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請允許我做自己


看完網上發佈的徐崢新作《囧媽》,內心湧起了一些共鳴。

孩子和媽媽的關係可以相處融洽,而且比較健康的不容易,否則也不會有很多心理學文章會討論母嬰、親子之間的關係了。

在這部電影裡,除了展現“囧元素”的喜劇效果之外,還表達了媽媽的愛情、兒子的婚姻、母子的關係,讓人看完之後,引發思考,這無疑成了新年開篇的家庭心理教育影片。

這部影片表達的主題是:彼此都深愛著對方,只是我看不見你。

《囧媽》|請允許我做自己


徐崢坦言這部影片:“‘囧系列’其實是從情感和心理的層面一步一步在深化。我們從一個人要去做一筆生意,後來變成想要去達成一個心願,再到主角他在整個旅途裡面,找到了跟媽媽之間的一種關係的改善。”

這部影片裡凝聚了很多彩蛋元素,如果仔細分析起來,頗有象徵意味。比如K3火車、俄羅斯、莫斯科、護照、紅星大劇院、伏爾加河、遊艇、熊媽媽和熊孩子、熱氣球、美國、普京、暖霸、婚戒、寵物貓小龍、卡住的大幕、舞臺話筒、歌曲《紅莓花兒開》等……

火車象徵著封閉的關係,缺乏愛的流動;

從北京到莫斯科意味著心靈之旅,也象徵著由內而外的改變;

護照無意間放在媽媽那裡,意味著迴歸生命本源;

熱氣球象徵著母子之間關係的和解,放下了重負;

婚戒象徵著徐伊萬和張璐曾經的美好記憶;

俄羅斯、莫斯科、伏爾加河、遊艇象徵著心靈的邊界在不斷擴大,自我意識領域在不斷擴大,具備了理解他人的共情能力。

熊媽媽和熊孩子象徵著母子情;

紅星大劇院象徵著媽媽的心靈之窗,透過這個窗戶伊萬看到了媽媽的美好。

歌曲《紅莓花兒開》象徵著媽媽對過去美好愛情的抒懷。

《囧媽》|請允許我做自己


1. 你不喜歡這個檯燈嗎?

劇中的主人公徐伊萬在和老婆分手之際,才意識到,眼前的張璐和自己內心中的張璐,不是一個張璐,心裡的張璐只是自己內心投射的一個完美影子。

結婚這麼多年,他居然一直以為張璐是喜歡他買的檯燈,完全沒有意識到這只是他的喜歡,他的自戀幻想,只不過投射到了張璐的身上而已。

在親密關係裡,徐伊萬並沒有意識到張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他改造的物品。

如果沒有通過和媽媽盧小花的俄羅斯之行,母子之間的心靈治癒就會推遲發生,徐伊萬也就不會感受到愛的真諦是什麼,也就不會意識到夫妻之間需要接納與尊重。

他才意識到:愛不是控制和索取,不是希望對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

愛是接納和尊重,是相信你一定能成為最好的自己。

2. 你敢不敢把你的心裡話告訴你媽媽?

徐伊萬在火車上與俄羅斯姑娘娜塔莎偶遇,兩人似乎同是天涯淪落人,都是因為感情的事情而相互吐槽。

娜塔莎一眼就看到徐伊萬和他媽媽的問題,然後暖心的說:我發現你的媽媽一直想控制你。

你喜歡這樣嗎?娜塔莎關切的詢問徐伊萬的感受。

徐伊萬說:我當然不喜歡!我討厭死了!我煩死了!我們倆一見面就吵架!

這是典型的邊界不清,沒有完全分化的母子。

接著娜塔莎進行了反思式的提問:你為什麼要和你媽媽一起坐火車,難道就是為了你要孝順嗎?

娜塔莎這句話問的好,孝順是在中國家庭裡控制人的最有效武器或者說是家庭中道德綁架的利器。

當徐伊萬語無倫次的不知如何回答,嘟嘟囔囔的說:孝順,我……

娜塔莎直接支招:你為什麼不能選擇逃離呢?

徐伊萬聽到這個觀點,很吃驚的說:逃離!逃到哪裡!?

娜塔莎具體支招:你敢不敢把你的心裡話告訴你媽媽?

徐伊萬搖擺著雙手,自嘲式的笑著說:呵呵,不敢不敢,絕對不敢!

