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 李清照的這首詞,看似平淡無奇、不事雕琢 卻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本詞作於其尚未出嫁之前。那段時間李清照一個人身居閨中,偶爾會回憶起少時郊遊的場景,那些畫面不時浮現,於是李清照便藉此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小令。《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看似平淡無奇,不事雕琢,卻富有一種自然之美,令人遐想浮篇!

李清照的這首詞,看似平淡無奇、不事雕琢 卻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詞文翻譯:

我經常想起亭邊郊遊的場景,一玩就到了日暮之際,沉醉其間不想回家。

一直玩到沒了興致才想起來乘舟返回,卻誤入迷途進入了藕花池的深處。

我到底該怎麼樣才能把船劃出這裡去呢,不經意間卻驚起了一群的鷗鷺。

李清照的這首詞,看似平淡無奇、不事雕琢 卻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詞文鑑賞: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李清照的這首如夢令起步平淡無奇,卻又自然清新,別有一番韻味在其間。就像所有的小說必須有基本要素一樣,前兩句將本詞的地點、時間、事件和盤托出。“沉醉”兩字準確地刻畫了李清照此刻的心情,她一定是心生愉悅的,“不知歸路”也曲折地表達出作者流連忘返的郊遊情致。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緊接著這兩句,就將李清照的這種閒雅情致更進一步,表達了詞人餘興未盡的韻味,讓人久久難以釋懷。尤其是“誤入”一詞,流暢自然而又毫無斧鑿痕跡,即同前文的“不知歸路”相呼應,又傳神地襯托了詞人的那種興高彩烈的閒逸心情。彷彿眼前出現了一片盛放的荷花叢,中一位少年美女乘興於這一葉扁舟中,令人遐想浮篇。

李清照的這首詞,看似平淡無奇、不事雕琢 卻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兩句是本詞最經典之處,李清照連用兩個“爭渡”,將自己的那種迫切尋找歸途的心情展現的淋漓盡致!同她管用的藝術手法一樣,李清照沒有明寫自己內心的感受,而是通過洲渚上被驚飛的水鳥來反襯自己的這種迫切之情,,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成為傳頌千古的佳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