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周武王分封時並無秦國,它是何時出現的?又是如何“發家”的?

槐--等待春天


在戰國七雄的七個國家之中,秦國應當是底蘊最薄的。比如老牌的大國,燕國和楚國,他們都是在西周之初就被封為諸侯的。而趙、韓、魏、齊,雖說是戰國以後才被周天子正式冊封為諸侯,但是他們的前身可都是底蘊強勁的老牌諸侯國。

唯有秦國是立國最晚的。秦國在西周建立之初,只是作為周王室的附庸國存在,一直到周平王東遷以後,秦國才被冊封為諸侯。

可就是底蘊最差的秦國,卻笑到了最後,最終一統天下。那麼秦國究竟是如何發家的呢?

秦國立國

秦國王室,嬴姓,趙氏或秦氏,和趙國同出一脈,其先祖乃是商紂王旗下大將惡來。隨後,武王伐紂,惡來因諸侯為虐被周武王殺死。秦國一脈由此沒落。

一直到周孝王時期,秦國祖先非子因養馬,獲封秦地。秦國一脈才得以正式立國,並藉此休養生息,壯大族群。

不過此時的秦國,只是作為周王室的附屬國存在,也就是說這時候的秦國是沒有爵位的。

秦襄公因護送周平王有功,位列諸侯

西周末年,周幽王荒淫無道,改立太子,引起申侯不滿。於是申侯便夥同犬戎攻佔鎬京,並將周幽王殺死在驪山之下。西周覆滅,周平王建立東周。

因為此次事件,周平王懼怕犬戎之禍,便選擇了東遷。秦襄公因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得以位列諸侯。秦國也正式有了爵位,成為了春秋諸侯國之中的一員。

秦國短暫崛起

秦穆公時期,秦國在秦穆公的治理下,實現了短暫的中心。秦國第一次以霸主的身份為中原諸國所熟知。


秦穆公知人善用,樂於納諫。

在外交上,秦穆公娶晉獻公之女,交好晉國,給了秦國稱霸西戎提供了機會。在內政上,秦穆公積極採用百里奚,由余等人的意見,極大的增強了秦國的國力,使得秦國向西“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