其實,娜塔莎已經完成了給徐伊萬內心播種子的過程,他雖然嘴上說不敢,其實內心已經被擾動了,這份擾動已經打破了他固有的認知,內在的自主性已經開始覺醒。

《囧媽》|請允許我做自己


3. 我這一輩子就是為你而活著

徐伊萬的媽媽盧小花雖然是因為愛情結的婚,可是婚後的生活並不幸福,她曾經有無數次的想逃離婚姻,卻捨不得孩子。

當徐伊萬在小的時候對媽媽說:媽媽,等你長大了,我來保護你。

那一刻,徐伊萬的媽媽就告訴自己:這一輩子就是問你(兒子)而活著。

媽媽對兒子的愛往往就是通過控制來表達,在媽媽的眼裡兒子永遠需要自己的關心和照顧。

邏輯很簡單:我是你媽,我不管誰管!

我們一起來看看,在火車上這對母子是如何讓溝通變的無效?媽媽是如何管兒子的?

溝通情境:

在餐車過道里,

當徐伊萬看到媽媽的嘴唇發紅,關切的問:你嘴怎麼了?

沒有想到媽媽反問他:你臉怎麼了?

徐伊萬很不情願的說:我在喝酒。

媽媽焦急的說:你喝那麼多酒會喝死的!

媽媽這句話雖然難聽,甚至有詛咒嫌疑,可是“愛之深 責之切”,是為了兒子好呀!可問題是忽略了伊萬的感受,沒有從伊萬的感受和需要出發,只是表達了自己的焦慮和緊張。意思就是:你是我的兒子,可不能多喝酒了,如果喝死了,我怎麼辦呀!

徐伊萬解釋說:我沒有喝多少。

媽媽用誇大的情感反應繼續說:你爸就是喝酒喝死的!

徐伊萬一聽急了,趕緊補充說:我跟你說我沒喝多少!

媽媽依然自顧自的說:最後腦溢血!你再這麼喝下去,總有一天會跟他一樣的!

以上媽媽的回應是典型的暴力溝通,缺乏客觀事實,只是憑藉主觀猜測就當成事實。

徐伊萬急了說到:媽、媽,我說話你耳朵聽得見嗎?

他懷疑媽媽根本沒有聽見自己在講什麼,可令人不解的是,兩人確實是在溝通,然而卻又聽不見彼此在講什麼,這是不是很詭異。

媽媽突然又說:我警告你。婚姻裡面兩個人都要有犧牲的。

對於媽媽的跳躍式思維溝通,徐伊萬不解地說:你什麼意思呀!

媽媽又說:你在外面是不是總是這樣?

我總是哪樣啊!徐伊萬很無辜地說。

媽媽說:這種事情是不能讓張璐知道的。

徐伊萬說:張璐不知道啊!——不!這是哪種事情呀!

他顯然被媽媽的話給繞暈了。媽媽和他交流就像禪宗說禪,總是暗藏機鋒,自己全然聽不明白,還一頭霧水。

媽媽語重心長的說:警鐘長鳴呀,徐伊萬。你不要在外面貓三狗四,橫七豎八的,做了一堆不著四六的事情,最後稿的亂七八糟,一塌糊塗的。

媽媽顯然沒有意識到自己這是在自話自說,她也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表達什麼。

徐伊萬眼睛不停地眨著,看著媽媽講話,徹底蒙了,他聽不懂自己的媽媽在說什麼。

他著急的問:不是,你什麼意思,你是在背乘法口訣嗎?

媽媽看到兒子似乎不明白她說的,有些掏心掏肺的說:你要當心點啊!

《囧媽》|請允許我做自己


徐伊萬徹底被激怒了,他開始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娜塔莎給他的語言種子起作用了。

他發洩式的說:我真是受夠了跟你吵啊吵!我根本就不應該上這趟火車!我根本就不應該陪你去莫斯科。

媽媽很不理解,似乎看到的是陌生的兒子,生氣的喊道:你想幹什麼?

徐伊萬底氣十足的拿出娜塔莎的話說:我要逃離!!

媽媽很吃驚的反問:你逃離!?你逃到哪裡去呀?

我要浪跡天涯!徐伊萬手一揮說道。

媽媽好像反反應過來:浪跡天涯!你要和哪個女人嗎?

徐伊萬說:對!我們一會兒就下車了。

媽媽按照自己的邏輯問:哪個女人是不是在你酒裡下了藥了!

