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有些人踏踏實實、認認真真的上班工作,卻越來越窮?

好人2909


我覺得這些人太死腦筋了,主要是進了不規範的小公司,然後還不懂得職場潛規則造成的,跟他們踏不踏實、認不認真工作並無太大關係。

職場上哪些人過得很滋潤呢?第一是“會哭”的壞人;第二是敢於跳槽的人;第三是主副業齊頭並進的人。

1、“會哭”的“壞”人。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同理,在職場上會提要求的人容易得到升職和加薪,但那些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工作的老實人,大多不懂得提要求,那當然很難得到升職和加薪了,也就會越來越窮了。

2、敢於跳槽的人。很多網友吐槽,在德國,很多工人一輩子不換東家,但在中-國的公司打工,如果你不跳槽,老闆可以一輩子不給你漲工資,雖然有誇張成分,但卻可以說明,如果你不跳槽,工資是很難漲上去的,三、五年不給你漲工資也是正常的,這說明了國內的企業還是非常不規範,大多數中、小公司都沒有規範的薪酬管理制度。而那些經常跳槽的人,只要按那次跳槽漲幅達30%-50%就好了,如果多跳幾次槽,還是可以將老老實實待在一家公司的同事的工資遠遠甩在後面的。

3、主、副業齊頭並進的人。很多人都感慨說,別小看那些每月拿著3000-4000的辦公室小文員,她們之中不乏一些人用的是最新的蘋果手機,開的是寶馬上班,她們一部分是因為家裡有礦,但另外一部分就是她們有自己的副業,有的人在八小時之外搞自媒體,每月掙幾千到幾萬都有,也有的人利用空閒時間做微商、做代購,還有的人搞無人售貨店等等,也別看這些小項目,搞得好隨時有可能由副業變主業呢。

而那些踏踏實實的、認認真真做事的人雖然工作很努力,也可以做出成績,但因為太老實、太低調,又不懂得提要求,在老闆看來,還以為你很滿足目前這份薪水,認為你很享受這份工作呢,那不給你加薪也是正常的,若你再這樣埋頭苦幹下去,也就只能越來越窮了。

我們不鼓勵那些溜鬚拍馬的做法,但我們在踏踏實實做好工作之餘,也必須高調一點,讓大家看到自己的成績,讓自己的付出得到應有的回報,如果公司連這點都滿足不了你,那你就要敢於來一個“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這些都是最基本的。另外,也應該為自己留條後路,開拓一、兩個可以讓自己有額外收入的副業,那樣,你的主業工作也可以做得更純粹,也可有助於自己的事業更上一層樓!


設計製造迷


如果你真正是踏踏實實工作,認認真真上班,現在卻越來越窮,無非就這兩個原因造成的,要麼你每天都沒完成本職或者盡出次品,非但拿不到工資還倒罰。要麼你與高層在一起上班,你乾的是打掃衛生的工作,酬薪不如他們的零頭,所以,與他們比,你卻是很窮。

第一個原因是不大可能存在的,實在幹不了也會另找工作,總有一樣能適合你的能力,只要幹成幹長,絕不會越來越窮。

以前大鍋飯,收入都是平等,窮富都差不多。現在有了差距,有了極高的落差,有了貧富的比較,當你認為與大佬富豪們有著天地之差而深感貧窮時,他們卻也在怨聲不斷,因為有了貧窮的存在,拉慢了他們的步伐,所以也有反感,就產生了各自的“仇富”“嫌貧

”的互責。

社會的財富階層永遠是橄欖型的,極貧極富雖然是少數,但是一比較就立見天地。不說是萍水相逢,就是親屬之間,貧富也會六親不認,常言,血濃於水,過時啦!有的勢利者的血己變成了冷血,汙血,遠不如清水純淨。

富當然是追求的目標,窮想盡方法也要努力而改變面貌,但誰也保證不了達到了目標就不會改變人性,還能有著原來的善良,貧富不可怕,可怕的是速變的人性。

真正是踏踏實實的工作,認認真真的上班,不會越來越窮,永運會得到普遍的尊重,只要你善良還在,人性沒變。


無言嘍


有些人踏踏實實、認認真真的上班工作,卻越來越窮,這是什麼原因。這個原因很簡單啊,窮和思維方式有關和認真工作沒有關係啊。


我認識一個餐館的小老闆,他家的盒飯特別划算,量大便宜菜還好吃,我經常去吃,一來二去就熟悉了。


他餐館每天營業額都不少,一個月能夠有2-3萬的純利潤,這個老闆在開餐館之前幹過很多別的工作,按他說法:七彎八拐地瞎走,現在總算上道了


他高中畢業出來打工,先是去了廣東那邊打工,做過電子廠的員工,白班晚班都上過,後來覺得夜班實在熬不住了,就去鞋廠打工,也去服裝廠幹過。這些工作對他來說就是在生產線上不停做事,不出錯多加班,聽工長的話每個月就有工資拿。


