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德齡公主:慈禧身邊的混血女翻譯,最終因車禍慘死美國


德齡公主:慈禧身邊的混血女翻譯,最終因車禍慘死美國

(德齡公主)

(一)明明不是皇家後裔,為何自稱“公主”?

1930年1月3日,位於美國紐約福克斯影音新聞的錄影棚裡,錄影師弗裡德曼和錄音師比特納正在等待一位特殊的客人。

也就是這一天,在這間錄影棚內,一條極具歷史價值的視頻即將誕生。

隨著一陣清脆的腳步聲,一位打扮頗有異域風味的華裔女子出現在大家的視野裡,她身著特色錦緞旗服,寬鬆的旗服上繡著碩大飽滿的白色牡丹嬌豔欲滴,腳上穿的是滿洲貴族最鍾愛的花盆底鞋,高聳的髮髻上綴滿了閃耀絢麗的珠寶流蘇和手工絨花。在場的工作人員對她隆重的裝扮紛紛投來異常驚豔的目光,她面露巧笑,落落大方地和大家用英文寒暄著。

那天,她手捧鮮花錄了一段視頻,鏡頭前她極力呼籲和平,希望中美之間加強溝通,更希冀全世界人民瞭解在苦難中掙扎奮進的中國。這段視頻後來由二十一世紀福克斯公司捐贈給了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標題處赫然寫著“德齡公主關於世界和平的演講”。

德齡公主?熟知歷史的人可能會納悶了,當年德齡明明只是慈禧身邊的一個翻譯,她既非愛新覺羅皇室的血親,其祖上也從不曾封王進爵,怎麼在清朝滅亡18年後又自稱為公主了呢?

時光涉水而過,疑問如波紋慢慢散開,往事成了塵封在記憶中的夢。好在,總有後來人站在歷史高點,迎著記憶撲來的盪漾,回顧她平仄彎曲的人生,綿伸在心瀝的盡頭。

於是,滿眼迷霧,才有了被撥開的時候。


德齡公主:慈禧身邊的混血女翻譯,最終因車禍慘死美國

(中間為慈禧太后)

(二)慈禧需要翻譯,為何偏偏看中了她?

德齡,原名裕德齡,她的父親裕庚為清朝外交官,母親路易莎·皮爾森是個法國人。德齡1886年出生於湖北武昌,她的童年是在沙市度過的。1894年甲午戰敗之後,沙市成了通商口岸,逐漸發展成洋人混雜的重要港口,德齡小時候時常與洋人接觸。

《馬關條約》簽訂之後,裕庚由一個專管沿江口岸城市洋務事宜的四品小官,升任為大清公使出使日本和巴黎。德齡9歲起便跟隨父親先後在東京和巴黎居住,多年的國外生活經歷,讓她精通多門外語,瞭解各國國情,具備了開闊的視野和淵博的學識。直到1903年,17歲的德齡才隨父親又回到了北京。

也是在這一年,屢屢被西方報刊醜化的慈禧開始重視對外交往,頻頻接見各國使節夫人,以圖展示她的後威,滿足虛榮心。使節夫人帶來的外國翻譯中文水平有限,交流起來很費勁,慈禧從慶親王的口中得知裕庚的女兒通曉外文和西方禮儀,便下旨命德齡和妹妹容齡一同進宮做女官,擔任她的貼身翻譯。

德齡早就見識過日本和法國的先進發展理念,也渴望自己的祖國能夠一掃頹勢。初入宮時,她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天真勁頭,懷揣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宏大抱負,期盼為振興家國盡綿薄之力。


德齡公主:慈禧身邊的混血女翻譯,最終因車禍慘死美國

(左邊為裕庚)

“聽說太后有意思要留我們在宮中,若真是這樣,我們可以有個機會勸勸太后,並且幫助她把中國的政治來一番革新。想到這裡,我覺得非常興奮。我發誓盡我的力使中國成為一個前進富強的國家。”伴著漸漸泛亮的晨曦,她走進那座宏偉的宮殿,映入眼簾的是關於未來的美好憧憬。

