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关于百分比的诡辩

统计数据有百分比一说。用百分比来象征一种现象,象征多数与少数,象征一种差距。看似很科学,但是,百分比里面有着很多的诡辩。


关于百分比的诡辩


百分比只是笼统的数据统计,并不能精确说明数据问题。譬如,一百个人里面出了一个小偷,那么关于小偷的百分比就是百分之一,但也有不确定现象,有的五百个人里面才出一个小偷,有的两千个人里面才出一个小偷,有的人半路改行,做了小偷,那么,百分之一的小偷出现体现的百分比还对吗?

关于百分比的诡辩


对于未统计的个体就笼统纳入百分比,其实也是大错特错的。比如统计危害草原的野兔数量,只是以现有的观察数据为依据,统计出来的百分比并不真实,因为还有后来的野兔,也就是从非草原地区跑到草原地区的野兔,还有新生的野兔数量,还有被狼和老鹰吃掉的野兔数量,发病死亡的野兔数量,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怎么能用一个固定的百分比来统计呢?如果非要百分比数据,只能统计当前的,或者每天一统计,但还是不能做到精确化。

关于百分比的诡辩


公布时的百分比是个静态的数值,而现实是发展变化的。如果百分比数值不跟着现实变化而变化,那么百分比数据就是不准确的。

关于百分比的诡辩


在分母固定不变的情况下,百分比的分子越大数值就越大;在百分比分子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分母越小数值就越大。有些人为了缩小数值,保持分子不变,减少分母,有的直接减少分子,以期达到百分比数值降低的目的。希特勒为了提高德国人的比重,大量屠杀犹太人,直接减少了分子,而作为分母的德国人越来越多,于是在德国的犹太人百分比比例大大降低。还有元朝人入侵中原之后,屠杀汉人,还把汉人地位弄得很低,造成汉人数量减少,蒙古人数量增多。说白了还是在汉人和蒙古人百分比中,减少了作为分母的汉人的数量,提高了作为分子的蒙古人的数量,扭转了蒙古人在中原的人数劣势。

关于百分比的诡辩


如果加上人为控制百分比的因素,那么,百分比就是一个最不可靠的愚弄公众视听幌子,经不起推敲和考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