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這些80、90後寧願留在農村也不出來打工,究竟是為什麼?

很多人都說,北上廣不相信眼淚。來自大城市的華燈璀璨,流光溢彩,讓很多年輕人趨之若鶩,哪怕碰得頭破血流,也照樣前仆後繼,想將自己無處安放的青春寄託在都市的繁華中。

城市的機遇是無限的,但人的青春是有限的,當朝氣不再蓬勃,風華不再繁茂,當過往的激情逐漸為現實的壓力所消磨時,空虛、迷茫、無助,紛紛接踵而來。

這時候,有的人選擇繼續留在他鄉,等待騰飛的機遇;有的人選擇回到了故鄉,尋覓家鄉的商機。而這些選擇返鄉創業的青年們,他們現在又過得怎樣了?

這些80、90後寧願留在農村也不出來打工,究竟是為什麼?

郭小敏,浠水縣關口鎮涼亭村人,2012年,他從廣東打工回鄉,憑藉這幾年的所有積蓄,以及從親戚朋友那借來的十多萬元,承包了村裡的一片荒灘,將其打造成養殖、休閒於一體的生態農莊。

經過幾年的苦心經營,如今他的農莊除了60多畝魚塘外,更養殖了1000只土雞、800只土豚、500只大白鵝,以及十幾畝有機菜地。他通過挨家挨戶上門推銷,以及微信朋友圈、抖音等網絡平臺進行產品推銷,吸引了大批慕名而來的消費者,銷售業績十分可觀。

如今,在縣鄉村等相關部門的支持帶動下,郭小敏的生態農莊已經發展成集生態養殖、垂釣、聚會、燒烤,舉辦篝火晚會等為一體的示範農莊創業項目,經營步入了良性發展軌道,郭小敏也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老闆。

這些80、90後寧願留在農村也不出來打工,究竟是為什麼?

郭小敏正在農場餵養家禽

董華勇,古藺縣龍山鎮稻香村人,從16歲開始,他就去了廣東打工,從流水線工人到房屋裝修工,再到理髮師,一路走來,走了不少彎路也吃了不少苦頭。

2016年,董華勇回到了家鄉,開始經營黑斑蛙養殖生意。功夫不負有心人,2018年9月,在經過長久以來的精心養殖,董華勇試養的10畝黑斑蛙成功出售,以每斤30元的批發價銷往重慶、成都、自貢等地,獲得純收入20餘萬元。

這些80、90後寧願留在農村也不出來打工,究竟是為什麼?

正在蛙田工作的董華勇

家住贛州市全南縣的劉蘇良,之前在外漂泊多年,在打工沒能取得自己想要的成績後,便回到老家開始經營竹鼠養殖工作。

2017年,同村的胡躍清找到了他,從此二人組合成華農兄弟,開始合作養竹鼠與拍視頻,一方面通過視頻的方式分享他們的農村生活,另一方面利用視頻打開銷路,讓更多人瞭解竹鼠。因為各種吃竹鼠的奇葩理由,二人在網上一炮而紅,不僅打開了竹鼠銷路提高了知名度,更成功帶領了本村人發家致富。

2019年7月,華農兄弟入圍第十一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

這些80、90後寧願留在農村也不出來打工,究竟是為什麼?

華農兄弟

在助力新農村建設的大背景下,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青年開始返鄉創業,為家鄉注入了新的活力。山林改造、道路建設、魚塘墾挖、農田挖掘……各種大小工程接連不斷。為此,很多返鄉年輕人也將目光落在了家鄉的基建工程上。

2008年,在廣東打工多年的曾德年回到了老家醴陵縣左權鎮,轉行進軍挖掘機行業。十一年來,他一心紮根於農村的各類大小工程建設中,起早貪黑任勞任怨。經過這些年的苦心經營,如今他的手裡已經有三臺三一型挖掘機,買了車,在老家建起了小別墅,又在城裡買了房,家庭美滿幸福。雖然苦了點累了點,但是能發家致富,讓老婆孩子都過上好日子,對於他來說都是值得的。

這些80、90後寧願留在農村也不出來打工,究竟是為什麼?

曾德年和他的三一挖機

這些80、90後寧願留在農村也不出來打工,究竟是為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