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耕地沒有出路怎麼辦?

用戶8425322706355


如果兄弟們自認為耕地沒有出路,那農民兄弟們也一定會走進城市裡打工的,可是城市裡的打工市場已經算是飽和的了,再擠還能擠進去多少個農民兄弟呢,況且,現在中國還有幾億農民兄弟們生活在農村的!如果是單純的收入問題,失地農民或者城區城中村一樣,都是靠社會工作來獲得報酬,所有人都一樣,你也可以承包土地來經營農場、林業等,創業、打工都是活法。如果你真對農業不感興趣,現在很多工廠各種崗位都會有適合你的,只要肯幹,實幹才是硬道理。


湘北可樂


大家好,我來自貴州省仁懷市農村80後,很高興在此回答問題。

這個問題我有一定的發言權,我家有五口人,爸媽,我們三兄弟,一九九幾年那時,我們家每年耕地不夠吃,別說大手大腳地花了。我們家有三份土地,爸媽,大哥有,二哥和我都是吃乾糧的,田土一共十畝左右,種有玉米稻穀烤煙,還有小麥油菜花(換季農作物),爸媽天亮幹到天黑,一年四季基本如此,我們三兄弟讀書用費還算節省的,到年底就吃完賣完,有些年天時不好的話,第二年就得借糧食吃,接新的玉米。沒辦法過日子,爸爸外打工,出去兩年後,我們三兄弟都沒上學了,就全部出去打工,在出去那年還殺了一個4百多斤的肥豬,把土地送給村裡勤快的人種,還送一大片臘肉給人家吃,其餘的肉叫我二姨全部揹回去吃。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爸出門三年就當上了小包工頭,在2千年左右一個月的收入差不多一萬多,在工地上過上了小康生活,人家工地三天吃一次肉,我們的工地天天晚上吃肉,我媽那時年輕,工地人多時六七十個人,一個人做飯買菜,那時假錢多,我媽雖然沒上過學,在廣東茂名沒收到過假錢,會點貴州普通話,和茂名老奶奶們完成勾通買賣菜類,沒事還吹牛哦。後來因為有特殊情況就搬回老家,建了新房,但日子又回到貧困的日子,在外掙幾年的錢回來兩年花個精光,種地那點錢只夠藥錢,吃喝,外用還得我們替補,但沒辦法,爸媽得在家帶孩子。

從我家來講,還是適合在外打工上班,但隨著爸媽的年齡,我也得回家去發展,過幾天就回家了,祝我自已將來一切順利。


一心一意187907777


我是來自黑龍江省建三江管局的一個普通農民,耕地沒有出路只是片面的問題,本身是不成立的。從爺爺到父親又到我,都是農民,爺爺是從江蘇逃荒過來東北的,那個時候不能說是身無分文,應該是吃一頓飽飯都費勁,到了我父親那輩兒,有了農村的房子,哥兄弟十個也都娶了媳婦,每家都分到了三間大瓦房,衣食無憂,到了我這輩兒,買了樓房,開上了十幾萬的小汽車,地裡住的都是磚瓦房,瓷磚鋪地,鍋爐取暖,監控看家。三輩子農民,都是種地的,沒有出路嗎?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農民也是有出路的。種地不在多在乎精,年過半百了,改行幹嘛去呢?隔行如隔山啊!所以我們靠耕地活著的人出路還是在耕地上。

我自己種了200畝地水稻,過去糧食產量不高,價錢不高,盈利真的是不夠吃喝用度。經過名人指點,我在水稻地裡養螃蟹,養泥鰍魚,秋天水稻變成了蟹田米,賣高價,泥鰍多賣一萬多塊,螃蟹除了投入又多賣了五萬塊。再加上大米也能盈利五六萬,一家人守著一塊地,沒有大富大貴確也衣食無憂。所以啊:耕地不是沒有出路,而是人不要要求太高,要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謀求發展才是王道。





蟹稻妹


可以學廚師,只要肯辛苦,愛好鑽研,勤奮好學,廚師是個不錯的選擇。

2

理髮,男孩子學理髮的多,要心靈手巧,能說會道,先到一個理髮店當學徒,再接受正規的美容美髮培訓,一般二至三年就可以單幹,五年就可以開店

3

考個駕駛證,辦個資格證書,當駕駛員也行,不管是出租車司機、客車司機、專車司機、貨車司機,一個月也在6000以上,就是比較辛苦,還擔風險

4

學塔吊司機,工程機械司機也都行,學瓦工和木工也行,有技術的瓦工和木工,只不過出國風險高離家遠,家庭照顧不到。

5

要是有才華,愛學習,懂管理,也可以去工廠上班,從底層做起,一步步往上升,三五年也能走到中層領導崗位。


用戶88063552950


農民在這個時代真的不重要了嗎?不是的,如果農民不種地,城裡人吃什麼?如果沒有農民工的存在,城市裡的高樓大廈能拔地而起嗎?沒有農民工城市裡的垃圾將堆積如山,城市裡的人享受著各種待遇,農民到了八,九十歲了都在為生活勞做,一個月幾十塊錢的補助只是杯水車薪,同在一片藍天下為什麼農民就不能和城裡人有著一樣的待遇呢!!!農民的未來不敢想象……


農村的守護人


我就是農民,農民種田確實不划算,糧價不上漲,必定美國糧豆進入中國價低,但這也不是長久之事,如自然災害或戰爭到哪時10元一斤你也得吃,建議最好農田不要荒廢提高農民種田意識,高價收購農民糧食,低價供給市民,用糧食補貼錢用在高價收購農民糧食上,這樣一來種田有不種田無,錢用在實處上,不知我做為基礎說的對不對。2020年,年初。


戴業清


您好我來回答這個問題,耕,民之慾利者非耕不得,避害者非戰不免,境內之民莫不先務耕戰,而後得其所樂。地,人類生長活動的所在,耕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資源和條件。進入21世紀,人口不斷增多,耕地逐漸減少,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保持農業可持續發展首先要確保耕地的數量和質量,人生沒有必須要走哪條路,沒有必然要到達的終點,人生就是一個過程,其組成,就是各種各樣的閱歷和體驗,聽老相聲學到一句話:誰家好孩子往廟裡舍啊?類似地,有本事佔住一份好工作誰會整天惦記著跳槽啊?

當然這不是歧視頻繁轉行換工作的人,我自己就是類似的經歷。我只是想用親身經歷說一句,大多數換工作都是無奈之下的被動選擇,而不是能力過剩帶來的選擇多樣化。我們和安安靜靜在一個單位幹到退休的大多數人一樣,也是隨波逐流的普通人。因此,沒必要對經歷豐富的人有過高的期許。至少作為當事人來說,往往會希望自己沒有被迫走上這條漂泊之路。



萬仞宮墻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耕地沒有出路怎麼辦?要我覺得每個人只要肯勞動就會餓不死的。選擇的路也有很多。1,象出門打工,如果你去城裡面的話就有很多事情做。只要你肯做就不會沒有出路。2就是在在耕地也有很多賺錢的,比如種萊賣,種糧食賣或者養點雞,鴨,豬等都可以賺到錢的。所以說做什麼都可以,行行出狀元。都是出路。



鄉村俊德


耕地沒有出路那就換路子。

1.做網絡三農創作

2.轉型養殖業

3.就近找地方打工,邊打工邊找路子

4.在家附近找找看,有沒有自己趁手就能做的小生意。



金剛健康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主要看你買的什麼機械,如果是拖拉機,可以多承包一點旱地。如果是打田機,多承包一些水田。土地和機器同時發揮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