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汽車銷售亂象:暗用金融服務費補“油水”

汽車銷售亂象:暗用金融服務費補“油水”

前有長租公寓租房貸套路:租客在不知情下被貸款,且搬離時無法停止貸款;近有,尚德機構被曝偽造學員身份貸款上課,學員退課時卻無法停掉貸款;如今,又有汽車4S店套路:“先引誘客戶貸款購車,後告知需要收取手續費”。

近日,西安奔馳女車主哭訴維權事件暴露出的4S店套路收取“金融服務費”問題引發輿論關注。這筆服務費的蹊蹺性也引來了西安市稅務局的介入調查。

根據央視報道,據稅務部門的工作人員介紹,維權事件女車主所交的“金融服務費”,實際上是第三方陝西元勝汽車貿易有限公司(簡稱“陝西元勝”)派駐在西安利之星4S店的工作人員收取。在這份維權女車主與陝西元勝簽訂的墊款服務協議上,顯示獲批的貸款為419160元,其中3%,計12575元,為車主向陝西元勝支付的報酬。陝西元勝只留貸款金額的1%,另外2%打入西安利之星汽車有限公司(利之星4S店的運營主體,簡稱“西安利之星”)的賬戶。而西安利之星以信息技術服務的服務費為名,為陝西元勝開具發票。

也就是說這筆手續費兜了一圈,換了個身份,最終回到西安利之星手上。

另外,根據最新消息,目前,西安奔馳維權女車主和西安利之星已達成換車補償等和解協議。和解協議內容包括:更換同款新車、退還金融服務費、贈送十年VIP服務、參觀奔馳德國工廠、補辦生日等。

雖說該女車主的問題解決了,但暗收服務費等貸款套路舊疾仍在發酵。套路貸猶如“毒瘤”,那些被套路過的人更懂其中之痛。

行業暗坑——後提“金融服務費”

上述維權事件起因是女車主在西安利之星4S店花了66萬元買奔馳車,新車還未開出1公里就出現發動機漏油,在雙方協商過程中,該女車主表示自己貸款購車被交了1.52萬元的“金融服務費”,並且只能通過微信支付到一私人賬戶上。另外,該女車主是在交完首付、辦完保險、貸款等業務後才得知有這筆服務費,交了服務費,也未獲得其他增值服務。值得注意的是,該服務費只有收據並無正規發票。

據媒體報道,目前汽車銷售行業市場上“金融服務費”普遍的收費標準是按揭貸款額度的2%左右,也有很多4S店收取4%左右,收取的服務費少則幾千元,多至上萬元不等。

根據梨視頻曝光的一段錄音顯示,一位汽車銷售揭密稱,整個行業都有收取金融服務費這樣的潛規則。根據國產車、合資車和進口車三種類型車的不同售價,金融服務費有三種:一是,國產10萬以下的汽車與合資車一樣,都是收3000元左右的手續費;二是,20萬左右的汽車,一般是按照服務點收取,比如貸款10萬元,就按照貸款額度10萬元收取幾個點的手續費;三是,進口車收取的手續費點數要比20萬以上的合資車更高一些。收取金融服務費後,4S店可以給銷售人員最高50%的返利點;低點的,靠量得的情況下,可以拿走10%。

基於沒有小額貸款或汽車金融等相關資質,不能直接為客戶提供貸款,4S店在這個貸款購車利益鏈裡算是一個導流平臺角色。

按照常規,導流平臺可以從貸款平臺處獲得一定的助貸收入,而不是向消費者收取服務費,除非可提供額外增值服務。另外,消費者應有知情權和選擇權。

奔馳女車主在不知情下被收取金融服務費並非首例,類似的變相收費等亂象也是屢見不鮮。比如租房領域,很多中介都稱不收中介費,但等租客簽完租房合同後,就告知要交一定比例的服務費或者衛生管理費。

在套路下,消費者已沒了知情權,又何來的做選擇?雖說也有消費者願意花錢買方便,但一些代理商為提高利潤會默許或授意銷售員給消費者下套,這種行為已然成為行業“暗坑”。

賣車無利潤?汽車電商狂做“套路貸”

汽車銷售行業為何也會存在這些貸款暗坑?按照上述揭秘的汽車銷售稱,主要是客戶買車太挑,市場降價透明,而銷售員就只能通過後續收取費用,去彌補降價的損失。客戶如果要全款買車,銷售人員均會推薦客戶貸款買車,因為貸款買車的費用構成有很多,銷售人員也會賺得更多一點錢。

按照業內人士的說法是,市場太透明,導致賣車不賺錢;另外4S店從車企處提車代銷時,要想提好車,就必須附加提一些不怎麼受歡迎的車,如此4S店的利潤就被拉得更低。

加上近幾年二手車電商平臺的高成本搶佔市場,對困境加大的4S店來說,汽車貸款導流幾乎是毫無成本的純利潤,誰都想進入這片沃土。

但行業發展難、利潤低並不能成為套路消費者並亂收費或不合理收費的理由。

實際上,貸款購車亂收費等套路問題在二手車電商平臺體現得更為猖狂。這些平臺主要用低首付來吸引消費者貸款買車,然後使用捆綁各種費用、貸款購車合同條款不明、電子合同與紙質合同不符、空白合同等方式套路消費者,使消費者多交錢,甚至購車到手價要比4S店的都貴。

