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一盒口罩賣850元,一斤黃瓜88元!這批哄擡物價的商家被罰慘了

文 | AI財經社 喬遲

編 |李霂軼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AI財經社】創作,獨家發佈在今日頭條,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疫情仍在持續發酵。為了避免接觸病毒,很多人選擇了宅在家裡自我隔離。一時之間,囤口罩、囤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也成了普遍現象。與此同時,許多商家藉此機會發疫情財。儘管多地針對食物、口罩漲價予以重罰,可是漲價現象依然屢禁不止。


口罩重金難求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以來,多地針對哄抬價格、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進行了嚴厲打擊。


一盒口罩賣850元,一斤黃瓜88元!這批哄抬物價的商家被罰慘了


據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1月30日晚發佈的《山東曝光疫情期間四家企業價格違法行為》顯示,1月26日,據群眾舉報而後相關部門調查發現,濟南魯平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將進價為2.7元/只的口罩,以12元/只的價格銷售;將進價為4.5元/只的口罩,以38元/只的價格銷售,且未明碼標價,涉嫌構成哄抬價格和不按規定明碼標價的違法行為。平陰縣市場監管局擬對該公司存在的違法行為處以40.5萬元罰款,並責令其依法向消費者退回多收價款。


1月27日,網絡輿情曝光稱,聊城市東昌府區齊魯大藥店連鎖有限公司有哄抬價格的違法行為。經聊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調查顯示,該藥店自1月24日以來共進貨三批N95口罩,第一批進貨價10元/只,售價19.9元/只;第二批進貨價15元/只,售價22.5元/只;第三批進貨價15元/只,售價29.9元/只,涉嫌構成哄抬價格的違法行為。


聊城市市場監管局責令當事人立即改正上述違法行為,擬沒收違法所得並頂格處以5倍罰款,共計49455.6元。


北京市監管部門開出的首張重磅罰單高達300萬。據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部官網顯示,1月29日,北京濟民康泰大藥房有限責任公司豐臺區第五十五分店因大幅度抬高N95口罩價格,被罰款300萬元。


據調查,該藥店將進價為200元/盒的口罩(十隻裝),大幅提價到850元/盒對外銷售,而同時期該款口罩網絡售價為143元/盒。


1月23日以來,北京市監管部門已累計對31件價格違法案件立案調查,其中1月28日立案15件。


1月31日,據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公眾號發佈文章,公開曝光了五起借疫情防控之機,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擾亂市場價格秩序的價格違法行為。


其中罰款最多的是北京百好堂醫藥經營有限公司第七分店。文中稱,1月27日,根據群眾舉報,朝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立案調查後發現,北京百好堂醫藥經營有限公司第七分店將進價為15元/個的進口N95口罩,大幅提價到48元/個對外銷售,進銷價差率超過200%。依據相關法律法規,朝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已向當事人依法擬處以50萬元以上罰款。


西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北京太和保興大藥房有限公司阜成門店因將原銷售價格為17.8元/袋的“Q.醫用護理口罩(黑色)”,大幅上漲至32元/袋,提價幅度達到80%;另外兩種口罩沒有明碼標價,被依法擬處以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


剩下被處罰的三家藥店分別是新龍藥業集團京芝堂(北京)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牌樓店、昌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北京好得快醫藥有限公司第十大藥房、延慶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北京百信仁康大藥房有限公司第一診所,因銷售的口罩未按規定明碼標價,分別被相關部門處罰1000元、5000元和5000元。


1月26日,天津市旭潤惠民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柳盛道分公司出售的“KN95口罩”,進價12元/袋,售價128元/袋,售價是進價的10倍。該店另有其他兩款口罩,存在哄抬價格的違法行為。被當地監管部門罰款三百萬元。


多地的持續打擊使藥店不敢坐地起價,河北的趙寧表示,“我們這買口罩的時候,藥店可害怕了,你問價格他就主動跟你說這就是正常價沒有任何調整。”


口罩價格不斷上漲而且還一罩難求,有網友調侃道,戴著N95口罩走在路上已經成了最新的炫富方式。


在央視新聞的節目中,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表示,“我看到在大街馬路上很多人戴著N95口罩,其實沒有必要,戴一般防護的外科口罩就足夠了。外科口罩可以幾億級的生產,(N95口罩)留給醫生用。”


多家超市漲價被重罰


除了藥店,超市也因漲價密集地吃了多張罰單。


上海市家樂福一門店哄抬物價,綠葉菜最高漲價近7倍,被上海市監局擬罰200萬元。

一盒口罩賣850元,一斤黃瓜88元!這批哄抬物價的商家被罰慘了

1月28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執法總隊在巡查中發現,上海聯家超市有限公司徐匯店(家樂福徐匯店)在春節疫情期間銷售的精選生菜、小白菜、雞毛菜、油麥菜、菠菜等15個品種的蔬菜,在進貨價格無明顯浮動的情況下,多次調高銷售價格,其中生菜、小白菜、雞毛菜的漲幅分別為692%、405%、330%。


此前在1月23日,上海市徐彙區市場監管局楓林所執法人員已向聯家超市徐匯店告知了上海市政府春節疫期穩定物價的相關工作要求,但該店於1月26日至28日期間仍然多次上調部分蔬菜銷售價格。


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疫情防控期間從嚴從重處罰的要求,1月29日,市市場監管局執法總隊抓緊對該案立案查處,向當事人擬作出罰款200萬元的行政處罰。


超市借疫情期間漲價的事情同樣在河北發生,1月27日,12315投訴舉報平臺接到多名市民舉報,反映保百購物廣場、欣和超市、正和超市的部分蔬菜價格過高、過快上漲。


針對群眾舉報的問題,保定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奔赴現場進行調查核實。經核查,群眾舉報情況屬實,證據確鑿。1月28日,保定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河北保百集團購物廣場有限公司因部分蔬菜價格過高、過快上漲處以200萬元罰款。


1月26日,天價黃瓜出現在了廊坊明珠超市,有群眾反映該超市蔬菜漲價問題,其中黃瓜竟標價176元一公斤,也就是說一斤黃瓜賣到88元一斤。


接到群眾舉報後,廊坊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展開調査。經查,情況屬實。廊坊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給予明珠超市50萬元的行政處罰。1月27日,廊坊明珠商業企業集團發出道歉聲明,稱“天價黃瓜”系標籤打錯,部分蔬菜存在漲價。

一盒口罩賣850元,一斤黃瓜88元!這批哄抬物價的商家被罰慘了

1月26日,“東北零售大王”大商集團的鄭州大商超市白菜價格暴漲,一棵售價63元。有市民稱,25日購買時,白菜價格還是0.99元/kg,26日便調至13.96元/kg。次日,當地市監局介入調查,大商超市負責人被罰50萬元。


除了口罩和蔬菜,酒精也和消毒液之類的清潔用品價格也應聲上漲。家在內蒙古包頭的周棋稱,有人用車拉來了一車的酒精,一大桶酒精售價150元,雖然價格很貴但是附近的藥店都買不到酒精,只能高價購買。他表示,“有實體店還好可以舉報這類漲價的違法行為,但是好多都是流動性的小販,舉報他就跑了,根本抓不到,而且現在是非常時期,小商販不賣就更買不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