他在廣東打工雖然每個月也沒什麼花銷,省下了不少錢,但是不知為啥心裡沒著沒落的,總覺得打工拿工資吧,也行,但是萬一要是打不動工了可咋整。


他們家那邊這個年齡打工的回去造房子結婚生娃,有些夫妻一起再出去打工,有些人比較靈活就自己創業,但是創業的有掙錢的,也有創成窮光蛋的。


有一年過年,他為了多掙點錢於是在過年期間到處兼職做其他工種。這個時候正好城市裡面務工人員都回家去了,工資是平時的三倍,他覺得這是個賺錢的好方法,這些天他工作排得比較滿所以都是凌晨出門,有一天他出門在公交站等車,看到一個清潔工正在他附近左右掃地。


突然他就明白了:有誰比清潔工人更加勤勞,更加認真,更加踏實?他們早起晚歸,乾的最累的活拿著最少的錢,還經常被人辱罵。


這世界從來就不是認真勤勞就能賺錢的。


他辭去了那些零零碎碎的工作,去速成學了廚師,然後自己開了個小飯館,他的原則是:少賺點人多點。



總結一下:

1.公司領導喜歡勤勞、認真、踏實的員工,因此,如果在公司上班請拿出你的勤勞、認真踏實的特質來。


2.勤勞、認真、踏實從來不是富裕的關鍵點,有好的思維方式,找到好的門路才是賺錢的思維點。


職場力哥


你自己不折騰,沒有人主動給你漲工資,老實人吃虧的社會風氣就是這樣。跳槽的都是精英,多少帶給你漲工資的可能,所以要感謝那些跳走的和跳來的。現今社會有多少在公司上班上人在一個地方幹六年的,稀有。為什麼招聘網站每天都在招聘,人流動性很高,二十個畢業生進公司,一天培訓安排住宿,第三天走四個第六天走一半,月底基本走光了。這就是現實。有本事的被慫人指揮幹活,一定會走人。選人的都選自己認為能把控的,結果一茬不如一茬。基本上兩三年跳一次,將將追在GDP後邊,不至於太難過。追求穩定意味著失去自我,做溫水裡的青蛙想跳槽時總會覺得太難。一旦寒冬來臨,就像那個收費員說的,我幹三十年收費員了,年齡大的,也不會幹別的。你會因此自殺,還是餓死,還是選擇新工作,哪怕是做保潔員,也是工作啊。


別惹螞蟻12


踏實上班和窮不窮沒必然聯繫,窮最主要窮在思維上。思維沒打開,只靠那點死工資,不窮才怪。

當然了,如果只是“裝認真”,那窮得也就理所應當了。

01

工作踏實、認認真真沒有錯,但自己要明白,是不是真的落到了實處

我接觸過很多諮詢者,很多人問過我類似的問題。他會說:

“自己每天都踏踏實實工作,領導交辦的每份工作都認認真真的完成,為什麼領導還是不給自己漲工資,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往往,我會直接反問一句:“你真的有在踏實、認真的工作嗎?”

這個問題讓他們猝不及防,但他們認真思考下來,卻不一定能回答我的問題。當他們在猶豫的時候,我就知道,我又問到了關鍵點上。

很多人在工作上,都會標榜自己很努力、很認真,可實際上並不是這麼回事。可能只有他們自己知道,所謂的踏實、認真,不過是看起來像而已。

人前認真,人後不知道幹什麼去了。請問,這樣的工作結果,怎麼可能好,領導又怎麼可能給出高評價、升職加薪呢?

