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人工智能檢測儀“火眼金睛系統”可以快速判斷出新冠患者

人工智能檢測儀“火眼金睛系統”可以快速判斷出新冠患者

“火眼金睛”系統於上海臨港松江科技城開展檢測。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繆曉琴上海報道隨著節後復工大量外來人口返回,機場、車站、醫院、商場和餐廳等公共場所會快速聚集眾多未登記人群,如果沒有高效率的監測辦法,新冠肺炎病毒會快速傳播。為實現實時監測和分析區域人流的體溫狀況,助力疫情發展的防控,日前,由千人計劃專家、劍橋大學學者陳碩先生推出了一款面向流動人群的發熱疑似病例監測工具——新冠病毒人工智能快速檢測儀“火眼金睛系統”,可以快速診斷出發熱人群並且迅速隔離判斷。

據瞭解,火眼金睛系統是一款尤其適合於高密度、大人流人群的發熱疑似病例監測工具,尤其適用於流感高發時期的商場、醫院、學校、交通樞紐的被動式人群檢測和診斷。並且通過高效的目標識別監測算法,實現高分辨率每秒多次人群分析和檢測。它可以在單位區域內對多達100個目標的人群進行同時監測,並且通過精度達到0.1度的紅外線探測儀,分辨出每個個體的溫度狀況,然後根據預設定的體溫衛生標準,將其中的發熱人士個體分列出來,並標註上個人信息,以便於跟蹤追查管理。

陳碩介紹說,這套系統主要是基於人工智能算法和邊緣計算芯片的研發和應用,其成果已經應用在無人機、紅外視覺和安防監控領域。

對於異常體溫人體數據後臺收集分析,傳統的熱成像技術基本上依賴現場的熱成像經驗判斷,而火眼金睛系統收集的數據在後臺快速分析彙總,形成應急數據庫。大後臺實時監控,通過遠程的數據共享,能夠使得後臺的專業醫生監控分析上千個區域畫面的情況並且分享醫療資源。

“疑似病例是誰,旁邊可能受到傳染的正常人又是誰?需要快速鎖定疑似病例,並且聯繫可能受影響的正常人。現在公共場合很多人戴口罩,如何進行人臉識別?”針對記者的疑問,陳碩肯定地說,可以增加大規模人臉數據庫,通過集群機器學習實現。“以大數據為基礎,機器與機器之間互相學習。”通過獨到的人工智能算法和芯片實現極佳的人臉識別效果,同時測量多人體體溫,利用無線網絡將所有攝像頭數據實時上傳服務器,並且建立高溫人群人頭檔案。

此外,這套系統無需基礎設施部署,在鄉間、山谷、廣場等沒有電源或沒有網線的地方,傳統方式無法部署監測,但該系統能夠藉助移動電源和4G信號快速部署,不需要專業技師即可安裝,完全獨立運營無人值守,可以快速佈防在任何需要的區域。

據悉,火眼金睛系統已獲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政府相關部門和上海市瑞金康復醫院的認可,將通過對於政府大樓和醫院門診大堂這樣的場景部署和專業優化,幫助戰鬥在抗疫第一線的工作人員和醫護人員得到最高標準的保護和保障。火眼金睛系統也得到了江蘇省衛健委和上海市經信委的支持,正在申報醫療器械註冊證和防控肺炎疫情新技術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