和催淚。

兒子伊萬及時醒悟過來,成功讓媽媽圓夢,站在了劇院上唱起《紅莓花兒開》,那歌詞和曲調熱烈而婉轉,浪漫而優美。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熱淚盈眶,我只知道在電影的那一刻,母子倆關係冰釋前嫌,實現了互相理解,互相包容。

有閱歷的人才會懂

其實《囧媽》的故事一句話就能概括:一箇中年男人失去了愛情,卻讓親情變和好的輕喜劇。

但就這麼簡單的一個故事,有多少人看懂?

從受眾年齡層分析,該電影最適宜觀看的人群是上了年紀、有一定閱歷的人,裡面關於愛情的一些觀念,關於親情的一些理解,可不是年少輕狂的年齡層能夠領悟。

勉強沒有幸福,不要強求對方活成你想要的樣子,《囧媽》充滿了很多生活感悟以及來自情感上的感悟,很貼近生活,甚至有點殘酷和憂傷,徐崢是把這些搬上銀幕、攤在了我們面前,才會捨棄大量爆米花元素,這是《泰囧》和《港囧》所沒有的。

所有我才說《囧媽》立意上是提高,變得有內涵有深度。

電影最後一幕,盧小花緩緩摘下假髮露出了稀疏的銀髮,樣子彷彿又蒼老了十歲,那一刻我徹底被震到了。

《囧媽》假?不,那是你沒看明白,它比現實殘酷得多

我忍不住潸然淚下,瞬間想起自己的母親,她的白髮也逐漸增多,可我成功的速度卻遠遠趕不上她衰老的速度。

懂的人,自然懂。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