初次見面,慈禧精緻奢華的裝扮給德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太后的鳳冠上綴滿珠寶,中間是一隻玉鳳,兩旁飾著各種珠花,另有一串珠絡掛在鳳冠的左邊。太后的黃繡袍上繡滿了大朵大朵的牡丹,上面是一件網狀披肩,披肩用3500粒鳥卵大小的珍珠串成,每顆珍珠的大小、顏色都一樣,又圓又光,披肩的邊上也都是珠絡。”而慈禧對德齡身上的洋裝也特別感興趣,她說在宮中沒有機會看到這樣的裝束,希望德齡姐妹以後常穿這樣的衣服,德齡還發覺慈禧特別喜歡路易十五的高跟鞋。

德齡入宮第一天,慈禧接見俄國大使夫人時特意帶上她做翻譯。事後,慈禧拉著她的手高興地說:“以前從來沒有人翻譯的像你今天這樣,我雖然不懂外語,但我看得出你講的很流利,有時外國女子會自己帶翻譯來,但我實在聽不懂他們的中國話,我很喜歡你,這一輩子就留在我身邊吧,將來我自然替你找一個好夫婿……”在德齡面前,一向威嚴冷酷的慈禧變得和藹慈祥,自庚子事變後,她的眉頭許久不曾展開過,德齡的出現,猶如朝陽一般,帶給紫禁城一些豐溢的生息,給了她難得的開懷和溫暖。


德齡公主:慈禧身邊的混血女翻譯,最終因車禍慘死美國

(德齡四兄妹與父親裕庚)

(三)外國人生病吃藥片,藥片是什麼?

一直以來,慈禧對西方的瞭解十分片面,對外來的事物既排斥又好奇。德齡入宮後,慈禧把對洋人的不解一股腦兒地拋給她:

“我聽說洋人生病了吃藥片,藥片是什麼?”

“我還聽說洋人生病了要開刀,其實這根本沒必要,中國的草藥完全可以治癒他們!”

“外國的傳教士是不是總是拐騙中國的小孩,把他們的眼睛挖出來做藥?”

……

每每遇到這些啼笑皆非的問題,見識廣博的德齡總是耐心地回答解釋。不僅如此,在她的影響下,慈禧漸漸接受並喜歡上了攝影,還讓德齡的哥哥裕勳齡做起了自己的御用攝影師。

第一次拍照時,慈禧讓太監站在鏡頭前,自己跑到相機後面看取景鏡:“奇怪,為什麼你的頭在下面,你現在是頭站著還是腳站著?”德齡連忙解釋,等照好之後,人就不顛倒了。慈禧覺得相機這個西洋玩意兒巧得很,把玩了許久。後來,她坐上轎子,命轎伕抬著,拍下了人生中的第一張照片。從此,慈禧對拍照上了癮,她在生命最後的歲月裡,留下了數百張姿態情境各異的照片。


德齡公主:慈禧身邊的混血女翻譯,最終因車禍慘死美國

(德齡與慈禧在頤和園賞雪)

1903年的冬天,頤和園被皚皚白雪覆蓋,儼然一片清麗茫茫的冰雪世界,慈禧帶著後宮妃嬪、命婦觀賞雪景,留下了一張大合照,照片上,隆裕皇后站在最左側,德齡卻緊挨著正中間的慈禧,兩人看上去特別的親近。德齡在宮中的兩年裡,因為她的善良乖巧,和慈禧建立了一種親同母女的愜意情緣。

1904年10月,慈禧趁著自己七十大壽臨近,特意賜給德齡一個“壽”字,寫壽字是慈禧的愛好,可她的字向來只給立了功的王公大臣,少有給後宮妃嬪的,更別說是宮女了,可見她對德齡的喜歡非同一般。

就在舉辦七十壽辰的“萬壽節”當天,慈禧破格封賞德齡、容齡為郡主。那年冬天,北京早早下起了鵝毛大雪,她讓德齡姐妹陪著共賞頤和園,德齡親暱地挽著慈禧,拍下了她們的最後一張合影。照片中的慈禧依舊是端肅的模樣,德齡卻面泛淺笑,偌大的頤和園如素如墓,落盡浮華。少女的臉上淡笑如花,和老婦衰然沉悶的表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德齡公主:慈禧身邊的混血女翻譯,最終因車禍慘死美國

(德齡公主)

(四)德齡和光緒很熟嗎?

