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進入帳篷,他們直面病毒

進入帳篷,他們直面病毒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軍事醫學專家組緊急深入武漢,全力支援疫情科學研究,服務臨床救治一線。他們中有一位專家名叫姜濤,從援非抗擊埃博拉病毒到此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抗“疫”一線一直有他戰鬥的身影。

直面樣品 連夜完成樣本的核酸檢測

1月26日,軍事醫學專家組抵達武漢後,姜濤就帶領檢測組成員連夜搭建了核酸檢測平臺,並制定了生物安全操作規範與應急預案。

採訪這天晚上9點,姜濤和團隊成員正準備進入帳篷式移動實驗室完成核酸提取。由於當天檢測樣本送來時間較晚,為了能儘快把結果反饋給送檢單位,他們要連夜完成樣本的核酸檢測。

進入帳篷,他們直面病毒

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 姜濤:

核酸檢測,對臨床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至關重要,是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技術支撐。這些看起來冷冰冰的樣本管,背後都代表著患者鮮活的生命和健康。早出一份診斷結果,就早一分精準排查。

直面病毒 他們有專業的處置措施

進入實驗室,他們要對幾百只來自不同單位的樣本試管進行清點,並完成提取。樣本提取屬於高風險操作,這就需要檢測團隊在處理過程中十分地謹慎小心。

由於各單位送來的樣本試管批次不同,有些咽拭子棉籤的長度過長,在開蓋的一瞬間,液體很容易溢灑,要迅速對溢灑部位及時進行專業處理。

進入帳篷,他們直面病毒

作為一名病毒學專家,直面病毒對於姜濤團隊是習以為常的事。

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 姜濤:

我們檢測埃博拉的時候,曾經還在樣本里發現過針頭,那真是驚悚的一幕。如果你不小心用手去操作,被紮在手上,那你可能就被感染上了。我們是用兩個鉗子慢慢打開,然後進行拆解。我們自己不能亂,得對好每一份樣本。

直面未來 他們有期盼有信心

凌晨1點半,第一批核酸檢測體系已配置完畢。科研人員正在把它們送往另一間實驗室進行擴增檢測,以此來判定這批樣本的陰、陽性。

進入帳篷,他們直面病毒

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 姜濤:

這個檢測的過程大概在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我們根據它裡面熒光信號的強弱來判斷這個病人是陽性、陰性還是可疑。然後我們再把結果反饋給區疾控中心以及相關的送檢醫院還有衛生服務站等。

在姜濤的帶領下,如今,核酸檢測組一個小時內就可以完成90多份的樣本核酸提取,單日標本最高檢測能力可達500人份以上。除了開展檢測工作,他們還發揮研究領域的專業特長,帶領檢測組還對臨床樣本中其他常見呼吸道進行了篩查。

進入帳篷,他們直面病毒

當天,在跟隨姜濤團隊完成任務後,記者問他們,疫情結束後最想做的是什麼?他們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進入帳篷,他們直面病毒


進入帳篷,他們直面病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