不過,秦國雖然在秦穆公時期強盛一時,但是終究後勁不足,沒有實現質的跨越。

秦國商鞅變法,霸業開始

進入戰國以後,秦孝公不滿秦國積弱,廣納賢才,任用商鞅施行變法。

商鞅通過改革軍事、經濟、政治,全方位面提升秦國國力。

1.經濟

商鞅廢除了“井田制”,並將土地私有化,允許土地自由買賣,鼓勵農民開墾荒地。於此同時,商鞅還抑制商業發展,逼迫百姓耕種。

此舉極大地提升了秦國的糧食產量,提高了秦國的經濟實力。

2.政治

商鞅廢除了分封制,採取縣制,加強了中央集權,最大程度地集中了全國資源。

3.軍事

商鞅廢除了“世卿世祿制”,採取二十等軍功爵制度。此舉極大地提高了軍人的熱情,使得秦軍作戰勇猛無比,成為了令人聞風喪膽的“虎狼之師”。


以商鞅變法為起點,秦國開始了其崛起之路。

秦國再無敵手,統一隻是時間問題

秦國崛起以後,各國之間便採取了合縱的外交政策,以此抵抗強秦。而六國之所以能夠抵抗住秦國的侵略,都是因為有著綜合國力十分強大的國家做領頭羊。


不過,在秦國曆代君王的謀劃下,這幾個強國都相繼沒落,使得六國再也沒有抵抗秦國的力量。

1.楚國

秦惠文王時期,楚國強大,為六國合縱長。為了削弱楚國的實力,秦國派張儀前去遊說。張儀假說商於之地六里為六百里,欺騙楚懷王與秦國斷交,楚國由此與齊國決裂。

誰曾想楚懷王破壞合縱聯盟以後,秦國卻翻臉不認人了。於是楚懷王大怒,與秦國開戰,被秦軍打敗。楚國由此衰弱。

更可悲的是,楚懷王后來又輕信秦昭襄王之言,被騙至楚國囚禁,直至死去。

2.齊國

秦昭襄王時期,齊國齊閔王受到挑撥,強滅宋國,激起了各路諸侯的強烈不滿。於是,在燕昭王的領頭下,趙、韓、魏、燕、齊五國伐齊,連破齊國七十餘城,齊國幾乎滅亡。

3.趙國

秦昭襄王時期,趙王利令智昏,接受上黨,引起秦王不滿。於是,長平之戰爆發。

趙將廉頗以守代攻,雖抵抗住了秦軍的進攻,卻引起了趙王的不滿。與此同時,秦國又在積極進行反間事宜,說秦軍害怕趙括。

趙王信以為真,臨時換將,以趙括取代廉頗。最終,趙括受到白起埋伏,被斷糧圍困。趙國失敗,趙軍也被白起坑殺。趙國從此一蹶不振。


自此,山東六國再無秦國敵手,秦國統一隻剩下時間問題。

結束語

秦國底蘊最薄,卻得以一統天下,歸根結底是因為秦國變法最徹底,君王最賢明。


小云軒談史


秦人的發家史,可以說是一部小人物白手起家的奮鬥史,一路上荊棘滿布,流乾了血和淚,才從周王室的戰俘,一步步奮鬥到位列諸侯,進而取周代之,一統天下,可謂傳奇。

周武王在牧野之戰中擊敗商紂王,建立周王朝後,在闌師分封天下,共建立了七十一個諸侯國,拱衛周王室。

其中,周武王的兒子唐叔虞受封建立晉國,也就是日後的韓趙魏;姜子牙被封於齊地,建立齊國;周武王的弟弟姬奭被封於燕地,建立燕國;楚國建立稍遲,周成王時,封楚人首領熊繹為子爵,建立楚國。

這就是戰國時代叱吒風雲的戰國七雄(除秦國外),它們都早在西周初年就被封為諸侯國了,可謂出身高貴。而秦人這時候還是周王室的戰俘,能不能活下來都還不知道,要想建立自己的國家,還得足足奮戰三百年。

然而,秦人先祖是如何用三百年的時間,實現了鯉魚躍龍門呢?

旭哥將從秦人的起源、非子牧馬被封於秦、秦襄公護送平王東遷被封諸侯,秦人早期奮鬥史上三個重要的節點,來論述秦人的發家史。

秦人的起源

秦人的起源,在秦公一號大墓挖掘之前,一直是史學界爭論不休的話題。

當代歷史學家蒙文通根據《史記》中的記載,中譎是秦人先祖,而中譎的父親胥軒是戎族,而且胥軒的媳婦是申侯的女兒,申候也是戎族,由此可以認定,秦人先祖的父系和母系都是戎族,秦人便是起源於西方的戎族。

申侯之女為大駱妻,生子成為適。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酈山之女,為戎胥軒妻,生中潏,以親故歸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史記》

國學大師王國維也在《秦都邑考》開篇中明確指出:“秦之祖先,起於戎狄”。

秦之祖先,起於戎狄,當殷之末,有中潏者,已居西垂,大駱、非子以後,始有世系可紀,事蹟亦較有據。---《秦都邑考》

蒙文通和王國維的結論,論據都是《史記》的記載,但是《史記》裡也記載了另外一種說法,秦人是帝顓頊之後,顓頊是黃帝的孫子,也就是秦人是根正苗紅的華夏族。

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修。--《史記》

另外,根據《清華簡-系年》的記載,秦人的先祖惡來是來自於東方的殷商遺民,被西遷到甘肅隴南一帶幫助周王室守衛邊疆。所以,秦人是來自於東方的殷商後裔,也就是華夏族。

武王陟,商邑興反,殺三監而立彔子耿。成王屎(踐)伐商邑,殺彔子耿,飛廉東逃於商蓋氏,成王伐商蓋,殺飛廉,西遷商蓋之民於邾吾,以御奴且之戎,是秦之先,世作周危(衛)。--《系年》

但無論是《史記》,還是《清華簡》,都是文字的記載,並沒有同時代的文物加以佐證,很難作為權威的結論。

直到1986年,秦公一號大墓的考古挖掘,在大墓裡出土的一種古代樂器,石磬上面刻有一段銘文,“ 天子偃喜,龔桓是嗣,高陽有靈,四方以鼐”,有力的證明了墓主人為秦景公,秦人的先祖為高陽,高陽也就是帝顓頊,可見秦人確實是起源於東方的華夏族。

由此,也可以勾畫出秦人起源的路線圖,秦人的老祖先惡來是殷商貴族,在商朝滅亡後被誅殺,而他的兒子女防連同族人一起被周王室西遷到現在的隴南一帶,幫助周王室抵禦戎狄的侵擾。

