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現在收藏糧票值錢嗎?

鄭禕晗


很多人家裡存放著很多糧票,肯定都很想知道其價格,那就想說說最貴的糧票。1960年到1962年發行的全國通用糧票,估計目前存世量也就幾十套,全套6枚,面值分別為1兩 2兩,半斤,一斤,三斤, 五斤,目前全套價在1800元左右。

山東省1966年發行的10斤目前單張價格在5200元左右。

1962年火車,輪船,飛機專用糧票全套2枚,面值1兩,2兩,目前全套價格在1000元左右。

1965年版全國通用糧票全套5枚,面值分別為2兩,半斤,一斤,三斤,五斤,目前全套價格在25元左右,

1966年全國通用糧票全套4枚,面值分別為半斤,一斤,三斤,五斤,目前全套價格在6元左右。

1978年版和1982年版糧票市場上並未流通,目前市場價價在全套300元左右。 糧票是20世紀50年代至85年代中國特定經濟時期發放的一種購糧憑證,作為一種有價的證券,對我國曆史有著重大的意義,伴隨著時代的發展,糧票慢慢退出了歷史的舞臺,經年累月的歲月侵蝕,使這種不可複製性的票卷日漸稀少,糧票經濟也曾影響這幾代老百姓的生活。1993年後,中國取消使用糧票,隨後糧票便進入了收藏品行列。隨著時間的推移,糧票收藏市場不斷升溫,這兩年一些外國藏友也高價收購中國糧票中的珍品,糧票市場火熱程度可見是相當的高。

親你們手中都有哪些糧票呢,跟大家分享下您的糧票吧。有價值的糧票也可以出售給小編哦。


格式化你的心


所謂糧票是購買糧食的憑證,一種無價證券。糧票作為特殊歷史時期的一種產物,在五十歲以上的人心目中,是一道永遠抹不掉的記憶!

我國的糧票是隨著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國家“統購統銷”政策而出現的,當時是為了解決糧食產量增長速度與人口增長速度不一致以及一部分地區農業災荒糧食歉收而實施的,一直到改革開放以後的九十年代初才徹底取消。糧票在過去的物資匱乏時代為保證人民群眾基本生活起了很大作用!

以前公民分為二大類:一種是農業戶口,還有一種是非農業戶口也就是城鎮戶口,這二者區分非常嚴格,不能隨意變動的。若是考取大學,方才可以把戶口遷移到城市,這就叫“農轉非”。而城鎮戶口同時附帶糧油關係,假如戶口從上海遷到蘇州,那麼糧油關係也要同時遷移。糧票只有城鎮戶口居民才能享有,憑糧票可到國企糧店購買大米、麵粉等。

記得一般城鎮居民每月糧票是24斤,青少年學生另有7斤由學校發放,企業工人根據工種不同有3~10斤的工種糧。

糧票面值種類很多,有20斤、10斤、5斤、1斤、半斤、2兩、1兩,上海甚至還有半兩的。

糧票有使用範圍的,有全國通用糧票,省、市糧票,軍用糧票等。

糧票還有發行年份的區分。

改革開放之後,隨著農副業生產水平不斷和農民生產積極性不斷提高,以前計劃供應的肉禽魚蛋奶豆的敞開供應,人們發覺原來不需要吃這麼多糧食,原來每天吃一斤糧食的,由於每天有肉吃,糧食吃6兩就夠了。到八十年代中期,城鎮居民家中糧票就剩餘起來,而農民於沒糧票無法外出(所有國企飲食店都需要糧票鈔票同時具備才肯賣食品),或糧食不夠吃,就用家裡的雞蛋紅薯等換城裡人的糧票,有個小品“換大米”年齡大的人會記得。 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實際上多數計劃分配的票證都已經名存實亡了,九十年代初全國各地都告別了糧油本!

回過頭來講糧票有無收藏價值,收藏物品有幾個要點:①歷史悠久,②存世量稀少,③不可複製,④品相好。

糧票離開我們時間才30年,時間比較短;許多居民家中還有剩餘,這個數量很大。

在收藏市場,一般普通的糧票一張也就幾毛錢,發行量特別少的比如自治區自治州的糧票,或者政治符號特別強的糧票,由於發行量不大,價格比較高一點。

作為一種別的國家沒有的、獨特的歷史文化符號,目前想通過收藏來盈利是不大現實的,但是,你若能在市場上淘到相對年代久遠的六十年代糧票,品相好,系列全,發行量不大的,那還是可以果斷下手的,將來留給孫子,可能會有大的收穫。只不過自己也許很難看到!



