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又見FORMS,探尋珠寶發展的隱祕之道

這幾年看拍,你會發現,能夠在圖冊上留名的設計或者品牌並不多。例如這一次的蘇富比秋拍上,能夠打上名字的,在219件拍品中,也就區區33件的拍品在圖冊上記錄在案。

  • 1-Adler
  • 1-Gimel
  • 1-Kutchinsky
  • 1-Mauboussin
  • 1-Pederzani
  • 8-寶格麗
  • 1-寶詩龍
  • 1-尚美
  • 2-格拉芙
  • 10-溫斯頓海瑞
  • 5-AnnaHu


這幾個名字,隨便拎出來一個都足以震撼珠寶圈。

但有一個品牌的珠寶,從2012年開始,幾乎每年的蘇富比或者佳士得上都有他們的身影。

又見FORMS,探尋珠寶發展的隱秘之道

又見FORMS,探尋珠寶發展的隱秘之道

又見FORMS,探尋珠寶發展的隱秘之道

又見FORMS,探尋珠寶發展的隱秘之道

又見FORMS,探尋珠寶發展的隱秘之道

又見FORMS,探尋珠寶發展的隱秘之道

這一次蘇富比拍賣會上,出現了6件他們的作品。但若不是對他家的設計和風格有了解,可能你都意識不到,原來這一家在拍行如此有名而低調。

因為圖冊介紹上,並沒有打出這一家的品牌。

01

-

低調的拍行產品

在寫這一篇文章之前,我特意搜尋了關於這一家的珠寶介紹。發現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對這一家的報道或者文章,都少得可憐。

若不是留意到它家的設計,參加拍行一年一年認出並跟拍行人員核實,可能我也不一定知道這一家的存在原來如此”傲視全雄“。

又見FORMS,探尋珠寶發展的隱秘之道

Forms由來自以色列的兩名年輕移民Zwick Janover和Elad Assor( Tzvika Janover,Elad Assor)於2008年在香港成立。

這兩位創始人均來自珠寶切割世家,對寶石的切割有著天然的敏感度和把控力。再加上家中強勁的支持力,也使得他們從一開始的定位就在於:只用市場上最好的寶石來做設計,甚至為了設計而特意切割寶石。

我只能說:家裡有礦的孩子真幸福。

又見FORMS,探尋珠寶發展的隱秘之道

又見FORMS,探尋珠寶發展的隱秘之道

Forms 公司成立之初的定位跟我們一般看到的珠寶公司也有所不同。

他們並沒有成立自己的商店或者靠打廣告來吸引客戶,而是通過將自己的作品賣給大品牌,成為供應商之一而非走到客戶面前去銷售。

又見FORMS,探尋珠寶發展的隱秘之道

又見FORMS,探尋珠寶發展的隱秘之道

不得不說這其實是一條非常明智的選擇。

Zwick Janover和Elad Assor,Zwick 熱衷於全世界找稀缺高品寶石,甚至如小孩般找到好寶石如考試取得高分一樣高興,而Elad則是對切割著迷,如何將Zwick千辛萬苦找回來的寶石配合設計進行切割。

對於這兩位年輕人而言,站在大品牌的樹下潛心研究自己擅長部分的工作,可謂是各其所職,各得其樂了。

又見FORMS,探尋珠寶發展的隱秘之道

但獨特而具有高辨識度的設計,良好的供貨銷售;讓Forms 也開始深思:是否應該像幕後才氣漫天的詞曲家一樣,走到幕前。

而若說要開啟品牌之路,上拍無疑是打開品牌之路最佳之選。

又見FORMS,探尋珠寶發展的隱秘之道

又見FORMS,探尋珠寶發展的隱秘之道

Forms珠寶在香港瑰麗珠寶玉石拍賣會上首次亮相即被成功出售。 對於一家年輕的珠寶公司而言,這無異於新歌手一出道就拿獎的機遇和肯定。

自此:Forms可以說是拍賣中常客,特別這幾年,凡拍必有其影。

02

-

Forms 的設計

我們回看Forms 的設計,可以說其風格有非常典型的裝飾藝術風格:幾何形狀,對稱性,清晰的線條,就好像用小刀切割的一樣,同時具有亮度,透明度和平滑度。

你幾乎是看不見金屬的存在,而寶石似懸在空中。


又見FORMS,探尋珠寶發展的隱秘之道

又見FORMS,探尋珠寶發展的隱秘之道

上邊這一對,乃Forms 代表火與冰的”Diamond Chandeliers“ 系列:耳環具有強烈的垂吊感但又不失輕盈之美,佩戴異常柔軟,即使輕輕走動耳環都能輕輕搖動戴出鑽石搖曳光彩。