非子牧馬,受封於秦

非子是大駱的兒子,也就是惡來的五世孫,以善於牧馬著稱於世。

久而久之,非子善於牧馬的名聲,就傳到了周孝王的耳朵裡,周孝王便任命非子為周王室主管養馬的官員,在隴南一帶為周王室養馬。

在非子養馬期間,馬匹個個膘肥體壯,數量增加的非常快,周孝王非常高興,於是便效仿非子的祖先,

伯益為舜帝馴養牲畜而受封賜姓的故事,將秦地賜給非子,作為周王室的附庸,恢復贏姓,建立建立宗廟,祭祀贏氏祖先,這便是秦人和秦國的源頭。

經過女防、旁皋、太幾、大駱、非子五代人,一百五十年的奮鬥,秦人終於開始擁有了自己的土地和宗廟,但在地位上離山東各諸侯國還有很長的距離。

非子居犬丘,好馬及畜,善養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馬於汧渭之閒,馬大蕃息……於是孝王曰:“昔伯翳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嬴。今其後世亦為朕息馬,朕其分土為附庸。”邑之秦,使復續嬴氏祀,號曰秦嬴。----《史記-秦本紀》

非子牧馬為什麼這麼厲害呢?萬事有果必有因,旭哥認為,原因有二。

其一,非子祖先世代馴畜,可以說,是祖傳的絕活兒。

非子的先祖伯益,在舜帝時期擔任虞官,也就是馴養畜生的官員,因出色的業務能力,受到舜帝的賞識,封給土地,賜予贏姓,秦人的姓氏便是由此而來。

伯益次子若木的玄孫費昌,是商朝開國之君商湯的車馬伕,伯益長子大廉的玄孫,中衍與孟戲兩兄弟,都是商王太戊的車馬伕;伯益還有一個後代就造父,為周繆王駕車有功,被封於趙地,趙國便由此而來。

可見,祖傳的絕活兒已經深入骨髓,天生就是養馬的高手。

其二,隴南一帶本就是天然的牧場。

非子牧馬的牧場在西漢水一帶,位於秦陵南坡,降水豐富,水草茂盛,是養馬的理想地帶。更重要的是,這一帶的水裡都富含鹽分,牧民們都知道,天然的鹽分對於馬匹的成長有多麼重要,這也許是非子的馬長的膘肥體壯的奧妙所在。

秦襄公護送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

秦襄公是非子的五世孫,在公元前777年,父親秦莊公死後,繼承了秦公之位,在這一時期,關中地區的政治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第一,周王室開始衰落,特別是周幽王即位後,荒淫無度,寵幸褒姒,為博紅顏一笑,烽火戲諸侯,周王室的威信蕩然無存。

第二,周邊的戎狄勢力開始進入關中地區,和周王室的勢力形成了犬牙交錯的局面,對周王朝的統治形成了巨大的威脅。

在這樣的背景下,周幽王廢申後和太子姬宜臼,改立褒姒為王后,褒姒之子姬伯服為太子。此事引來姬宜臼的外公,申候的震怒,於是聯合繒國和犬戎進攻周朝都城鎬京,誅殺了周幽王。並和眾多諸侯共立太子姬宜臼為王,也就是周平王。

周平王即位後,考慮到關中地區的地緣格局,準備將都城向東遷移到洛陽。

秦襄公在這一事件的前後,始終站在支持周平王的一方,並在周平王東遷時,親率軍隊護送平王東遷。

周平王感念秦襄公的忠誠和護送之功,封秦襄公為諸侯,賜予岐山以西的土地。

到了此時,秦人才正式成為周王朝的諸侯國,和山東的晉、楚、齊、燕等諸侯國在地位上平起平坐,可以說,秦襄公是秦國的開國之君。

周避犬戎難,東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曰:“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與誓,封爵之。襄公於是始國,與諸侯通使聘享之禮,乃用騮駒、黃牛、羝羊各三,祠上帝西畤。------《史記》

從非子牧馬到襄公建國,秦人經歷了非子、秦侯、秦公伯、秦仲、秦莊公、秦襄公,共六代人一百三十年的奮鬥。

總結:

秦襄公雖然被封為諸侯,周平王也將岐山以西的土地賜給秦國,但這只是在形式上確立了秦人擁有這些土地的合法地位。

實際上此時,關中地區早已淪為犬戎各部族的勢力範圍,所以,周平王無異於給秦人畫了一張餅,能不能吃到嘴,還得靠秦人自己去奮鬥。

由此,秦人的歷史開啟了新的篇章,終於可以合法的走出隴南大山,望得見岐豐之地,併為此展開浴血奮戰。

從此之後,秦人向東、向東、一路向東!