德齡入宮,除了做慈禧的翻譯,還做過光緒帝的英文老師。

剛入宮時,德齡就對光緒特別的留意。“他額頭寬廣、鼻樑高挺、眼睛烏亮、嘴唇寬厚、牙齒潔白,身高約五英尺七英寸,雖然看上去非常瘦弱,但表現頗為堅毅。太后介紹完,他略帶羞澀地和我們握了握手,我們面前的他永遠微笑著,但我發現他似乎有著重重心事。”

那時,光緒經歷了珍妃之死,自己又常年被囚禁,完全失掉了人生自由和政治實權。早朝時,德齡站在慈禧身後偷偷窺視,發覺光緒在朝堂之上就像個擺設,有時慈禧也徵詢他的意見,他只是迎合,言辭木訥。只有在德齡教授英文時,他才會表現出一絲激情和活氣。“他屢次告訴我他對於自己國家的抱負,他希望中國幸福,他愛他的百姓,逢到饑荒水旱的時候,他幾乎願意犧牲一切來救助他們,我可以看得出他對這些事情是如何的關切。”

8年前,得知《馬關條約》簽訂的當晚,光緒躲進書房,把以前從不離手的傳統治國經書全都付之一炬,悲憤之下他決心向西方學習,除弊革新,挽救大清。他看著慈禧的臉色毅然改革變法,然而變法從實施到結束僅歷時103天。最終,六君子被斬首,康梁被通緝,維新派官員被罷免,絕望之餘,他已不知這個搖搖欲墜的王朝還將迎接怎樣的風雨。


德齡公主:慈禧身邊的混血女翻譯,最終因車禍慘死美國

(光緒皇帝的珍妃)

珍妃被慈禧下令沉井之後,他活得行屍走肉一般,無心也無力再與這個頑固的世界做任何反抗,直到德齡的出現,仿似給他的人生帶來了一點光亮。“我每天早晨碰見光緒皇帝,他常常趁我空的時候問我些英文字。我很驚奇他知道的字這樣多。我覺得他非常有趣,兩眼奕奕有神,他單獨和我們在一起的時候,就完全變成另外一個人了。他會大笑,會開玩笑,但一見到太后,就變得嚴肅、憂鬱。”

和德齡熟絡之後,光緒請求她勸慈禧推行新政,光緒述說理想時,陽光呈網狀在他英俊白皙的臉上跳躍著,看上去有一種堅強的涼意,他的理想與德齡的抱負契合,德齡很爽快地答應了,她決定迎難而上,勸說慈禧學習西方,挽救垂垂老朽的大清。然而,正當她準備向慈禧提議,卻被慈禧冷酷無情的一面嚇退了。

一天早晨,德齡到慈禧寢宮請安,她發覺太后因為背疼心情不好,恰逢梳頭的太監病倒了,只得另一個太監頂替,慈禧最忌諱自己掉頭髮,平日負責梳頭的太監很機靈,總把慈禧脫落的頭髮偷偷地藏到袖子裡,今天的太監是個老實人,他剛梳了兩下看到慈禧掉髮便驚慌起來,慈禧從鏡子裡看到他失措的神情,猜到是怎麼回事,故意問道:“有頭髮掉下來嗎?”小太監老實回答:“是。”慈禧怒斥道:“給我把它放回頭上去粘牢!”太監立馬嚇哭了,跪在地上搗蒜似的不停磕頭,慈禧還是不依不饒,命人把他打得血肉模糊,那樣恐怖的場景把德齡嚇壞了,她從來都沒見過這麼血腥的畫面。


德齡公主:慈禧身邊的混血女翻譯,最終因車禍慘死美國

(慈禧太后)

