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淺析“花中之王”牡丹如何走入繪畫歷史?

牡丹向來就有“花中之王”這一美喻,一直以來都是擁有著“繁榮昌盛,富貴吉祥”這一美好的特徵

牡丹的美豔更是極具盛名,劉禹錫的《賞牡丹》“唯有牡丹真絕色,開花時節動京城。”寓意是隻有牡丹是真的漂亮,開花的時候名滿京城。徐凝的《牡丹詩》“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大量關於牡丹的詩詞開始出現。牡丹在繪畫的歷史長河裡也隨處可見。歷史裡牡丹的繪畫者眾多,牡丹花更是花鳥畫作的常見題材之一。因為寓意吉祥牡丹在民間也深受喜愛。

淺析“花中之王”牡丹如何走入繪畫歷史?

唐宋牡丹的歷經進展,寫實與構圖。

唐代的牡丹,正如得到了唐文宗皇帝賞識的“民族撞色酒,天香夜染衣”這句詩 此後,牡丹贏得了唐朝人民的理解被賜予了非凡意義。也象徵著唐朝的繁華昌盛,得到了唐朝人民的欣賞。將牡丹戴在頭上置於房屋,種在花園。“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有了這個全城的最為美好顏色,比別的花都好看。詩人劉禹錫更是對牡丹愛的深沉。

唐《牡丹圖》

唐代末期,牡丹可謂是得到了熱情的喜愛。徐熙祖孫和黃筌父子均是以牡丹繪畫名聲在外;黃筌父子黃居寶、黃居寀,對於牡丹的畫法更是絢麗多彩極具華貴,將牡丹的富貴吉祥的這一特性,展現的淋漓盡致。同處於這一時期的著名畫家還有,騰昌佑、王畊,劉寀等。而其中滕昌佑的《牡丹圖》著實出眾水平造詣極高,暈染的花瓣層層疊疊勾勒出牡丹的形體,豐富的色彩流利的線條,構造出一副風雅別緻的牡丹。牡丹美麗的外表還在於寄託詩人含蓄表達,美好的事物寄託著美好的感情。牡丹的畫作傳神的表達了畫家對於藝術的審美以及自己的心情,從他的角度帶給我們對於牡丹不一樣的欣賞。牡丹花作為富貴吉祥,繁榮昌盛的象徵。在我國各個朝代或多或少都有傳神的經典,被流傳下來是。牡丹畫法樣,無論是寫意牡丹還是工筆牡丹,其方法和含義都表現出了對於牡丹不言而喻的喜愛欣賞。

淺析“花中之王”牡丹如何走入繪畫歷史?

宋《牡丹蝴蝶圖》

宋朝人民對於牡丹的喜愛,絲毫不亞於唐朝人民。甚至在許多知名畫家的眼裡,畫牡丹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情。宋代詩人對於牡丹的詩賦對比於唐朝,明顯增減很多。花草是不會說話的,但詩人借物抒情。可見牡丹作為著名花卉,深受喜愛。南宋徐崇思的《牡丹蝴蝶圖》筆工精湛色彩層次分明,線條流暢造就極高。牡丹畫法多樣,風格自由自在熱情似火又典雅緻極。體現出了花朵盛開的那一刻,蓬勃的生命力隨之綻放充滿活力。宋代詩人陳與義的《詠牡丹》:“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龍鍾客,獨立東風看牡丹”。陳與義回想到眼前的景象,時間飛逝,自己早已老態龍鍾,但是國家破碎鄉土依然難以回去,通過了牡丹而真摯地表達出了對鄉土深切的思念及對未知前景的無望與悲痛萬分的愁苦,借物抒情,牡丹顯然是他後的情感的寄託。

淺析“花中之王”牡丹如何走入繪畫歷史?

元朝明朝牡丹圖的意義

元朝存在於遼闊而平坦的北方草原地區,剽悍粗獷,善於騎馬射箭,發動凌厲攻勢。宋朝過於重視地方建設和文化教育,平時只進行消極備,難以有效應對外敵入侵。元朝建立牡丹凋零。

元《牡丹圖》

元朝時期,以畫牡丹圖而名聲遠揚的畫家鮑敬就是其中之一,其畫作清新高雅,自然脫俗而又不顯得媚俗。但用牡丹繪製的畫作的興盛大不如前。宋末元初著名畫家錢選的繪畫,將唐宋明豔熱情的牡丹改寫成長為平凡簡單的儒雅牡丹,為後來的寫意牡丹奠定了堅固基礎。但和好友趙孟頫相比,錢選的名氣可謂不見經傳。錢選雖是以山水、人物問世,但他的《牡丹圖》清素淡雅不媚俗。可以說是當時元朝山水、花卉畫作當中的大作。元朝後期,牡丹再次得到了文人的讚賞,水墨牡丹漸漸問世,並得到了新的發展進程。但錢選後面在明代學者哪裡,他的畫作並沒有得到欣賞,甚至還將他排在趙孟頫之後。錢選在元代初期的盛名,卻鮮為人知。錢選以畫問世,且畫作名氣非常大。隨著時代的推移,後世對其評價卻並不高,甚至忽略了錢選在水墨牡丹上的造詣。

淺析“花中之王”牡丹如何走入繪畫歷史?

