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王陽明:​一個人修得好情緒,就是修一世福氣

王陽明,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

他一生歷經坎坷,得罪當權者,被貶職;龍場艱難求生;蕩平盜賊忤逆,卻因功高被忌,甚至被誣謀反,這樣的生存境遇,換一般人早扛不住了。

化險為夷這四個字我們經常用,但只有真正歷過險的人,才懂得其中分量。

為什麼王陽明能屢屢化險為夷呢?

儘管他天生機智,聰明過人,但我認為他最牛的地方,

在於他在遇到棘手事情時,從來沒有被情緒左右他的判斷和行動。

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情緒管理做得好。

能將情緒和事情分離開,情緒是你怎麼看待一件事,行動是你怎麼去做一件事,

如果你內心能正確去看待一件事,你就能捋平情緒,然後將注意力,放在如何解決問題上。

這也許是“心外無物”的另外一種解釋。

我們看所有的牛人,幾乎都是在實現財富自由之前,先實現了情緒自由。

不說別的牛人,我們先看看王陽明在情緒管理上的三種態度:

王陽明:​一個人修得好情緒,就是修一世福氣


第一種態度:不理

有人問王陽明說,“《論語》說‘叔孫、武叔詆譭孔子’,為什麼連孔子這樣的大聖人,都難逃世人的詆譭誹謗?

王陽明說:“毀謗來自外界,就算聖人也不可避免。但如果一個人本身是個聖賢,他也不會因別人的毀謗而垮掉。”

王陽明:​一個人修得好情緒,就是修一世福氣


就好像浮雲蔽日,誰能長久地遮擋太陽的光芒呢?

在《傳習錄》上,王陽明勸人常懷“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之心。

就是要保持一顆超越世俗的心。

人在世俗,誰能難免被人揹後譏諷?貶低?誹謗?

要能看破這一層,不理會這些外界的中傷貶損。

任憑他磨破口舌,我只抱定良知。

如此,外界一切事情都不能擾動自己內心。

王陽明:​一個人修得好情緒,就是修一世福氣

我們不能控制別人說什麼,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怎麼做。

聽到別人中傷誹謗時,情緒上的反應,一定是生氣、解釋、反擊。

但王陽明的建議是:自查和自修。

將外來的誹謗,變成一次磨鍊內心的機遇。

他直接過濾掉情緒這一層,而是從如何能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思維出發。

這樣一來,你就把握住了自己的行動,也掌握了自己的情緒。

假若別人一激就炸,然後順著去生氣、解釋、反擊,

那麼你的情緒和行動豈不是掌握在別人手裡?


王陽明:​一個人修得好情緒,就是修一世福氣


第二種態度:節制

寧王在濠州起兵造反,皇帝派王陽明去平反,

都以為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要掀起了,結果王陽明只用了三十五天就平定了。

為朝廷立下汗馬功勞,卻沒得到厚報,

在小人的設計下,功勞讓給了坐享其成的明武宗。

只為了滿足其虛榮心。

非但如此,還有人進獻讒言,

懷疑他勾結寧王,見翻盤無望,才賣掉寧王自保。

王陽明:​一個人修得好情緒,就是修一世福氣


這事情換成其他人必定暴怒,但王陽明怎麼做的?

他將寧王交付當權太監張永,由他處理,

然後稱病搬進寺廟,避免了陷入更大的政治旋渦中。

王陽明的這次處理,也被後世評價為:

“危疑之際,神明愈定,智慮無遺”。

王陽明:​一個人修得好情緒,就是修一世福氣


在王陽明的家訓中,有一條叫做:“節飲食,戒遊戲”。

這背後其實就是兩個字:節制。

做什麼事情都要節制。

對於自己的情緒和脾氣,同樣要節制。

一旦動心動氣,人就會在情緒的操縱下做一些不理智的事。

事實是,一件壞事發生時,無論你暴跳如雷,還是坐懷不亂,

都無法改變既定事實,但暴跳如雷則會方寸大村,

坐懷不亂,才能守住初心,冷靜處理。

王陽明:​一個人修得好情緒,就是修一世福氣


第三種態度:轉境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看事情,換個視角,換個心態,你的感受就會不同。

王陽明在《傳習錄》上講,天地間的一切,本來就像我們看待花草樹木一樣,

你怎麼分辨花草樹木誰善誰惡?

你賞花時,覺著花美好,覺著草醜陋;但如果你需要用到草時,

又會覺著草有用花無用。

世上的事也是這樣,心境不同,看到的結果就不同。

王陽明:​一個人修得好情緒,就是修一世福氣


我們不能左右外界的環境時,可以試試換一個心境去看待,

尋找一件事對我們的積極面,如果我們能從壞事中得到重要啟發,

那麼這件壞事到最後反而成了一件好事。

王陽明:​一個人修得好情緒,就是修一世福氣


縱觀王陽明一生驚險歷程,他屢屢遇到困難,總是將心力專注於事,事上磨鍊,煉出心性,煉出定力,也練出了智慧。

在他的眾多記載中,你很難看到哪裡有提到他“大怒”“暴怒”“震驚”……如此這般的字眼,一是因為他長求良知,內心坦蕩,二則是他總能從情緒中剝離出來,內心去尋理,最終成為“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