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船山區:“三變改革”開啟富民強村“股東時代”

2月26日,遂寧市船山區唐家鄉政府迎來件喜事。這天,唐家鄉人民政府、遂寧天穗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分別與四川果益生產農業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了《唐家鄉李子產業項目招商引資協議書》、《唐家鄉營造林項目合作協議》。薄薄的幾頁紙上,描繪出李子產業發展的規劃和願景,讓一屋子人激動不已。

船山區:“三變改革”開啟富民強村“股東時代”

(簽約儀式現場)

據悉,按照協議,唐家鄉引進四川果益公司,在萬福村、金塘村發展4000畝的“羌鳳李”產業項目,依託“公司+合作社+農戶+產業發展基金”的模式,將龍頭企業、平臺公司、村集體、村民四方利益有效緊密捆綁在一起。至此,一條由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農村“三變改革”探索路徑正在船山區農村大地鋪開。

“羌鳳李”澆灌貧瘠土地

“死資源”變“活資產”

初春時節,唐家鄉萬福村,2400畝的旱山土地被翻耕平整,漫山的“羌鳳李”樹苗正茁壯生長,村民在地裡忙碌著,澆水、翻土、蓋膜、施肥,一番生機盎然的春耕景象。

“現在正在蓋膜,保障土壤水分充足,為下階段套種西瓜苗做準備。”萬福村1社脫貧戶唐勝軍挽起袖子,在地裡為土壤鋪蓋一層白色薄膜。春耕時節,唐勝軍帶著一家三口積極參與到李子地裡來務工,每天現結50元工錢。農忙時,一個月的務工收入就有四千元。

船山區:“三變改革”開啟富民強村“股東時代”


萬福村是由原貧困村花果村和牌坊村合併組成。2019年,萬福村村集體組建土地流轉專業合作社,全村824戶村民以土地入股到合作社,變身股民,將自己的土地經營權折算成股份核算收益,其中包括124戶貧困戶。和全村村民一樣,脫貧戶唐勝軍將自家的五畝地入股到合作社,除了務工收入,他還將享受土地分紅返利,大大擴寬了增收致富渠道。

合作社建立了,光靠一村之力蠻幹不行。“既然自己不專業,就交給專業的人來做事。把村集體經濟‘家底’做大。”按照鄉政府的規劃,萬福村村支書姚奎明確了思路。

隨後,唐家鄉政府與四川果益公司有了初步的意向洽談,計劃在扶貧村萬福村、金塘村發展“羌鳳李”4000畝,盤活兩個貧困村為核心的七個旱山片的土地,解決大量坡地撂荒,讓農村資源變資產,為扶貧農業產業注入新活力。前期,唐家鄉在萬福村、金塘村已先後種植了2700多畝的李子產業,兩個村共計145戶貧困戶參與土地入股。

“‘羌鳳李’三年初掛果,明年將實現效益產值。今年,我們採取套種西瓜模式,既能有效利用土地,也保障了產業前期的經濟效益。”談及套種模式,四川果益公司董事長李斌解釋說。下一步,公司將依託優勢技術、羌鳳李商標、成熟穩定的銷售渠道,推動產品遠銷北上廣等一線城市。

“公司+合作社+農戶+產業發展基金”

開啟農村“股東時代”

村集體組建了,企業引進來了,但如何有效把幾方利益捆綁、聯結起來,真正發揮其效益,是盤活農村土地的“關鍵”。

“唐家鄉將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產業發展基金’的利益聯結新模式。通過股權形式把農村、農民嵌入產業鏈條中,與企業共擔風險、共享紅利。”談起李子產業的經營模式,唐家鄉鄉長雷雲向記者介紹說。

那麼,利益聯結模式是如何分工合作?項目收益後,如何進行股權分紅?雷雲補充說到,企業出資600餘萬元,參與李子產業建設、經營和管理;船山平臺公司天穗公司將以市林業局支持的500萬專項資金入股到產業項目,變資金為股金;村集體組建土地流轉專業合社,以土地資源入股到產業項目,變資源為資產;農民以土地入社變身股東,按土地佔股分紅,實行“保底分紅+收益分紅”。這樣一來,四方參與項目發展,告別了過去僅靠一村蠻幹或企業單打獨鬥的局面。

船山區:“三變改革”開啟富民強村“股東時代”

項目收益後,企業、合作社、農民、天穗公司分別按照55%、2%、30%、5%的比例進行股權分紅。其中,項目收益的8%還將作為產業發展及風險基金。在未受特大自然災害影響下,果益公司保證2022年試掛果、2023年初掛果畝產300斤以上,2025年達到2000斤以上。為了保障農民利益不受損,若豐產期起5年內未達到產值,果益公司將按2元一斤的價格向村民保底收購。

採訪中,四川果益公司董事長李斌還為記者算起一筆經濟賬,按市場價12元一斤、盛產期一畝地2000斤的產量計算,除去前期投入,農民平均一畝地年收入能達到2000多元,遠高於土地流轉租金的價錢。

當前,以李子項目為核心的利益聯結新模式正有力推動著船山農村“三變”改革的探索。船山通過股權形式把農村、農民嵌入產業鏈條中,極大地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了農業生產的質量和效益,破解了農村土地撂荒、勞動力缺乏、技術水平低、集體經濟薄弱等問題,為農業轉型、農民增收注入了新活力,對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推動鄉村振興有著積極作用。

魏琴 四川農村日報記者 周穎昳

審核:張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