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煎煮中藥的基本知識,有什麼注意事項?

平時很多的朋友在身體出現了某些疾病的時候都會選擇通過中藥的方法來進行治療,中藥材相對而言,對於人體的副作用會比較小一些,但是煎煮中藥的基本知識你知道嗎?

煎煮前

清洗 煎煮前一般無需清洗。如果草藥中有泥沙,可以用水迅速漂洗一下,忌浸洗,以免一些水溶性成分丟失。

浸泡中藥:用涼開水而非自來水

浸泡中藥最好用涼開水,而不是用自來水。因為自來水中的氯會與藥材中的某些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影響療效。中藥的浸泡時間一般為30分鐘左右,藥物中如果含有較多的葉、花、草,浸泡時間可縮短為20分鐘。浸泡時水要沒過藥材4~5釐米,第二次煎煮時水要沒過藥材2~3釐米。

煎煮中藥的基本知識,有什麼注意事項?

煎煮中

用水 以水浸過藥材表面2~3cm為佳,或者用手輕輕摁住藥材,水面剛好漫過手背。通常一些花草類的藥物吸水量較大,在浸泡半小時後水位下降,可以另加涼水至標準水位,再開始煎煮。

火候 一般的中藥應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為文火。但一些治療外感的中藥,可以在煮沸之後,繼續用武火煎煮15分鐘左右即可。

時間 一般中藥,頭煎應在20~25分鐘,二煎15~20分鐘;解表類中藥,頭煎10~15分鐘,二煎10分鐘;滋補類中藥,頭煎應在30~40分鐘,二煎25~30分鐘。

復煎 一服中藥在煎煮兩遍後,所含有效成分已大為降低,故以煎煮兩遍為佳。但滋補類中藥,可以煎煮3遍。而一些藥量較大的處方,也可煎煮3遍。

煎煮中藥的基本知識,有什麼注意事項?

煎煮後

立即濾取 藥湯煎煮好,應趁熱過濾倒出,不宜久置鍋中。否則含膠體過多的藥液,隨溫度下降產生膠凝,難以過濾,影響藥效,同時也易造成酸敗。

煎藥器具:用砂鍋或搪瓷鍋

煎煮中藥切忌使用鐵鍋、鋁鍋。因為在加熱過程中,鐵、鋁等成分會與中藥中的鞣酸及其他有機酸結合,可能會影響藥物的療效,甚至改變藥物性能。因此煎藥一般選用砂鍋或搪瓷鍋,這兩者的材質較為理想,化學性質穩定;鍋底平整,導熱均勻且保溫好,藥物的有效成分也能很好地發揮出來。

提醒:注意先煎、後下

“先煎”的目的通常是為了增加某些藥物的溶解度或降低藥物的毒性;而“後下”,則是為了減少揮發油的損耗,避免有效成分被破壞。

煎煮中藥的基本知識,有什麼注意事項?

通常礦石類,如貝殼類、角甲類藥物,因質地堅硬,必須先煎以助煎出其有效成分。如生石膏、石決明、龜板、鱉甲等可先打碎煎30分鐘,再加入其他藥材一同煎煮;而一些有毒的藥物,如烏頭、附子、商陸等,必須先煎1~2小時,才能達到減毒或去毒之效。此外,某些植物藥,如天竺黃、火麻仁、石斛等,也須先煎10~30分鐘才能發揮效用。

後下的藥物包括氣味芬芳、含揮發油多的藥物,如薄荷、藿香、豆蔻、砂仁以及一些不宜久煎的藥物,如鉤藤、杏仁等,應在湯劑煎好前5~10分鐘入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