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奮戰在疫情防控前沿的特殊"爺孫兵"

在社區居民眼裡他們是一對鄰居,在抗擊疫情一線他們是大家眼中的"爺孫兵",他們雖然年齡差距較大,卻有著很多相像的地方,他們兩人都曾是光榮的人民子弟兵,都曾站在黨旗下莊嚴宣誓成為一名共產黨員,都是鄰里口中的"熱心腸"。在這次疫情防控中,他們是社區固定志願者,也是抗擊疫情的排頭兵。

庚子初始,"新冠病毒"驟然而至,疫情防控迫在眉睫。在得知社區要成立黨員先鋒志願服務隊的消息後,蔣學安、王飛兩人不約而同來到了社區辦公室,主動提出要加入黨員先鋒志願服務崗,守護小區重要出入卡點。面對蔣老爺子的請求,綠地社區黨支部楊如秀有點為難了,蔣老爺子畢竟已經到了古稀之年,卡口執勤一站就是幾個小時,別說是老人了,就是年輕人站上幾個小時也費勁。出於對老人身體健康考慮,楊書記勸說,"老爺子,這個疫情值班工作還是交給年輕人吧,畢竟您歲數也大了,身體也吃不消"。聽到這話,蔣老爺子不樂意了,他對楊書記說道"我是一名黨員,我也是一名退伍軍人,軍人都是退伍不褪色的,國有難,召必回,戰必勝,這個時候我更要上,我雖然年齡大了,你們可以安排我早上值班,讓年輕人早上多休息一會"。面對他的再三堅持,社區在場的幹部都十分感動。站在一旁的王飛同志也給楊書記請願"楊書記,我今年32歲,我還年輕,晚上我來值班,讓老爺子休息,你放心我能照顧好他。"就這樣,他們成為了社區黨員先鋒志願崗上的特殊"爺孫兵",疫情期間他們堅持值班值守20余天,白天在蔣老爺子值班時,王飛都會為他泡一杯熱茶,陪老人聊聊天,晚上王飛值班的時候,蔣老爺子也一定會出來看看他,從園區抽調下班值班的很多幹部都以為他們是爺孫關係,蔣學安同志也打趣的說:我們不僅是爺孫,也是抗"疫"戰場上的戰友!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作為黨員我們應該盡些自己力,我能力有限,捐的錢不多,還希望你們能替我交到有需要的人手中,我相信疫情只是暫時的,我們大家一起努力肯定會取得勝利!"蔣老爺子和老伴平時省吃儉用,生活並不富裕,但疫情發生後,他主動捐贈300元愛心捐款。他的一言一行感動了轄區很多黨員群眾,大家紛紛捐款捐物,有的捐五百、有的捐二百、有的捐一百,這場愛心接力賽迅速在小區蔓延,為疫情防控帶來了滿滿的正能量。

"他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小夥子,2019年的一個晚上,我老伴突發高血壓,呼吸急促,急需就醫,正趕上兒女們都在外地,一時之間我沒了主意,於是試探性地敲開了王飛的家門,在聽了情況以後,王飛二話沒說,穿上外套,拿上車鑰匙,就開車送我們去了醫院,事後,我多次表示要把油費給王飛,都被王飛宛然回絕了。"蔣老爺子說著,現在他們兩人也成了"忘年交"。不僅如此,只要樓上樓下誰家電路壞了需要維修,王飛總是第一時間免費上門幫忙,獲得了小區老人們的一致稱讚。王飛本人因為工作關係,幾乎沒有時間接送孩子,妻子下班時間又和孩子放學時間有點衝突,經常接送孩子遲到,在瞭解到他們的困難後,蔣老爺子主動把自己家閒置的電動車送給他們,讓王飛妻子方便接送孩子,有時遇上王飛夫妻加班,蔣老爺子也主動幫他們把孩子接到自己家中,讓孩子們在自己家裡吃飯。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鄰里之間的情誼不正是在這種你來我往、互幫互助中加深的嗎?在這次疫情防控中,也正因為有像他們這樣無私奉獻、樂於助人的廣大志願者,社區疫情防控工作才能有序進行,他們的善舉為小區築起了"安全之門",他們也成為了小區最"可愛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