慈禧常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責罰下人,比如飯菜不好吃責罰廚子,宮女拿錯襪子要被扇耳光。有一次因為心情不好,還故意找德齡的茬,說德齡的頭髮沒有梳好,其實德齡的裝扮和往常沒什麼不同。

德齡伴慈禧左右,除了做日常翻譯,還要每天口譯英文報紙和簡訊給慈禧聽。一次,有一條新聞引起了德齡的注意,新聞大意是說,維新運動領袖康有為已從巴達維亞到達新加坡。德齡故意把這條新聞讀了出來,想試探一下慈禧的反應,不料慈禧聽後大驚,並憤怒地告訴德齡:“康有為是中國的禍首,自打皇帝認識了他就天天想著維新……康有為是個無恥的叛徒,甚至想囚禁我……”

看著慈禧怒氣衝衝的樣子,德齡初入宮時滿腔的熱血被徹底擊碎,她知道自己眼前這個頑固自我的太后已經不可能再接受新政改革如此激進的舉措,怏怏王朝必將不可逆轉地走向衰敗和滅亡。

失掉了勸諫的決心和勇氣,她開始意識到,自己終會辜負光緒的期望了。


德齡公主:慈禧身邊的混血女翻譯,最終因車禍慘死美國

(德齡公主)

(五)她為什麼沒再返回宮中?

懷著絕望的心情,1905年3月德齡在接到父親病危的電報後,立馬決定離開北京前往上海,臨別時,慈禧和光緒前去送行,慈禧因為不捨在她轉身時嚎啕大哭,光緒只是強忍住淚水,用英文向她道別。

揮手自茲去,懷著落落心事,離去的德齡空有一身疲憊,只得慶幸自己還能從亂局的漩渦中泅身而出,而光緒只得被裹挾進歷史的洪流,註定終身被困於黃金的牢籠裡,做定了時代的犧牲品。

父親裕庚於1905年12月逝世,德齡以“百日孝”為由從此沒有再回宮。她在上海認識了美國駐滬副領事撒迪厄斯·懷特,他們一見鍾情,1907年5月在上海完婚後,德齡隨夫去了美國。

一年後,她得到了光緒與慈禧的死訊。又過了三年,大清覆滅,中國帝制終結。

山川風物皆文史,悠悠生死別經年。

那年離宮,慈禧還叮囑她早些回來,誰料人生處處佈滿驛站,一揮手便是永別。那個曾傲然一世、翻雲覆雨的大清實際統治者,註定要和她所引領的王朝一起,風化為石雕般的歷史了。


德齡公主:慈禧身邊的混血女翻譯,最終因車禍慘死美國

(德齡公主)

逝者已遠,生者仍要砥礪前行。

流年和淡月在她的心埂低吟淺唱,往事總會不由自主地在腦海裡淡入淡出。為紀念那段日日守候慈禧身邊的特殊時光,自1911年起,德齡先後用英文寫作出版了《清宮二年記》、《清末政局回憶錄》、《御苑蘭馨記》、《瀛臺泣血記》、《御香縹緲錄》等反映晚清宮廷生活的作品,一時間風靡海內外。尤其她的第一本回憶錄《清宮二年記》反響強烈,一版再版,成為暢銷書,大學者辜鴻銘為其撰寫書評,大加讚賞。

筆尖遲遲語,素箋細細說。德齡對宮中生活的描述事無鉅細,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清宮生活珍貴的史料,也讓外國人更加深刻地瞭解了當時的中國。

“德齡公主”這個名稱,是第一位譯述她作品的外國翻譯所鑄下的,他只是草草地將“princess”譯為“公主”,卻不知道中文的公主和郡主在英文裡是同一個詞,德齡發現後也懶得較真,乾脆將錯就錯。從此,“德齡公主”的名號算是叫響了。


德齡公主:慈禧身邊的混血女翻譯,最終因車禍慘死美國

(穿著歐洲晚禮服的德齡公主)

