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深讀|36小時完成雷神山鋼結構製造!“戰疫”中的深圳科創加速度

1月30日一早,穩健醫療董事長李建全推開深圳總部應急指揮部的大門,和20多名管理人員開啟新一天的“線上線下”辦公。從1月20日起,這間辦公室每天通過上百個電話和視頻連線公司湖北三個製造工廠,千餘工人三班倒開工,流水線24小時不停。從2019年12月20日到2020年1月25日的37天時間裡,

這些工廠向社會供應了1.08億個口罩和11.4萬件防護服。

華為的技術人員在除夕夜前加入這場馳援,1月23日,一支16人的華為團隊進入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現場,支持當地運營商為武漢火神山醫院搭建5G基站,傳統耗時數週的工程壓縮在接下來的72小時裡完工,醫院一落成,5G網絡連接、數據採集和遠程會診監護即時開通。

深读|36小时完成雷神山钢结构制造!“战疫”中的深圳科创加速度

大年初一,自稱“非典老兵”的華大集團董事長汪建到達武漢,在華大武漢指揮部,110多名員工一起加班,生產試劑盒,完成核酸檢測。千里之外,深圳和天津病原交付團隊隨時待命,大約3個小時就可出具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

為戰疫搶時間的,還有深企中建科工武漢廠長王志強。1月28日下午1點,他的假期被突發任務打斷——36小時完成武漢雷神山醫院ICU病房鋼結構製造。經過技術人員對結構難點、複雜節點進行大膽優化,29日晚上12時,裝載700根鋼結構構件的貨車準時抵達建設現場,但他們的任務才剛剛開始。

不眠的春節,“戰疫”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戰鬥,深圳科技為戰疫速度和效率提供堅實支撐。

深读|36小时完成雷神山钢结构制造!“战疫”中的深圳科创加速度
深读|36小时完成雷神山钢结构制造!“战疫”中的深圳科创加速度深读|36小时完成雷神山钢结构制造!“战疫”中的深圳科创加速度

1月20日,一個數據表改變了李建全的計劃。此時,距離計劃放假的日子還有1天,來自工廠和銷售的數據顯示,口罩和防護服的需求量大幅增長。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產國,一天最高產能可達2000多萬隻。但過年期間,工廠基本停工。李建全的第一反應是“保證供應”,對公司所有管理人員來說,一個沒有假期的春節開始了。原材料、生產、計劃、物流等各類調度安排從深圳總部發出,輸向公司湖北的三個生產工廠。

深读|36小时完成雷神山钢结构制造!“战疫”中的深圳科创加速度

一千公里外的湖北工廠裡,機器24小時不停,班次由原來的1班增加到3班,1000多名工人正在全力生產N95口罩、醫用外科口罩、醫用護理口罩和防護服等產品。這家總部位於深圳龍華的企業擁有全棉水刺無紡布技術,並在全球30多個國家取得發明專利證書。

這項技術將世界上最先進的原棉處理技術、水刺技術和漂白技術結合在一起,直接投入原棉製成無紡布,不僅解決了醫用紗布掉線頭、掉絨毛等導致傷口感染的問題,生產週期也從原來的2個月減少到2至3天。

數據顯示,從2019年12月20日到2020年1月25日,穩健醫療向社會供應了1.089億個口罩和11.47萬件防護服。一位工作人員坦言,“每一刻都很困難,但大量醫護人員在向我們求援,工廠的工人幹勁沖天,效率大幅提高。”

產能提高3倍的同時,全公司為質量把控繃緊了弦。30日早晨,李建全在工作群上發出一條600字的短信,“我們生產的醫療用品人命關天,要求大家務必從我做起, 從每一針一線做起,人人嚴把質量關。”

深读|36小时完成雷神山钢结构制造!“战疫”中的深圳科创加速度

作為一名“非典老兵”,汪建坐不住了,大年初一,出發武漢。從他創辦華大基因開始,這家企業在基因檢測技術領域的積累已有20多年。2003年SARS疫情時,華大基因曾用96個小時做出了SARS病毒酶聯免疫試劑盒。

在這次疫情中,華大最早被國家衛健委指定為第三方檢驗機構、首批獲准病毒測序和診斷試劑許可的企業。1月26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應急審批通過4家企業4個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產品。其中,華大旗下的華大基因和華大智造的2個產品——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和DNBSEQ-T7測序系統,正式通過國家藥監局應急審批程序。

深读|36小时完成雷神山钢结构制造!“战疫”中的深圳科创加速度

如今,每天有5萬人份的新型冠狀病毒診斷試劑盒在臨床一線使用。在華大武漢指揮部,超過110名員工放棄休假,加班生產試劑盒,完成核酸檢測工作。武漢、深圳、天津三地的病原交付團隊隨時待命,前者大約3個小時即可出具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疫情防控提供最快的信息反饋。“華大基因日生產能力已達5萬人份,並且正在迅速擴張,有望達到10萬人份/天。”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一批從未停工的深圳創新企業,率先走向抗疫一線。

