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4000餘本證書、3萬餘面錦旗,陳光標去哪了?

慈善沒有國界,慈善也沒有終點。做慈善的時候不存在誰感謝誰,沒有那些貧困弱者需要你去幫助,你想積功德、做好事,還沒有機會!——曹德旺

陳光標第一次做慈善是1996年,當時他拿了三萬塊錢資助了一個白血病患者,那一年他剛剛創業,年收入不足二十萬。

也許是經商方面的天賦實在太高,所以慈善給他帶來的滿足感,遠遠大過了商業上帶來的滿足感,陳光標曾經說過:“我做慈善沒有其他目的,我就要榮譽證書”。

同一件事情,不同時期,感受是不一樣的。

4000餘本證書、3萬餘面錦旗,陳光標去哪了?

早期陳光標的慈善方式非常直接,到了災區之後直接發錢,然後合影留念。漸漸的人們對於陳光標這種“高調慈善”的方式,開始不理解,甚至比較反感。

也許反感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狀態,但那個時期的陳光標認為,他這就是一種做慈善的正確方式,面對一些譏諷者,陳光標不屑到:“說我沽名釣譽也好,說我張揚也好,圖名也好,你想圖名,你也來做,我也希望大家,企業家都來圖這個名,為慈善事業都來作秀”。

有人說,少年決定後來。

陳光標少年的記憶裡,印象最深的一個詞就是“飢餓”。在他四歲時,他的一個哥哥、一個姐姐曾因家庭極度貧困而餓死。所以,從小陳光標就立志要靠自己改變命運。

為了“改變命運”,陳光標曾做過很多生意,據說,他17歲時就成了遠近聞名的“萬元戶”了。雖然這種說法已無從考證,但陳光標確實通過自己的努力,讀完了大學。

大學畢業之後,陳光標並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去醫院做一名大夫。而是用他僅有的三千元找到了南京中醫藥大學和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的專家們改進了一款名為耳穴疾病探測儀器。

4000餘本證書、3萬餘面錦旗,陳光標去哪了?

他給這款儀器裝上顯示屏,輸入生理圖像,通過擺攤檢測一次2塊錢的模式,他積累到了第一桶金一萬塊錢。

有了這筆資金,他的“跨世紀家庭CT機”才正式面世,幾百塊錢成本,8000元的售價,在當時保健品廣告滿天飛的時代,陳光標僅僅用了一年就賺到了1000萬。

對於別人來說,財富伴隨的是更大的野心,對於陳光標來說,財富伴隨的是更多的慈善。當然,慈善給陳光標帶來的名,是陳光標沒有想到的。

2000年,陳光標組建了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公司的組建讓陳光標的事業再上了一個臺階。

而真正讓陳光標聲名遠播的是2008年汶川地震,當時他是第一批趕到現場的企業家。據報道,他自己帶領了一個120人、60臺大型機械組成的救援隊,親自抱、背、抬出了200多人,救活了14個人。並且,他還向災區捐贈了過億的財物。

這一年,他被授予“全國抗震救災英雄模範”,並當選中央電視臺年度經濟人物,同時他還多了一個稱號——中國首善。

4000餘本證書、3萬餘面錦旗,陳光標去哪了?

慈善就像一面鏡子,在鏡子的作用下,陳光標的慈善越發的高調,也越來越離譜。

2010年,陳光標用一堵人民幣堆砌起來的牆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高調的背後是更多的話題。不僅如此,他還在自家的網站上給比爾·蓋茨和巴菲特發表了一封公開信,稱在他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將向慈善機構捐出自己的全部財產。

名帶來的是更多的利,儘管陳光標並不承認因此而獲利。

2012年,他在《紐約時報》登廣告宣示釣魚島主權;2013年,在《紐約時報》上刊登半版廣告,呼籲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不要參拜靖國神社。甚至他還在《環球時報》發表文章稱,願傾盡家產收購《紐約時報》。

那幾年裡,他在鄧麗君墓前獻過唱,也在“中國城市無車日”砸過自己的大奔,甚至還一身“雷鋒”打扮賣過空氣,總之一切能上頭條的方式他都用過。

2015年,陳光標“倒在了” 冰桶挑戰這個項目上,他公開承認,浮冰之下是50度熱水……

4000餘本證書、3萬餘面錦旗,陳光標去哪了?

其後,《財新週刊》質疑他慈善數字注水、靠倒賣拆遷項目賺錢,涉嫌圍標、違規轉包,拿著跟領導的合影騙捐款、騙頭銜、騙項目……

其後,陳光標慢慢淡出了公眾視野,同時他也不再高調做慈善了。最後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已是三年前。

給受助者以尊嚴,是慈善的一種境界。曹德旺曾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陳光標根本不懂慈善,他是真傻。

可陳光標真的傻嗎?能證明的也許只有陳光標家裡的4000餘本證書、3萬餘面錦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