長安旭哥


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及周公東征以後,分封了許多諸侯國。如周公兒子伯禽始封於明地,後被封於奄國舊地稱為魯;姜太公始封於呂(位於今河南南陽),後被封於蒲姑舊地稱為齊;商紂的兒子武庚被封於殷地;武王弟弟康叔始封於康地,後來被封於衛地;唐叔虞被封於唐,兒子遷居晉等等。


我們不禁會問:先秦終結者秦國為什麼沒有出現在榜單中,他們是如何而來,又是如何成長的呢?

這要追溯到商朝晚期紂王時,秦人的祖先飛廉和惡來那時候已經是一方諸侯,因為各有專長而被紂王器重。《史記·秦本紀》記載:“飛廉生惡來,惡來有力,飛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紂。周武王之伐紂,並殺惡來。”秦的先祖是周的敵人,惡來又被殺害,所以也就沒有被分封。

武庚叛亂以後,周公東征討伐了十七個國家,俘獲俘虜的有九個,其中就有嬴姓,他們是飛廉、惡來的後人。殘存嬴氏無處可去,只好逃到戎狄叢生的西方,在那裡生活和發展,這該是他們出現在西方的開始。


周孝王時期,惡來的後代傳到了非子,這次他們的命運發生了一次較大的突破。《史記·秦本紀》記載:“非子居犬丘,好馬及畜,善養息之,於是孝王曰:“昔伯翳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嬴姓,今其後世亦為朕養馬,朕其分土為附庸。”邑之秦,使復續嬴祠,號曰秦嬴。”也就是說,非子擅長養馬,被孝王知道了,孝王就讓非子為自己蓄養馬畜,結果馬養的非常好。當年嬴氏祖先也曾因養馬封土賜姓,於是就讓非子續嬴姓之祠,並把秦地封給他,作為周王室的附庸。到此為止,秦嬴的稱呼才第一次出現。


談到姓氏,我們來了解一下先秦時期的姓氏及其發展過程。在古代,姓和氏不是一個概念,簡而言之,姓是同一血緣關係下的家族的代號,是母系氏族社會的產物;而氏通常是一個家族中某一部族的概念,它可以根據祖輩的名或者字、分封的地區名、官職名來定。比如秦國就是嬴姓,而他們祖先造父被周穆王封於趙地,故為趙氏。秦國就以趙為氏,應該說秦是趙氏的旁支。趙國時期,姓氏逐漸混淆,並最終合二為一了。

周厲王時期,西戎滅了犬丘地方的秦嬴氏族。厲王就派秦仲討伐犬戎,結果秦仲被殺死。秦仲長子莊公借周七千兵力,打敗西戎,奪回犬丘,就作了周朝的西陲大夫。


西周末年,申國聯合曾國、犬戎攻進鎬京,莊公兒子襄公帶兵救援。後來平王東遷,襄公又護送平王。有了這兩次功勞,周平王就正式封他們為周朝的諸侯國。並讓他們攻打犬戎,承諾奪回的土地都歸秦國所有。後來襄公兒子文公伐戎,趕走了西戎,奪得周的故畿,到了岐地,文公把岐以東獻給周,以西據為己有,這時候已經是春秋初期。秦人又經過幾代人的奮鬥,到了秦穆公時期,關中平原大部已經為他們所有,秦國已經稱霸西戎了。


先秦史


秦國是西周後期才建國,起初還只是周室的附庸國。直至東周初期,秦國由於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才正式受封為諸侯。

下面,我把秦國的發家史簡述一下。

第一,非子建國的歷史背景

秦國開國的時間比較晚,大約是在公元前870年左右,此時的周天子是周孝王。這時西周已開國近兩百年,正是由盛而衰的時期。周孝王上臺前,西周多次遭到戎人的進攻,首都鎬京多次岌岌可危,周王室不得不臨時遷都到了犬丘。

為了應對戎狄等蠻族的進攻,西周大量飼養馬匹。當時有一個養馬能手,名喚非子,被周孝王任命去管理汧河、渭河之間的牧場。在非子的精心經營下,牧場的馬匹大量繁殖。

由於非子養馬有功,周孝王便封給他一小塊地盤,這就是秦國的開始。起初,秦國並不是一個諸侯國,只是西周的附庸國。依照西周禮制,附庸國的面積,方圓不超過五十里,可以說只是塊巴掌大的土地。