深读|36小时完成雷神山钢结构制造!“战疫”中的深圳科创加速度

武漢版小湯山醫院建設現場,“深圳科技”正在進行時間爭奪戰。

1月23日,武漢市宣佈將參照北京小湯山醫院模式,在蔡甸區建設火神山醫院,計劃在2月1日建成。

一隻由16名華為技術人員組成的技術團隊,在這天進入建設現場,支撐當地運營商開通武漢火神山5G基站。這個任務在常規時期至少需要數週,僅在3天內就完成了從網絡規劃、勘察、設計施工,到光纖鋪設、架設基站、開通調測等整套建設流程。隨著醫院落成,醫院5G網絡連接、數據採集、遠程會診監護等業務即時開通。

深读|36小时完成雷神山钢结构制造!“战疫”中的深圳科创加速度

作為全球領先的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企業,一個特殊時期疫情通信保障項目組在華為成立,150人的華為專業團隊留守、30名研發及技術專家遠程支持,協助運營商做好3G/4G/5G和固定寬帶網絡整體建設、維護和優化。“華為計劃向武漢市無償捐贈一批信息與通信設備,並希望以最快速度和最高質量交付。”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深读|36小时完成雷神山钢结构制造!“战疫”中的深圳科创加速度

蔡甸區建設火神山醫院不遠處,武漢第二座小湯山醫院——雷神山醫院正加快建設。一隻深圳智造力量參與到建設之中。

1月28日下午1點,中建科工華中鋼結構公司執行總經理、武漢廠廠長王志強接到任務,承建雷神山醫院ICU病區室鋼結構製造工程,鋼樑、檁條、斜撐等構件約1200根,工期36小時,1月29日發運完畢。

深读|36小时完成雷神山钢结构制造!“战疫”中的深圳科创加速度

工程要求非常緊急,按照常規操作,這個項目大約需要5到7天。王志強拿起電話,第一時間打給公司技術總工劉歡雲,也給了一個時間限,晚上9點,圖紙和工藝文件必須發到車間和生產人員的手上。“技術團隊在結構難點、複雜節點處理上進行更大膽的優化,此外我們有大量技術成熟的產業工人,成為工程時間得以大幅壓縮的關鍵。”

1月28日晚上9時,中建科工武漢工廠內,400名工人返回工廠,離子切割機、火焰切割機、組校焊一體機、高速鋸床開工生產。王志強和車間班組長李啟龍、邱譜林匆匆道了聲新年好,“看到他們臉上都是笑容,沒有任何人提任何條件。”

深读|36小时完成雷神山钢结构制造!“战疫”中的深圳科创加速度

1月29日10時和24時,構件分兩批准時發運現場。但他們的任務還在繼續,1月30日上午8:30,王志強又接到緊急任務,火速馳援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協助開展醫院ICU病房鋼結構焊接工作。

當下工程建設中,物流是核心一環。1月27日下午17時許,成都小夥王俊開動紅色貨車,載著近2噸重的貨物,從成都都江堰出發,為武漢火神山醫院的建設工地運送建材。25歲的王俊是深企貨拉拉的一位司機,這家物流企業利用平臺迅速開通湖北省內救援物資運輸通道,免費提供運輸服務。

72小時、36小時、21小時,一批深圳企業用科技與智造的力量,用深圳速度打下一場場硬仗。

深读|36小时完成雷神山钢结构制造!“战疫”中的深圳科创加速度
深读|36小时完成雷神山钢结构制造!“战疫”中的深圳科创加速度

1月22日,邁瑞醫療深圳光明製造中心完全不見假期的安靜,裝配、物流等第一批返工工人在這裡連續奮戰3個日夜,只為第一時間趕製醫療設備,交給武漢疫區應急。

邁瑞醫療是國內領先的醫療器械創新及製造企業。在疫情最為嚴重的武漢地區,200多名工程師走進新建立的隔離病房安裝調試設備,安裝調試設備,爭分奪秒將救治設備儘早交付到醫務人員手中。移動DR、SV系列智能呼吸機……6000臺醫療設備輸送到疫區一線,大批的生命體徵監護系統、輸液管理系統安裝到位,為前線醫務工作者提供強有力支持。

深读|36小时完成雷神山钢结构制造!“战疫”中的深圳科创加速度

大年三十晚上,邁瑞醫療號召員工大年初二開工支援武漢。200多名員工從全國各地趕赴深圳。“有一位同事為了能夠及時趕到,一路繞信陽,下安徽,穿江西,多跑幾百公里繞開湖北,復工之路很艱辛。”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戰疫之中,溝通是重要一環,疫情期間,華為雲開放WeLink移動辦公系統,為醫務人員、患者和衛健委工作人員開通遠程診療及通信服務,通過視頻會議功能提高問診效率,同時也對企業和個人免費開放。1月25日至2月2日,騰訊企鵝向全湖北省中小學生免費贈送寒假線上直播課。深圳創新企業結合產品、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能力,為公眾、尤其是疫情發生地區市民搭建起聯通的橋樑。

在金融保障方面,捐贈保險保障,是保險業馳援武漢的主要方式之一。中國平安為全國800萬疾控和醫護人員提供專屬風險保障,人均保額為50萬元。

越來越多的企業正投入戰疫,根據不完全統計,從1月23日至1月31日,深圳創新企業累計通過不同公益平臺捐款給武漢抗疫一線的金額已超過9個億。

深圳馳援不停歇。

【採寫】戴曉曉 李榮華 張秀娟 姚淑慧 張大川 譚冰梅

【作者】 戴曉曉;李榮華;張秀娟;姚淑慧;張大川;譚冰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