德齡搬到美國洛杉磯後,雖然遠離祖國的懷抱,但一直心繫國難。她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公益集資上。為了幫助深受苦難的中國人民,她費盡周折四處發表演說,可令她難過的是,西方民眾並不瞭解中國發生的一切。為了讓世界注意到中國,1930年,德齡接受了美國福克斯影音新聞的採訪。拍攝當天,她特意穿上慈禧賜贈的旗服和珠寶,煞費苦心地以中國公主的身份出鏡。鏡頭前,她極力呼籲和平,由於她特殊的身份,和在西方難得一見的異域華服,視頻一經發布,瞬間成為了西方各界人士議論的焦點,大家討論著她的奇麗風情,討論著受難中的中國。

1935年秋,德齡曾最後一次回國探親,當時中國正遭遇鉅變,她回國這一年,冀東22個縣淪陷,北平學生舉行的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看到頑強奮戰、不願屈服的中國民眾,德齡冷卻的熱血被重燃,她知道自己報國的機會來了。1938年,宋慶齡在香港創建了保衛中國同盟,致力於戰時醫療救濟和兒童保健工作,德齡通過各種渠道向海外華僑和國際社會宣傳中國抗戰的情況,募集資金和藥品,這些物資被運回國後,通過宋慶齡的精心安排被送往抗日根據地。直至去世,德齡一直在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強盛殫精竭慮。


德齡公主:慈禧身邊的混血女翻譯,最終因車禍慘死美國

(《德齡公主》劇照)

(六)為什麼德齡會孤身一人客死異國?

1944年11月22日,在美國加利福利亞州伯克利的卡爾頓酒店前,發生了一起慘烈的車禍,一個亞裔女子被一輛疾馳而來的貨車撞倒,當場不治身亡,鮮血斑駁的現場書本紙張散落了一地。

這個被撞倒的女子,便是德齡。

當時她正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擔任漢語老師,這天早上她像往常一樣抱著一摞課件,正準備前往學校教室,心中反覆預習著即將授課的內容,然而誰也沒想到,突如其來的災難瞬間降臨在了她的身上。

事後,警方聯繫不到德齡的家人,在她居住的酒店裡也遍尋不到她丈夫的任何物品。經過多方打聽詢問,大家才得知,德齡有過一個兒子小賽迪斯,因肺炎醫治無效而亡,孩子死後,丈夫很快就移情別戀,離開了她。直到德齡去世前,她已經孤身在酒店住了兩年。悲喜交集永遠定格在過去,最終,善良的德齡並未得到幸福的結局。

故事的開頭總是喜劇,故事的結尾總是悲劇,原來悲劇的人生總要以喜劇的方式呈現。


德齡公主:慈禧身邊的混血女翻譯,最終因車禍慘死美國

(《德齡公主》劇照)

在生命最後的時光裡,德齡常常在課堂上對學生講起自己在宮中那兩年的生活,她飽含深情地回首過往,那段經歷滄桑的記憶一直在她腦海裡清晰浮現。德齡的大半生都在為祖國的振興富強默默努力著,而最終,她卻在荒涼無人的山頂上體會到了跋涉後的空虛。

繁華落盡,一身憔悴。人海漂泊,天地蒼曠。

歲月是無情的螢火,在離開時總不忘帶走寂寞的靈魂。德齡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

是不是年輕嬉笑太盛,所以年邁後才要嚐遍辛酸認真。回看她短暫的一生,順境太暖,逆境太涼。然而,順境也好,逆境也罷,說到底,人生就是一場對種種困難無止無休的鬥爭,一場以寡敵眾的戰鬥。後來人除了唏噓,已再無可嘆。

人世幾回傷心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筆落至此,我抬頭髮覺窗外夜幕已至。黑暗中,歷史和人終於混沌一片。


德齡公主:慈禧身邊的混血女翻譯,最終因車禍慘死美國

(《德齡公主》劇照)

【作者簡介】翟曉潔,湖北荊州人,武漢大學新聞系碩士研究生。曾在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負責採編工作,發表散文、小說、詩歌等一百多萬字。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