秦國就從這裡開始了。

第二,從亡國到復國

作為周王室的附庸國,秦國的任務之一是安撫西戎蠻族部落。

到了西周末期周厲王統治時,西戎與周的戰爭升級,戎人頻頻發動進攻,弱小的秦國也深受其害。

公元前827年,周宣王即位。他是周朝歷史上的一位中興名君,力圖重振周王室的輝煌。由於戎人是西周的心腹之患,周宣王上臺後,便任命秦國君主秦仲為大夫,率領秦人反擊西戎。秦仲是秦國的第四任君主,公元前822年,秦仲被西戎打得大敗,戰死沙場,巴掌大的秦國也被戎人佔領。

秦仲的五個兒子逃到鎬京,向周宣王求助。周宣王慷慨地撥出一支七千人的部隊,交給秦仲長子,讓他去收復秦國。秦仲的兒子們非常爭氣,依靠這七千人,打敗了戎人,收復國土。長子繼承秦國君主之位,史稱秦莊公。

第三,秦在與戎人的戰爭中壯大

秦莊公即位後,即展開對西戎的戰爭。他把國事交給弟弟,自己率領秦軍與西戎苦戰,他讓自己的兒子們立下誓言:“西戎殺我的祖父,我若不手刃西戎之王,絕不歸來。”在與西戎的戰爭中,秦軍得到鍛鍊,並茁壯成長。

秦莊公去世後,其弟秦襄公繼位,他繼承哥哥未竟的事業。然而,此時西戎的勢力如日中天,一代雄君在與西戎的戰爭中連遭敗績。

公元前797年(周宣王三十一年),西周大舉討伐盤踞在太原的戎人部落,兵敗而還。五年後(公元前792年),周宣王再度用兵,討伐條戎、奔戎部落,又一次敗績。最慘的一次是公元前789年,周宣王動用南方諸侯的龐大力量,發動規模空前的伐戎之戰,遭遇最大的一次敗仗,盡喪“南國之師”。

周宣王去世後,周幽王繼位。幽王三年(公元前779年),西周以伯士為統帥,再度發動對西戎戰爭,非但大敗,連統帥伯士都死於非命。

正是在周軍連遭敗績的背景下,秦襄公於公元前778年上臺,秦國面臨極為嚴峻的考驗。襄公二年(公元前777年),西戎人包圍犬丘,迫近秦國。秦莊公之子世父率領秦軍與戎人大戰於犬丘,秦軍雖勇悍,仍不敵戎人,潰不成軍,世父為戎人所俘虜。後來戎人敬重世父之勇,把他釋放歸國。

第四,從附庸國到諸侯國

秦襄公七年(公元前771年),周室爆發“驪山之亂”,申侯勾結犬戎(戎人的一支)殺入鎬京,幽王被殺於驪山之下。

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這一事件也改寫秦國的歷史。

周幽王死後,他的兒子宜臼被立為天子,是為周平王。由於鎬京殘破,只得東遷到了洛邑,這也是東周的開始。當時東方諸侯見天子雄風不再,都不願出手相助。秦襄公由於早年深受周宣王出兵相助的恩惠,知恩圖報,遂義無反顧地率一支部隊,馳援周平王,護送平王送到新首都洛邑。

為了表彰秦襄王的勤王之功,周平王當即把秦襄公封為諸侯。從此,秦不再是一個附庸國,而是堂堂的諸侯國。同時,周天子還承諾,只要秦襄公能把犬戎擊敗,收復岐山,那麼岐山以西的王室領土,就歸秦國所有。

對秦襄公來說,這是一次開疆拓土的絕佳機會。於是,為了得到岐山以西的土地,秦人與犬戎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戰爭。公元前766年,秦軍兵臨岐山,秦襄公病逝於前線。

襄公未竟的事業,由兒子秦文公繼續完成。到秦文公十六年(公元前750年),秦國終於擊敗西戎,收復了被西戎人佔領的周王室的土地。秦文公遵照與周王室的約定,岐山以西的土地歸秦國所有,岐山以東的土地,秦國歸還給周王室。

