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 14歲蔣介石奉母命娶18歲毛福梅:新婚頭兩月是蜜月期

14歲蔣介石奉母命娶18歲毛福梅:新婚頭兩月是蜜月期

14歲的蔣介石

蔣中正字介石,清光緒十三年九月十五日(1887年10月31日)午時生,浙江省奉化縣溪口鎮人,祖籍寧波。蔣家在溪口是大姓。蔣介石的祖父蔣斯千,字玉表,以釀酒販鹽為業;父親蔣明火,又名肇聰,字肅庵,是蔣斯千的次子,生於道光二十二年,繼承父業,在溪口經營需要專賣權的“玉泰”鹽鋪,由於經商得法、精明幹練而使家富裕。蔣介石的母親王採玉為蔣肅庵的第二任繼室,生有二子二女,蔣介石是長子,也是在鹽鋪樓上誕生。

由於家境小康,蔣介石自6歲起就在私塾中接受四書五經的教育,取學名“志清”,並於1901年以14歲年紀,娶了由母親王採玉為他擇定、同為奉化人的毛福梅為妻。

毛福梅是商人毛鼎秋之女,結婚時已18歲,大蔣介石4歲,婚前兩人從未謀面,拜堂成親那天,小女婿鬧出一場大笑話。下午4時許,新娘花轎到達門前,這時按例鳴放喜爆(竹),一群隨轎看熱鬧的孩童和跟大人前來吃喜酒的小客人,都擁到天井去搶拾爆竹蒂頭。年方14歲的蔣介石,見此情景,頓時忘乎所以,也急忙奔出,擠在其他孩童之中,搶拾爆竹蒂頭,引得親友鬨堂大笑。奉化向有“新郎拾蒂頭,夫妻難到頭”的俗話,人們都忌諱此事,認為它預兆新婚夫婦可能不合。正坐在轎中的新娘毛福梅聽到此事,其痛苦心情是可想而知的。蔣母氣得跺腳大罵。王採玉流著眼淚數落兒子,邊哭邊數,經兄嫂姐妹女眷們輪番勸慰,才勉強收住淚。

兩人婚後感情確實不見和睦,例如蔣於日記中曾稱毛“又與我對打,實屬不成體統”。但陳潔如也指出,毛福梅個人的看法與外人的揣測不同。據《陳潔如回憶錄》記錄,在陳潔如婚後和毛福梅第一次見面的談話時,毛福梅對陳潔如表示,在新婚的頭兩個月,她和蔣有一段蜜月期,那時蔣沒有工作,也無心念書,每天會帶她出去走動,醉心於山間野趣,可是沒多久王太夫人就制止了這一切。王太夫人怪她帶壞兒子,造成兒子好吃懶做,還罵她:“我沒有好米來喂懶嘴。你這樣成天跟一個男人到山間廟內,到處嬉遊玩樂,真是一個不知廉恥的賤女人。從今天起,我禁止你再浪費我兒子的時間,除非你能擔保他的前程。”此後蔣介石與毛福梅若即若離, 感情始終不見和睦。 本文摘自《蔣介石畫傳》,師永剛,楊素 編著,鳳凰出版社,2011.8 來源:人民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