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壽陽人“全家福”的記憶

白 天

壽陽人“全家福”的記憶

說起“全家福”,那是一家人的合影照。翻檢四十年來我家的五張“全家福”,令人浮想聯翩,感慨萬千!

壽陽人“全家福”的記憶

第一張“全家福”是黑白照,卻很清晰。是1978年在縣城唯一的照相館照的。照片上9個人,爸爸、媽媽、我和妻子、兩個弟弟、兩個妹妹和我的女兒。那時候家裡並不富裕,我剛結婚生了女兒,兩個弟弟還未成家,兩個妹妹正在上學。

早在五十年代,家裡也有一張“全家福”。那時只有四口人,爸媽、我和二弟。爸媽坐著,我在媽媽一邊站著,爸爸梳著偏分頭,昂首挺胸,抱著二弟,淘氣的二弟嘴裡還吃著手指。50年代後期,父親因被定為右派遣返回鄉,從西安回山西老家落戶。近20年的時光,父親從一個17級幹部,一下轉為農民,參加了修水庫、修公路,經歷了大批大幹學大寨,忍受了飢餓、挨批、浮腫,經歷了祖父的去世。後來的一天,縣裡的統戰部部長和一名幹事來找父親,說是調查右派事實,“落實政策”。

1978年8月的那個秋天。對於我們家來說,是個不平凡的日子。父親歷經18年磨難終於落實政策,安排到縣裡工作,我當了代教,大妹也來到縣裡讀初中。秋收後,我們全家到縣裡照了張真正的“全家福”。照片上的父親清瘦嚴肅,戴一副茶色眼鏡,這是他一生的喜愛。母親和藹平靜,和父親端坐前排。七歲的二妹,第一次進城,到處看新鮮,照相時竟找不到了。半天找來二弟呵斥幾句,二妹哭了,所以照片上就留下個委屈流淚的鏡頭。

壽陽人“全家福”的記憶

第二張“全家福”拍攝於1986年春節。距離第一張“全家福”8年。照片地點是父親單位的宿舍院,這標誌著我們“半個家庭”搬到了縣城。按當時規定,父親落實政策,母親和兩個妹妹可以隨同轉戶,而我弟兄三個成了家,仍然留在農村。不過這也讓我們三弟兄進城有了個落腳之處。父親的單位分房,住了兩間半,兩個臥室一個客廳一個廚房,面積52平米,也算是享受到了公房的福利。那批磚木結構的排房建於1978年,算是當時全縣設計最先進、質量最好的。直到後來住房改革,全縣各單位都取消公用住房,而這裡留下了十來間,40年了,樣式老舊破爛不堪。

照片用的是120相機和黑白膠捲,二弟用的自拍照的。他學會了照相技術,白天跑農村紅白喜事,回來後自配藥水自己沖洗。這可是個技術活兒,我也參與他的洗像,暗室裡只能有紅燈,還要把握沖洗、色溫,顯影、定影、烘乾,掌握時間,否則其它燈光一閃,就“跑光”了,那就等於白乾。

壽陽人“全家福”的記憶

第三張“全家福”,是1996年照的,距離第二張10個年頭。這年的中國,香港即將回歸,全國人民由衷地感到了祖國的強大。父親已退休,我擔任了文化館長。大妹二妹先後結婚。這張照片就是二妹完婚回門後照的。這時候,三個兒子都娶了農村媳婦,兩個女兒也各自找了工作,嫁到城裡人家。父親退休前還獲得了國家財政部、交通部的“先進工作者”兩項獎勵;對於家裡,肩上的“大事”順利辦完,可以安享天倫、頤養天年了。照片用的是樂凱膠捲,洗出的效果色彩差,清晰度也不高。照片上有了20個人,父母親說,新增了兩個女婿8個孫子和1個外孫。