奪取岐山的戰爭意義非凡,從此秦國一躍成為第一等軍事強國。從秦文公之後,直到秦統一中國,秦國一直保持著軍事大國的地位。


君山話史


秦國始祖是秦非子,可追溯到商紂王時期,秦國“贏”姓最早追溯到堯舜禹時期的伯益,由於他輔佐禹治水立了功,被舜賜姓“贏”,“贏”姓也就是從伯益開始,在商朝時期“贏”姓還是有一定勢力的,為諸侯,後來周朝建立,“贏”姓也受到牽連,直到西周的中後期被封為附庸,不僅為周王養馬,還為周朝來穩定西部,抗擊西戎,一直到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導致西周滅亡,這是秦襄公護送平王東遷洛陽,被封為諸侯,並賜岐山以西之地,而這些土地全部被西戎所佔據,秦人所面對的是一句空話而已。在秦襄公死後他的兒子秦文公逐漸擊敗西戎各部落佔領了大片土地,可以說在西部已被秦國所統治,直到秦穆公時期稱霸西戎,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史記·孔子世家》中孔子對秦國評價“秦,國雖小,其志大;處雖僻,行中正;身舉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紲之中,與語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雖王可也,其霸小矣”可見秦國“志大”在此期間秦國在商鞅變法前並無大的作為,戰國初期國內由於君主傳承出現混亂,導致政治不穩,朝局動盪,在外由於受到魏國的強大打擊,使秦國無法東進中原。直到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使秦國走上耕戰的道路,秦國才逐漸強大起來,歷經幾代君主的努力最終統一六國,建立中國第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



嚶鳴道史


秦國的出現可以說是其幾代人秦人兢兢業業努力爭取的結果,這其中的艱辛恐怕只有具體經歷過的秦人才能明白。

秦人從默默無聞到成為一方諸侯最開始是從周孝王時的秦非子起步的。非子在周孝王時負責在汧、渭之地為周王室管理馬匹。周孝王看到非子把馬養的特別好就把秦地賞賜給了非子。非子也就以秦地為姓稱“秦嬴”。其實周孝王賞賜給秦非子的秦地是一片不毛之地,而且還被西戎佔據。雖說秦非子得到的只是一份名義上的賞賜,但是其意義重大——秦祖先終於有自己名義上的領地了。在當時階層幾乎已經完全固化的周王朝,擁有自己的領地這是秦祖先為其成為諸侯邁出的最為關鍵的一步。


其後秦非子後人繼續忠心耿耿為周王室養馬,併為了奪回自己的領地身先士卒抵禦西戎的入侵。秦先祖又經過百年的慘淡經營,逐漸在與西戎的廝殺中在秦地站穩了腳跟。

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引起申侯勾結犬戎叛亂,並被殺死在驪山。此時的秦襄公抓住機會積極響應王子宜臼(後來的周平王)的號召出兵勤王,並因為作戰勇猛而得到王子宜臼的賞識。等到宜臼繼位後感念秦襄公的功勞將其封為諸侯並賜給他岐山以西的土地(當然在戎人手裡,還是要秦人自己打下來),至此秦國正式建立。



秦國建立後實力還非常弱小,此後百年秦國基本在與西戎的爭鬥中慢慢發展。直到秦穆公時期由於政策得當稱霸西戎,拓地千里,才算基本穩定了後方,也擁有了參與中原爭霸的實力。此時的秦國可以說基本已經完成了其“發家”。當時的秦國雖說沒有絕對的實力碾壓各國但確實已經成算是一個強國了。後來又經過幾百年的戰亂紛爭,直到秦孝公任用商鞅進行變法才使秦國擁有了碾壓各國的絕對實力,併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因此總得來看秦國的建國和發家都是一個漫長的逐漸積累的過程。秦人在與西戎的抗爭中堅持了幾百年,中間沒有天子的讚揚,沒有鄰國的關注,也沒有上天的眷顧。在其它國家勾心鬥角的時候,他們在一點點的奪回被佔領的土地,一點點的發展壯大。因為生存的殘酷使秦人養成了尚武的性格,養成了不服輸的精神和居安思危的心態。我們通常只看到秦國的強大和無道,卻很少看到他那背後的艱辛和磨難。這世上哪有什麼上天的垂青,只是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艱苦奮鬥的結果罷了。


錦鯉小毛球


周武王伐紂時,殺死了秦國國君的祖先惡來,一百五十年後惡來的五世孫秦非子因養馬獲封秦地而建立秦國。此時的秦國並未獲得周朝諸侯國的地位,一百二十年後秦襄公因護駕被周平王封為諸侯,秦國才正式成為諸侯國。

秦國的出現過程

秦、趙兩國君主的祖先蜚廉是顓頊曾外孫伯益的九世孫,伯益因協助大禹治水有功,而被舜賜予贏姓,這便是秦、趙兩國贏姓的由來。伯益的後裔一直都是為夏、商兩朝駐守西戎,到了商末,蜚廉也是商紂王保衛西部的重臣。