吳都達人


我是金玉收藏愛好者,我來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來談一下糧票發行的歷史背景。

一、發行歷史背景

新中國成立初期,物資極度匱乏,糧食自然無法做到敞開供應。中央政府開始醞釀糧食的計劃供應,以滿足全國人民的溫飽。1953 年,中央政府決定實行糧食統購統銷政策,包括糧食計劃收購政策,糧食計劃供應政策,1955 年8 月25 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17 次會議通過《市鎮糧食定量供應憑證印製暫行辦法》,緊接著,國家糧食部向全國發布這一暫行辦法,很快,各種糧食票證便鋪天蓋地地進入社會。1960 年,國家進入了節糧度荒時期,城市居民的糧食定量進行壓縮,副食品供應嚴重不足。以前曾經憑票供應的商品,也無貨供應。到1961 年市場憑票供應的商品,達到了156 種。在那個時期,吃飯要糧票,吸菸要煙票,喝酒就得有酒票,就連一分錢買一盒火柴,也得用火柴票。

二、糧票的使用消亡過程

1984 年,在經過兩年多的物價體制改革試驗後,深圳市在全國率先取消一切票證,糧食、豬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開供應,價格放開。深圳人率先過上了不用糧本、糧票的日子。深圳市取消糧票的第二年,即1985 年,國家又取消了長達30 多年的農產品統購派購制度。

1991 年5 月,廣東、海南率先實行糧食購銷同價改革。1992 年4 月1 日,政府決定在全國範圍內推行這一改革。1992 年10 月,黨的十四大確立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後,全國各地先後放開糧食及其他產品價格,實行購銷同價,促進糧食產銷與市場接軌。

糧價放開後,激活了其他商品的流通,促進了農民生產積極性,糧食產量顯著增長。1993 年,糧油實現敞開供應,糧票已無用武之地,被正式宣告停止使用,長達近40 年的“票證經濟”就此落幕,老百姓再也不用為找不到糧票發愁了。

三、收藏前景及價值分析

糧票自身是沒有價值的票證,但憑糧票可買到國家牌價糧食,實際上糧票成了一種有價證券。糧票的面值等於國家牌價糧價與市場價之差。1993年後中國已取消使用糧票,糧票很快進入了收藏品的行列,全國集“糧”愛好者也在不斷擴大。近兩年在香港、澳門特區和歐美一些國家高價購買競相收藏中國糧票中的珍品。隨著時間推移,集糧熱的升溫,糧票收藏品市場也必將上揚。只要掌握好收藏糧票的基本原則,投資收藏糧票前景十分可觀。糧票曾作為中國的第二“貨幣”,在中國曆時40年,它反映了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經濟狀況,有較為重要的研究價值和收藏價值。

2009年4月,在武漢收藏品市場舉行的第五屆票證交流大會競賣會上,有幾百張珍貴糧票亮相,其中不少拍品是市面上較少見的稀有品種,如:1952年西南區5斤大米票、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縱隊250斤糧票、民國36年第三辦事處戰地14斤兌米券等。

拍品中價值最高的是1950年西南區馬料票10斤、200斤、500斤票樣三枚,現市場價早已超過萬元,那次競賣會起拍價就高達95萬元。

近年來,收藏市場上行情較為看好的主要是那些發行年代較早(新中國成立前後發行)、存世量較少的地方糧票。如:西北區糧食局預購提糧證(1954年版,面額50斤),據說國內存世量僅數十枚,現每枚市場價約100萬餘元;山西省原太嶽區軍發行的兌米票(1948年版,面額為12兩),現市場價約70萬元左右。

據報載,廣東東江縱隊江北支隊流通谷票(1944年豎版,票面中部有黑白毛澤東頭像),在2006年曾以一百萬元的天價。

全國通用糧票也是人們收藏的一個重點。目前,全國糧票交易行情較為活躍,如:1955年版全套共5枚,面額分別為4兩、半斤、1斤、3斤、5斤,市價參考價每套為50元左右。

還有1978年和1982年未流通使用的兩套全國糧票也很受市場青睞。其中,1978年版全套5枚,面額分別為半斤、1斤、3斤、5斤、10斤,市場參考價每套約200多元;1982年版全套2枚,面額分別為3斤、5斤,市場參考價每套約100餘元。

與全國糧票相比,省級地方糧票在收藏界以品種多、蒐集難而著稱。尤其是早期省級糧票在藏市備受追捧,價格持續攀升,一些珍貴的稀罕品種更是有價無市,供不應求。

在2006年,山西省1955年版30斤面額糧票單價為150元,至2011年,即使出350元也難買到;1966年版山東省5斤面額糧票前些年單價為400元,現在800元甚至上千元也難以覓到,顯現出早期精品地方糧票很好的升值潛力。

對於很多喜歡收藏糧票的人,必須要明確糧票相關的特點,對於尺寸,設計,不同類型,所帶來的一些差距,在價格方面就有很大的出入。因此在進行選擇收藏糧票時,這些方面的知識要更多地掌握學習,才能真正通過市場各種不同國內糧票,獲得更大收藏價值。我是金玉收藏愛好者,以上是我的回答,不知能否幫到您。


金玉收藏愛好者


朋友們好!

糧票作為一個特定歷史時期的見證也是值得收藏的。

它是我國計劃經濟時期的產物,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勞動人民為了更好的生活試著去嘗試,創新的一個歷史見證。

所以說作為一個時期也是用於流通使用的糧票是值得藏友們去收藏的!




非誠勿擾198132


糧票,布票,越來越多。成捆,成捆的。很便宜,而且包郵。







傻老頭想開竅


我有一套1965年全國通用糧票票樣。一套1972年河南省地方糧票票樣。還有一套河南地方飼料票樣。值錢嗎。


13939315313


糧票收藏屬於小眾收藏主要看你收藏啥你可以收藏某一地區的不同時間的或全國各地的,這個東西遇見喜歡的就可以,對你來說你只要喜歡就好啥只要全或地方小發行量少它就稀少為方向都是不錯的不要老想掙錢就沒有意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