明《洛陽春色圖》

明朝時期,牡丹圖重新得到了更加繁榮的發展。繪畫的文人對於牡丹都頗有造詣,牡丹在花鳥繪畫的領域裡受到了推崇。沈周和文徵明兩位文人對於牡丹更是喜愛有加,使得牡丹名聲大噪,徹底進入了文人的領悟。歷朝各代以牡丹畫多以色彩體現、或者細緻勾勒形體為表現手法,用純水墨寫意畫牡丹的藝術家卻寥寥無幾。自明朝徐渭開大筆水墨牡丹先河以來,畫史上能數得上的甚少,而論及當今大寫意水墨牡丹,晚明時期的陳淳在水墨牡丹的基礎上,獨創了大寫意牡丹這一體系,少年時期的陳淳畫法借鑑了元朝先人之法,所繪畫的作品與水墨寫意頗有相同。他的畫作水墨濃淡自如,花朵枝葉別有風韻雅緻。。陳淳和徐渭因牡丹而名聲在外,也共同將水墨牡丹傳承下去。是繼沈周、唐寅之後對水墨寫意進程發展史作出了重要貢獻的藝術家。

淺析“花中之王”牡丹如何走入繪畫歷史?

清代牡丹圖,集大俗大雅的藝術。

清代中期,揚州畫派的眾人將文人題材的牡丹繪畫推到了其造詣的巔峰。置於到了晚清,風格開始了極大的變化,牡丹的色彩多變,各種設色層出不窮。齊白石則更加喜歡大紅色的花朵配上墨色的枝葉,兩者結合刺激而又融洽。鮮豔的大紅色是民間世俗審美的趣味,而時淺時重的墨色則代表了文人墨客的高雅脫俗。但齊白石的牡丹圖,卻能夠將兩者巧妙的結合,創造了雅俗共賞的藝術體制。牡丹的盛放出現。

清《大富貴赤壽考》

大富貴赤壽考,齊白石老人八十六歲高齡繪製於京華城西鐵柵屋。 這幅畫是在1946所繪製的,齊白石當時在京華城城,重新開始了繪畫。1946年8月份在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擔任了名譽教授,一時之間拜訪求畫之人數不勝數。老人也藉此將祝福之意寄於畫中,兩個大壽桃擺放在盤中,豐富的色彩體現出桃子的飽滿和色澤。青花瓶簡單流暢的線條表現出花瓶的簡雅,盤旋在瓶身的龍精氣十足。顏色的深深淺淺勾勒出花瓣的兩面不同,墨筆用黃色勾勒出肥瘦不一的枝葉,凝鍊淡雅。是齊白石老人晚年所繪的制的畫作中,著實算得上是精品,花瓶上所用的龍更是在花鳥畫中難得可貴,可見五爪藍龍且寓意深刻。

淺析“花中之王”牡丹如何走入繪畫歷史?

《富貴長壽圖》

齊白石老人的畫作和其他文人也有著不同。其他人畫牡丹葉子向上花朵綻放,一副生機盎然的景象,整幅畫顯得景氣十足。而齊白石老人的葉子總是低垂的落下。那是是因為齊白石老人畫的時雨後牡丹,無論是葉子還是花朵都是水濛濛的。老人用水氣很大的畫筆,葉子和花朵水氣很足,顯得像是沾滿水汽向地面下垂。表現出小雨過後春意正濃的景象。牡丹具有雍容華貴,富麗堂皇,色彩濃豔的品質。所以在宮廷民間技藝裡多是色澤鮮豔象徵著富貴。而牡丹在文人墨客的筆下,則多了一些更為文雅的含義。墨色的枝葉追求樸素自然,齊白石出身於農民世家,學習著文人藝術,其作品樸素自然卻又喜慶非凡,兩者相撞藝術強烈真率。

牡丹經歷史長久的變遷,每個時期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形成了萬紫千紅的牡丹繪畫文化,文人墨客,宮廷畫匠,朝中大臣身份不同,所得意境不同,其所繪的牡丹也各有千秋。

淺析“花中之王”牡丹如何走入繪畫歷史?

結語

歷史的長河裡,牡丹既有文人雅士的水墨丹彩,也有商人的大紅大紫。有閒雲野鶴的淡雅風姿,還有世間繁華的繁榮昌盛。但這並不是牡丹的全貌,牡丹在依舊在歷史裡流傳,在遙遠未知的未來綻放,見證著時代的變遷。感受著歷史的欣賞,接受著人們的讚譽。花開花落,繁榮著昌盛著也曾凋落了。接下來等待著春天,帶來新的美景驚豔著每一位欣賞著的觀眾。

“數苞鮮豔火中出,一片異香天上來。”唐、李山甫《牡丹詩》“幾個仙苞豔火中出,一片奇異的香氣天上來”。牡丹依舊盛開出最美麗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