蜚廉有兩子,長子名曰惡來,便是後來秦國君主的直系祖先;次子名曰季勝,便是後來趙國的直系祖先。惡來與父親蜚廉一樣,也是商紂王的重臣。周武王伐紂時,蜚廉、惡來為紂王戰鬥到最後一刻,最終被武王所殺。

惡來死後,其子女防居於西戎,由於父親被殺事件的影響,女防時期並沒有什麼出色的表現,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女防的孫子太幾才有所改觀。蜚廉次子季勝一脈的造父因有功於周穆王,被為趙氏,太幾家族也為趙氏。

太幾之子大駱因娶了申候之女而被封於犬丘,大駱有二子,嫡子名曰成,他繼承犬丘的封地。次子名曰非子,他的技能是善於繁殖戰馬,周孝王聽說後召見了非子,新賜秦地給非子,讓他繼續做回贏姓的子嗣。

就這樣,非子建立了秦國,號稱秦贏。這時的秦國並沒有諸侯的地位,僅僅是周朝的附屬國而已。

秦國獲封諸侯的過程

非子在位四十二年,雖是秦國始封國君,但其封地方圓不足五十里,沒有諸侯地位,其實連卿和大夫都算不上。非子死後,其子秦侯繼任秦國國君。秦侯與其子公伯一共在位十三年,之後為公伯之子秦仲即位。

秦仲在位時,正值無道的周厲王統治周室,西戎之地開始反叛周朝,犬丘的大駱一族其他人被滅。在周宣王即位後,秦地的秦仲以大夫的身份被派去討伐西戎,結果秦仲戰敗被西戎所殺,共在位二十三年。

秦仲死後,他的五個兒子封周宣王之命繼續討伐西戎為父報仇,最終西戎被打敗。周宣王作為賞賜,將他們的五世祖大駱的封地犬丘劃為他們所有。至此,秦非子一脈擁有了全族在西部的所有封地,秦國得到擴張。

秦仲的兒子莊公在位四十四年,去世後其子襄公繼位,秦國的轉折也由此到來。襄公即位後立即與西戎聯姻,將妹妹繆嬴嫁給西戎豐王。兩年後,襄公哥哥世父在反擊西戎入侵時被俘,一年後被放還,聯姻的效果不太明顯。

五年後犬戎殺死了周幽王,秦襄公率軍保衛周朝有功,且在周平王東遷時護駕有功,最後被周平王封為諸侯,將岐山以西的土地全賜給襄公。平王面對西戎的不斷騷擾,許諾襄公,如能剿滅西戎,土地全歸秦國。

至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秦襄公也得到了相應的爵位。五年後,秦襄公在討伐西戎的途中去世。

秦國的“發家”過程

秦國的“發家”過程主要有三個重要節點,前兩個就是上述講到的非子建國和秦襄公獲封諸侯,我認為這兩步是最為關鍵的兩步。第三個就是秦文公到秦始皇共三十位君主的共同努力,其中秦穆公、秦孝公、秦昭襄王及秦始皇最為突出。

秦穆公是秦國作為諸侯國的第九位君主,也是春秋五霸之一,在位三十九年。他使秦國與晉國實現秦晉之好,在位期間先後滅掉西戎十二國,開闢國土千餘里,成為西方諸侯之伯,為秦國日後統一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石。

秦孝公是秦國作為諸侯國的第二十五位君主,在位二十四年。秦孝公在位期間啟用衛鞅實行變法,並將秦國都城遷往咸陽,建立了秦國後續的行政體制。採取楚國和親,聯合齊、趙攻魏,自此秦國成為諸侯強國。

秦昭襄王秦國作為諸侯國的第二十八位君主,在位五十六年。他在位期間戰勝三晉、齊國、楚國,攻取魏、楚多地。文以范雎為相,武以白起為帥,奉行遠交近攻的戰略。在長平之戰大勝趙軍,俘虜周赧王並遷九鼎於咸陽,結束東周的統治,為秦國統一戰爭奠定了最後一步基礎。

秦始皇則在多世之餘列的基礎上,用了十年完成了秦國統一中國的進程,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的開國皇帝。秦國也因此完成了它的發家史,彪炳史冊。