照片中的父親梳著背頭,系藍色領帶,黑西服內套著馬甲,依舊戴那副蛋圓形茶鏡。真是有點風度翩翩。他的微笑裡彷彿帶著飽經滄桑又看透人世的成熟祥和。畢竟75歲的人了,除了每天練太極、打門球,其餘時間就是看書、讀報,經常在看過的文章和書上寫寫畫畫、批點標註。母親慈祥的臉上,皺紋不算多,卻頂著滿頭銀絲。為了五個兒女,特別是我弟兄三個的婚事,她老人家真沒少操心。1986年,64歲的母親做了膽囊炎手術,10年過去,恢復的很好。照片上兩位老人的心裡還是滿意的,畢竟一大家人過上了好日子完婚那天,母親孃家的侄兒男女及孩子們來了不少,我們還和老孃家人合了影。

壽陽人“全家福”的記憶

第四張“全家福”,是在2008年春節這天。這時我們弟兄三個也陸續搬進縣城。照相時選擇了30年前給我家照第一張“全家福”的那家照相館,當年的老師傅已換上了第三代。背景是照相館寫滿“福”字的大紅門樓。這年,我們國家抗洪抗震,同時舉辦了舉世矚目的奧運會,國民的自信心自豪感更加增強。父親88歲,穿著女兒給買的大紅唐裝;母親82歲,穿綴花絲絨外套,坐在父親身邊,只是顯得更加矮小了。三個兒子和兩個女婿與父母坐在前排,第二排是女兒、媳婦,第三排是父母的孫子外孫輩。第四代曾孫曾外孫四個小傢伙站在前排。照片上方題寫了“四世同堂”四個字。

孫子輩的9個,4個大學畢業,5個在讀。學校有吉林大學、北京大學、美國斯坦福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山西財經大學、山西煤炭學院等。畢業後有的在外企工作,有的在公安交警,有的在北京、上海、太原打工,有的開了理髮店、開公交車、裝載機的。孫子輩還有5個在校。照片上的父親拄一根柺棍。女婿出差給他買過幾根,雕刻精緻,光滑直溜。可他最喜歡用棗木樹根自己打造,這根柺棍曲裡拐彎,手握的地方根結突兀,顯現出一種原始自然的美。其實他走路根本用不著拄棍,只是喜歡隨身帶著。這年父親生日,我專門剪了一個橢圓形的《壽星圖》剪紙,周圍用十個“8”字圍成富貴不斷頭的圖案,代表八十八歲的意思,作為老壽星的生日禮物。父親高興地說,好好好,我這是“米壽”啊。我一聽,是啊,“米”字分開來看,不正是“八十八”組成嗎?我為父親的淵博和幽默而高興。

壽陽人“全家福”的記憶

第五張“全家福”人數最多。這是2015年,距離上一次照“全家福”7個年頭。這些年,手機照相、數碼相機已經普及。照片是一個書畫展覽的背景,我把國家新聞出版局2014年給我家頒發的全國首批“書香之家”的銅匾掛在上面。這年,全家還被評為晉中市“最美家庭”,上了晉中電視臺。這一年,我也正式退休。父親94歲,母親88歲。全家人口32人,第三代10個孫子外孫,有8個娶了媳婦。第四代三男一女站在前排,到2017年,第四代增加到7個,全家總人口達到35人。每年過年過節,母親總希望大家都能回來團聚,老人家看看這個的臉,摸摸那個的手。她雖然吃得很少,卻是指指點點讓大家盡情地吃好,她就心滿意足了。可是後來,有的在外地,有的忙於事務,回來團圓總也很難湊齊。去年10月1日,97歲的老父親離開了我們。這張“全家福”便成了人數最多、最完美的一張。我在照片上寫了“羊年大吉祥,四世閤家歡”十個篆體字。如今,國家政策放開二胎,家庭的人數還會增長……

近幾年,每當過年或祭祖,總有村裡的能人就會召集全村男女老少,幾百人、上千人的照“全村福”,然後通過微信發給全村村民,村民再發給親朋好友,激起遊子們濃濃的鄉愁滋味。我相信,在這自媒體時代,我們還會有更多的“四世同堂”,更多的“全家福”,更多的“全村福”,給這個時代、給這個世界留下最珍貴、最美好的記憶。

2018年9月2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