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中華新韻》十四韻~應為十五韻

《中華新韻》十四韻~用十二地支起頭,淺吟十三月書四季釋冬韻題望日

一麻

七律~正月 建寅

寅建元宵夜彩霞,新年伊始看燈花。

門添瑞氣人增壽,春至神州運暢達。

細雨和風蘇物象,千山眠木始萌芽。

榮枯漸染青青色,月正暉紅暖萬家。

《中華新韻》十四韻~應為十五韻

二波

排律~花月 建卯

卯建韶華碧運多,枝搖亂簇把頭瞌。

春妞提筆書新韻,勞燕銜泥壘舊窩。

大雁排行翔浩宇,玩童繃線賽天鵝。

雨致雷鳴驚萬象。風拂鴨綠漾清波。

鶯嗅瓊花鳴翠枊,蜂親麗蕊詠甜歌。

閒人遊遍芬芳景,小二迎賓喜樂哈。

《中華新韻》十四韻~應為十五韻

三皆

七律~桐月 建辰

辰暉朗朗凱歌約,微步凌波舞蹈諧。

果樹散花花滿地,蕊須釀蜜蜜追蝶。

嬌鶯東嶺啼時序,蒼柏南山怨鳥別!

試問韶華春可老?農耕播種好時節!

注:第四句中第二個蜜指蜜蜂

《中華新韻》十四韻~應為十五韻

四開

七律~梅月 建巳

巳入叢林避暑來,楊苺醉酒任君摘。

梨添嫩葉結青果,桃沐朝霞染紫腮。

陽雀飛歌收麥句,農夫灑汗孕秧胎。

閒人吃飯牛辛苦?紈絝鋪張席上裁。

《中華新韻》十四韻~應為十五韻

五微

七絕~蒲月 建午

午月端陽烈日追,菖蒲美酒醉當歸。

舟搖水手救屈子,粽護忠魂萬古垂。

《中華新韻》十四韻~應為十五韻

六豪

七律~荔月 建未

未至湖邊荷已嬌,蟬鳴二暑樂逍遙。

荔枝街市聽商語,嫩谷田間笑柳腰。

瓊露綠臺蒸烈日,清風碧岸吻波濤。

蜻蜓點水擊蛙鼓,玉米揚花披紫袍。

《中華新韻》十四韻~應為十五韻

七尤

七絕~瓜月 建申

申來碩果與初秋,處暑示涼勞燕愁。

翱翔昊宇返南苦,麻雀歡歌登玉樓。

八寒

七律~桂月 建酉

酉陽斜照桂如丹,碩果豐收月更圓。

遍地金菊由你採,通街香餅順吾忺。

白露凝津熒夜冷,秋分縮晝綠枝殘。

相思過比黃花瘦,一鏡嫦娥昊宇懸。

《中華新韻》十四韻~應為十五韻

九文

七律~菊月 建戌

戍建重陽漸降溫,雄雞報曉旭難臨。

黃菊朵朵賜金片,夜草棵棵染白銀。

北嶺素裝觀雪舞,南山曖色佑歸禽

秋風冷雨嗖嗖過,青鳥何堪戀早春。

《中華新韻》十四韻~應為十五韻

十唐

七律~陽月 建亥

亥臨夜色漸寒涼,微雨悽悽凝酷霜。

巳卻方知斜日暖,冰飛但見半坡黃。

陽春十月暉暉旭,秋尾雙花緞緞裝。

好景不長冬至雪,家家又把火爐暘。

注:巳卻~指中午11時後;雙花~指忍冬藤的花,藥稱金銀花與野菊花。

《中華新韻》十四韻~應為十五韻

十一庚

七絕~冬月建子

子夜冬眠鼠打更,糧倉被盜鏽賊橫。

貓吸耗血趁黑閃,蛇咽青蛙龍救平。

十二齊

排律~臘月建醜

醜至年關臘味奇,諸門煥彩笑聲怡。

外出子弟尋圓夢,留守親人盼匯局。

千村拋灑報國漢,兩處相思掛肚息。

漫漫歸途觀異景,茫茫雪海覓鄉渠。

康平盛世除夕夜,好善仁家慶有餘。

待到春風拂翠柳,遠方又把舊詩題。

《中華新韻》十四韻~應為十五韻

十三支

古風新賦~閏月

潤毫潑墨著佳詞,新韻書成萬古詩。

先聖創其格律譜,仄平有序韻跟時。

智者若能明此理,吟兮節奏勝歌師。

文明華夏傳千載,我輩兒孫應早知。

詞林正,平水勻。古風雖好韻聲失。

普通話誦律出也,聽後吾則睿變痴。

十四姑

七律~四季

瑞雪約梅辭冷都,芬芳邀燕逛春圖。

花香花謝花成果,蠶繭蛾飛稻戀伏。

樹下大媽搖紙扇,街頭老者溢珍珠。

清風送別暑中氣,朵朵金花似日出。

注:稻戀伏~因為沒三伏之酷熱,稻穀將無法成熟。寓意歸讀者!

十五冬

十五音頻為正宗,庚聲不可混淆冬。

支耳同行多救少,齊居合作更寬鬆。

明月清輝望日燦,康莊盛世律詩洪。

節拍不次宋唐句,押韻再無異語衝。

作者留言:為了讓更多的詩人、讀者在傳承中國古文化的同時,喜歡《中華新韻》,更能讓天下%80不懂入聲的普通話讀者及詩人,喜歡格律詩,愛上格律詩,故作此拙作!

因新韻之作,用普通話朗誦有節奏(平仄)感,聽之不出律,而《平水韻》是國萃,不可不學,否則,中華古文明將丟失,後人將無法品讀古詩,但缺點就是:在有入聲字的句子中,朗誦時,聽之出律,失去格律詩所獨有的風味。如:國~普通話為平(陽平),平水韻為仄;竹~普通話平(陽聲),平水韻為仄(入聲)等等。若放在詩句中,平仄則亂,不懂入聲者還以為該詩平仄出錯,讀之整句連平或連仄。又談何格律詩呢?還有押韻字回與來同韻、斜與家同韻,聽之實則出韻。與新韻中之十一庚類似,如庚與冬本來其音頻乃天地之別,卻因韻母之故被強行放在一起類同。我想中華新韻應十五韻為佳,兒韻應與支韻合,庚韻應與冬韻分:不是按韻母分,而是按音頻分:與冬相近、相同、相似的所有字歸類為十五冬;與庚相近、相同、相似的所有字歸類為十一庚。故作十五冬一詩提醒詩界,敬望理解!古詩多與月為伴,我估計古人早已有暗示,十五韻恰似十五的月亮,完美無缺吧!

古人寫作時,其國語是根據皇帝立都所在地山西連城語音為準;今天中國首都在北京,普通話(北京話)已成國語,世界認可,人人聽得懂,它是中國各地、各民族語言的綜合體,更是漢語的集成芯片,因此,格律詩用韻應尊國語,方能讓大眾瞭解格律詩,喜歡格律詩。而尊古聲為孝;尊普通話為忠,詩者若能中孝兩全,豈不美哉!

因此,我希望當代詩人能將《中華新韻》與《平水韻》並行寫作,千百年後,讓後人品讀新中華新韻與平水韻各有所長,而不次唐宋之作,更能體現新中國盛世之光輝力作,故作此拙作。希望寫《平水韻》的詩友多指教,本人文憑有限,希望高水平,有知識的大詩人,多寫一些新韻之佳作,為當代盛世爭光,為當代留下嶄新的一頁,多出新的華章福澤後人!謝謝!

2019年3月30日修改舊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