工作,最怕的就是自欺欺人,可能一時沒看出來,但時間長了,日久,也就見人心了。

02

如果不是“自欺欺人”,結果依舊不好,問題就很可能出在個人思維層次上

我們現在時長會聽到一句話,叫做“毀掉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忙得沒有時間學習”。

這句話,都可以寫進教科書裡了。

當你把時間、精力全部奉獻給了工作的時候,就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做自我提升了。

工作,很多時候都是一種定向思維,當自己熟悉了之後,已有的知識儲備完全足夠應付,但這只是保證自己做好現在工作的前提,不是自己繼續提升的前提。

當能力無法再上一層,又怎麼可能獲得更高層次的薪資?領導也不傻,把基礎工作做好,他是喜歡的。但如果長久以往,都只能做好基礎工作,他又不樂意。

所以,當自己越認真卻越窮的時候,就該停下來思考,自己是不是已經很久沒有做提升了,自己的思維是不是已經侷限在了目前的工作當中了。

有時候,停下來思考,比一直埋頭苦幹更有價值。只有思考,才會促成進步,而不是一味的工作。

如果靠眼前的工作就能獲得長久的發展,人類的進化也不會如此之漫長。

03

實際上,思維的侷限性,不止表現在工作層面,還表現在其他出路的尋找上

當你眼裡只有這份工作的時候,就已經把自己限定死了。你的活動範圍越窄,越不容易作出突破,找到新的機會。

很少有人是靠認真工作獲得財富自由的,悄悄相反的是,那些認真工作的人,雖然活得不會差,但也好不到哪去。

因為,“人善被人欺”,領導不論在有意還是無意中,都會“剝削”那些老實工作的人,更多的升職加薪機會,會被那些懂得職場之術的人,給奪了去。

所以,如果想要獲得更多的財富,就不能只盯著自己的工作,還要把眼光放遠一點,找找其他的機會。

這個機會可能是一份更高的工作,也可能是某個創業的良好契機。

我們每個人都想過得更好,以為只要努力了就能有成果。真不是這樣的。這個社會,已經不是靠努力就能逆襲的了。

唯一可以靠努力就能逆襲的,只有讀書。把書讀透了,大好前途自然就來了。可絕大多數人,都是在社會這門課上,尋找到的逆襲機會。

所以,不要再說為什麼自己認真工作,卻換不來想要的結果。因為,你一開始的追求,或許就已經是錯的了。

我是@次等大叔,頭條等多平臺簽約作者,擅長職業規劃與心理輔導,專業書籍《從零開始學招聘》全網售賣。歡迎關注!為您解惑!


次等大叔


只知道拚命幹活掙錢,不懂理財知識,這叫財盲。常言道得好,苦爬苦掙一輩子,不會打算一世窮。說的就是不會理財的後果。學會理財說難也不難,只要不是低智商,應該會一些基本常識的。第一要懂得置業增值。要有計劃有目標,有的計劃要超前實施。我二o一一年只有五萬,我在縣城買一套二手房花八萬,五年後我還清了欠款,又有五萬了,我以十四萬賣掉二手房淨賺六萬,這樣我就有了近二十萬,事不宜遲,我立馬又買了一套一百五十平方的商品房按揭首付。就在我買新房兩個月後,此小區房價突然暴漲一倍,我的總房價四十萬,一夜之間價值近百萬元了。現在,我還欠了十多萬。即使這樣,我還是值呀。商機稍縱即逝,撲捉當及時呀。理財置業,是一門學問,願與同仁共勉。


一枝一葉總關情


看到這個問題真的是深有感觸,想到了曾經上班的時候,領導對我說過的一句話:“選錯了方向,停止就是進步”。

如果把這句話理解了,那麼題主的困惑也就解決了一半了,踏踏實實、認認真真上班沒有問題,但是如果你在選工作的時候,或者在這個崗位上做的事情是沒有太大意義的,那麼你做的越多,越沒有什麼產出。

巨大的付出和少得可憐的回報,讓你感覺你彷彿被整個時代拋棄了,但是真正拋棄你的並不是你這個社會,而是你的思維和意識出了一定的問題。

比如同樣是做市場宣傳,你每天都是拿著一大包公司的產品單頁,在商場裡面經常發;而你的另一位同事呢,人家每天輕輕鬆鬆也不像你一樣風吹日曬,但是人家每次業績都比你高很多,你難道說是領導偏心?或者消費者看不到你的付出?

真正的原因可能是,通過互諒網的渠道能夠讓品牌得到更大的曝光,你的同事經常學習品牌傳播的知識,平時添加了客戶之後還會做朋友圈推廣和社群運營。

看似做事情的兩種不同方式,其實是隨著時間的不斷延伸,你們之間過得是兩種不同的人生。

類似的想法還有“為什麼每天我都加班,可是得不到領導的認可呢?”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你每天的工作都要加班才能做完,領導認為你的工作效率太低;

請不要再自我感動,也不要總是拿著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比起快速行動更重要的是深入思考,不然永遠都是在瞎忙。


夜泊痕


題主,你說的是我嗎?