由於信息不對稱,二手車市場也是充斥著調錶車、水泡車、事故車、抵押車等,可謂亂象叢生。

據黑貓投訴平臺顯示,光是人人車、優信二手車、瓜子二手車、彈個車、美利金融等這幾家汽車電商平臺被投訴的信息就有好幾百條。二手車電商平臺暴露出來的套路貸問題在消費者的投訴中一覽無餘。

套路一:前後貸款金額不同

據黑貓平臺投訴信息顯示,用戶名為“砥礪前行的少年君”的消費者在哈爾濱市《優信二手車》平臺貸款購買二手車,本次貸款共計本息需要還款61453.03元,購車貸款本金應為52088元,但合同和貸款app上寫的本金是56615元,優信方解釋稱只是走一下程序,不會真的收這個錢。然而該消費者向銀行確認發現,優信最終給辦理的貸款是56615元,實際利息只花了4838元。但優信方並未說明,讓消費者誤以為自己貸款本金是52088元,利息花了9365.03元。

汽車銷售亂象:暗用金融服務費補“油水”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平臺用戶“砥礪前行的少年君”)

根據該消費者貼出的付款憑證顯示,為優信二手車平臺客戶提供貸款的發放人為微眾銀行或微眾銀行及其合作金融機構。

若二手車平臺與貸款平臺是CPS合作模式(按用戶貸款成交量計費),即用戶申請貸款後,按實際下款量比例抽取提成(一般在2%~5%左右)。那二手車平臺更改消費者實際貸款本金的做法,就能幫其獲得更多的導流提成。

用戶名為“逸煌媽咪51518”的消費者也有同樣遭遇,該消費者在美利金融平臺上買二手車貸款64000元,合同上面卻是高於70000元,三年共還款超過85000元,利息高達21000元。

美利金融旗下二手車平臺美利車金融同樣為第三方平臺,沒有放貸資質。

與貸款平臺有合作的二手車電商平臺就是利用這種——“前後貸款金額不同,混淆貸款本金和借款利率”來為自己謀取更多收入。

套路二:多收費只是程序 ,不是真收錢

那些自有融資租賃業務的二手車平臺,同樣搞得消費者怨聲載道。

用戶名為“SUXING餐飲六常法”的消費者,在瓜子二手車平臺上購車也遇到被亂收費。該消費者購買了一輛總價32500元的福特福克斯,按揭3年,首付13000元,每月還款600多元。然而該平臺員工誘導該消費者轉賬了幾筆不知名目的收費,並解釋稱“這只是程序”,另外在原有按揭每月還款的基礎上多出來每個月來路不明的“300來元按揭貸款”。如此下來,3年該消費者就要多交10000多元。再加上不明收費項目,該消費者購買這輛車已超5萬元。

汽車銷售亂象:暗用金融服務費補“油水”

套路三:霸王條款

二手車電商平臺除了亂收費、貸款貓膩等這些套路外,還有消費者出現還款逾期後不得不接受的一些坑。

比如“彈個車”,在黑貓投訴平臺上,多人投訴彈個車存在霸王條款:用戶逾期後無通知,就直接把車拖走,而給消費者只有兩個選擇,要麼退車要麼全款購車。消費者還必須得補交逾期費跟滯納金,若退車還得交拖車費5000元,還有維修費、退車費等。


汽車銷售亂象:暗用金融服務費補“油水”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平臺用戶“五月天鞋櫃”)


汽車銷售亂象:暗用金融服務費補“油水”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平臺用戶“東京薛Sir”)

同樣的,在中央網信辦批准成立的公益性消費投訴平臺“21CN聚投訴”上,關於二手車的投訴高達1700多條,關於貸款購車被套路貸的消費者不乏少數,遭遇的問題也大體相同。

收穫助貸紅利

無金融不汽車電商,這些二手車電商平臺已然更像一個金融服務公司。他們一邊被投訴存在嚴重的汽車金融“套路貸”問題,但另一邊卻是收穫助貸紅利的狂歡。

從平臺自身看,近一年來,瓜子二手車戰略轉型、人人車現金流告急、優信二手車業績虧損嚴重、58二手車也持續虧損等,在第一波角逐中,這些二手車電商誰也沒佔上風。但二手車市場是金融業務典型應用場景,二手車電商平臺收入中很大一塊是來自金融服務。

比如,二手車電商第一股優信二手車,公司業績虧損嚴重,但其依靠貸款為金融機構導流帶來的收入,是其主要的營收來源,且十分可觀。

根據招股說明書,優信二手車2018年個人貸款收入17.74億,佔總收入比達53.5%;2018年車輛成交49.5萬臺,其中涉金融數量22.8萬臺,金融滲透率高達46.1%。

從行業上看,二手車電商平臺本身競爭早就進入白熱化,加上前期投入大量資金爭奪市場,以及行業業態決定的發展模式,金融工具已然成為二手車電商打開市場的重要手段。目前汽車金融滲透率還較低,未來這塊還將迎來更激烈的淘汰賽。

二手車電商在自我商業模式還未走通的情況下,大力發揮自己導流角色,與多種貸款平臺合作(包括P2P等),還逐步擴大金融服務類目,並套路消費者。這些舉措也暗藏著更大的風險,畢竟貸款用戶徵信有高低,還有這個鏈條上的某些放貸主體本身就存在很多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