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咱北京人很多人好這口兒,我一次能吃兩大盤

咱北京人很多人好這口兒,我一次能吃兩大盤

大家還記得《我愛我家》中一個片段嗎?志國對和平說:“剛才你媽來電話,說她中午要做炒疙瘩,問你回不回去吃?”和平說:“你怎麼不早告訴我啊,害的我喝了這大半碗的破豆漿!”志國最後吐槽:“老北京話兒講這炒疙瘩就是窮人樂”。

為什麼說炒疙瘩是窮人樂,早年間窮苦百姓吃不起大魚大肉,象什麼炒疙瘩、滷煮火燒、爆肚兒伍的,價格不高,但美味可口、能填飽肚子。

北京很多傳統小吃最開始是“窮人樂”,但因味美價廉,製作講究,受到文人雅士的追捧。

據說,京劇大師馬連良老先生經常在晚上演出後到“恩元居”點上一盤炒疙瘩,然後和老闆邊聊邊吃,每次都吃得津津有味兒。

咱北京人很多人好這口兒,我一次能吃兩大盤

很多老北京都很愛吃炒疙瘩。炒疙瘩,不僅僅是一種情感寄託,更是北京特有的麵食風味小吃。

炒疙瘩的來歷還有一段故事:

相傳,民國初年,北京和平門外琉璃廠街有一家名叫“廣福館”的家常小飯館,店主是位姓穆的老太太,只有母女二人相依為命,飯館裡每天只賣一些家常烙餅,麵條,炒菜之類。生意雖然不是很好,慘淡經營,也能支撐寡母孤女日常用度。

夏天的一天,姑娘和好的白麵沒有賣完,眼看沒有客人進來,這剩下的團面如果不處理就要發酵,姑娘想想,把面擀成面劑兒,切成一個個小疙瘩,用開水煮熟撈出來放在陰涼處。

咱北京人很多人好這口兒,我一次能吃兩大盤

當天晚上,姑娘用煮熟的疙瘩,又切了肉絲,青菜,再配上一些泡好的青豆,按照下料的先後做成了一鍋晚飯。沒想到,吃起來很有咬勁,居然非常筋道爽口,味道出奇的好!姑娘對媽說:“媽呀!這囫圇做的東西這麼好吃,明兒個咱們飯館就買這個,您說哪?”老太太說:“行!就這麼著!可這應該叫個什麼名字哪?”姑娘說:“就叫炒疙瘩!”就這樣,一語定乾坤!

從此以後,孃兒倆賣的“炒疙瘩”由於物美價廉,味道特殊,格外受到大眾的歡迎,名聲越傳越遠,在京城出了名。新老遠近的顧客慕名而來!無心插柳的事情反倒促成了京城名吃!

因為廣福館在虎坊橋東北臧家橋的南端,是堂子街、韓家譚、五道廟、楊梅竹、斜街的五道路的路口,就像是一座寨子。店主姓穆,且家裡沒有男丁,於是就有些好事的讀書人戲稱其為“穆家寨”,甚至後來“廣福館”的名稱反而漸漸被人遺忘了。

咱北京人很多人好這口兒,我一次能吃兩大盤

美味的炒疙瘩吸引了許多到琉璃廠逛的文化名流,大家逛完琉璃廠都願意來“穆家寨”吃炒疙瘩。

當時,有位書法名家在吃完炒疙瘩後,還即興寫了首詩,稱讚“穆家寨”的炒疙瘩:“廿載蜉遊客燕京,每餐難忘穆桂英。寄語她家女招待,可曾親手去調羹。”

名畫家胡佩衡、於非暗也紛紛以字畫相贈,表達自己對“穆家寨”炒疙瘩的喜愛與推崇。

多年後,穆老太太去世,“穆家寨”由老姑娘穆桂英一人撐起,但“炒疙瘩”的製作方法和質量卻是一直保持原味不變。

咱們再來說說恩元居,1929年,馬東峰變賣河間祖產,在北京留守衛衚衕(現在叫朱家衚衕)創立了恩元居。

咱北京人很多人好這口兒,我一次能吃兩大盤

恩元居對炒疙瘩幾經改良,疙瘩由刀切改為手揪,客人進店後,問清吃多少,現制現揪,手工揪出來的才筋道。炒制由用黃醬改為醬油,並分四季加入不同的佐料和菜碼。經過了4年經營,馬東峰又在原址東邊購置了前門大李紗帽衚衕的房產,開了第二家店。

那時候,北京最繁華熱鬧的街巷就是那一帶。恩元居經常營業到深夜12點。蹬三輪車的、拉排子車的還有京劇名伶,晚上幹完活唱完戲都來店裡吃一碗。十餘張飯桌,來吃炒疙瘩的人經常排隊到衚衕口。

咱北京人很多人好這口兒,我一次能吃兩大盤

炒疙瘩是用上等麵粉,加水和勻揉成麵糰切開,搓成直徑為黃豆粗的長圓形後,再用手揪成黃豆般大小的圓疙瘩,倒入開水中煮熟,開鍋後隨即撈出,放入溫水中浸泡三五分鐘撈出。

選用牛、羊肉或豬肉的鮮嫩部位,切成絲,用油及佐料煸炒,然後將煮熟經溫水浸泡後的疙瘩倒入,加油炒成金黃,根據不同季節配上蒜黃、菠菜、黃瓜丁、黃豆、青豆等一起炒,出鍋裝盤,黃綠相間,香味撲鼻,看著就特別有食慾。

由於炒疙瘩風味獨特,又具有主副合一、經濟實惠的特點,問世之後,就成為北京風味小吃中的佳品,得到人們的青睞。

咱北京人很多人好這口兒,我一次能吃兩大盤

小時候,我中午放學,家裡大人沒時間管,經常去吃炒疙瘩,恩元居店內大概擺放10來張方桌。我愛坐在一進門右首第二張方桌邊,要上一盤炒疙瘩,就是一頓午飯。去這家吃了多少回炒疙瘩,我自己也說不清了,反正就是吃不夠。

現在很多飯館,也都賣炒疙瘩,但多是用機器軋出,煮後就放在涼水中浸泡,客人來了,從涼水中撈出來炒,經過長時間浸泡的疙瘩已軟爛無筋道的口感了,配料也不講究,已沒有炒疙瘩味了。

咱北京人很多人好這口兒,我一次能吃兩大盤

現在最好吃的炒疙瘩也許是北京人家裡做的。其實,做炒疙瘩並不難,如果您有興趣,完全可以比照上面的方法,自己來做一頓炒疙瘩吧,您是葷炒、素炒,是用牛肉還是蝦仁,是加黃豆還是青豆,您隨心所欲。


各位北京爺們北京大妞,來都來了,就別走了

關注“四九城大磊子”,關注咱四九城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咱北京人很多人好這口兒,我一次能吃兩大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