女,未婚,畢業5年,沒房沒車,有個隨時可能會跑的男朋友。

試問我從業以來,每日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從無不良嗜好,也從無升職加薪。

剛上班那會,想買啥就買啥,可是現在,啥也沒錢買。

每月工資一到賬,各種負債一結算:工資等於沒發。

我一直就沒想明白,為什麼我年紀越大,越窮困潦倒!

猜不出問題的我,我太難了。



蘇瀾一


看到這個問題,心裡一顫,然後又嘆了一口氣,我當年何嘗不是如此認為的,大部分從農村出來的孩子,在比較淳樸的父母的理念的灌輸下,只要認真生活,生活就可以給你一碗飯。但是活著很簡單,活好很難。我從個人經歷給大家分析一下原因。

1、傳統思維的定式,認為只要好好工作就會改變人生

我父親今年60歲,他是家裡的老么,上面有兩個哥哥兩個姐姐,從出身到上小學都沒有自己的衣服跟鞋子,全都是哥哥、姐姐淘汰下來的,生活也是異常的窮苦,但是我爺爺當時經常教導他,要誠實、本分,工作要好好做,這樣未來才可以有好的生活。後來我出生後,我爸也一直在灌輸給我這樣的思想,想要過得好,就得本本分分的工作,在一個崗位上幹10年才算入門,就是再這樣的思想下,我畢業後一直在一家公司做,但是幾年後發現同學買車的買車,買房子的買房子,我還是剛畢業的樣子,雖然有點積蓄,但是僅僅夠自己的生存。

這就是一種思維定式,從爺爺那輩開始的思想,一直到孫子這輩一直在灌輸,雖然本質上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反過來想想,我們需要給這個思想加上其他的內容,“如果想要過小富即安的日子,完全可以去這樣做,如果想過更好的生活,就必須做更多的想法”。思維定式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不去改變自己的思想。

2、沒有危機意識

很多現在在上班的年輕人,憑著自己的技術,認為只要在這個崗位上好好幹,積累經驗,過上幾年就可以當上領導再去做更高的職位。根據調查顯示,在三四線城市真正能做到經理級別以上,並且脫產的崗位,概率是萬分之一。我們雖然自己有一技之長,但是有一技之長的人太多了,除非做到了頂峰無法被取代,可以不用考慮危機感,但凡沒做到這種大咖級別的就要思考一下了,35歲以後,你怎麼辦?

現在社會上薪資比較高的做軟件開發的,薪資起點比較高,後期薪資在三四線城市都是非常可觀的,我一個朋友在一個大型互聯網公司做PHP工程師,薪資比較客觀,一個月在1.5萬左右,那天跟他聊天,感覺他非常焦慮,於是跟他聊了一下,他說現在年齡30歲了,最近家裡的事情也比較多,但是工作加班是常態,導致現在的家庭氛圍比較緊張,另外公司招聘來不少年輕的開發工程師,自己感覺這幾年身體也不是特別好了,熬夜做工作也有點比不了現在的年輕人了,自己其他的也不會,經常熬夜身體也不是特別好,現在想到自己的未來就很擔憂。

雖然我這朋友薪資比較客觀,但是依然有很強的危機意識,就會促使他做很多工作之外的事情,為將來做鋪墊。我們在職場上要有危機意識,因為除非自己是老闆,不然我們的崗位隨時就有可能被別人所替代,因此我們要提前思考一下,自己若失業了還能做什麼來維持生活。

3、不懂理財

不懂理財這是很多人的通病,很多人其實連大家聽說最多的股票都沒有碰過,然後把賺的錢全都存起來,可能很多人說我否放支付寶了,支付寶也有理財,但是支付寶的綜合利率只是比活期高一點而已罷了,規則沒改之前,十萬放進去一天十來塊錢的利息而已,如果拿去做一個月的理財,我想收益絕對超過,但是有多少人去做呢?

