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 同是上市獨角獸,為何在A股與港股相差這麼大?

藥明康德於今年5月8日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成為了A股市場首家獨角獸上市公司。在上市首日就取得了43.98%這一制度規定的漲幅。截止目前,已取得4個漲停板。

同是上市獨角獸,為何在A股與港股相差這麼大?

藥明康德股價截圖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於5月4日在港股上市的平安好醫生。在上市之前一度被熱捧,但在上市首日就處於破發邊緣。

同是上市獨角獸,為何在A股與港股相差這麼大?

圖片來自於網絡

那麼同樣作為獨角獸企業,為何平安好醫生和藥明康德的命運卻完全不同。在藥明康德的中籤者猜測著自己將收穫多少漲停板的時候,平安好醫生卻在第二個交易日就破發。

針對這樣的情況,市場上也有不同的看法。

一、藥明康德盈利,但平安好醫生卻虧損

公開信息顯示,2015年-2017年,藥明康德營業收入分別為48.83億元、61.16億元和77.65億元。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3.49億元、9.75億元和12.27億元。

數據顯示,雖然平安好醫生的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營收快速上升,但這三年的虧損虧也不斷擴大,虧損金額三年累計20.84億元。在招股書中,公司也明確稱,“我們過去出現經營虧損,預期未來仍會錄得經營虧損,或未能達致或維持盈利。”

在這樣的情況下,市場當然更看好可以盈利的藥明康德。

二、香港市場發展吃力,交易量萎靡

香港市場是賭性很強的IPO市場,它不是一個能夠為成長型公司持續提供積極交易的市場。IPO定價高,可以幫助前期風險投資人實現套現,但對於價值投資人、普通散戶來說,是個噩夢。

這十年來,香港市場發展吃力,其成交量萎靡,因為美國市場拉動才能向上驅動。

而一些同股不同權或沒有盈利的公司不符合A股的上市原則,它們去美國上市法律成本過高,所以不得不選擇在香港上市。

三、兩地投資者對新股上市的態度不同

A股素有新股不敗的說法,上市公司破發的現象很少出現。藥明康德屬於獨角獸首家上市公司,並且在A股市場中,但凡涉及新鮮概念、首家上市的題材,往往離不開資金的持續炒作,出現漲停板很正常。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也提到,藥明康德的漲停正反映了投資者對“獨角獸”企業、創新研發類企業以及“四新”(即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經濟的追捧。

但港股投資者對待新股上市卻理性得多,新股上市後通常都是平開或低開,之後破發。然後在發行價之下運行一段時間,股價回升,有的會漲到發行價之上。如此一來,新股破發是港股的一個普遍現象。

四、A股交易機制助長炒作之風

A股市場上有漲跌幅限制,而新股上市首日的漲幅也控制在44%。漲幅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市場的炒作之風,在投資者爭相買入的情況下,股價很容易就會被封上漲停板。

而港股是沒有漲跌幅限制的,不可能有封板的情況出現,所以投資者會更理性的選擇。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證監會第十七屆發審委委員劉俏指出,A股市場在歡迎“獨角獸”企業迴歸的同時,更應該確定一些長效機制,完善IPO制度、退市制度以及對上市公司監管等。

“保證國內的好企業上市後不會變壞,以提高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劉俏也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