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無手機在家上課,初三學生選擇自殺,誰之過?

喜歡嫩的


這件事情作為個例事件,在網課備受爭議的時期,不得不引人關注。

整個事件就不去覆盤了,而倒底是誰知過呢?學校嗎?統一的授課方式,而出現了極典事件,學校和老師要背鍋嗎?不背鍋。如果不具備學習的條件,和老師說,我相信老師不會說:不學不行,必須讓家長給你買手機來解決。

其實,這是一件家庭教育引發的極典事件。三個孩子的家庭,生活不富裕,每人一個手機難以實現。這樣的家庭情況,孩子自己不知道嗎?難道在自己的環境中,最大限度的找到解決辦法,來解決這件事。而是以命去逃避或抗爭嗎?

家庭貧困是現實,孩子在這個環境中,是否接受這樣的現狀呢?在這樣的生活狀態下,對於自己能夠達到的生活水平有沒有合理的認知呢?

每年很多貧困家庭的孩子,在自己學習的同時,照顧家庭,刻苦學習從而改變自己的生活。積極的面對困難並去解決問題,這才是重點。

當然,孩子的成長中,對於環境的認知來自於家庭的教育。一個掙扎在生存線上的家庭,為了生計可能沒有太多的時間與孩子交流,對孩子進行引導和教育。但孩子高於情況的要求難道是長大了才會有的?

小時候,孩子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會哭會鬧,這個時候我們能夠控制。如果這個時候孩子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那在長大後,可能就會用更極端的方式來要挾父母。

這是一個家庭的悲劇,貧困不可怕,心理的貧困才可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