前面講了固定思維,中國人喜歡把錢存在銀行,因為這樣保險正因為這樣的思維,導致很多人一直把錢存在銀行不去做理財,結果你會發現,你存銀行的利息增長,還真趕不上每年的通貨膨脹速度。

有人算過在上海2008年買房的人的財富增長速度,當年2008年上海房價很多地區在1-2萬左右,你購買一套100平方的房子花費200萬,10年以後,房價在10萬左右一平,即100平房子為1000萬左右,增值800萬,10年的時間每年增長80萬,每個月基本上可以增長6萬6左右,每天增值2222元,這才是真的躺著賺錢,通過這個案例可以看出理財的重要性,800萬大部分中國人一輩子都賺不到的。

總結:不是說好好工作就一定活不好,只是時代在發展,我們要居安思危還要跟上時代的節拍才能讓自己成長的更快,不然過幾年淘汰的可能就是自己了。


--End--

我是職場豆芽菜,從事人力資源多年,致力於職場問題解答,關注我,每日熱點問答更新不斷。


豆芽菜說職場


這個問題很戳心但是確實是存在的現實,我身邊就有一位。工作兢兢業業,正常下班時間是晚上8點,8點半到家再繼續加班到12點。有時到半夜2、3點,特別忙的時候,在公司熬通宵。週六休息在一年中大概能有個20次,其他時間都在加班。年假什麼的那都是浮雲,反正一年到頭也是用不完,對比起我這個一年15天年假還不夠用的,那簡直就是職場霸和職場渣的區別。

這麼拼命,收入一定很高吧?並沒有。年近四十,月收入還不到兩萬。以這樣的工作時間和強度來算,應該得年收入五十萬靠上才算是和付出比較對等的彙報。


通過他,我分析出了三大方面的原因:

一、 平臺不對。魚缸的大小決定了魚能遊的最大距離。如果缸小,付出再多也遊得也不遠。

1. 行業不對。我那朋友行業利潤低,單價低,一年能做個200萬的業績已經是算公司業績前三的矩陣了,拿3、5個點的提成也就6-10萬,但是做出這個業績就要付出非常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完成。但是有些銷售機器設備的,動不動就是幾百上千萬的項目,他一年做幾個項目都能趕上他的提成了,但是工作強度相比而言,會降低很多。

2. 公司平臺不夠大。平臺不夠大產生的結果就是各項管理都不規範,比如公司沒有明確的加薪幅度,要加薪水看老闆心情或者自己去申請,自己不申請老闆就當加薪這個事情不存在,去申請了也不一定能成功。所以工資長年不提高並且公司自身的發展也有限,在現在的經濟狀況下,能生存好就不錯了,發展是更難達到的目標了。

要想提高收入,選對平臺很重要。好的平臺評價標準有三個:1)行業屬於朝陽行業 2)公司位於行業領先地位 3)老闆有魄力,有清晰的發展戰略藍圖和執行力。

二、 個人原因。踏實工作之後還是沒有改變自身的經濟狀況,一定有自己的原因,因為收入都是由自己創造而來。

1、 沒有通過工作增加技能。之前有個問題很戳心,你是增長了10年的經驗還是隻是一個經驗用了10年?一個經驗用了10年說明你的工作具有極高的可替代性並且自身也沒有通過工作積累出相關的技能。所以這樣的工作,即使再認真,可提升的空間也是有限。並且還有一個潛在的風險是如果離開這份工作,找到另一份更好的工作的概率也很低。

要想通過工作提高收入,就要先做到可以替代別人的工作,然後讓自己無可替代,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2、 沒有改變的勇氣和魄力。如果明知道這份工作沒有發展空間但是還一直在堅持,就說明這份工作有讓你覺得安心的理由,或者沒有離開的勇氣或者魄力。俗話說樹挪死、人挪活,雖然不贊成頻繁莽撞的變動;但是如果你的境況本身不好的話,還是建議勇敢跨出一步去嘗試,最差的狀況也就是你原來的樣子嘛,即使不成功,也沒有多大的損失。

或者可以通過小範圍的試錯; 比如多參加一些公眾活動,多和人交流了解外界的情況,增加自己的信心和信息來源以便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3、 個人開支增加。這個主要是到了一些新的人生階段,比如買房結婚成家生孩子,開支劇增而工資不增加,之前的積累又不夠的話,也會極大的影響到經濟狀況。


養成儲蓄的習慣,同時適當的做點投資,未雨綢繆很重要。

三、 意外事件。這些都是些突發的不可控的事件。比如我一個同事,正準備離職休息一下自己開始創業的時候,爸爸查出了肺癌。老人自己是農村人,沒有經歷收入,家裡也沒有其他的人可以頂上,一個月就把積蓄花得差不多。職也不敢辭了,業也不管創了,重新回到職場拿6000的底薪重新開始積累客戶。

這樣的事件很偶然但是發生了對經濟的需求也確實很大,如果可以,提前做些準備,儘量把意外事件的影響降到最低。

歡迎關注@生涯笇姐,用走心的文字,回答你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