徐伊萬似乎很解氣的說:對!

媽媽有些慌了,趕緊說:她很可能是個賊!

徐伊萬更加生氣地衝媽媽吼叫道:她把我心都偷走了!說完,他甩門而去。

媽媽氣的手足無措,無奈的喊出一句話:你怎麼一點都不乖呀你!

到了這裡,我們才真正體會到徐伊萬為什麼不敢給媽媽說真心話,心裡話。

因為,一旦說出來了,就打破了媽媽的自戀,讓媽媽的自戀受損,會讓媽媽很傷心,也很難過,媽媽心目中的乖孩子居然不乖了!

只要不乖了,在媽媽的眼裡就是有問題了,甚至是有心理問題了。

只要媽媽可以管的事情,都可以是問題。比如婚姻、身材、飲食、職業、工作、擇友等。

所以,徐伊萬不能接受媽媽這樣把他當“物”來看待,他說出自己的心裡話:我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不是你養的寵物狗啊!我受夠了跟你呆在這個包廂裡面!我受夠了你的教導!我受夠了你的強迫症!還有你的疑心病!

當兩人衝突達到高峰時,彼此都冷靜了下來,心中的愛也慢慢浮現出來。

徐伊萬終於理解了媽媽的愛情故事。

媽媽對他說:我和你爸爸確實過得不幸福。小孩子是看不到那麼多的,你能看到他是你爸,但你看不到他是我丈夫。

在家庭關係裡,由於角色的不同,導致溝通不順暢和誤會,也是中國家庭普遍的問題。

最終,媽媽在莫斯科圓了自己的唱歌夢想,也收穫了和兒子之間關係的改善,彼此有了更多的理解,同時能尊重到兒子有他自己的人生,不再去控制,允許他做自己。

最後,影片裡媽媽躺在床上,心裡說:電影裡的伊萬是個小男孩,我的伊萬已經是個大人了。

這句話象徵性的說明了伊萬不僅身體長大了,在媽媽的眼裡也是個獨立完整的人了。

愛就是相互看見,可以相互理解與尊重彼此。

夫妻關係如此,母子關係也是如此。

《囧媽》|請允許我做自己


4. 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的改造我呢

當張璐回來和徐伊萬告別時,徐伊萬頗為自戀的說:你把這個檯燈拿走,我幫你修好了。

而張璐真實的回應瞬間打破了他的自戀,“我告訴你我從來沒有喜歡過這個檯燈。”

徐伊萬非常吃驚,同時帶著疑惑的問道:你不喜歡這個檯燈嗎?

張璐毫不客氣的說:從它進家門的第一天起,我就覺得它長得很做作。

徐伊萬有些結巴的說:你你,怎麼可以這樣罵它。

張璐拿出一副擺事實講道理的姿態說:你看,這就是我們倆之間的問題。

她繼續說:你心裡面長了一個幻想的老婆,她應該喜歡什麼,討厭什麼,該怎麼說話,你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的改造我呢?這麼多年了,你難道還沒有意識到我不是你想的那個人嗎?

張璐曾經以為自己一直佔著理,她對徐伊萬說:當初作為合作伙伴我沒有不勞而獲吧,作為妻子沒有做過任何對不起你的事情吧,作為兒媳婦一直都符合你們的心意吧,我到底做錯了什麼,你一直不肯放過我!

徐伊萬對張璐說:你什麼都沒有做錯,就是太講道理了!在感情裡講道理,就是最大的不講道理!

當伊萬向張璐坦白自己不想離婚,還愛著張璐時,張璐才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忽略了他的感受,自己以為講道理才是王道,卻沒有意識到在親密關係裡不是靠講道理,而是要讓愛流動起來,是在親密關係裡去感受愛的!

在婚姻初期,張璐也想努力成為徐伊萬心目中的理想妻子,可是她努力了,卻做不到。

因為失去自我的妻子,是沒有靈魂的軀殼,也不是張璐心甘情願的樣子。

在婚姻裡,雙方都付出過,真心愛過,卻也互相傷害過,最終卻不得不分開。

這讓我想到《親密關係》裡的一句話:伴侶的目的就是扮演著三種角色:

一面鏡子,讓你看見引發你關注的不舒服感;

一名老師,在你探尋真實自我的時候,激勵與啟發你;

一名“玩伴”,開啟並陪伴你一段生命的旅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