野史也是史


我是勃勃,我來回答,秦國公元前771年建立,因為護送周平王西遷的功勞而獲封。發家的話就是從春秋開始了。

1、秦國建立。

秦襄公石像

秦國的先祖是惡來,後被武王所殺。而秦國在商朝和周朝一直在西戎發展,為天子抵抗西戎部族。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殺,西周覆滅,周室東遷。在此歷史大轉折的關鍵時刻,秦襄公率嬴姓部族全力勤王,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秦襄公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岐山以西之地,國號為秦。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

秦國崛起以後,陸續滅掉了,12個西戎建立的國家,擴地千里,遂霸西戎,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2、秦國發家。

秦國疆域

在秦穆公死後,秦國經歷五世之亂,國力衰弱,魏國乘機奪去了秦國的河西地。秦孝公委曲求全二十年,用商鞅變法富強秦國,最後奪回河西之地,為秦國統一六國打下了基礎。

秦孝公死後,秦惠文王繼位,他沿用商鞅法制,不斷對外用兵。吞併了蜀國,使得秦“擅巴蜀之饒”,為秦以後發展準備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後來的秦昭襄王先後大勝三晉、齊、楚等國,取得魏的河東和南陽、楚黔中和楚都郢。公元前266年,昭王拜範睢為相,改行遠交近攻的策略。公元前262年,以白起為將,發動長平之戰。公元前255年秦滅東周,取九鼎、周王朝亡。

最後到了秦始皇這一代,終於滅掉六國,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等等,秦國終於徹底的發家,擁有了天下。


職業減肥營養師


一哥“俗人讀史記”之——

            渾水摸魚名利雙收的秦襄公

平王東遷之前,秦人的先祖非子為王室養馬有功,得到位於西域戎狄之中的一小塊封地,後世秦仲征戰有功,封西垂丈夫(家),直到平王東遷秦襄公征戰護駕有功才被封立國,開啟了秦國曆史的新徵程。

平王東遷這事是各國的一個機遇轉折點,秦襄公是個搶抓機遇的高手。在機遇來臨之前,秦襄公已經開始把生存的“夾縫”撐開並穩固下來。一是鞏固城防“(莊公居其故)西犬丘”。二是與戎狄一部和親,“襄公元年,以女弟繆嬴為豐王妻”。分化戎狄,穩定前沿。三是與戎狄不停徵戰,取得周王室的信任,“襄公二年,戎圍犬丘,世父擊之,為戎人所虜”。

幾年之後,機遇終於來了,“七年春,周幽王用襃姒廢太子,立襃姒子為適,數欺諸侯,諸侯叛之。西戎犬戎與申侯伐周,殺幽王酈山下”。王室及周邊諸侯亂成一鍋粥,“而秦襄公將兵救周,戰甚力,有功”。

戰事平息之後,“周避犬戎難,東徙雒邑”。至於周東遷是哪位諸侯提出的,太史公語焉不詳,但眾人的攛掇之中肯定有襄公的聲音,或許是較為賣力的,因而“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再立首功。

平王洛陽安身之後,論功行賞,“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曰:“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與誓,封爵之”。得到的第一個好處是名,賜爵封地;第二個好處是得到一塊“鏡子裡的燒餅”,岐西之地,這地可是周人的興起之地啊,雖然此時實際被人家佔著,但還是給下了文件明確一下的;第三個好處是征戰戎狄的權力,以後出師有名,打你沒商量。

為儘快落實中央決策、把好事辦好,襄公快馬加鞭趕回老家,一是向族人正式宣佈建國,“襄公於是始國”。二是向國際各國通電建國事宜,“與諸侯通使聘享之禮”.三是祭祀上天,向神靈發出建國文告。“乃用緌駒、黃牛、羝羊各三,祠上帝西畤”。四是武力開始征戰“十二年,伐戎而至岐”。把中央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務實高效運轉著新的國家機器,把秦人的“家”變成了實實在在的“國”,並助推其漸逐走向富強。





一哥於一


前770年,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建國。

中衍是伯益長子大廉的玄孫,他為商王太戊駕車,頗受賞識,太戊嫁女兒給中衍。贏姓部族因之成為商朝的貴族,世代輔佐商朝。中衍玄孫中譎替商朝保衛西部邊陲,居住在西戎。非子(伯益十六世孫)因養馬有功,被周孝王分封在秦(今甘肅天水)。秦人此後世代為周王室養馬並在戍邊對抗西戎。秦最初領地在甘肅東南部,興盛於陝西關中平原。當時秦國只是作為西周的附庸。

秦穆公時,秦國國力大增,秦穆公被譽為"春秋五霸"之一。

秦國經過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一躍成為強國,在秦始皇時一統天下,達到頂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