又見FORMS,探尋珠寶發展的隱秘之道

這一系列讓人想起無數個英國皇室貴族裡流光溢彩的舞會,但卻多了現代的摩登感。

而這一對耳環也可以說是非常考究工藝的一對。

既要保持每一片「樹葉」自然的輕盈感,同時還得保持整件珠寶的結構完整性。 與此同時,儘可能展示鑽石的最大面同時保證其穩固美觀性,這就要求耳環的外觀和感覺就儘可能地減輕了重量,可謂是:設計越簡單,製作起來就越複雜!

又見FORMS,探尋珠寶發展的隱秘之道

這一件被稱為:“永恆的火焰”,用墊型黃色鑽石以及經過精確切割的白色鑽石排列設計而成。


這一件設計,對鑽石本身的品質有著高要求,同時對戒指整體美感的把控度沒有多年經驗還真的做不出來。


又見FORMS,探尋珠寶發展的隱秘之道

自然而流暢的曲線感,弧度的彎度和立體造型的品位把控,使得Forms在”平凡的線條“設計中脫穎而出。

又見FORMS,探尋珠寶發展的隱秘之道

Forms的標誌性風格是高度定製的鑽石和寶石通過使用最少的鑲託來達到漂浮的即視感的設計,並通過獨特的排列和設計,用白色鑽石的火彩和透明來強調鑽石、彩色寶石本身的美感。

而這對紅藍寶耳環,集這幾大標誌於一身。

又見FORMS,探尋珠寶發展的隱秘之道

品質上乘的彩色寶石置於中上位,左右兩邊應用了平面切割鑽石嵌入隱形式K金鑲孔內,中間的紋理則是在背後採用了”樹葉“之形。三種設計融為一體。

平面切割鑽石甚至可以追溯到早期傳統印度風格的首飾,如前幾個月在紐約佳士得剛成交的印度莫臥兒王朝中的大量磨圓狀的或是粗淺切割過的鑽石原石,鼎鼎有名的孟買珠寶商Bhagat的作品也多采用定製切割的平面鑽石。

又見FORMS,探尋珠寶發展的隱秘之道


又見FORMS,探尋珠寶發展的隱秘之道


看著Forms的這些設計以及對高品質寶石的追求,對比以前我一直搞不清自己最欣賞的設計特質是什麼?

直到看到Forms:Forms作品中體現對珠寶設計深刻的洞察力、持續不斷飽滿的激情和獨特的原創性“,還有什麼比洞察力+激情+原創性三位一體更Powerful的呢?

03

-

探究與反思

說實話,在這一次蘇富比看到6件Forms的拍品之前,其實我對Forms並沒有太過在意。

但在給大家做導覽圖錄分析的時候突然發現這6件珠寶都來自Forms且再回翻之前的拍賣圖冊發現都有其蹤影時,不禁問了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這一家11年”新店“能夠常上拍賣而我們國內很多設計師卻還掙扎在如何發展的邊緣?

又見FORMS,探尋珠寶發展的隱秘之道

原因當然是多方的,但從這一件事中我們或許可以找找共性。

在給大家敲下這段文字的時候,我腦海裡浮現了很多的原因:例如兩位創始人富裕的家境、香港的環境、圈層、設計的獨特性、運營等等,但似乎所有這些理由都有所欠缺。

又見FORMS,探尋珠寶發展的隱秘之道

又見FORMS,探尋珠寶發展的隱秘之道

又見FORMS,探尋珠寶發展的隱秘之道

突然想起夏天在北京故宮導覽卡地亞展的時候看到的一句話:風格並不如人們那樣,是一種裝飾;風格更不是一門技藝;風格是一種眼界。




— welcome with us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